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

第43章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第43章

小说: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要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把社会主义这一套搞掉。有很多现象,很多材料,我在这里不
去详细说了。你们经过反罗瑞卿,反彭真,反陆定一和他老婆,反杨尚昆,可以嗅到一点
味道,火药的味道。”

“有人可能搞鬼,他们现在已经在搞鬼。野心家,大有人在。他们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想推翻我们无产阶级政权,不能让他们得逞。有一批王八蛋,他们想冒险,他们待机而动,
他们想杀我们,我们就要镇压他们!他们是假革命,他们是假马克思主义,他们是

假毛泽东思想,他们是背叛分子。毛主席还健在,他们就背叛,他们阳奉阴违,他们
是野心家,他们搞鬼,他们现在就想杀人,用种种手法杀人。”

还没等听讲的人明白过来,林彪话锋一转,开始大肆颂扬毛泽东:

“现在毛主席健在,我们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毛主席已经70 多岁了,身体很健康,
可以活到100 多岁。”
“毛主席活到哪一天,90 岁,1oo 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
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从这天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天天大会发言。会场后来改在人
民大会堂东大厅。一些人的发言越来越不可思议:批彭真,批陆定一,批罗
瑞卿,后来竟批起了朱德。内容却多是捕风捉影,无限上纲,或者纠缠细微
末节。在这些批判发言中,林彪。康生、陈怕达等人可谓出足了风头。

5 月23 日上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议作出《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

停止和撤销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职务。
如果说会场内还只是气氛紧张的话,那么会场外就真是充满火药味了。
5 月8 日,《解放军报》发表江青组织写的署名高炬的文章《向反党反


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光明日报》发表关锋写的署名何明的文章《擦亮
眼睛,辨别真假》。两篇文章以至高无上的口吻,宣布邓拓、吴晗、廖沫沙
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前线》。《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是反党工
具;声称:“我们一定不放过你们,一定不会放过一切牛鬼蛇神,一定要向
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

5 月10 日,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同时发表姚文元的又一篇文
章《评“三家村”》。5 月11 日,《红旗》发表成本禹写的《怦〈前线〉,
〈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这几篇“权威性文章”一出,揭批邓拓、
吴晗、廖沫沙的文章如排炮一般,充斥各报。

在令人窒息的政治压力下,邓拓、田家英分别于5 月18 日、23 日含冤
自尽,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从5 月17 日起,康生派他的老婆曹轶欧带人到北京大学秘密串连,策动
哲学系总支书记聂元梓写大字报。5月25 日聂元样等7人突然贴出大字报《宋
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矛头直指北京大学党委
和中共北京市委。

社会上的这一幕幕,显然是有人有意要将《五一六通知》内容透露出去,
有些则明显是康生、江青等直接组织的。

在会场外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逐渐进入尾
声。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也先后发了言。他们都谈了对文化革命的认识,
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了自我批评,特别对在文化革命问题上跟不上毛泽东
思想作了检讨。他们的讲话同林彪趾高气扬的讲话形成鲜明对照。

5 月26 日上午10 点多钟,还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这天是由刘少奇讲话,周
恩来主持会议。

刘少奇的讲话谦逊而平和。他首先对会议专门安排他在这样一个重要时
间讲话表示感谢,接着他讲了学习毛泽东思想、开展文化革命的意义和他自
己的认识。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警句。整个讲话的精神是表示要跟上形
势,保持晚节,革命到底。

谈到对文化革命的认识,他说。“在我们这次讨论发言中,对文化革命
问题讲得比较少。对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也是糊涂的,很不理解,很不认真,
很不得力,包括我在内。我最近这个时期对于文化革命的材料看得很少。生
了一次病,出了一次国,很多材料没有看,接不上头。”

刘少奇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检讨自己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犯的缺点错误。
他从1927 年大革命时期在武汉同意解散工人纠察队讲起,讲到1949 年在天
津讲话中主张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以发展, 1956 年反冒进, 1962 年对经济
困难估计严重,一直到1965 年制订《二十三条》时不主张提出“党内走资本
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把参加革命几十年间的缺点错误从头到尾数落了一
遍。

刘少奇检讨的这些“错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检验,其中的大多
数现在看来不但不错,而且是极为可贵的真知灼见。其所以认为错误,只是
由于把党内长期形成的“左”的一套当作正确,有的则是因为同毛泽东的意
见相悖。


中午1 点30 分,刘少奇讲话结束。周恩来随即宣布散会。

历时20 多天的会议终于开完了,可人们的脑子里仍充满困惑。参加会议
的人员纷纷离开会场。一辆辆轿车从人民大会堂门口开出,汽车喷出的缕缕
尾气,好像是留下了一串串问号。

“文化大革命”哄然而起

5 月过去,6 月来临。北京已是骄阳红火,燥热阵阵,显示出夏天匆匆降
临的逼人气息。

1966 年6 月1 日上午,人们打开新到的《人民日报》,忽见一篇标题刺
目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号召:“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
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
‘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还没等人们琢磨过味儿来,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全国广播电台联播节
目中,又听到了北京大学聂元样等七人写的大字报《宋硕、陆平、彭珮云在
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份大字报更是其势汹汹:“在革命群众轰
轰烈烈起来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坚决反击反党反社会主义黑帮的时
候,你们大喊:‘加强领导,坚守岗位’。你们坚守的是什么‘岗位’,为
谁坚守‘岗位’,你们是些什么人,搞的什么鬼,不是很清楚吗?直到今天
你们还要负隅顽抗,你们还想‘坚守岗位’来破坏文化革命。告诉你们,螳
臂挡不住车轮,蚍蜉撼不了大树。这是白日作梦!”“打破修正主义的种种
控制和一切阴谋鬼计,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牛鬼蛇神、一切
赫鲁晓夫式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这两篇东西在一天之内突然冒出来,不但令中国的亿万老百姓惊愕不
已,也使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在第一线主持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感到意外。

《人民日报》社论是陈伯达5 月31 日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之后,
连夜搞出来的,并且不经中共中央审查直接见报。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则
是康生私自把它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决定向全国广播的,事先也没有同其他
中央政治局常委商量。

事情还刚刚开了个头。

6 月2 日,《人民日报》在“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大字报揭穿了一个大
阴谋——‘三家村,黑帮分子宋硕陆平彭珮云负隅顽抗妄想坚守反动堡垒”
的通栏大标题下,全文刊登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同时配发题为《欢呼北
大的一张大字报》的评论员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同“反革命黑帮”作斗争,
“不论他们打着什么旗号,不管他们有多高的职位、多老的资格”,都要“把
他们打倒,把他们的黑帮、黑组织、黑纪律彻底摧毁”。

6 月3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
下午4 时,人们在广播中又听到:中共中央决定改组北京市委,中共北京新
市委决定改组北京大学党委,撤销陆平、彭珮云的一切职务,并派工作组进
驻北京大学。

6 月4 日,《人民日报》在发表改组中共北京市委、北大党委消息的同
时,连发两篇社论:《毛泽东思想的新胜利》、《撕掉资产阶级“自由、平
等、博爱”的遮羞布》,公开点出“前北京市委的一些主要负责人”是修正
主义者,要“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5 日、6 日、7 日、8 日。。鼓动“文化大革命”的社论、文章在《人民


日报》头版一篇接一篇地发表。所有的宣传机器都开动了起来。全国各报刊、
广播电台,连篇累牍地发表煽动性的口号、社论、消息。

人们的兴奋点被迅速催生出来。特别是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更是被这
一连串的激进事件弄得心急火燎,再也坐不住,纷纷在本单位寻找黑帮,揪
斗当权派。在街头巷尾,在各公共场所,成堆成群的人们热烈地议论着几天
来的新鲜事,常常滞留到深夜还久久不散。北京大学等校园更是热闹非凡。
城市交通和社会秩序开始乱套。

“文化大革命”就这样哄然而起。狂热的气氛从北京和各大城市迅速向
全国城乡辐射。

这样的局面,实在是连久经群众运动风浪的刘少奇也始料不及。

6 月3 日,刘少奇紧急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运动中
出现的问题。

会议在福禄居会议室举行。参加的人不很多,除在京主持日常工作的三
位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外,就是各方面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工交口薄一波,财贸口李先念,农林口谭震林,军队方面叶剑英,文革小组
陈伯达、康生,办公厅汪东兴,北京市李雪峰、郭影秋,还有新近从中南局
第一书记岗位上调来主管宣传文教工作的陶铸,以及一些有关的负责人。

刘少奇主持会议。先由新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李雪峰代表新市委
汇报。他在谈了北京大学和其他一些学校的情况之后,讲了准备向学校布置
的八条要求:(一)大字报要贴在校内;(二)开会不要妨碍工作、教学;
(三)游行不要上街;(四)内外区别对待,不准外国人参观,外国留学生
不参加运动;(五)不准到被揪斗的人家里闹;(六)不准打人、污蔑人;
(七)注意保密;(八)积极领导,坚持岗位。他最后提出:“有的学校领
导瘫痪了,领导不起来,就派工作组进去领导。希望团中央、中组部组织人
力帮助。”

经过一番讨论,会议同意中共北京市委的意见,向北京市一些大学、中
学派出工作组,向各学校传达贯彻所拟的八条要求。刘少奇说:社会主义文
化革命已是高潮,要使北京市大中学校有良好的秩序,要把学生很快地组织
起来,走上轨道。

会议精神迅速布置下去。中共北京市委开始向一些大学、中学派工作组。
大学工作组成员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抽调,中学工作组成员由团中央抽调,然
后由北京市委统一介绍到各学校。

“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个工作组,是由陈怕达率领的驻人民日报社工
作组,5 月31 日进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