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

第12章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第12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成异熟位体,则不能转净,必在因位思位,或正造作之间。获得别
馀思业等。悔除及受持正法等,差别之力,则能永尽。如指(man),
未生怨等。譬如击球,随击而跃,生彼即脱,虽那洛迦火焰等事,亦
未能触。由此则成最极拔除诸恶根本,亦非全无因果。是故虽有决定
受报,不可免脱,然以悔除防护之力,转重为轻,非是无益也。
  (三)、最初无犯之理,上述罪虽能悔除,但与最初无犯清净有
殊。如菩萨地说:“犯根本罪虽可重受菩萨律仪,而能还出,然于此
生决定不能获得初地。”摄研磨经云:“佛告文殊,若毁谤正法,于
七年中日日三时于罪忏悔,后乃清净。其后至少须经十劫始能得忍。”
最初无犯,譬如世间,伤手断足,虽得救治,终不如初。又朽破之船,
虽加补治,操行彼岸或达不达。最初无犯如坚固船,易到彼岸。如是
切莫放逸修习正见正行。亲友氏云:若人邪见虽妙行,一切皆具苦异
熟。如是缘趣黑白二业,正观正见,是为修行根本依处。故应多修前
文,刻心记识,更加参阅诸经论典。如正法念住经、贤愚因缘经、阿
含四经、(中阿含经,未受具戒者勿看。)譬喻经、出曜经、百喻经、
戒经、释戒诸论,并诸同法典籍。令起猛利精进,恒修定解定见,把
握成修要义是为上善。
  以上正修共下士道之意乐科竟。
  庚二、发生意乐之量者。
  庚二、发生意乐之量者。若是先有决求现世种种圆满,而求后世
增上者,必不可得后世增上,说得后世增上皆是虚说之言,故当真实
希求后时利益为主,现在次之。此心必定坚固,恒顺修习,猛励为善
也。
  庚三、破除邪执。分二
  辛一、明增上胜身。
  辛二、明具足戒之要。
  辛一、明增上胜身者。谓有一类,以佛说悉应背舍现在生死,希
望后时所有一切圆满增上,为错误事。彼作念言,后来身受用事。圆
满增上身者,皆是生死,发生死心不应道理。(答云)此中所说分二:
(一)、前说不顾现在,属无常故。好与不好随即消灭转变,不可握
执,不能随自握执,究竟坏灭。(二)、后世修行本位增上之身,犹
如船桥过渡河海,未度之时是所必须,亦是成佛究竟所应希求。希求
解脱未到彼岸,于现位中,展转得此增上之身,依此最后成就胜身(三
身)佛土眷属故。庄严经论密意说云:“增上身谓受用身,圆满眷属
勤圆满。”此说由前四度之力成增生。(此生与身一也)
  附说持戒资粮等成就增上十六胜生功德
  入胎、住胎、出胎、母爱、父德、福享、亲属良美、身健全、有
正见、身调柔、心安正、众多尊表、具力、无畏身相严好、易入般若
及解脱之门。
  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
趣胜生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乃能成办。
  辛二、明具足戒之要。能成之胜因,多依尸罗,是道之根本故。
若得善趣之身,而圆满一切德相(十六等),仅能成就一少分德,虽
修诸道,进程微小,是故定须圆满。
  须得求寂,未得比丘故非圆满(十六胜身),故此定须圆满比丘
学处名曰具足,应当受持励行圆满。
  有作是说,近住等亦能获善趣圆满,何须艰难受学具足戒。又说
七众别解脱戒,皆为获得阿罗汉故,何必定要比丘。(答)比丘年满
二十身心力强。艰苦易度。近事等身,亦得罗汉,然彼多碍难行义分
微少(犹如滥路车旧马疲)。是故必取比丘。如上乱言,皆是无知道
义,应善学别解脱戒,馀义尚多,然而应以下下律仪为依,增加上上
者,为委重护持圆满学处故。
  以上共中上共同之下士道修法竟。

    一九五七、丙申年冬,在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集摄圆满。

能海识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三终

************************************************************
【录自:三学讲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