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02地持义记 >

第3章

102地持义记-第3章

小说: 102地持义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谒拿髌涑商帯Q员朔x度初僧祇淨心所得定不動者。明前二種成就處也。如法義下舉彼法義類顯咒術忍陀羅尼。如前說者如上所明修在解行成在歡喜。自下第五明其得因。如是一切具四功德。總以標舉。下別顯之。不習愛者。陀羅尼德。禪定出生。愛欲障定故須離之。不嫉勝者。修陀羅尼持法授他。若嫉彼勝不肯修習。持法授與故須除嫉。一切所求等無悔者。陀羅尼門持法施他。若不等施已施有悔不能修習。故說等施不悔為因。言樂法者。修陀羅尼為持佛法令住不滅。若不樂法不肯修習住持佛法。故說樂法以之為因。此四種中前二所離。後二所攝。初攝功德。後攝智慧。
    自下第九次明其願。先問後釋。釋中初五是世間願。後十出世。通則義齊。就前五中。先舉次列。發心願者是自行願。後四利他。言生願者求利他身。境界願者求利他智。五無量智知五境界名境界願。平等願者求利他行。謂四攝行等願成就故云平等。言大願者。求利他心。心廣無邊故名為大。下釋其相。初願可知。第二願中願未來世善趣生者。善趣眾生堪能受化故願生中。第三願中觀諸法者。願觀五種無量法也。言無量等善根境者。釋顯其相。五種無量差別非一名無量等。此無量等是其利他善根境界故云善境。第四願中於未來世一切攝事名平等者。四攝齊求故云平等。所言大願即平等者。興意曠周用前四攝廣利無邊即名大也。就後十中又十總舉。下別顯之。此與地經十六願同。於中開合少有差異。就彼第二護法願中開分為二。始以為一。終以為二。知世淨土合以為一。餘皆相似。
    自下第十明三三昧義廣如別章。此應異論文別有三。一辯其相。二制立三數。三明此三攝行周盡。就初段中。先彰空門。次辯無願。後顯無相。蓋乃依於本末次第觀空離妄成德之本故先明之。由證空故見生死寂無可貪取故起無願。依空離相便與涅槃無相相應故起無相。就空門中。先問次釋。離言自性正解空義。觀無言說自性心住解空三昧。是名下結。就無願中。先問次釋。於無言說自性事者。牒上空門以為所依。邪見妄想所起惱苦常見過者。正明無願。於未來世不願心住解釋三昧過。現已竟來報畏受。故偏對之明不願住。是名下結。就無相中。先問次釋。於無言說自性事者。牒上空門以為所依。離一切妄虛偽相滅正解無相。觀寂心住解釋三昧。是名下結。以何等下制立三數。先問次釋。後總結之。以何立三是初問也。下釋其相。先分其法。然後約法以定三昧。就前法中有二舉數。有及無有列其名字。世諦名有。真諦名無。下辯其相。有為無為名為有。生死有為涅槃無為。此二法相同名為有。無我我所名無有者。無我之理說為無也。下約此法以定三別。於有為有不願不隨立無願者。於彼生死有為法中不願隨故立無願也。始心不求名為不願。不隨受生故曰不隨。言於涅槃願樂攝受立無相者。謂於涅槃無為有中願樂心住故立無相。於此非願非不願者。明空三昧不同前二。一同向前無相三昧願樂涅槃名為非願。不同向前無願三昧不願生死名非不願。下言於有不有見者。正明建立空三昧也。於彼有為無為有中知其無我不起有見。以是見下牒以結之。菩薩修此如是建立如實知者。總以結之。上來第二制立三數。若有餘下明此三昧攝行周盡。
    下第十一明優陀那。是外國語。此蕃名印。法相楷定故名為印。義如別章。此應具論文別有二。一明其法。二云何觀下明其觀。解此二相為明前法。舉觀顯之為起後觀。故先舉法。法中有四。一總標舉。二明說所為。為令眾生清淨故說。說前三種令離生死。說後一門令入涅槃。故曰清淨。三列其名。四中前三是生死法。後一涅槃。有為遷流目之為行。行性非恒故曰無常。行體遷逼故名為苦。法無自實稱曰無我。無常與苦居在有為。是故言行。無我該通有為無為故不言行稱云法耳。涅槃恬泊說為寂滅。四釋名義。釋有三種。諸佛菩薩具足此法傳授生者。就教釋印。傳說不改故名印也。諸牟尼尊展轉傳者。就證解印。傳證不易故名印矣。此二就人。增上勇出乃至出有。當法解印。非想是其三有中極名第一有。三有之法隨情流變不得名印。論法實相楷定不易不同情變故得稱印。以是印故出第一有。舉出諸有顯異情變成其印義。問曰。涅槃可言出有。前三既是三界之法。云何言出。蓋乃是其生死之實雖復住在陰入界中。而實不同故名出耳。上來明法。下明觀義。依上四門次第觀察。觀無常中。先問後釋。無常之義汎釋有三。一分段無常。二念無常。三自性不成。廣如別章。此應具論。今此但明自性無常。於中初總。觀過去下別以顯之。總中初言觀一切行言說自性常不可得。正明觀察自性無常。有為諸行因緣虛集。言說所論皆無自性。既無自性。知復說何以之為常。故觀一切有為行時。言說自性常不可得。以此觀察無常性故名觀無常。若復已下舉非顯是。若復不知真無言事有生有滅反舉非也。良以不知真實無常無彼言說自性常事故有生滅。有生有滅即是有常。問曰。生滅云何是常。釋言。據相生滅無常。就實以論有生有滅猶名為常。以有生故生性是常。以有滅故滅性是常。若彼觀下順顯是也。以無言性為無常故。觀無言性名行無常。此無常者猶是無生無滅義也。上來總觀。下別顯之。別中有三。一就性無常觀察分段。以彼分段顯性無常。二從諸行相續轉下。就性無常觀察前後四相生滅。以前後相顯性無常。三此四相略說二下。就性無常觀察同時同體四相。以同體相顯性無常。前中初別。後總結之。就三世中皆初觀其無常自性。次就彼義觀無常相。後總結之。觀過去行無生無滅。是觀過去無常性也。彼亦無因亦無性者。是觀過去無常相也。舉無常相顯無常性。良以過云無常性故。因可從緣謝滅過去。故今現在無彼過因。果可隨緣謝滅過去。故今現在無彼過去果之自性。是故下結。是過去法無生滅故。現無彼因亦復無彼果之自性。觀現在行無生無滅。是觀現在無常之性。彼因不得而與果者。是觀現在無常之相。舉無常相顯無常性。良以現法無常性故。因可從緣謝滅過去。是以現在求因不得。果可隨緣起在於今名為與果。果從因得名之為與。是故下結。是現在法無生滅故。現有果性而無其因。觀未來行無生無滅。是觀未來無常之性。彼因可得不與果者。是觀未來無常之相。舉無常相顯無常性。良以當法無常性故。因可從緣起在於今名因可得。果報從緣現今未起名不與果。未與果故今無果性。不與果義番上可知。是故下結。是未來法無生滅故。現在時中有因可觀而無果性。上來別觀。如是見下總以結之。自下第二就性無常觀察前後四相生滅。以前後相顯性無常。於中初明四相之法。後辯觀行。前明法中。先略後廣。從初乃至於剎那後有四相來是其略也。餘是廣也。略中初言諸行轉時一一剎那有三有為有為相者。明前三相色心等法是其諸行。後起接前名為相續。從前向後稱曰轉時。無常之理法別有之名一一行。言剎那者明法時分。剎那胡語。此名心念。心道駿速。借此念頓顯法時分。有為諸行一剎那頃具有四相。初生次住終異後滅。然此四種有通有別。通則皆是有為之相。若論小乘。法外四相。生能生法。乃至第四滅能滅法。此等四種能有所為名曰有為。若論法體。生住滅等當相集起。是故名為。色等法中同有此為故名有為。有為體狀謂之為相。若別論之。前之三相未壞法體。彰有相顯偏名有為。第四滅相壞滅法體。彰有不顯不名有為。良以四相有此通別兩種義故。前三相中。將別有為名通有為。故曰有為。有為相也。前一有為是別有為。後一有為是通有為。於剎那後有四有為是其滅相。汎釋後義有其二種。一者過後。如物滅竟名之為後。二者末後。今此所論一念之末故名為後。非是過後。四有為者所謂有於第四滅相。良以滅相彰有不顯。單存通稱。是故直名有為相矣。上來略竟。下廣顯之。解生相中。彼前諸行自性壞者。舉前顯後。謂前念中行性壞也。今為辨生。何故乃說前念壞乎。夫言生者。先無始起謂之為生。若不彰彼前念性壞何緣得顯。此生始起故明前壞。次未行相自性起者。正顯生相。現在生相鄰於前滅故名為次。然此生相由來未起稱曰未曾。即此有行體起名生。不同毘曇法外之生。起已未壞名為住者。即此行體未壞名住。亦非法外別更有住。顧念前滅彼起異者。顧謂顧戀。念謂追念。顧念是心寄之顯法。現起之法將同過無追隨住滅義言顧念。顧前滅故漸同前滅故令現法故變成異。異名為老是故生剎那後彼行性壞名為滅者。是前三相即行自性非法外故。今剎那後還即彼行自性盡壞名之為滅。非是法外別有滅體。何故偏言生剎那後。就始為論。若具應言生住異等剎那後也。上來明法。下次辨觀。先別後結。若觀起行即彼生者。觀生即法。非法外也。言住老相無餘性者。觀住老相。亦即法體法外無別。住老自體名無餘性。是故剎那後如是行相自性滅者。觀滅即法。是前三相即法體故。今剎那後還即此行自性盡壞說為滅也。菩薩以觀四相即法顯法無常。故觀四相皆即法體。上來別觀。如是生等如實觀者是總結也。自下第三就性無常觀察同時同體四相。以同體相顯性無常。還初明法。後辨觀行。法中初略後廣顯之。就前略中。此四有為略說有二。牒以舉數牒上前後異時四相。就之以辨同體四相。同體相中要攝為二。前三為一。滅相為一。故有二也。此二遍通前四相中。有性無性列其名字。有為諸法猶如幻化。幻法相有名為有性。幻體虛無名為無性。無猶滅也。非是別體。異相有無。下廣顯之。但前有中備含三相。相別未分故須廣論。滅無單一不須重廣。如來以起立一相者。如來就前有性之中義分三相。故今舉之。虛法相現義說為起。非是住前初生之起。如來就此立一生相。以自性故立第二者。幻化之法各守自性。名之為住。非是生後經停之住。如來就此建立第二住有為相。諸行住老立第三者。即前住法性是不堅衰老之法故名為老。非是住後遷變之老。又此老法異於世人所立性實故亦名異。非是住後衰變之異。如來就此建立第三異有為相。通前滅無即是同時同體四相。起信論中亦同此說。又維摩中說言。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當知亦是同體四相。上來辯法。下次明觀。觀中有三。一正觀四相同時同體不異諸法。二若可得下破邪顯正。三彼善男子下結得失。前中初舉次釋後結。菩薩觀有非生住等一切時別。略以標舉。非生住等一切時別。明非異時非生住等。別有事起明非異體。何以故下問答辨釋。何故問也。餘經論中皆言是別。何故今言無別事起。下廣釋之。諸行起時更無別生住老壞者。就法生時明四同時不異法體。念無常中最初生相名行起時。即此起行體具四相故無別生別住老壞。良以起時無別四故。四相同時不異法體。諸行分齊住異壞時亦無別生老壞者。就餘三相明四同時不異法體。念無常中後之三相名為諸行住老壞時。即此三中一一皆具同體四相故無別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