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4章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4章

小说: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他拍拍自己的胸脯,风趣地说:“今天,我陈毅一不做,二不休,决心与大家同生死共战斗,打胜了开庆功会,打败了开斗争会,打死了开追悼会。同志们哪,我们只能开庆功会。”    
    “坚决打胜仗,开好庆功会。”大家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初冬的齐鲁大地,寒风凛冽,指战员们进入预定的设伏位置,耐心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11月3日清晨,大雾弥漫,天公作美,这样的天气打伏击战,更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10时左右,雾气渐渐散去,敌人果然来了。只见日本兵在前开道,吴化文率总部及第1军紧随其后,沿着铁路西侧往北而行。    
    5旅13团团长宋文观察到敌人出动后,立即向罗炳辉报告。罗炳辉等在前线正用望远镜观察,也看到敌人正在北界河东北角的野地集合,黑压压的一大片,便要求13团密切注视敌情变化,适时断敌后路,关好“大门”。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国军官兵佩戴着两种肩章符号(2)

    下午1时许,敌后卫部队离开北界河已一公里多,宋文一面向指挥部报告,一面派该团第1营直插北界河,向盘踞在那里的1连敌人突然开火,敌人无法招架,退缩到南界河据点。13团很快占领了北界河,截断了吴化文部南逃退路。    
    这时,8师、5旅、9旅放过开路日军,从公路两侧迅速对吴化文部进行分割围歼。9旅26团冲到前圪村铁路桥西侧坟地一线时,遭到五里铺敌密集火力阻击,形成对峙状态。后1营从3营北侧迅速越过铁路,直插张家庄,将敌割裂,并向南猛攻,守敌顿时大乱,3营乘势攻下五里铺。8师一部则已攻占界河西北保安山。    
    五里铺地域之敌,一部被我26团歼灭,一部向七贤庄方向逃窜。    
    敌残部向七贤庄方向逃跑,被27团(欠1营)配合5旅将其歼于七贤庄、东八里地域。    
    下午5时许,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历时两个小时,吴化文部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生力量被大部歼灭,其第1军军长于怀安等纷纷缴枪投降。吴化文见势不妙,丢下部队,带着亲信卫士,在十几名骑兵的掩护下,飞奔到日军的队伍里。    
    此役,新四军各部一举歼灭了吴化文部,共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鲁南自卫战的首次大捷。被俘的官兵身上,佩戴着两种肩章符号:一是日伪的白底蓝边红字的“兴亚爱华”,另一种是国民党的白底蓝字的“五路”,既是伪军,又是“国军”。这是蒋介石的蒋、敌、伪合流的有力罪证。    
    逃敌如丧家之犬,龟缩于界河镇内。罗炳辉率领所部继续作战,顺势把界河之敌团团围住,然后发动强攻,一举占领了界河镇。    
    界河北伏击战役是罗炳辉率部北上山东后所打的第一个大仗。这一规模较大的伏击战,预示着新四军将由原来的游击战,开始转向运动战、阵地战;由小规模战斗,转向大兵团协同作战。这个变化,对指挥员要求将更高,展示指挥艺术的舞台更大。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北犯之敌的嚣张气焰,扩大了解放区,为粉碎北进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5日,山东军区8师以一部沿津浦路以西地区南下,进逼临城。    
    当日夜,8师由23团1营与5旅13团紧密配合,进攻临城附近的柏山要点。敌凭借一个大碉堡,以密集的火力死守。1营3连派爆破组上去,想用拉线手雷炸掉它。不料放好手雷,爆破员退下来使劲一抻拉线,线断了手雷却没响。眼看天快亮了,连长急得要命。这时班长陈金合主动请战。连长让他接上拉线就撤回来。陈金合在机枪掩护下爬到碉堡跟前,发现没办法挂上拉线。这时,他没有犹豫,也没有退回来,毅然用手拉响了手雷。碉堡在一声巨响中坍塌,陈金合也光荣牺牲了。陈毅在指挥部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说:“陈金合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    
    战役之后,津浦前线各部队广泛开展了向陈金合学习活动。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陈金合,将“柏山”命名为“陈金合山”。    
    打下界河以后,津浦铁路中段南到滕县、北到兖州的50多公里全部被新四军、八路军控制。斩断津浦路的任务已经初步完成,蒋介石沿津浦路运兵北上的计划破产了。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蒋介石终于拉了他们一把(1)

    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主力大举进攻,津浦前线野战军各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乘敌立足未稳之时,先敌发起攻击。    
    11月25日晚,津浦前线野战军向韩庄等据点之敌发动攻击,迅速攻占了外围据点,破坏了临城至滕县、临城至枣庄、临城至徐州间的铁路,完成了对韩庄、临城的包围。    
    盘踞在韩庄车站的日军一个中队近百人,位于韩庄镇的伪军张乃宇部1;000多人和驻临城的敌19师仍拒绝投降。按照新四军军部命令,二纵在新四军7师19旅配合下,于11月下旬发起临韩战役。战前,罗炳辉对二纵作了周密布置,专门作了一次动员讲话。    
    韩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直接控制着微山湖,是鲁南的重要门户,进入山东的屏障。自津浦铁路开通后,临城就是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日本侵华时期,对临城尤其重视,修建大量炮楼和工事,铁路上有装甲列车巡逻。临城分为南北两个区,城外有几个小山作制高点。    
    罗炳辉把主攻韩庄的任务交给了二纵4旅11团。    
    11月26日下午3时,陈毅直接打电话给11团团长吴华夺。吴华夺一拿起话筒,便听到陈毅那熟悉的四川口音:    
    “你是吴公吗?”    
    “我是吴华夺”,吴团长急忙回答道,随即又不好意思地说:“军长真会开玩笑,我吴华夺怎能当吴公?”    
    话筒里传出陈毅爽朗的笑声,吴团长也跟着笑起来。陈毅接着询问了11团的情况,要求11团迅速打下韩庄,坚决消灭拒不缴械投降的日伪军,关住山东的大门。    
    罗炳辉又根据陈毅军长的指示,随后向吴华夺作了具体的部署,提出了战术要求。他告诉吴团长说:    
    “这次战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陈军长已作了明确指示。你们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把这个据点夺下来。现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求速战速决,只能胜不能败,有困难吗?”    
    “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晚上韩庄车站见!”吴华夺大声坚定地回答,对胜利充满信心。    
    “好!好!”罗炳辉接着说,“要抓紧时间充分作好战斗准备,要树立敢打敢拼、速战速决的战斗风格,要狠狠地打,拼命地搏,只能胜,不能败,一定要打出人民军队的威风来!”    
    吴华夺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接到电话之后,便向全团指战员及时传达了陈毅军长和罗炳辉司令员的指示,进行了战前动员,树立无坚不摧的必胜信心。    
    吴华夺命令用炸药炸掉运河上的铁桥,截断敌人的增援和逃窜的路线。同时,自己亲率两个营对韩庄发起攻击。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守敌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歼灭一部。等守敌倚仗工事负隅顽抗时,4旅12团冲了过来,与11团一道将敌军团团围住。    
    韩庄的奶奶庙是伪军张乃宇部的指挥中心。这座庙的外围有一个宽30多米,深五六米的水圩子,里面布满了铁丝网和木桩。水圩子之外还有一道带电的铁丝网。敌人凭借这样的地形拼命顽抗,不断往外开枪射击。在关键时刻,攻击部队从淮南带来的土平射炮又偏偏发生故障,暂时无法进攻。    
    圩内敌人更加猖狂。张乃宇的小老婆在圩内炮楼上无耻地叫喊:“打呀,怎么不打啦?你们如果打进圩子里我就和你们睡觉。”    
    战士们肺都气炸了。这时,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罗炳辉闻讯后,迅速调来大炮。瞄准之后一炮就击中敌指挥中心。战士们乘势而上,一举攻下奶奶庙。张乃宇只顾自己逃命,其小老婆慌不择路,跳到水沟里被淹死。伪军张乃宇部800余人大部被歼灭,少数敌人企图逃向徐州,因大桥被炸毁而纷纷坠入运河淹死。    
    午夜过后,在10团等部打扫战场时,罗炳辉司令员特地赶到韩庄车站现地察看。    
    “你们打得好,打得漂亮!”罗司令员边看边对吴华夺等人说,“现在我们占领了韩庄,就可把牢山东的南大门!顽军沿津浦路北上的美梦,将会被我们击破。”    
    韩庄之战的获胜,不但一举截断了临韩线的交通,为整个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前提与保证,而且磨练了部队,增强了干部战士打攻坚战的能力。    
    此时,驻临城守敌国民党第19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已坐卧不安。陈大庆,1925年1月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蒋介石终于拉了他们一把(2)

    12月1日,陈大庆率部沿津浦路南犯,妄图打通临城、徐州间联系。当该敌进入我军7师19旅预设的伏击阵地后,立刻遭到我军猛烈火力袭击,随后全都向7师19旅缴械投降。    
    当日晚,津浦前线野战军以第二纵队第5、第9旅并肩突击临城以东的国民党第97军新编第29师;以第8师向南进逼临城,截歼由临城出援之敌;第二纵队第4旅、第7师第19旅占领临城以南沙沟地区,阻歼徐州北援之敌;鲁南警备第9旅第17团监视枣庄之敌。    
    12月3日开始,二纵5、9旅连续向临城东部顽敌背后新编第29师阵地实施猛烈攻击,激战两昼夜。消灭国民党军一个团,占领了全部阵地。在逐个争夺碉堡和制高点的战斗中,我26团打得极为艰苦,团长严光、政委谢锡玉等1;100余人负伤、294人牺牲。在炮火掩护下,外围国民党守军仓皇退入临城。    
    据97军军部的记录,“本军给养已在极度困难情形下维持。今日后则仅以红薯、高粱、黑豆维持。甚而一日仅得一饱。11月26日以后,全军给养已极度困难,至四里石外围据点不守,补给更显困窘。官兵日仅稀饭一餐,战马饿死者已达百余匹,马草、马料更无处采购。弹药耗损殆尽。”    
    就在第97军处于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终于拉了他们一把。12月5日,国民党空军运输机在战斗机护航下,飞抵临城上空,投下30多包粮食弹药。以后又多次前来空投,使97军得以维持下去。直到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宣布停战,临城之围才因我军主动撤离而解除。    
    鉴于我军重武器太少,攻坚能力有限,指挥部命令对临城实行围困。待国民党军忍受不住,我军就可以寻求机会,在运动中歼灭突围的97军或徐州来援之敌。同时,转兵先取滕县。    
    驻守滕县的是国民党19集团军暂编第1旅李华部及山东保安第2师赵毅轩部,他们依托高大城墙和外围碉堡群,妄图长期固守。    
    山东军区第8师担任进攻滕县的任务。第8师师、团首长亲自到距城墙50米的前方观察地形,决定以东门为突破口。东门有三个炮楼,是最大的障碍。城墙下还有鹿砦、河沟,形成四道封锁线。8师组织主攻连队反复看地形,研究战术,组织了爆破组、投弹组、突击班,准备了攀登城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