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落鞍马稀。旅店经理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地找到卓别林,扬言要控告他诋毁旅店声誉。
卓别林早有准备,第二天又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声明说:〃各位女士、先生,我上次所说希尔顿旅店的房间不是又矮又小,那里的老鼠全部不是驼背!〃
殊不知,卓别林的〃更正〃第二天见报后,给希尔顿旅店带来了更坏的境遇。不仅向希尔顿预订房间的人全退掉了,就连许多已经居住在里面的人也转移到了别的旅馆。结果,旅店经理引咎辞职了。
卓别林的一些朋友对此迷惑不解,都来向他请教。卓别林笑着说:〃更正又何妨,房间里的老鼠虽不是驼背,但老鼠还是有的,而且很多。哎,天机不可泄露哇!〃朋友们相视大笑。
冯唐妙语救魏尚
云中太守魏尚镇守边疆,屡建奇功,在朝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可是在一次向汉文帝报请战功时,他因为误差六颗敌军的头颅,被汉文帝捉拿下狱。
不久,南北边塞频频出事,军情紧急。
当时有个者郎官叫冯唐的,对魏尚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处罚心中不悦,一心想救出魏尚,苦于没有机会接近汉文帝。
有一天,汉文帝乘着漂亮的宫车在京城里漫游,路过郎署的时候,看见有个老人在迎接他,一问知道他是冯唐,两人热乎地说起话来。
汉文帝在闲聊中知道冯唐的祖先是赵国人,就夸奖起历史上的赵将李齐如何勇敢。冯唐认为,李齐的骁勇还比不上廉颇、李牧。文帝叹了一口气:〃现在凶奴逞强,屡犯边塞,如果廉颇、李牧尚在,我以他俩为将,还怕匈奴吗?〃
冯唐见来了机会,赶快要为魏尚说几句公正话,于是大声说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就会重用他们……〃
魏尚的名字未提到,汉文帝就气呼呼地起身回宫。冯唐感到很沮丧,魏尚救不出来,自己的厄运却要降临了。
不一会儿,宫中派来一个侍臣,把冯唐带去了。汉文帝和颜悦色地说:〃刚才听了你说的话,我一时生气回了宫,这是我的不对。不过,你也得说说我为什么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颇和李牧呢?〃冯唐刚被带进宫殿的时候,是准备受汉文帝处罚的,现在见皇上那副诚心诚意的样子,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回答道:〃我听说古时候贤明的君王派遣将帅出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亲自为将帅推车,并授权给将帅,在行军作战中,对军功的奖赏和处罚,都由将帅们去决定,再向君王报告。就是以前赵国的李牧,在镇守边塞的时候,赵王命令规定:边关的租税,都由李将军用来奖励战士们,不要向朝廷缴纳。可是陛下现在能不能也像当年赵王那样信任和器重一个镇守边疆的大将呢?举个例说,云中太守魏尚在守卫边疆的时候,他的忠心和才能并不比李牧差,全军上下都愿意为他效力,可是,陛下却为他报功中敌首相差六个而将他下狱。魏尚的这些过失,同他的功劳相比,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我认为陛下即使得了廉颇、李牧,也不一定能重用他们。〃汉文帝听到这里,恳切地说:〃我以前这样对待魏尚是错了,你赶快拿了我的命令,到狱中释放魏尚,让他官复原职,立即出镇边疆。〃匈奴畏惧魏尚,不敢冒犯,边陲又安定起来。
多谋善辩的功力
外交舌战的奇辩
外长解围
前苏联50年代的外交部长维辛斯基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他出身于贵族,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英国工党一名外交官向他发起了挑衅:〃他是贵族出身,我家祖祖辈辈是矿工,你说: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
这可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且,同这个胡搅蛮缠之徒进道理,也只是徒费口舌。维辛斯基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这时,会场上的气氛紧张,大家以为这位口若悬河的部长一定会长篇大论地进行一番批驳。然而,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十分平静地扫了对方一眼,仅仅说了一句话:〃对的。〃他说,〃但我们两个都当了叛徒。〃
开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待人们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时,顷刻间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乍听起来,都是〃叛徒〃,与子同溺,但一揣摩,两个〃叛徒〃的含义完全不同,维辛斯基已经〃势脚上岸〃了。
妙语应变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当谈到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对珠穆朗玛峰的画法不一致时,美国《时代》杂志一记者问道:〃关于埃佛勒峰(即珠峰)的问题,你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决定?你刚才讲过的话,含义是由中尼两国把它平分。尼泊尔是否同意?〃周总理回答说:〃无所谓平分,我们还要继续进行友好的协商,这个山峰把我们两国联结在一起,不象你所设想的会把我们两国分开。〃廖廖数语,一〃分〃
一〃联〃。总理借纠正记者提问之机,重申了我国对邻国的友好睦邻政策,语气亲切,寓意深长。
当年基辛格访问中国时,给周恩来总理出了一道难题:我们美国人都昂着头走路,而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这是为什么?总理哈哈一笑说:〃我们中国人是上山,走上坡路;你们美国人下山,是走下坡路。〃
基辛格巧转话题
1972年5月,美苏举行了最高级会谈。27日凌晨一点,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下榻的莫斯科一家宾馆里,基辛格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美苏关于签署限制战略武器四个协定的会谈情况。
基辛格微笑地向记者们透露说:〃先生们,苏联每年生产导弹的速度大约是250枚。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的话,那你们说该怪谁呢?〃这时,有一位自作聪明的美国记者,想趁机探听美国军事秘密,便接过话头问道:〃请问基辛格博士,那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又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呢?〃基辛格深知他自己身居要职,怎么能泄露国家军事机密呢?耸了耸肩,巧妙地回答说:〃刚才这位记者先生提的问题,对我来说,的确不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的确切数字。至于说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潜艇导弹嘛,具体数字我是知道的,但我的苦处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保密的?〃那位记者高声说道:〃这不是保密的。请基辛格博士说出来吧!〃基辛格听这位记者这么一说,急转话头,反问道:〃真的不是保密的?那就请这位记者先生说一说是多少!〃
那位记者被基辛格这一反问,弄得瞠目结舌,只得〃嘿嘿〃傻笑。
基辛格巧转话题的妙处在于:当他在外交说辩的场合中处于困境时,施展巧转话题的手法,将这一难题转嫁给那位记者,以便从容脱身,叫那位记者无话可说。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即可将重点转移,引开别人的注意力,又可将难题推卸给对方,让他无言以对,取得致胜的效果。
事实胜于雄辩
一位美国记者当着周总理的面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该国的人口过多。〃周总理当即反驳道:〃我不同意你这种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口只有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人口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的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鲜明的对比,使对方无任何反驳的余地。
以柔克刚首脑斗智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相在菠茨但举行会谈。在一次会谈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研制出一种威力非常大的炸弹。〃
暗示美国已拥有原子弹,对斯大林进行心理战。在杜鲁门讲话时,英国首相邱吉尔两眼死盯着斯大林面孔,观察反映,斯大林像没有听见一样,未露出丝毫异常的表情。后来,许多人回忆说,斯大林好像有点聋,没有听清楚。
其实,斯大林不仅听清楚了这句话,而且听懂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会后,他告诉了莫洛托夫说:〃应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两年后,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使西方社会大吃一惊。
据谁而说
我国驻印度大使李连庆1986年初夏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一位记者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据说,中国在新疆帮助巴基斯坦试验核武器,对此,大使先生有何感想?〃
李大使在原则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他答道:〃'据说'是一个推测用语,在这样重大问题上,使用这样的词语是不够慎重的。据谁而说?证据何在?中国一贯主张销毁核武器,怎么会再去帮助另外一个国家去试制核武器呢?〃
水有源山有主
1946年元月初,李先念作为中原军区司令员到武汉,就中原停战问题同美、蒋代表谈判。在谈判中,国民党代表在美方代表的默许下,对我军进行诬蔑,指责我军在停战令下达后进攻国军,还编造了所谓的证据。面对这种贼喊捉贼的伎俩,李先念十分镇定地站起来,说道:〃首先,我有一个问题请教郭将军(国民党谈判代表),他用反问语气:〃有道是'水有源,山有主',抗战八年,你们的部队一直呆在什么地方?你们驻在黄跛河口,塔尔岗,积阳山等地的部队,在什么地方同日本鬼子打过?你们从未来过这些地方,怎么说这些地方被我们侵占了呢?〃李的反问,使国民党代表支支唔唔说不上话来。中外记者一片嘘声唏语。
可见,批驳性反问在交际中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得力武器,能维护自己尊严,给挑衅者以有力的一击。
转移视线突然袭击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率领美国代表团前往埃及与埃及总统萨达特进行和平会谈。会谈一开始,萨达特说了几句寒暄话以后,就让基辛格看了一个〃埃及——以色列脱离接触〃的计划。然后,萨达特吸了口烟,征求基辛格的意见,要他表态。
根据这个计划,以色列将撤离西奈地区三分之二的地面,这是很难办到的。因为要说服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西岸后撤几公里都很困难,没有任何理由想象可以诱导以色列作这么大踏步的后撤。再说,要以色列这么做,埃及的交换条件是什么呢?萨达特在这个问题上又含糊其辞。所以基辛洛不可能表示同意这个计划。但是,这时会谈刚刚开始接,并且美埃自战争以来才刚刚开始触,这时立即表态拒绝这个计划是不明智的。
基辛格毕竟是精明老练的,他说:〃在我们谈论手头的事务以前,可否请总统告诉我,你是怎样设法在10月6日那天如此成功地发动了那次令人目瞪口呆的突然袭击的?那是个转折点,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转折点的必然结果。〃
萨达特眯着眼睛,又吸了口烟,他微笑了,他放弃了要基辛格对计划表态的要求,而是应基辛格的要求,兴致勃勃地讲起那次袭击来。
陈毅碰杯不卑不亢
1963年12月,陈毅应邀参加肯尼亚的独立大典。在一次肯尼亚的国家舞会上,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的位置刚好排在一起。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