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鲁教法集成 >

第20章

格鲁教法集成-第20章

小说: 格鲁教法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无上瑜伽檀陀罗的生起和圆满次第,对心识上师的认知也有差异。很明显地,我们无法在进行第一步骤“菩提道次第(即上师瑜珈的修行)之前,就完成第二步骤(即观想珍贵人身的修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获得基础上的特定主题之观想心得,而这项主题是我们正在修行中的。

  “淬炼精金”有两项重点,首先,应该尊重心识上师为佛陀或是已证悟者,为我们的修行典范,他以凡人之身进入我们生命里!为了我们而先行证得佛陀果位。第二,应该观想上师的慈悲自性,和上师维持正确关系,使修行更圆熟。

  我们的修行同伴是佛陀使者,了解他们的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在生命意向中,打开心识之门,打下稳固根基,进入第二阶段观想,即“生为人身”,具有无限天赋、心识潜能的珍贵性与稀有性。我们必须使这项主题成为主要观想课题,直到认知人类身体为心识容器、是会产生永恒利益的内在自性之船为止。

  平凡的轮回心识,仅视人身追逐自性,是生物本能需求的工具,这些都只满足肤浅的心识层次,其影响力不超过死亡之门。我们必须学习欣赏人类自性的内在心识特质,学习对生命积极与富创造力的一面,并具有信心。要是认为生命没有目的,只追求瞬息短暂目标,就很难进入心识修行。为了断绝对生命的无益庸俗态度,我们要静虑禅修,深思先前提到的八无暇以及十圆满,然后进一步思考人身意义和珍贵的自性。这样的深思,可以巧妙转变我们自身和生存相关的尊荣感受,鼓励我们不再视自己是丛林定律的荒谬轮回里,渴望追求立即利益的一只动物,开始认识深刻的自性,区分人与动物、昆虫的心识发展能力。这会引起以强烈喜悦、产生汲取生命精髓的念头。死亡与无常,能激发我们短暂的自性,认识希望和喜乐的基础。任何时刻,死亡都可能掠夺我们的生命,而且若我们尚未产生心识,则将一无所有。

  宗喀巴大师在“圣道三要”书中写道:'了解人类生命的珍贵、稀有以及有限,将粉碎我们此生肤浅和世俗目的之幻想。反覆观想轮回的必然定律,和生活中令人不满意的自性,将粉碎对来生世俗目标的憧憬幻想。我们心识培养出不愿受轮回掣肘的观点,日夜期盼解脱的宁静,则自主的解脱心识就产生了。'

  宗喀巴大师简述“菩提道次第”三项最基本修行,分别是培养自主的解脱心识、利他的菩提心和空性智慧。观想人类生命的珍贵、无常和死亡.是寻求三善道的原初观点。对轮回定律的观想,用于希望超越三善道!以代替涅盘解脱。

  在此传承之下,观想珍贵人身以及无所不在的死亡,一再被强调。我们追寻真谛!接下来观想轮回定律和让人永不满意的轮回。虽然观想三恶趣产生的痛苦,包含在后面的主题之下,但是“圣道三要”认为没有必要观想这些境域,此时观想之目的,在于断绝轮回的迷惘,而不是对三恶趣产生厌恶感。没有人会被三恶趣吸引,所以、没有非要观想三恶趣的理由。观想轮回定律,甚至观想三善趣也存在令人不满意的自性,会对追寻心识完全解脱产生强烈渴望。

  心识解脱的渴望,是很重要的激励力量。妨碍轮回生命最深的力量是我执、贪爱的无知,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惯,以不真实的面貌缠绕我们,而我们也了解到它如何扭曲我们的身语意,酿成苦恼的情绪和错误行为。我们知道带给我们扭曲、痛苦和烦恼的,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品。了解心识深层的自性时,虚伪的贪婪马上在心中被去除,使一切扭曲都恢复原状。了解事物更深的自性,是要获得四圣谛苦集灭道的第三项“灭”,以断除所有灾难。

  所有的现象都会从既存的深层自性中产生与消失,这是从一切黑暗和瑕疵中解脱的法界(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法界智慧产生的现象,心诚本身即可去除其中的瑕疵。即使对真理的深层一知半解,也可以有效消除困扰我们生命的恶业和烦恼。我们应该专注于了解更深奥真理自性的方法,进入更高等的智慧修行,并以戒律修行和观想禅定为支撑,一直修行到解除自身的痛苦和烦恼。我执和贪爱的力量,在修行之初显得相当强烈,把它视为刺激心识以产生解脱欲望的媒介,一旦如此,我们培养的智慧足以断除无明的束缚时,就可以进入具有宇宙观的修行。

  “淬炼精金”认为,这是以生起大慈悲和利他菩提心来完成的。大慈悲和利他菩提心的修行,源于口传因果七义的修行法。

  另一种修行法是“我他相换法”。寂天的“入菩提行论”和龙树菩萨的“胜义赞”,都提到这项修行法,其中,寂天的论述,彷佛是龙树菩提论述的注解。研读这两部修行论述,对启发生起大乘大慈悲的态度,有相当大帮助,这也是寻求个人证悟,以做为嘉惠一切有情众生的最佳方法。

  持续应用观想,在口传因果七义或我他相换法,让我们对解脱和喜乐的关心,变得相当有力量,而且最终可以转变为期望的菩提心。在此基础下,就可以从事真正的菩提心活动,也就是“淬链精金”说的六波罗蜜等修行法。

  总之,按照宗喀巴大师和达赖喇嘛三世说的修行次第,我们培养观想的禅定(其自性为三昧),配合敏锐的洞察力(其自性为毗婆舍,即正观)为进入檀陀罗修行做准备。大多数修行者,近来都不遵循这项程序,而是在熟悉六波罗蜜之后,直接进入无上瑜伽檀陀罗的生起次第,偏偏这却是产生快速证悟的有效方法。

  然后完成生起次第的粗浅层次,再进入圆满次第修行,造成身体与明光微细、心识的结合,就可以在此生,于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然证培。

  达赖喇嘛三世:

  宗喀巴大师的“心识道次第颂”,有以下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在证悟道上熟知心识
  并造福幸运的世人,在此用
  简要词汇,解释所有取悦佛陀的修行法,
  以及殊胜祈请:
  愿所有从未离开庄严道的生命,永远纯净。
  我,一个瑜伽修行者,如此祈请,
  你,解脱的追寻者,也应如此修行。

  请对宗喀巴大师表示接受他的训诲(用以下的祈请文,为每一个观想阶段做结论)

  现在起,在今生来生,我要供养自身于
  你的莲足下,并专注你的教诲。
  将你的转换力量,运用在我身上,我就可以
  用修行成就,包括身语意在内
  来取悦你,以及伟大宗喀巴大师和
  赐我教诲的喇嘛身上。
  愿我每分每秒永不背离
  取悦佛陀的庄严之道。

  (达赖喇嘛三世用以下偈语做结论)

  以我写这本书的任何功德,没有错误地
  结合通往证悟之道各阶段的主要观点,
  即上师阿底峡.吉祥燃灯智和
  宗喀巴大师的教诲精华,
  愿一切有情众生都在过去、现在和
  未来三世,于取悦佛陀的修行上有所精进。



  书末附记

  “淬炼精金”书末的总结,详述心识应用三层次的修行次第。以宗喀大师的“心识道次第颂”为基础,将传承用容易阅读的格式分类编排,因此非常值得一读。这是在全知的先饶巴桑住处的多秋邱杰不断请求之下,由佛教僧侣和上师达赖喇嘛三世嘉华索南嘉措,在哲蚌寺撰写完成的,场所是在“殊胜喜乐日光宫殿”,达赖喇嘛三世嘉华索南嘉措还是小宝宝时,即接受要与宗喀巴大师感应的预兆(并因此完全合于撰写宗喀巴大师“心识道次第颂”注释的资格)。愿其成为通往十方世界神秘知识的典范。

  法王达赖喇嘛:

  我们如果正确地从事所有观想修行,从培养对心识上师的正确态度,到完美证悟的圆满道次第,则可以在心识之路获得进展。在每个修行步骤,部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我们的轮回心识。总是在寻找玩弄和欺骗自己的方向上。在任作基础观想,如培养对上师的正确态度、建立修行根基等阶段犯错误的话,将导致更高的修行出现被扭曲现象。必须很小心地修行,经常观察自己的观想和行为意向,并导入正确教诲之道。

  佛陀给我们的建议是:'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成为自己的救助者。'必须以澄明、谦逊和个人责任感,为自己的进步而修行,才能够掌握证悟之道。

  达赖喇嘛五世说:'证悟并不困难,就像艺术家以黏土塑造出完美佛像一样简单。当我们得到修行的方法时,就可以轻易地用泥土塑造出自己的轮回身语意,成为崇高的全知形象。'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菩提道次第修法前行 
 
  英文版译者注:以下是收录在达赖喇嘛三世“淬炼精金”起始章节的忻请文,主要阐述如何修行上师瑜伽。当代法王达赖喇嘛在一九七六年演讲时,曾经做详尽阐述,由于他是直接对修行者讲解,所以未收录在本书中。

  然而,我认为收录达赖喇嘛三世的本文很有帮助,这表示“淬炼精金”的传承,是观想基础的必备知识。

  我们可以发现,西藏有很多原始供养仪轨的法本,有的适合初学者,有的适合进阶的修行者。通常这样的经文,会按照观想相关修行主旨,或依修行时间加以集结。菩提道次第修行法前行在令人愉快的安静地方,建造坛城,放置传承上师肖像、佛像、佛塔和佛经,每天在坛城更换新鲜清净供品。为自己准备舒适的禅座,每日要有四到六次就“毗卢七支坐”方式,念诵以下祈请文,并按照教法观想。

  在心识里,以皈依意识,念诵以下皈依文三次: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然后,念诵“发四无量心”文。四无量心依次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以及舍无量心,又称为慈悲喜舍心,或慈悲喜平等舍心。

  愿一切有情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永久不失而入慈等至。

  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苦恼及苦恼因,永久不近而入悲等至。

  愿一切有情众生,具足喜悦及喜悦因,永久不失而入喜等至。

  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不平及不平因,永久不近而入舍等至。

  接着,背诵特别的大乘皈依文:

  从今皈依佛法僧三宝

  直到证悟菩提不退转

  自是修行珍贵六度智(编注:六度就是六波罗蜜。)

  为度众生速成佛果位

  唵·娑缚婆缚·苏达·萨利缚达摩·娑缚婆缚·苏多·罕

  观想眼前虚空中,出现由八只狮子支撑,装饰珠宝的巨大宝座。在那里,坐在莲台月轮上面的,是指引我通往心识修行各道次第的上师·他的法相是释迦牟尼佛,被所有传承上师围绕着。

  从他那里,我们开始接受广大菩提心修行和甚深空性。

  诸上师的外围,是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缘觉僧、阿罗汉、辟支佛、勇父、空行母以及护法。

  观想之后,邀请智慧尊:

  修行维艰非缘于法界

  缘起慈悲垂悯有情众

  殊胜上师成就如佛陀

  长驻世间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