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极度体验 >

第9章

极度体验-第9章

小说: 极度体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一整套再带上来送给学校。
    2003年06月26日
    普兰的物价很高,除了印度和尼泊尔的边贸外,大部分东西都要从拉萨或新疆
运来,许多东西的价格是内地的好几倍。这点我们是太有体会了,想想这路况吧!
    不过去年政府给这里通上了电,据说后年219 国道柏油路能修到神山圣湖,今
年10月份光缆也能通过来,加上边贸,那时普兰可能会好很多。说来说去发展的关
键还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人口素质!唉!这其实是废话!这个县全年的财
政收入才100 多万!这还不是最少的,据说札达县才几十万!
    2003年06月26日 16:23 
mpanel(1);
    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让我有种很想呆下去的感觉,想做点什么。
几天转下来后,还是围绕孩子,我打算在这个县建两所学校,一所是改扩建县里的
中心完小和初中,另一所是搬迁巴嘎乡完小到塔尔钦。
    那里是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峰的山脚下,它的周围总是聚集着众多西藏、尼
泊尔、印度的转山朝圣者,还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我总在琢磨如果有哪位大师能帮
我把学校设计得很有特色就更好了,别辜负了这里美丽的风景。
    援建学校的过程得到了阿旺副参谋长和普兰武装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阿
旺副参谋长,这位西藏大学毕业的本地人,对我们要在当地做的这件事更是极其上
心,他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的那种热爱,加上那份当地人所特有的善良,让我们很
感动!据说他的父亲生前还是一所著名萨迦派寺院的活佛。
    2003年06月26日 16:25 
    今天中心学校的校长和生活老师仓决桑姆带着六个怯生生的孩子来找我,说他
们来自牧区,学习很好,一定能考上内地的中学,但生活困难等等等等,我知道他
们是希望得到我的资助。于是我把一部分钱留给了学校和武装部,他们答应帮我建
账并共同监管,这六个孩子分别是初一的索南仓决,五年级的仁青次仁,两个四年
级的叫贡嘎多吉、丹增玉珍,两个三年级的是彭措和拉姆次仁。但愿我的帮助能给
他们解决点问题。
    2003年06月26日 16:28 
    在普兰期间,每天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抬头总能看见那座矗立在那达拉卡山巅
的规模很大的建筑群。这天当我们开车上去时,发现因为山陡,路非常的险,有的
弯甚至连我们这样的小车都一把方向转不过来,要倒好几次车。这就是阿里历史上
最大最壮观的寺庙—贤柏林寺废墟。
    它建于19世纪,之所以是废墟是因为“文革”时的严重破坏。贤柏林寺原有房
屋250 间,最大的经堂就有315 根柱子。因为政教合一,这里也是旧日政府驻地。
经阿旺本人证实,果真这就是他父亲曾经在过的寺院,看得出来这里的人对他很恭
敬。
    这座寺庙所处的位置因为是这一带最高的山顶,所以放眼望去,一览无余,风
景是那种很苍凉的美,站在山风中可以看得见四周的每一座雪山。
    此外我们还去了科加寺及悬空寺等几座寺院。
    科加寺的僧人们隆重欢迎我们的方式是挂出了寺院里所有珍藏的唐卡,有的材
料和工艺早已失传,听着他们的娓娓介绍,对这种被称为西藏艺术的最高形式的艺
术品我们似乎才有了些许的了解。其间僧人们还向我们展示了一面锦旗,那竟是50
年代西藏和平解放时毛泽东主席给这座寺庙的亲笔题词,内容是: 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起来。
    在从科加寺回来的路上在科加村的大帐篷里,村长盛情地招待了我们,漂亮的
普兰女孩穿起了她们家传的节日盛装,看着那满身的珠宝,我好奇地问了一下价钱,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每件少说也是几十万!过程中大家喝酒唱歌,跳锅庄舞,热闹
非常,我发现青稞酒的味道非常的好喝,只是有点上头,太高兴了!喝多了!
    经过岗孜村时,我们听说有个女人艰难地带着4 个孩子并供他们读书,我们在
地头村里费了番周折后,终于在村长那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当地的民居特色)的
家里见到了她,一位看上去很老的女人,但一问她的年龄,却是与我同岁!唉!人
和人真的是不能比啊!和我同行的任伟杰当即决定帮她供养几个孩子读书,我们也
只能做这么点事!
    2003年06月27日 10:49 
    今天早上我们离开了普兰县城,要去塔尔钦乡。在出城不远的山路上,我们的
车被一群官兵拦住了,原来是那天我们去过的边防连的战士们,听说我们今天要走,
他们是专程来送我们的,意外的感动!
    2003年06月27日
    非常愉快的一天!
    一路上我们都走得很慢,因为身旁是著名的圣湖玛旁雍措,玛旁雍措的湖水是
由冈底斯山冰雪融化而来,400 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宁静而宽广,湖边偶尔可见栖息
的候鸟。遥对北面神山冈仁波齐峰的,是南面高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西面便是那
风急浪卷的鬼湖—拉昂措。
    据说圣湖与鬼湖有一小渠相通,圣湖通常是风平浪静,金光闪耀的,但鬼湖却
由于地理位置的问题,往往出现啸啸风声,湖面总泛着浪花,据说鬼湖之名也由此
而来,藏人崇尚圣湖对鬼湖却不屑一顾。
    玛旁雍措也是印度河和恒河的发源地,因此若不是非典关闭了口岸的原因,这
里总是不乏印度和尼泊尔的朝圣者。
    在湖边休息的时候,不远处有一位专心拍照的旅行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显然
他来自海外,我们很奇怪非典期间他是怎么进来的?招手打过招呼,请他一起和我
们坐下喝酥油茶,大家边吃边聊,才知道原来他是英国人,非典之前他就进来了,
在神山他已经呆了一个月了,转完山后他现在又打算从明天开始转湖,问他什么时
候走,他说还不知道。
    看他的行头知道摄影是他的专业,我忽然想起我那总是高原反应的相机,请教
过他之后果真解决了一些问题,最后他还用小螺丝刀修好了我们那因为路途颠簸而
快散了架的镜头,很好,快门也有反应了,临别时我们给他留下了些榨菜、果冻等
食品。

              普兰县城-贤柏林寺-玛旁雍措-冈仁波齐峰(2)
    2003年06月27日
    离神山20多公里,我们到了巴嘎乡。
    这里像被原子弹炸过,到处是残垣断壁,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棵草,乡民早已
迁走,政府也搬到了塔尔钦。望着远远的一面国旗,我们的车开过去,那是巴嘎乡
完全小学的门口,这是我要援建的学校。
    因为没有钱,乡里所有的人都迁走了,而他们却只好在这苦苦地等待资金搬迁。
    我们说找校长,于是几个小孩带来了一位蓬头垢面的男人,吃惊的我们看着憨
笑的他,半天我才反应过来他就是校长!显然我们的出现让他很激动。跟着他我们
进了个满是柴草和废旧物品的小院,那是他的家兼办公室,喝茶时我们看到了可能
是这一带仅有的几棵绿色植物,那是窗台上被种在压缩饼干桶里的花,忽然心里酸
楚了一下,我知道那是因为感动!可怜的校长!生命的挣扎!
    在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去了学生宿舍,孩子们大多来自牧区,家境贫寒,正在
午睡的孩子们有的竟然好几个人挤在一个破被窝里,女孩儿们粘结的头发显示着她
们已经很久没洗过澡了,一地的小鞋,一只只看过去竟然没有一只不是破的。
    从宿舍出来随校长又到了教室,没及时擦的黑板上赫然大大地写着唐朝杜牧的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呆呆地看了半天,心里就只剩下一个感叹:真不知在这样困苦环境下的师生们是
怎样理解这诗句中的意境的。再看看四周的墙上一组香港回归的宣传画估计被挂了
很多年,图画中的那繁荣的大都市里熟悉的现代生活,在这间教室里竟然让我觉得
是那么的刺眼,很不和谐地让我尴尬着!
    在一间门上写着文体教室的空空的房间里,我问校长文体用品都有些什么?他
忙指了指我身边的一张破桌子上的几个沙锤和几根跳绳。我什么也没敢再问了!
    离开学校时在门口我很认真地提出来和校长合了张影,之后我又单独给他照了
两张,我想记住他,可车开出去后我才忽然想起,整个过程中我好像就没问过他的
名字,羞愧让我立刻有些脸红。
    2003年06月27日
    傍晚我们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神山脚下的塔尔钦乡。海拔4600米,雪山下的空
气,有点冷,找了个叫圣湖宾馆的小店住下,小店像个毛坯房,镶玻璃的铁门上也
没锁,于是各色客人都像住在走道里,倒也其乐融融。
    西藏几乎全民信教,尤其深入到这样的腹地县乡,民风极其纯朴,你从不需要
担心任何事。照例走廊的尽头有个厅,聚集着看电视、打牌、喝酒、唱歌的人们。
藏人很团结友好,一会儿你就看整个大厅打成了一片了。我倒是最爱喝他们的酥油
茶,老板娘不断地给你添着并嘴里念念有词地双手递给你,不由得你不多喝,很是
美味!不同地方的酥油打出来的茶味道也有所不同。喝多了,也喝出了点经验。
    今天的一个重大发现!拉油车的师傅旺堆,歌唱得是那么好,而且声情并茂,
因为他的汉语水平不高,凡事总是笑笑,话几乎都是由丹增来说,我们很奇怪地问
丹增,为什么这一路都没见他开过车,他笑说是因为旺堆不放心。说完他俩大笑,
合着他就是来当翻译的。
    说起旺堆和丹增,他俩还是亲戚,旺堆的妹妹是丹增的老婆。在搞个体旅游前,
旺堆曾经是个藏医,而丹增是曲水的一个中学老师,因为收入实在太低,所以都改
了行,现在他们每年跑六七趟阿里,雇他们的多是外国游客。他们的那辆三菱非常
的破,问跑了多少公里,他俩笑说根本不知道,但估计有17年了,的确一路都见他
们在边走边修,尤其是旺堆开车的时候,几乎总是一手拿着扳子,一手握着方向盘,
他们真是很能吃苦的两个人。
    2003年06月27日
mpanel(1);
    半山腰有个显眼的白房子,据说是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前去拜望时,在房前的
大柴垛前,乡长、书记及其家人,包括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还有一大群不知哪儿来的
大狗( 藏人不杀狗,所以这里狗很多) 热情地欢迎了我们。我们边喝酥油茶边聊学
校搬迁的事,有一种“劳逸结合”的感觉,不一会我就忘了自己是在工作还是唠家
常了。
    2003年06月27日
    这里天黑得很晚,晚饭后,我们沿着一条河向上走(雪山下来的河太多了),
河的两边搭满了康巴人的帐篷,做着各种小生意,其间不时的还会看到几家茶馆酒
吧,招牌是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写的。在这里我们还享用了贴瓷砖的公厕,干净
的墙上写着英文的卫生标语,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国际化了的藏乡!
    2003年06月27日
    从康巴人的小店里买了几把藏刀和首饰后,我过了座独木桥,桥头正好有间茶
馆,里面传出香港警匪片的打斗声,寻着声音和茶香我进到了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子,
不同的是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