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9章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9章

小说: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21日,在枣庄战役胜利后的第11天,罗炳辉将军去枣庄前线部署战备,回临沂途经兰陵时,因脑溢血抢救无效,以身殉职。这位16岁就扛枪征战的农家子弟,戎马32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陈毅军长作长诗悼念罗炳辉副军长。诗中言道:“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立誓有五字:‘奋斗与君同’。将军之风义,于我称师友。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首战宣泰(1)

    调动敌人,苏中战役捷报频传    
    首战宣泰    
    1946年6月22日早晨,朝霞映红了晴朗的天空。    
    灿烂的阳光在延河的水面上留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环。毛泽东伫立岸边,陷入沉思。    
    自抗日战争结束以来,蒋介石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消灭共产党军队的企图。现在东北方面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四平之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长春。蒋介石认为他有把握消灭共产党军队,得意洋洋地飞往沈阳督战。美国方面的态度也越来越明显地偏向国民党一方。    
    中共中央不愿与国民党全面破裂,6月初周恩来回延安汇报时,中央还决定“竭力争取和平,哪怕短时期也好”。但蒋介石咄咄逼人,6月17日提出最后通牒式的停战条件:要求中共退出热河、察哈尔两省,山东的烟台、威海,东北的哈尔滨、安东、通化,以及6月7日后在山东解放的大小城镇。25日,更要求中共退出胶济铁路沿线、苏北和6月7日后在山西、河北解放的大小城镇。马歇尔也施压中共代表团接受蒋介石的条件,周恩来对此极为愤慨,表示根本不能考虑。国民党代表在与周恩来谈判时又提出由美方行使最后决定权,周恩来怒不可遏,严正声明: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者,不能承认丧失国权的办法。    
    形势已经十分明显,蒋介石是决心要打全面内战,退让已经没有出路。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以自卫战争对付蒋介石的全面内战,并设想了一个南线作战的战略计划。    
    当日,毛泽东电告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请他们考虑:如果国民党军队向我大举进攻,山东、太行两区的我军主力则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刘、邓主力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相机占领开封;陈毅主力以徐州为主要作战方向,相机占领徐州,力求在野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分有生力量。华中主要对付江北敌军,配合南线作战。毛泽东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保护老解放区不受损害,同时开辟新解放区,并保障中原李先念部队的安全。对于苏中地区,毛泽东考虑到那里靠近南京,肯定是国民党要重点进攻的地方。    
    6月25日,毛泽东电告华中分局:“苏中地区在蒋优势兵力进攻下,有暂时失陷可能。你们宜作事先准备,以免临事仓促,受大损失。”看来,中央对华中局势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    
    为了实施这个战略计划,毛泽东于6月26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中分局并告陈毅、舒同的电报,指令华中野战军西出津浦线作战。电报说:“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通扬线上之敌,粟谭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三分区(津浦路以东、运河以西地区),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要求他们在7月10日以前完成一切攻击准备。    
    陈毅随即电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淮南,执行津浦路蚌浦段作战任务,首先“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五旅及谢(祥军)纵在六台、天长之间整训”。     
    7月上旬的一天,江苏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室。    
    粟裕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旁,仔细地察看。    
    接到中共中央6月26日的电报后,粟裕立即从海安动身赶往华中分局驻地淮安,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同志分析形势,商量对策。大家认为:抽调华中主力到淮南,苏中根据地可能有失陷的危险。苏中保不住,淮南作战也将处于不利局面。    
    经过慎重研究,华中分局领导人于6月29日联名致电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目前华中主力不宜调到淮南作战。建议将华中主力王必成、陶勇纵队仍留在苏中解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钳制敌人。待山东及太行主力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主力再西进津浦线,配合第二阶段作战。    
    毛泽东收到这份电报后,于30日复电华中分局:“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以后的几天中,毛泽东从各方面转来的情报获悉,国民党军队可能向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几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7月4日,他以中央军委名义指示刘、邓、陈及华中局:“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根据毛泽东的决定,粟裕加紧进行苏中战役的准备。他一直密切注视着国民党军队的动向。根据江北国民党军队的调动集结和有关情报,他确信战争将会马上爆发。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粟裕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在国民党军队完成进攻准备之前,先打他个措手不及。他反复思索的是,第一仗究竟在哪里打响。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首战宣泰(2)

    为了应付战争,粟裕是有准备的。5月间经过“百日练兵”,部队的士气明显提高。为了攥紧“拳头”,他把华中野战军的两支老部队——陶勇的八纵和王必成的六纵恢复原来的番号。陶勇部为1师,粟裕兼任师长,陶勇为副师长;王必成部为6师,谭震林兼任师长,王必成为副师长。当时华中野战军这两个主力师和其他部队共19个团约3万余人驻扎在如皋、海安一带。    
    究竟先打哪一路敌军比较合适呢?粟裕考虑:泰州之敌离我军最近,威胁较大;但泰州县是个中等城市,周围水网密布,大兵团行动不便,不是理想的战场。而泰兴、宣家堡这一带是敌军蚕食解放区占据不久的地方,各有1个团把守。虽然临时修了些工事,但远不如泰州、南通坚固。打掉泰兴、宣家堡这孤立、分散的一路敌军,我军就能连续作战,打开局面。    
    粟裕十分熟悉自己的老部队。陶勇部比较灵活,就把他们用于宣家堡。宣家堡离敌人大据点泰州比较近,敌人来援的可能性大,必须赶在敌援军到来之前解决战斗。王必成部阻击能力强,把他们用于泰兴方向,虽然敌军增援的可能性小些,但攻打这个县城是要费力气的。只要陶勇能迅速解决战斗,腾出手来,就是敌军来援,我们也不怕,可以进行第二次战斗。    
    想到这里,粟裕决定立即召开作战会议。7月10日,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在海安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师、各纵队首长。会议由粟裕主持。他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南线战略计划和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等一系列指示,分析了苏中前线敌我态势,提出了作战方案,阐明了战役指导思想和对部队的要求。他说:    
    “在我们面前,有一连串的问题:敢不敢打?怎么打?战役指导上要求我们有哪些改变?这些,我们都要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实战中逐渐取得经验,切实加以解决。现在敌人是三路而来,拉开架子要和我们拼消耗。我们恕不奉陪,专打他一路。问题是打两翼还是打中间。两翼嘛,是南通和泰州,其筑城坚固,对我军不利。中路敌人虽然占据泰兴、宣家堡半年有余,但我们群众条件好,对我军是有利的。”    
    说到这里,他提高嗓门,强调说:“这是初战,必须打好。”    
    大家对作战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分析敌我双方条件,算了一笔细账:苏中是抗日战争中创建的老根据地,苏中人民经过艰苦斗争的考验;不久前进行了土地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支持战争的积极性;参战部队大部是在苏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子弟兵,熟悉民情、地形。这些都是对我军极为有利的条件,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我军在数量上装备上居于劣势,这是不利条件。但是,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有把握战胜敌人。    
    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具体部署:除以第七纵队3个团监视东路之敌、第十纵队3个团牵制邵伯方向之敌外,集中第1师、第6师12个团的兵力歼灭中路敌人两个团。    
    粟裕在会议结束时说:“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3万多人,是四打一。我们这么一来,还他一个六打一!”    
    会议一结束,7月10日24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了《关于攻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    
    7月12日,陶勇率领l师急行军向宣家堡进发。    
    宣家堡是泰兴以北的一个镇子,三面环水,一条小河横贯镇中。镇子四周有土圩和炮楼,驻守在那里的是国民党整编第83师的56团。整编第83师原来是第100军,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参加过缅甸远征军,半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师长李天霞颇为傲慢,没把新四军放在眼里。我军到达时,敌军还在仓促抢修工事。    
    7月13日,国民党第1绥靖区的作战会议在常州举行。主持会议的是刚刚上任的司令官李默庵。    
    在作战会议上,李默庵拿出同陈诚商定的作战计划,请到会各师师长发表意见。各师师长认为这个计划大体可行,只有一点异议,就是认为对中共军队的力量估计过低,用一个整编旅独当一面可能吃亏,但是也不认为绝对不行。    
    李默庵初来乍到,对各师情况问得很细。李天霞不耐烦了,说:“干吧,老拖着干嘛?我那里没有问题。如果再拖下去,或许拖出问题来。”    
    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略为清醒一些,说:“论两军战力,灭苏北之敌毫无问题。问题是苏北赤化甚深,敌人情报灵通,行动自如,我军则有盲目作战之感,常予敌以集中兵力击我一点之机会,不得不慎。”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首战宣泰(3)

    李默庵决定,按照预定计划,7月15日发起攻击。但是,没等敌人发起进攻,华中野战军的宣泰作战就打响了。    
    13日黄昏,1师先头部队2团到达距宣家堡不远的许家堡,发现敌情。当时以为敌军兵力不多,师首长命令3团解决许家堡之敌,主力仍去包围宣家堡。3团于当夜打响战斗。因为没有时间进行战前准备,3团发起攻击后,遇到河沟障碍,被国民党军的轻重机枪火力封锁,造成人员伤亡。    
    3团发觉敌军比他们估计的要多,便重新调整部署,选择适当的突破口于次日清晨分两路发起进攻。在我军密集火力压制下,敌军终于顶不住了,夺路突围,被3团战士追赶围歼,一个营的敌军大部被俘。    
    14日,陶勇指挥1师4个团的兵力围攻宣家堡。在扫清外围战斗中,敌军迅速收缩,退入宣家堡镇中。8团首先向敌人发起进攻,没想到当天月光明亮,能见度很好,敌军集中火力,猛烈封锁前沿,第一次攻击失利。    
    陶勇骑马赶到8团团部,只见团干部正在准备再次攻击。陶勇感到这样硬拼肯定伤亡很大,果断制止8团行动,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