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人的条件 >

第60章

人的条件-第60章

小说: 人的条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庵肿纯鋈肥狄馕蹲殴そ骋杖瞬辉傩枰俗魑渲郑獠⒉灰馕蹲偶遗强梢曰蛉钡模蛭ゲ皇怯美粗圃於鞯墓ぞ撸巧罟ぞ撸庵止ぞ卟煌5叵淖潘堑姆瘛9淌且桓鲇邢薜墓蹋ぞ叩墓δ芩孀挪返耐瓿梢簿突峤崾庖坏悴唤隹梢栽げ舛乙部梢越锌刂啤6枰投纳淘蚴且桓鑫耷钗蘧〉墓蹋视φ庖还痰奈ㄒ坏墓ぞ哂Ω檬且恢钟谰眯缘淖爸茫从胨竦纳逡谎哂猩汀ɑ盍Αǖ膇nstrn-mentum    
  cocale。正因为〃家庭生活使用的工具佣人只导致了主人使用其占有〃,因此它们不能被工匠的工具或器械所代替,后者产生的东西远远高于仅仅对工具的使用。    
  虽然工具旨在生产出完全不同于其使用的更多的东西,它对劳动来说,不具首位的重要性,但对于人类劳动过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劳动分工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劳动分工的确直接源于劳动过程,但不要把它误以为看上去相似的专业化原则,专业化原则只盛行于工作过程,它通常只适应于工作过程。工作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唯一共同点在于具备一种组织的总的原则,这一原则与工作或劳动无关,它源于严格的政治生活领域,源于个人的行动能力以及组织起来的共同行动。只有在政治组织的框架内,才会产生工作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在那里,人们木只是单纯地活着,而且还行动,齐心协力地行动。    
  工作专业化一般取决于完成的产品,产品的性质决定了需要什么技能,然后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技能组合在一起;而劳动分工则正相反,它假定任何活动的性质都一样,无需什么特殊技能,尽管这些活动本身无终结,但却产生一定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是以纯数量的方式加在一起的。劳动分工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两个人将其劳动力加在一起,然后互相像一个人一样地行动。这种合一恰与合作相反,它表明了所有人的一致性,即每个人都相同且可以互相替代(劳动集体的形成与各种各样的工人组织是截然相反的,前者是劳动者以劳动力共有和可分原则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后者则可以是中世纪同业协会的古老形式或类似于现代工会类型的合作组织,其成员是按照各自特殊的技能和专业相互区别并组合在一起的)。由于没有哪一种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的活动本身是有终结的,因此,这些活动的〃自然〃终结恰与〃不可分工〃的劳动的状况相似:要么是维持生计的简单再生产,即劳动者的消费能力,要么是人类劳动力的耗尽。然而这两个限制其实也并非最终终点,因为劳动力的耗尽只是针对个人生命过程,而非劳动力的集体生命过程而言的;在劳动分工的条件下的劳动过程之主体是集体的劳动力,而非个人劳动力。这种劳动力的永不枯竭是与人类的不死性相应的,因为人类的整体生命过程不受个人生死的影响。比较严重的问题看来是消费能力强加的限制,即便当集体的劳动力取代了个体劳动力,这一消费能力仍然对个人作限制。财富积累的进程,也许在〃社会化的人〃(他通过将所有不动产、所有堆积、储藏起来的东西变为进行消费的货币,从而摆脱了个人财产的制约,并克服了个人占有的局限)中才是无限制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根据力的取得和花费来计算财富的社会里,这或许是对人类身体新陈代谢两重性的唯一修正。因此,问题在于如何使个人消费与无限的财富积累过程协调起来。    
  由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仍未达到其人口的顶峰,因此我们只能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暂时观察一下社会可能用来克服其自身人口出生率的自然限制的方式。在那里,解决方法看来很简单。把所有备用的东西都当作消费品来加以对待,椅子或桌子就像衣服一样被迅速地消费掉,而衣服则像食品一样被迅速地消费掉。此外,这种与世上之物交往的方式对于这些东西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足够的。工业革命取代了手工劳动,其结果是,现代社会的东西都成了劳动的产品,它生来就是被消费的,而不是在那里被使用的工作产品。正如工具和器械(尽管起源于工作)也经常在劳动过程中被使用一样,完全适合劳动过程并与之协调的劳动分工也成了现代工作过程(即生产制造使用物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劳动分工而非日益增长的机械化取代了以往所有工艺所需的严格的专业化。工艺只是在设计和生产模子(在它们进入大批量生产它也取决于工具和机器之前)时才是需要的。但是大生产如果没有劳动者取代工人,那么劳动分工取代专业化是不可能的。    
  工具和器械减轻了人类的痛苦和辛劳,因而也改变了与劳动相伴的紧迫的必需品曾经表现的方式。但它们并未改变必需品本身,它们只是有助于人类的感官不再那么强烈感觉那种需要。一些类似劳动产品的东西也是如此,由于数量众多,因而保存时间不久。然而,由劳动分工原则引入的与工作过程相应的现代转变却不同。在这里,工作的性质已经被改变,生产过程(虽然不生产供消费的东西)具备了劳动的性质。尽管机器迫使我们进入了一种比自然过程的循环节奏要快得多的重复过程一这种特殊的现代快节奏使我们觉得所有的劳动都具有重复性这种过程的重复性和无终止性本身明显无误地表明其劳动的特征。这一点在用这些劳动技术生产出来的使用性物品中表现得更明显。这些物品的充足使它们变成了消费品,无休止的消费需要保证了劳动过程的无休止性;而只有当产品不再具有使用性而越来越成为消费品,或者只有当使用的频率如此之快,以致使用品和消费品、使用品的相对耐用性和消费品的迅速耗尽性之间的客观差别几乎消失时,生产过程的无休止性才获得了保障。    
  由于我们需要越来越快地替换身边的东西,我们再也用不起这些东西,再也不想关心和保留这些东西固有的耐久性。可以说,我们必须消费,尽情使用我们的房子、家具和汽车,好像它们是一些会变得毫无用处的大自然中的〃好东西〃,如果它们不马上进入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这一永不停止的循环过程的话。好像我们已经用力打开了一些使世界及人类技能免受自然(即在自然中进行的生物过程以及围绕它的自然循环过程,它们既威胁人类世界的稳定,又终止这一威胁)的影响的分界线。    
  技艺者即世界的创造者,向往永恒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这一理想已经在物质的极大充裕(这是动物化劳动者的理想)面前破碎。我们生活在一个劳动者的社会中,因为只有劳动以及其与生俱来的繁殖力才有可能创造出丰足的物质;我们将工作变成了劳动,使之成为一个个的细小部分,直至形成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使最简单的活动也具备了一种共同的标准,以从人类的劳动力它是自然的一部分,或许是一种最具力量的自然力中消除所有〃非自然的〃障碍,以及人类技艺的世俗的稳定性。          
《人的条件》 
汉娜·阿伦特著        
第三章    
   劳动    
  17.消费者社会    
  有人常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者的社会,正如我们看到的,由于劳动与消费只是同一过程的两个因生活的必需品而强加于人的阶段,因此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劳动者组成的社会中、这一社会不是来自劳动阶级的解放,而是来自劳动活动本身(数世纪前它开创了劳工的政治解放)的解放。问题不在于劳工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接纳进公共领域共获得了同等的权利,而在于我们已经几乎成功地将所有人类的活动提升到了一种保障生活必需品并提供丰裕物质的水平。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总是被假设为〃谋生〃,这就是社会的定论,想超越谋生目的的人急剧减少,唯一社会乐于承认的例外就是艺术家,严格地说艺术家只是劳动社会遗留下来的〃工作者〃。将所有严格的活动降低到出于谋生,这一点在今天的劳动理论中表现得很明显,这些理论几乎一致把劳动定义为玩的反面。结果所有严肃的活动(不管其成果如何)都被称作〃劳动〃,而任何一种对个体生命过程或整个社会生命过程不需要的活动则属〃玩乐〃之列。这些理论通过重复一种流行的对劳动社会的看法而使这一看法变得偏激,并驱使这一看法走向极端,在这些理论中,甚至连艺术家的〃工作〃都看不到,它被融入了玩乐之中,失去了世俗的意义。人们觉得艺术家的玩就像在履行像个人生活中打网球或是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样的功能。劳动的解放并未带来这种活动与vita    
  activa的其他一些活动一样的平等,而是产生了劳动自身无可争论的支配地位。从〃谋生〃来讲,任何与劳动无关的活动都成了一种〃消遣〃。    
  为了澄清这一对现代人的似乎有理的自作主张的解释,我们最好记住,在我们身处的社会之前的所有文明都似乎符合柏拉图曾说过的一句话:〃'赚钱的艺术'与诸如医学、航行、建筑(它们伴随着物质报酬)的实际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正是为了解释这一物质报酬(它显然与医学的目标健康,以及建筑的目标兴建大楼不同),柏拉图才引进了不止一种与之相应的艺术。这种附加的艺术绝不能被理解成一种以其他自由艺术形式出现的劳动要素,相反是一种通过它,〃艺术家〃即我们所说的专业工作者,可以摆脱劳动的需要的艺术。这种艺术类似于一家之主所需的艺术,他必须知道如何使用权威并使用暴力,以统治他的奴隶。这种艺术的目的在于使自己从必须〃谋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其他艺术的目的则与这一基本需要相差甚远。    
  劳动的解放以及与之相伴的劳动阶级的解放,不再受到压迫和剥削,当然意味着人类社会朝着非暴力的方向的极大地进展,但却不一定意味着人类社会向自由方向的进步。没有哪一种人类使用的暴力可以与生命过程的需要这种自然力相匹敌,除了在折磨人时使用的暴力。正是因为这样,古希腊语中的〃折磨〃一词来自必需品(称之为anastrai),而不是来自bia(意指〃人为暴力〃);正如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一样在西方古代社会,折磨(即无人能抵挡的必需品压力)只适用于奴隶,他们不管怎样总是屈从于必需品的需要。廖这是一种暴力艺术,战争、掠夺以及完全的绝对统治的艺术,使被打败的人只能为战胜者服务,从而使得在更长的一段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需要暂时失去了作用。园摩登时代比基督教更显著,加上它对劳动的赞美,带来了对这些艺术的贬低,以及较少使用暴力工具(实际使用并未如此之少)处理人间事务。顾劳动的地位大幅上升,劳动出于人类生理自然过程加予人类的需求,看来与所有那些要么直接从暴力中产生的活力(如在人类关系中使用武力),要么其本身就会有暴力成分的活动(例如工匠的活动)地位的下降密切相关。好像摩登时代逐渐对暴力的消除为必需品在最低的层次上的重新进入打开了大门似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强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