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释怒 >

第22章

释怒-第22章

小说: 释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帝国的栋梁只得自认倒霉,只得重新打起精神,一切重头再来,可缺德就他妈缺德在这,以前常有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时候,但现在他们却是提着猪头站在庙门外,就是不敢往里进。

形势太乱了,他们经不起再一次的损失,所以诸位大老爷万般无奈之下,就只能窝在馆驿里糗着,等着局势进一步明朗,于是这个素日相对冷清的地方,如今就成了京城里一个谣言最大的策源地和传播地,京城上空吹过的一缕微风,经过馆驿之后也会突然加速成为狂暴的飓风席卷四方。

一晃,张素元在馆驿里闷了四天。第一天,心似油烹;第二天,他可以勉强看得下书去;过了第三天,张素元吃得饱,睡得稳,信心大增。

张素元清楚,不论方中徇如何选择,都会给他一个交代,方中徇越晚找他,就说明决心越难下,而他也就越有信心说服方中徇。这几天,林雨没来找他,张素元知道,方中徇在没想好,没有下定决心之前是不会让林雨来见他的,林雨就是他们之间关系的晴雨表:如果兄弟自己来馆驿找他,那就说明方中徇已经下定决心继续支持他;如果方家的下人来找他,那就说明方中徇要在和他谈过之后才能作决定。

张素元料定,来找他的一定是方家的下人而不会是林雨,而这个下人也一定是大管家方喜。方中徇做事的风格,他很清楚。方中徇做事谨慎,没跟他谈过之前是决不会表态支持他的,同样,方中徇既便选择放弃他,也决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轻慢他,所以来请他的人一定是大管家方喜。

张素元没有料错,住进馆驿的第六天上午,方中徇派人请他来了,来人果然就是大管家方喜。

酒宴已毕,方中徇陪着张素元来到书房落座。茶水是方林雨亲自端来的,之后他也离开了书房。

诺大的书房内,只有书案上的一盏孤灯燃着,恍惚幽暗的烛光也只照亮了书案左近的地方,方中徇和张素元则都隐在了昏黑的暗影中。

张素元现在已大约知道方中徇为什么如此超越常理地看重他,和他一样,方中徇也看到了地下奔流的地火。方中徇设了一个赌局,在他和未来之间。方中徇在他身上投下了筹码,并因为林雨的关系而提前加大了筹码,但现在还远未到不可逆转的地步,方中徇仍可随时抽身而退,放弃赌局。

方中徇和他是极为不同的两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截然相反,但有一点他们又是绝对一致的,他们都是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政治,就是利益的选择,在他们的层次上,已无所谓恩怨,算盘珠子决定一切,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说服方中徇不要放弃赌局,并继续加大筹码,虽然风险比之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方中徇和张素元相视一笑,他们明白彼此都清楚其中的关节,他们之间的谈话也就没必要藏着掖着,说实话会更愉快些。

沉默了一会儿,张素元先开口说道:“伯父,素元年轻气盛,做事不知轻重,让您老为难了。”

张素元如此开门见山,开口第一句就点出了问题的实质,这多少还是让方中徇有些意外。儿子回来的当天晚上,他也不管儿子累不累,抓着儿子一直谈到了天将破晓。儿子真是懂事了,他只是稍微点了点,儿子脸上便没有了不耐烦的神色。

事无巨细,张素元在这三年里的所言所行,方中徇都向儿子问了个遍,和以前得到的信息两相印证,他的心又向张素元倾斜了不少,又反反复复考虑了四天后,这才向张素元发出了邀请。

“素元,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方中徇轻轻叹了口气后说道,又略微沉了沉,他接着问道:“素元,你对当今的时局有什么看法?”

张素元知道到正题了,此番谈话的关键不是向方中徇展现他的才华,而是要使方中徇相信时局的走向是乱多于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不论他的才华如何惊人都无济于事,方中徇都必定要放弃他。

造化弄人,张素元心中苦笑不已,他本一心要经国济世,却得希望辽东大败于先,现在又要力证政局不稳,天下动荡于后。虽然他的这些想法既不会使辽东大败,更不会使政局不稳,天下动荡,但心情总是怪怪的。

突然,张素元心中一震,现在迫于形势,他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将来他会不会也迫于形势而把想法付诸行动?

定了定神,张素元说道:“伯父,素元知道的消息尽是道听途说之言,既不敢确定真伪,又怎敢妄言朝政得失,所以想先请伯父简略介绍一下政局的变化情况。”

“这个自然。”方中徇点头说道。

神帝死后,太子季常洛登基,是为景宗。景宗登基后,皇宫里发生了一件极为荒唐的事。

帝国体制,皇宫有外廷内宫之分。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这两处都是皇帝、皇后专用的宫殿。神帝垂危之际,郑贵妃借口侍候神帝住进了乾清宫,新皇登基后,郑贵妃应即刻搬离乾清宫,但她却赖着不走。

郑贵妃这种毫无意义的泼蛮之举,方中徇大不以为然,他曾委婉地劝过,可这女人竟然给他脸色,于是一气之下他就再也不管郑贵妃的事。

景宗生性懦弱,郑贵妃不仅害死生母王氏,更对他屡屡加害,但他不仅没有胆量追查当年郑贵妃对他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郑贵妃窃居乾清宫,季常洛毫无怨言,登基后,他依旧住在身为太子时住的慈庆宫内。

对郑贵妃的要求,不管有理没理,景宗无不照办,即便郑贵妃要求成为皇太后,他也遵命予以加封,最后只是由于此事太过荒唐,大臣们极力反对,景宗不得已方才收回成命。

虽然景宗如此大度为怀,但郑贵妃却不这么认为,怕新君挟嫌报复,因此旦夕谋划,她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郑贵妃勾结季常洛宠幸的李选侍,请立李选侍为后,李选侍也投桃报李,请立郑贵妃为皇太后;另一方面,郑贵妃收罗了八名绝色美人,又命人为她们制就轻罗彩绣的衣服,再配以光怪陆离,价值连城的明珠美玉,薰香傅粉后,送与新君受用。

郑贵妃对他如此恩宠,景宗感激涕零,对礼物欣然笑纳。景宗旦旦而伐,日夜宣淫,更兼之春药摧神,如此不过数日,便龙体欠安。

郑贵妃指使她的亲信,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的崔文生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景宗进“通利药”。所谓通利药,是将大黄、石膏等类开入方剂制成的泄药。医家有言,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泄之。景宗旦旦而伐,日夜宣淫,哪儿还有余物可泄?

景宗服药之后,顿时腹痛肠鸣,大泄不止,一日一夜,下痢至四十三次,接连数日,就害得这位大皇帝气息奄奄,支离病榻。

鸿胪寺丞李可灼此时向景宗进言,说他有仙丹红丸上呈。中午时分,景宗服下一颗红丸,感觉尚好,傍晚,再服一颗,次日五更,景宗驾崩。

新君不明不白死了之后,群情汹涌,到了这时,郑贵妃也怕了,于是不得不勉强移居慈宁宫。郑贵妃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跟进了乾清宫,但依然不是什么皇后娘娘,而是一位选侍。

季常洛自神帝四十一年皇太子妃郭氏死后,就没有再立妃子,身边只有才人、选侍、 淑女侍候,其中有两名选侍,一居于东面,一居于西面,故分别称作东李、西李。

东李地位较高,西李比较受宠于季常洛。季常洛将长子季由校交由西李抚养,二子季由检则由东李抚养。

入住乾清宫的选侍是西李,西李与郑贵妃关的系极为密切,她想借助郑贵妃之力进封皇后,但自季常洛暴毙、郑贵妃被迫移宫后,她意识到:要保住荣华富贵,就要紧紧抓住皇长子季由校。

西李和郑贵妃一样,都是有野心的女人,但也都没什么政治头脑。西李平日只知恃宠而骄,所以既没有与那个朝廷重臣搭上线,更与宫内势力很大的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安极为不睦。

西李这些动作当然瞒不过刘安,刘安很快就知道了西李的算计,于是他出具揭帖,遍投朝臣,说:“选侍欲拥立东宫,仿前朝垂帘故事。”

揭帖投出后,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是西林党大臣陈濂,陈濂以“天下岂可托于妇人!”为号召废掉西李,而随陈廉之后同声附和的也多是西林党人,于是帝国政局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向主导朝廷政局的齐、闽、江、浙四党和皖党都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出局了,诺大的朝堂之上就只剩下西林党与内廷相争。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罕见的局面,根子是在季常洛这个短命皇帝身上。季常洛满打满算也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若再刨去吃喝玩乐的时间,那他作为皇帝处理政事的时间自然就少得可怜,但少归少,终究还是有的。

登基伊始,季常洛便颁下三道为人称道的诏令:第一,免除肆虐天下的矿税;第二,发内帑一百六十万两补发辽东将士的薪饷;第三,打击压制神帝朝专权的齐、闽、江、浙等代表豪门权贵利益的党派势力。

景宗颁下的最后一条诏令直接导致了这种罕见局面的出现,这一纸诏令虽不能伤及这些党派的根本,但也导致了他们一批主要的官员被撤换,又加之事情来得突然,使得他们跟本没有活动运作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局面,使得帝国政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林党和太监刘安里应外合,他们很快就成功拥立东宫太子季由校登基继皇帝位,是为德宗,西林党和刘安也各得其所,张素元抵达帝都之时,西林党人已经全面接掌朝政大权,而刘安则全权统领内监系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伯父,当今圣上是怎样的人?”方中徇简略介绍完后,张素元问道。

“景宗一向不为神帝所喜,连带皇长孙德宗也被牵累,直到神帝死后,德宗才开始出阁读书,但未及一月,景宗又爆亡,所以德宗几乎目不识丁。移宫之时,德宗被李选侍和大臣们抢来抢去,形如木偶,毫无主见。”方中徇微一沉吟,答道。

“伯父,素元听闻,新君登基二月有余,西林党人已全面掌控帝国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

看着方中徇微微点头,张素元继续说道:“素元还听说,这两个多月西林党人多忙于两件事,一是起用大批失势的前朝党人,二是排除异己,打击宿敌。起用党人,不分贤愚,排除异己,同样不分贤愚,凡不合口味,皆目为异类加以排斥。西林党内部又以乡里为界,分成许多小团体互相争吵,为争富贵而尽相倾轧。据素元所知,西林党人的精力和才智都消耗在党内党外的派系斗争中,以致时至今日仍未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

“伯父,素元道听途说的这些消息都确实吗?” 顿了顿,张素元最后问道。

听张素元如此说话,方中徇心下一股寒气倏然而起,他知道张素元已经把他里里外外都看透了。要是在以往,别人看透他隐秘的心思,方中徇不会冒冷气,但会觉得极不舒服,可在张素元面前,他脊梁沟虽泛着丝丝冷气,但心中却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方中徇明白,他的心已经倾向了张素元。

数十年如临深渊的宦海生涯,方中徇早已养成了理智决定一切的习惯,但在张素元身上,他的心却一再出来干扰他的决定,而在这一刻,感觉更是强烈至极。优柔寡断的人往往受感觉的影响极大,但他们最后不是错过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