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485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85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
      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
      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对应之巴利文为“Yatonidanam。。。
      purisam papancasannasankha samudacaranti; ettha ce natthi
      abhinanditabbam abhivaditabbam ajjhositabbam; es' ev' anto
      raganusayanam; es' ev' anto patighanusayanam; es' ev' anto
      ditthanusayanam; es' ev' anto vicikicchanusayanam; es' ev' anto
      manausayanam; es' ev' anto bhavaraganusayanam; es' ev' anto
      avijjanusayanam; es' ev' anto dandadana…satthadana…kalaha…
      viggaha…vivada…tuvantuva…pesunna…musavadanam; etth' ete 
      papaka akusala dhamma aparisesa nirujjhantiti。”(MN。 I。
      p。109…110),中文译为“因彼原因使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
      障碍一个人,于彼,如果没有应欢喜的、应称赞的、应执着的,这就
      是潜伏之贪欲的边、潜伏之瞋恨的边、潜伏之见的边、潜伏之疑惑的
      边、潜伏之傲慢的边、潜伏之执着存在的边、潜伏之无明的;执棍、
      执刀、争吵、斗争、诤论、相责、挑拨离间、妄语的边;这些邪恶不
      善之法会在此灭尽无余。”其中,潜伏之贪欲、潜伏之瞋恨、潜伏之
      见、
                                                                                 201

                                                                                 202
      潜伏之疑惑、潜伏之傲慢、潜伏之执着存在、潜伏之无明,这七项就
      是“随眠”(anusaya)。 
1050。 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
      切义,由彼世尊:对应之巴利文为“So h'。。。 Bhagava janam janati
      passam passati; cakkhubhoto nanabhuto dhammabhato 
      brahmabhoto; vatta pavatta; atthassa ninneta amatassa data;
      dhammassami Tathagato。”(MN。 I。 p。111),中文译为“佛陀
      知道他所知道的,见到他所见到的,他是眼、是智、是法、是梵,他
      是说者、阐明者、义利的引导者、‘不死’ 的给与者、法主、如来。”
      其中,“是眼”(cakkhubhuto)是指知见上的领导者;“是智”
      (nanabhuto)是指令人知法;“是法”(dhammabhuto)是指他所说的
      法是他体证的法“是梵”(brahmabhuto)是指至高无上的神圣。
1051。 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对应
      之巴利文为“yam vedeti tam sanjanati; yam sanjnati tam
      vitakketi; yam vitakketi taam papanceti; yam papanceti
      tatonidanam purisam papancasannasankha samudacaranti
      atitanagatapaccuppannesu cakkhuvinneyyesu rupesu。”(MN。 I。
      p。111…112);中文译为“人所感受的就是人所想的;人所想的就是人所
      思考的;人所思考的就是人心理上的扩张;因为人心理上的扩张,使
      得由心理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在眼睛所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物质上,
      障碍一个人。”
1052。 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
      对应之巴利文为“vedanapannattiya asati sannapannattim 
      pannapessatiti n' etam thanam vijjati; sannapannattiya
      asati vitakkapannattim pannapessatiti n' etam thanam 
      vijjati; vitakkapannattiya asati papancasannasankha…
      samudacaranapannattim pannapessatiti n' etam thanam vijjati。”
      (MN。 I。 p。112),中文译为“如果没有感受,则没有想可言。
      如果没有想,则没有思考可言。如果没有思考,则没有由心理上的
      扩张造成的想与见可言。” 
1053。 瞿昙弥大爱:巴利文为“Mahapajapati Gotami”,又译“摩
      诃波阇波提、摩诃卑耶和题、摩诃簸逻阇钵、提瞿昙弥、钵逻阇钵底、
      波阇波提、大世主、大爱道、爱道、世主、俱昙弥、大生主瞿昙弥”。
      她生于“天臂城”(Devadaha),姊姊是“摩耶”(Maya); 兄长是“执
      杖释”(Dandapani)及“善觉”(Suppabuddha)。她与姊姊摩
      耶一同嫁给净饭王(Suddhodana)。姊姊摩耶生下佛陀七日后便过世,
      她便代替姊姊抚养佛陀,并且把自己的亲生儿子
                                                                                 203

                                                                                 204
      “难陀”(Nanda)交由他人抚养。净饭王过世后,她便决定出家修
      行。在迦毗罗卫城,平息了释迦族与“拘利族”(Koiliyan)之间“卢
      醯宁”(Rohini)河的水权之争后,佛陀向释迦族人说法,并度
      化了五百位释迦族青年。瞿昙弥大爱便与这五百位青年的妻子们,向
      佛陀提出出家修行的要求,但是被佛陀拒绝。于是,她们便自己剃除
      头发,穿上袈裟,跟随佛陀到“毗舍离”(Vesali),又连续二次
      向佛陀提出出家修行的要求,但是都被佛陀拒绝。最后,由阿难向佛
      陀求情,佛陀便说‘八尊师法’,女众必须遵守八尊师法,才能出家。
1054。 舍夷:巴利文为“Sakyani”,意思是“诸释迦族女人”。 
1055。 阿摩提:巴利文为“Nadika”,又译“那提迦、那摩提、那
      地迦、那罗、那陀”,是“鞞陀提”(Videha)国的一个村庄。 
1056。 揵尼精舍:巴利文为“Ginjakayasatha”,又译“繁耆迦精舍、
      揵祁精舍、揵椎处、揵提、耆尼舍、深谷精舍”。 
1057。 跣:音ㄒㄧㄢˇ,光着脚踏在地上。 
1058。 坌:音ㄆㄣˋ,灰尘、集聚。 
1059。 涂跣污足,尘土坌体:对应之巴利文为“sunehi padehi 
      rajokinnena gattena”(AN。 IV。 p。275),中
      文译为“双脚肿胀,尘土覆体”。
1060。 八尊师法:巴利文为“attha garudhamma”,又译“八敬法、
      八不可起法、八尊重法”。传说为佛陀所制定,要女众光接受这八尊
      师法,才允许她们出家。在不同的经律中,八尊师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详见印顺法师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六章第一节。此处《中
      阿含第一一六经瞿昙弥经》作:(1)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2)
      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3)比丘尼不得于无比丘处受夏坐,
      (4)比丘尼受夏坐讫,应于两部众中,求见、闻、疑,(5)若比丘
      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6)比丘尼
      不得说比丘所犯(7)比丘尼若犯僧残,应于两部众中,行半个月的摩
      那埵(即忏侮灭罪),(8)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应向始受具足比
      丘问讯顶礼。 
1061。 坞:音ㄨˋ,四面高而中间低的地方。 
1062。 僧伽婆尸沙:巴利文为“sanghadisesa”,又译“僧伽婆施沙、僧残、
      众余、众决断”,是仅次于“波罗夷”(parajika),的重罪。犯此
      戒者,必须在大众之前忏侮,才能继续留在僧团。在《四分律》中,
      比丘僧残有十三条(大二二。五七九上)比丘尼僧残有十七条(大二二˙
      七一八中)。 
1063。 不慢:对应之巴利文为“manattam ”(AN。 IV。 p。277),
                                                                                 205

                                                                                 206
      中文译为“摩那埵”,意思是“犯僧残者于僧众面前发露忏悔之治罪
      法”。 
1064。 为从优游、从容闲乐、极柔软来:对应之巴利文为“Sukhumalo
      aham … paramasukhumalo accantasukhumalo。”(AN。 I。 p。145),
      中文译为“我〔的生活〕 是奢华、很奢华、极度奢华。” 
1065。 春殿、夏殿及以冬殿:对应之巴利文为“eko hemantiko eko
      gimhiko eko vassiko”(AN。 I。 p。145),中文译为“一个〔适用于〕
      冬季、一个〔适用于〕夏季、一个〔适用于〕 雨季” 
1066。 提帝逻和吒:巴利文为“tittira”,意思是“松鸡”。 
1067。 劫宾阇逻:巴利文为“kapinjala”,意思是“野鸟”。 
1068。 奚米何犁泥奢施罗米:语意不详。 
1069。 于夏四月升正殿上:对应之巴利文为“So kho aham … 
      vassike pasade vassike cattaro mase … na ……orohami。”
      (AN。 I。 p。145),中文译为“在雨季的四个月期间,我不离
      开宫殿。”。 
1070。 我有是如意足,此最柔软: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mayham …
      evarupaya iddhiya samannagatassa evarapena ca 
      accantasukhumalena”(AN。 I。 p。145),中文译为“我具足如此
      的福报,如此极度的奢华”。 
1071。 若因寿:从本经《中阿含第一一七经柔软经》的上下文及
      对应之巴利文经典来看,此处似乎少了一段关于死亡的经文。
1072。 东河:巴利文为“Pubbakotthak”,靠近东园鹿母讲堂,是
      一个沐浴场。 
1073。 龙象:巴利文为“naga”,意思是“蛇(即龙)象”,也可用
      来表示阿罗汉或佛陀。“摩诃能加、摩诃能伽”(mhanaga),
      意思是“大龙、大象”。 
1074。 念:对应之巴利文为“Seta”(AN。 III。 p。345),中以文译
      为“白色”。他是波斯匿王的大象,因为全身 白色,故名之。
1075。 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对应之巴利文为“abhirupo
      vata bho ranno nago; dassaniyo yata bho ranno nago; 
      pasadiko vata bho ranno nago; kayupapanno vata bho ranno
      nago; nago vata bho nago”(AN。 III。 p。345),中文译为“各
      位!国王的大象真是漂亮!各位!国王的大象真是美丽!各位!国
      王的大象真是令人欢喜!各位!国王的大象有美妙的身体!各位!
      这的确是象中象!”
1076。 胸行:对应之巴利文为“uragam”(AN。 III。 p。345),中文译
      为“以胸行走者、蛇”。 
1077。 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对应之巴利文为“nago vata
      bho nago”(AN。 III。 p。346),中文译为“各位!这的确是龙中
      龙!” 
1078。 二功德:对应之巴利文为“upekkha”(AN。 II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