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467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67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有”(bhava)是存在;“受”是“取”(upadana)的
      异译,意思是“执着”(参考注解188) 
 325。 云何为爱:对应之巴利文为“Tanha……kimnidana
      kimsamudaya kimjatika kimpabhavati”(SN。 II。 p。53),中
      文译为“什么是贪爱的因缘?贪爱是从哪里生起?贪爱是以什么为根
      本?” 
 326。 云何背不向自称说得智:对应之巴利文为“Katham vimokha
      pana taya……anna vyakata”(SN。 II。 p。53),中文译为
      “根据什么样的解脱,宣称〔得到解脱的〕 智慧”。
 327。 师子吼:巴利文为“sihanado nadito”,中文译为“发出如狮
      子的吼声”。在佛经中,“狮子吼”通常是指“佛陀的说法”,表示
      至高、无畏、无法反驳的说法。除了佛陀之外,舍利子的说法也有被
      比喻为“狮子吼”。 
 328。 法界:巴利文为“dhammadhatu”,意思是“法的根本法则、
      宇宙的法则”,即“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
      彼无,此灭故彼灭”巴利文为“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pajjati; imasmim asati; idam na
                                                                                  73

                                                                                  74
      hoti; imassa nirodha idam nirujjhati。”(MN。 III。 p63)。
 329。 游行人间:对应之巴利文为“janapadacarikam pakkamitum”
      (AN。 IV。 p。373),中文译为“在国家中游行”,意思是“到各处游行”。 
 330。 汝去随所欲:对应之巴利文为“Yassa dani tvam。。。kalam mannasi”
      (AN。 IV。 p。373),中文译为“现在正是时候,你可以去做你认为适当的事情。” 
 331。 度:巴利文为“parayana”,意思是“从此岸到彼岸”,也就是“从烦恼
      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 
 332。 犯相违法:巴利文为“khiyadhammam apajjati”,意思是“表现讥嫌瞋恨的样子”。 
 333。 无身身念者:对应之巴利文为“Yassa。。。 kaye kayagata sati anupatthita
      assa”(AN。 IV。 p。374),中文译为“凡是于身没有现起身至念的人”,
      意思是“凡是对于自身的行为没有维持正念的人”。 
 334。 旃陀罗子:对应之巴利为“candalakumarako va candalakumarika va”
      (AN。 IV。 p。376),中文译为“贱民童子或贱民童女”。其中,
      “旃陀罗”是指印度的贱民。 
 335。 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亦不愧耻:对应之巴利文为“attiyati va
      harayati va jigucchati va”(AN。 IV。 p。374),中文译为
      “不安、烦恼、厌恶”。
 336。 晡旃尼:巴利文为“punchani”,意思是“抹布”。 
 337。 犹如膏瓶处处破裂,盛满膏己而着日中,漏遍漏津遍津:对应之
      巴利文为“Seyyatha pi bhante puriso medakathalikam parihareyya
      chiddam vichiddam uggharantam paggharantam。”(AN。 IV。 p。
      377),中文译为“佛陀!譬如有人手持膏瓶,处处破裂,泄漏流出。”
 338。 自喜年少:对应之巴利文为“itthi va puriso va daharo va yuva
      va”(AN。 IV。 p。376),中文译为“女人或男人或少年” 
 339。 彼怀羞惭,极恶秽之:对应之巴利文为“attiyeyya harayeyya
      jiguccheyya”(AN。 IV。 p。377),中文译为“他将会感到不
      安、烦恼、厌恶”。 
 340。 五除恼法:对应之巴利文为“panc' ime…aghotapativinaya”
      (AN。 III。 p。186),中文译为“五种调伏瞋怒的方法”。 
 341。 若慧者见,设生恚恼,应当除之:对应之巴利文为“evaraupe
      ……puggale aghato pativinetabbo”(AN。 III。 p。186),
      中文译为“对于这样的人,〔所生起的〕 瞋怒应该调伏”。 
 342。 心少有净:对应之巴利文为“kalena kalam cetaso vivaram
      cetaso pasadam”(AN。 III。 p。186),中文译为“渐渐地,心有
      明亮,心有清净”。
                                                                                  75

                                                                                  76
 343。 阿练若比丘:巴利文为“arannaka bhikkhu”,意思是
     “住在森林比丘,喜欢远离独住的比丘”。其中,
     “阿练若”(aranna),又译“无事室、无事处、空
      闲处”,意思是“没有干扰的地方、森林”。 
 344。 持粪扫衣:巴利文为“pamsukulika”意思是
     “穿着从污物堆捡来的破衣服者”。
 345。 左手执之,右手舒张:对应之巴利文为“vamena padena niggahetva
      dakkhinena padena vittharetva”(AN。 III。 p。187),中文译为
      “以左脚踩住,右脚展开”。 
 346。 蒿草所覆:对应之巴利文为“sevalapanakapariyonaddha”
      (AN。 III。 p。187),中文译为“青苔水草所覆
      盖”。蒿,音ㄍㄠˇ,枯木。 
 347。 我宁可跪,手膝拍地:对应之巴利文为“yannnunaham catukundiko
      nipatitva”(AN。 III。 p。188),中文译为“我应
      该四肢弯曲着地”。 
 348。 哺:音ㄅㄨ,吃。 
 349。 瞿尼师:巴利文为“Gulissani”,又译“求腻师、觅甚”,
      是比丘的名字。 
 350。 无事比丘行于无事,当学敬重而随顺观:对应之巴利文为
     “Arannaken'。。。bhikkhuna sanghagatena sanghe viharantena
      sabrahmacarisu sagaravena bhavitabbam sappatissena”
      (MN。 I。 p。469),中文译为“住在森林的比丘来到僧团,
      与僧团共住在一起时,应该尊重恭敬共同在修习梵行的比丘。” 
 351。 此贤无事,何为行无事:对应之巴利文为“kimpan' imass'
      ayasmato arannakassa ekassaranne seriviharena”(MN。 I。
      p。469),中文译为“这位尊者单独一个人住在森林中有何意义?” 
 352。 当学不调笑而不躁扰:对应之巴利文为“anuddhatena bhavitabbam
      acapalena”(MN。 I。 470),中文译为“应该不狂躁不安、不混乱”。 
 353。 当学不畜生论:对应之巴利文为“amukharena bhavitabbam
      avikinnavacena”(MN。 I。 p。470),中文译为“应该不多话、
      不说闲话”。 
 354。 当学不憍傲及少言说:对应之巴利文为“suvacena bhavitabbam 
      kalyanamittena”(MN。 I。 p。470),中文译为“应该是个善语者、
      善知识”,意思是“应该是是容易教诫,又具足德行的人”。 
 355。 当学护诸根:对应之巴利文为“indriyesu guttadvarena 
      bhavitabbam”(MN。 I。 p。470),中文译为“应该守护各
      种感官”,意思是“应该自我控制”。人有六种感官,即、眼、耳、
      鼻、舌、身、意,并且是透过这六种感官与外界来往,因此能够守护
      这六种感官的人就是能够自我控制的人。 
 356。 当学知坐及善坐也,不逼长老座,为小比丘诃:对
                                                                                  77

                                                                                  78
      应之巴利文为“asanakusalena bhavitabbam:iti thera ca 
      bhikkhu nanupakhajja nisidissami nave ca bhikkhu na
      asanena patibahissamiti ”(MN。 I。 p。469),中文译为
      “应该知道该坐的座位,即不会侵犯长老比丘的座位,
      也不会占用新比丘的座位。” 
 357。 当学共论律、阿毗昙:对应之巴利文为“abhidhamme abhivinaye
      yogo karaniyo”(MN。 I。 p。472),中文译为“应该
      修习增上法、增上律”,意思是“对于自己在教法与戒律的修习,应
      该力求进步”。其中,“增上法”(abhidhamma)不是指用来表示论藏的
      “阿毗达摩”,因为论藏成立的时间比经藏(Nikaye)较晚,而是指系统化
      、解析化研究法义的方法。“增上律”(abhivinaya)是指系统化、
      解析化研究戒律的方法。 
 358。 当学共论息解脱,离色至无色定:对应之巴利文为“te santa vimokha
      atikkamma rupe aruppa tattha yogo karaniyo”(MN。 I。 p。472),中
      文译为“应该修习超越物质境界而达到无物质境界之寂静禅定”。 
 359。 当学共论漏尽智通:对应之巴利文为“uttarimanussadhamme yogo
      karaniyo”(MN。 I。 p。472),中文译为“应该修习上人之法”,意思是
      “应该修习超越凡夫之法”,即修习可以达到解脱之法。 
 360。 人间比丘:巴利文为“gamantaviharina bhikkhuna”,意思是
      “住在村庄附近比丘”。另一种比丘是“无事比丘、阿兰若比丘”
       (arannaka bhikkhu),意思是“住在森林的比丘”。 
 361。 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对应之巴利文
      为“Kacc'。。。Bhagava arogo ca balava cati?”(MN。 II。 p。185),
      中文译为“佛陀是否没有病痛,有力气?” 
 362。 陀然:巴利为“Dhananjani”,是婆罗门的名字。 
 363。 依傍于王,欺诳梵志、居士;依傍梵志、居士,欺诳于王:对应
      之巴利文为“rajanam nissaya brahmanagahapatike vilumpati;
      brahamanagahapatike nissaya rajanam vilumpati ”(MN。 II。 p。186),
      中文译为“藉由国王的护持,破坏婆罗门、居士;
      藉由婆罗门、居士护持,破坏国王”。 
 364。 至泉水边苦治居民:对应之巴利文为“bahi nagare gavo gotte
      dohapeti”(MN。 II。 p。186),中文译为“在城外的牛舍叫人挤牛乳”。 
 365。 执金澡罐,请尊者舍梨子食:对应之巴利文为“Itobho Sariputta
      payo piyatam”(MN。 II。 p。186),中文译为
      “尊者舍梨子!请饮用牛乳”。 
 366。 南山:巴利文为“Dakkhinagiri”,又译“南天竺、
                                                                                  79

                                                                                  80
      南山国、南方”。这是个“地区”,位于围绕王舍城山脉之南边,故
      名为“南山国”。
 367。 炙:音ㄓˋ,烧、烤。 
 368。 地狱、畜生、饿鬼:这三道是佛教所说的“三恶道”,即轮回
      中三个不好的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