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鲁教法集成 >

第17章

格鲁教法集成-第17章

小说: 格鲁教法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一开始,修行就如同月光,冷却被贪嗔痴慢疑燃烧的原始心识。我们开始冷静、专注,超越一般生命的存在,好像须烂山耸立在世界。他人会被我们的力量吸引,而且发现极大的启发和信心,为所有相关的人带来平和。

  编注:持戒波罗蜜又称为戒波罗蜜、尸波罗蜜。修行者持守戒律,能对治恶业,使身心保持清凉纯净。

  达赖喇嘛三世:

  三.如何修行忍辱波罗蜜

  人们伤害你时,气愤并不是最理想的回应方式。他们加诸于你的伤害,就是你前世带给他们的伤害之轮。由于他们缺乏控制心识的力量,很无助地被忿怒击败,因此,生气或伤害他们是很不恰当的。一时气愤会毁坏几世代累积的功德,所以,绝对别让忿怒念头出现。这就是不被伤害影响的忍辱修行。

  我们受到他人伤害而忍受痛苦和灾难时,负面的态度如傲慢、自大就会被驱除殆尽,而解脱轮迥的心识会加强。我们要记得,不想受到伤害,是缘自你不曾犯了恶业。基于忿怒而做出负面、笨拙行为来回应,只会制造更强烈的轮迥果报。

  “没有因,就没有果”,若以忍辱回应伤害,不仅前生造的恶业果报会消失,同时还将能够藉由明智的忍辱修行,制造出善业。避免更多忿怒,就能为自己免除未来灾难。再者,当他人伤害你时,思考忍辱修行,则你的修行会更臻成熟。为了这些理由,上师建议我们以忍辱来面对伤害。请记住上师的教诲,将他人加在我们身上的痛苦,视为给我们从事修行忍辱的大慈悲机会。

  我们要皈依三宝,佛菩萨的力量超乎想像,了解“佛陀之子”修行的价值,进行无我的空性思考,并修行可靠的佛法和忍辱,就如同所有菩萨所做的。

  宗喀巴大师说:

  忍辱是英雄最佳的勋章,是能够
  克服烦恼的自傲、毁灭忿怒之蛇
  的迦楼罗鸟、保护我们
  免于受到批评之箭伤害的盔甲。
  了解这点,就要努力使自己熟悉
  至高的忍辱盔甲。

  法王达赖喇嘛:

  忍辱修行,是所有心识之道最有价值的资产,特别在对培养慈爱和慈悲而言。寂天的《入菩提行论》,以极大篇幅详细说明思考忍辱的理由,以及生活中为何要修行忍辱。

  有三种忍辱是每个人都必须修行的:对有害生活的忍辱、对生活中发生的灾难和困境之忍辱、培养对空性认知的忍辱。

  关于忍辱的价值,寂天说:

  “不和善及失去控制的人,遍满整个宇宙。谁能在斗争中战胜不和善的人?能克服自己内在怒气,才可以克服所有外在敌人。虽然不可能用外来力量驯服整个世界,但是,只要平服我们激动的心识,就可以平服内心的起伏世界。”

  编注:忍辱波罗蜜多又称为忍波罗蜜多,羼提波罗蜜。忍耐各种加之于身的羞辱,就能够消除嗔恚,使心安住于平和境地。

  达赖喇嘛三世:

  四.如何修行精进波罗蜜

  如果不认识轮迥,而以击沈掉举的低品质行为度日,就会继续漠不关心地生活下去。

  放弃一切冷漠的原因,让自己专心从事身语意的崇高修行。即使只为了减轻一个人的痛苦,也要从事三种喜乐的精进修行:不因其他任何理由放弃艰难的修行;以此基础来坚持信赖正信的佛法及精进六波罗蜜修行,藉着以上两项,坚持为一切有情众生之证悟目的及利益而努力修行。

  宗喀巴大师说:

  若我们穿上非常的坚固盔甲去
  学习和观察,将会如满月一般,使
  所有行为变得有意义、所有
  已开始的努力会获得成果。
  了解这点,菩萨自己置身于极大的精进中,并驱散冷漠的心。

  法王达赖喇嘛:

  寂天问:

  “什么是精进的喜乐?这是修行喜悦的次要心识。与其相反的是怠惰、耽溺恶业和缺乏自信心。”

  喜乐的精进,为成功的心识修行不可或缺之要素。缺少精进的智慧,无法产生显著进步,必须等到断除心识的鲁钝,获得清明智慧,才得以精进学习和修行,使学习成果和理解力,如满月般慢慢增加。精进修行,可以为所有目标增添力量和决心,让我们有能力完成每一件事。以上三种力量,对缺乏培养心识特质能力,和在证悟之道失去信心的人而言,是特别为难的事。

  寂天说:

  “若对未来生命做过心识上的努力,即使是苍蝇、蚊子和其他昆虫,也能获得卓越的证悟。为什么生而为人,而且具有可辨别真知与否的我们,无法获得证悟呢?”

  编注:精进波罗蜜又称为进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修行其池五项波罗蜜时,碰到任何困境都勤奋不懈、如此能够封治怠惰,增长善法。

  达赖喇嘛三世:

  五.如何修行禅定波罗蜜

  以菩提心为动机,分别出激进和迟钝的意识,并以世俗和超俗的禅定来修行。或从直接的观点,以各种不同的静虑禅修、敏锐洞察力或合并静虑禅修与洞察力,来进行禅定修行,或是从功能的观点,保持此生了解和经历的身体及精神,进行完美禅定修行,实现更高的特质,并完成世俗的需求。

  宗喀巴大师说:

  观想的禅定,是驾驭心识的国王。
  稳固时,如同耸立的高山,引导进入
  一切崇高的观想境,产生各种
  肉体与精神上的快乐。
  伟大的瑜伽修行者总是仰赖它,因为
  它是内在敌人的摧毁者。

  法王达赖喇嘛:

  有许多方法,可以将观想的禅定分类。有人满足于闻法的现况,希望立即得到佛法成就,而努力在内心精进禅定。

  事情多得无法禅定时,我们的心识似乎非常薄弱。试着应用禅定于观想对象上,看看心识会变得多激烈和难以驾驭。未经修行妁心识,非常粗鄙和难以控制,我们经常对专注的目标匆匆一瞥,那归因于我们内在精神跑去漫游,未能定下心。

  以定性为基础的观想,比混乱心识的观想有效。不经修行的心识,只是让自己浪费在涣散的时空里,很难进入澄澈的观想状态。

  以禅定观想而言,我们可以深入,而且持续专心观想好几个星期,不会出现任何精神漫游的情况。这使气和智慧资源,以极怏速度兴旺起来。只要得到禅定三昧,就能轻易发展次要的精神能力,例如拥有忆想前世生命的能力。这些能力并没有特别价值,却提供修行者在轮迥定律之中,稳固信心的某础,也可以加强我们的禅定修行。

  上师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教导我们:

  “以禅定产生特殊领悟,进行整天观想修行,效杲如同进行一百年以上的观想。我们自己内心培养禅定修行。”

  编注:禅定波罗蜜又称为禅波罗蜜、禅那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可对治不稳定的情绪,而专,一意于修行成就。

  达赖喇嘛三世:

  六.如何修行智慧波罗蜜

  将发菩提心当做动机,应该修行以下三种智慧,去了解生命的终极智慧:空性与空观以拔除轮迥根源的智慧;四圣谛的智慧;藉以上两种智慧,成就有情众生需求的智慧。

  宗喀巴大师说:

  智慧就像那样看着的眼睛,拔除
  轮迥根源的修行、赞美
  佛经有如宝藏、驱散黑暗和无知的
  最胜明灯。
  了解到这点,明智者要寻求解脱,
  并尽一切努力培养它。

  法王达赖喇嘛:

  智慧在所有佛经里,被赞扬为从轮迥道的痛苦之中,解放自己和他人的最深奥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勤奋修行,以了解真实最终层次的智慧、了苦集灭道的真实智慧、了解为满足世俗需求而表现上述两种智慧的智慧。

  轮迥痛苦最深层的起因是无知,它紧抓住我执,让人动辄有足可归咎的自欺理由。自以为和周遭的事物非常稳固,在每一件事物上,都增添与生俱来的特质。结果,无知让我们沉沦生死海。

  基于这些错误观念,使我们?生贪欲、愚痴、忿怒。

  有时,回顾一些让我们贪恋或生气的事情时,几乎会嘲笑自己,怎么会因为贪婪及误解事件的自性而如此烦恼?有的事情与我们的认知、情绪平衡和轮迥行为混淆,使轮迥带来的挫折持续不断。

  我们可以在烦恼锁链的第一个联结之处,就将其切断,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培养了解终极的真实空性智慧。

  印度佛教四大学派是毗婆娑部、经量部、唯识部和中观部,对空性的解释,有极大差异。空观的论点要研究透彻很困难,而且需要相当大努力,但是,当你了解空观真谛,它确实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极其深远影响。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经文所谓的空性意义为何?再以我们的心识意向思考,培养出直接领悟,这就是迈向智慧的方法。

  编注:智慧波罗蜜又称为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主要是对治无明愚痴,进而获取圆融空性智慧。

  达赖喇嘛三世:

  造福修行者的四顶福德资粮

  我们必须以“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获得证悟”的念头为动机,展开以下的四项福德资粮修行:

  一、我们修行“支持其他修行者”的布施态度。
  二、为了启发他们,我们展现笑脸,温柔地跟他们说话。
  三、教导他们佛法、鼓励确资修行。
  四、我们如是教导他人,同时,自身也要依如是教义来生活与修行。

  你应该用尽各种努力,发扬四种造福他人的深奥方法。

  法王达赖喇嘛:

  基本上,六波罗蜜的功能是生命方向成熟之因,而四项福德资粮修行,在帮助他人、心识意向成熟。

  为了增长菩提心,我们应该学习:具体帮助其他修行者、对他们展现慈悲与体贴、适时鼓励他人修行佛法,以及自己要按照教义生活。这四项能够使他人的、心识意向圆融成熟,并且得到发展。

  达赖喇嘛三世:

  结合三昧和智慧

  我执、贪爱是轮回的根源,与我执贪爱不同道路,而且背道而驰的禅定,也无法断绝轮回的根源。

  认识非真实存在的智慧,只能从单一方向,深入探究思考目标,无论探求多深多广,这样的智慧,很难迅速有效修正被扭曲的、心识。为了永远从心识扭曲中解脱,必须骑在观想心识的马背上。

  到了可以彻底了解深奥的空性时,观想才不会动摇。

  修行者骑在这匹马背上,挥动中观学派的伟大教法为锐利武器,将极端的永恒主义和空性主义,加以合理化,产生了解实际存在的智慧!及摧毁所有极端我执的力量,扩展能够根本领会的澄澈心识。

  编注:三昧又称为三摩地,为梵语音译,意译为“定”或俗称禅定、与数词'三'无关。意指心识专注于特定事物,以达到不散乱的精神作用,或完全寂静状态。修行三摩地,能使心识端正,安住于一境而不动,称为心平等摄持。

  禅定和智慧结合时,称为“止观”。

  法王达赖喇嘛:

  培养了解空性的智慧,是最深奥的方法,如果不再结合观想的禅定!将无法发展出洞察真实根源的能力。具备观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