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

第111章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11章

小说: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各兵团之部署概要如下:    
    1) 第3军团(第40军并指挥炮兵第6团)右翼连接第三战区,守备由旧黄河口亘连云港仓口之海岸,置主力于东海、连云之间,阻止敌之登陆。其司令部位于东海。    
    2) 青岛守备队及第3舰队守备青岛,拒止敌之登陆;第51军右翼连接第3军团守备夹仓口至青岛间之海岸及胶济铁路东、北至羊角沟,拒止敌之登陆。以一师位于日照、莒县、诸城间,另以一师控置于胶县、高密。其烟台方面之守备,由羊角沟以东、胶东半岛所属各县之保安队及地方武力担任之,由第51军指挥。    
    3) 第3集团军(第12军,第55军,炮兵第1、第2重迫击炮团,并指挥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右翼连接第51军,于青城至张秋镇之黄河南岸占领阵地。其配置:济阳以东一旅,济阳至长清一师,长清至平阴间一师,平阴以西一旅,其余为预备队,控置于济南、泰安、滋阳(今兖州)济宁、巨野、郓城之间;并派遣有力之支队及游击部队,于黄河以北广行搜索及袭击,以防敌之渡河。其司令部位于泰安,设指挥所于济南。    
    4) 第11集团军(第31军、炮兵第15团)以一师位于商丘、砀山间,一师位于柳泉、利国驿间,一师位于徐州。    
    司令长官部现在徐州。    
    (二) 南京失守后的作战指导及兵团部署    
    南京失守后,蒋介石于1月11日在开封将韩复榘免职,令第12军军长孙桐萱代理第3集团军总司令。在17日会议上,他向第一、第五两战区高级军官阐述了以武汉为防御核心的现阶段新作战方针:“我的战略是什么?简单明了的讲起来,就是东面要保持津浦路,北面要保持道清路,来巩固武汉核心的基础。”〔39〕军事委员会制订了较具体的作战指导方案:“国军主力控制武汉外围及豫皖边区,积极整补,由华北及江南抽出有力一部,加强鲁中及淮南,积极袭扰,诱敌主力于津浦铁路方面,以迟滞敌人之过江西进;并广泛发动华北游击战,牵制、消耗敌人,妨害其南渡黄河、直冲武汉。”〔40〕为贯彻这一方案、加强津浦线防守力量,军事委员会又从第一及第三战区增调第22、第24集团军等部队至第五战区。同时,重新划定作战地境:南与第三战区以长江为界,西以鹿邑、商丘、郓城、张秋镇、临清、阜城与第一战区分界。    
    当时第五战区兵力分布如下:    
    第3军团防守东海沿岸;    
    海军陆战队及第3舰队守备青岛;    
    第3集团军位于鲁西南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南路南进的日军;    
    第11集团军配属第51军位于江淮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    
    第24集团军位于苏北地区;    
    第27集团军位于安庆地区警戒江防;    
    第22集团军为预备队,位于苏、豫、鲁边区,以备策应。    
    第一战区的第68军位于豫东商丘、考城、兰封一带,防守陇海路并与第五战区鲁西南的第3集团军部队协同担任黄河以南之防守。    
    至1938年1月底,第五战区所属部队指挥系统如下:司令长官李宗仁参谋长徐祖诒第3集团军(孙桐萱)第12军(孙桐萱代)第20师(孙桐萱兼)第81师(展书堂)第22师(谷良民)第28旅(吴化文)第55军(曹福林)第29师(曹福林兼)第74师(李汉章)第22集团军(孙震)第41军(孙震兼)第122师(王铭章)第124师(税梯青代)第45军(陈鼎勋)第125师(王士俊)第127师(陈离)第24集团军(韩德勤)第57军(缪澄流)第111师(常恩多)第112师(霍守义)第89军(韩德勤兼)第33师(韩德勤兼)第117师(李守维)第11集团军(李品仙)第31军(刘士毅)第131师(覃连芳)第135师(苏祖馨)第138师(莫德宏)第3军团(庞炳勋)第40军(庞炳勋兼)第39师(马法五)第51军(于学忠)第113师(周光烈)第114师(牟中珩)第27集团军(杨森)第20军(杨森兼)第133师(杨汉域)第134师(杨汉忠)第3舰队、海军陆战队及辖区各地方武装部队五、 序战阶段津浦路南北段的战斗    
    (一) 双方的作战计划及指导    
    日本参谋本部虽然制订了“对华消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准备在整顿、补充及扩大军事实力后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尔后转为彻底的收缩态势”,并规定了占领地区的限制:“华北方面,黄河以北及山东大部;华中方面,芜湖、杭州以东的江南”。〔41〕但侵华日军“对胜利存在盲目的骄傲情绪”。特别是侵华日军当局的高级将领因迅速攻占南京及不战而占领山东,认为以现有兵力即可战败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同时不满参谋本部的决定。如“华中方面军”在攻占南京之后,仍根据进攻南京时得到的“可以一部在扬子江左(北)岸要地作战”的指示,占领了滁县、来安、六合、全椒及扬州等地,并企图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津浦路北进,以配合华北日军在山东的作战。日本大本营认为准备尚未充分,兵力本已不足,若再扩大战场,则兵力更形分散,对尔后作战不利,故未予批准。可是侵华日军当局置大本营的指令于不顾,“上海派遣军”仍命令第13师团向凤阳、蚌埠进攻。“华北方面军”自1937年“年底以来,曾多次向大本营提出为使华北、华中连结起来进行徐州作战以及对武汉之敌施加威压、从而占领黄河南岸据点(郑州、开封等)的重要性”;1938年2月初,“从军自卫观点出发”,又提出了向徐州方向进攻的要求。日本大本营以前述相同的理由,复电指出:“不要被敌引诱导致战局扩大、兵力被牵制而妨害国家全面整理整顿……按大本营既定方针,绝对不能批准。”但日本第2军仍然下达了向大运河进攻的命令。〔42〕不论是华中方面军还是华北方面军,都企图以既成事实迫使大本营同意他们的行动。至1938年2月上旬,南线日军已攻占蚌埠,正企图北渡淮河;北线日军已攻占青岛、邹县,正在诸城、两下店附近与中国军队激战中。    
    


第五部分:华东战局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措施 4

    此时,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已由江南转移至合肥地区,加入第五战区战斗序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依照军事委员会1月23日要求在南线采取守势的电令,结合日军第13师团正向蚌埠方向进攻、淮河阻击战已经开始的具体情况,于1938年2月3日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    
    1。 战区决对津浦南段之敌,拒止于淮河以南地区,由其侧方连续予以打击,渐次驱除肃清之,同时巩固鲁南山地。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取侧击之势,牵制敌之南下或西上,以拱卫徐州。与第一战区之作战地境为郾城、周家口、鹿邑、商丘、城武、郓城、张秋镇之线,线上属第一战区。    
    2。 野战军区分运用如下:    
    (1) 第11集团军为第1野战兵团,位于定远西方三十里铺至淮河南岸之间,向临淮、蚌埠之敌侧背威胁,以牵制其渡河。第21集团军为第4野战兵团,在合肥、张桥镇一带集结后,向含山、全椒前进,侧击津浦南段之敌。第27集团军(第6军团)及安徽保安第3、第4团,归杨森军长指挥,为第3野战兵团,位于安庆以东,任安庆及其附近江面之守备,并在安庆、庐江、无为间地区游击。于学忠总司令指挥第51军、第31军为第2野战兵团,于淮河北岸布防,阻止敌之北犯。以上各部概归李品仙副司令长官指挥。    
    (2) 第22集团军为第5野战兵团,由滕县附近分途向北游击,相机规复邹县。    
    3。 按战区形势,划为四个游击区,应配备之基干部队及其任务如下:    
    (1) 第一游击区,以第24集团军之第57军(欠112师)及第89军为基干,位于淮阴及其以南地区,向津浦、陇海、江岸(长江)之敌游击;另以第112师任东海沿岸之守备。    
    (2) 第二游击区,以第3军团长庞炳勋指挥所部及海军陆战队为基干,位于鲁南山地,向津浦、胶济、陇海及鲁东南海岸之敌游击。    
    (3) 第三游击区,由第3集团军孙桐萱总司令指挥所部第12军及第55军,位于鲁西南地区,向运河、陇海之敌游击,相机规复济南,以为北进之根据。    
    (4) 第四游击区,以在皖北之保安队及在该区宋世科、孙伯文、季光恩等游击部队为基干,归李品仙副司令长官指挥,截断津浦南段,以阻止敌之增援。    
    4。 第59军即向宿县输送,集结该地待命。    
    为牵制北线日军、配合南线作战,军事委员会于2月4日下达了向“济宁以北采取攻势”的电令。第五战区于2月6日又下达了补充命令,主要内容为:    
    “(1) 第3集团军以主力向济宁攻击,以一部由开河镇附近,迂回攻击汶上。    
    “(2) 第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另一部控置于临城、韩庄间。    
    “(3) 第3军团在临沂附近,配合该方面地方部队,各以一部夺取蒙阴、泗水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之敌威胁。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扼守。”〔43〕    
    (二) 淮河阻击战    
    1938年1月中旬,日本“华中方面军”分布在以下各地:方面军司令部位于南京,第10军司令部及第18师团在杭州地区,第14师团在湖州地区,第6师团在芜湖地区;“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及第16师团在南京地区,第3师团在镇江、常州、无锡地区,第9师团在苏州、昆山、太仓地区,第101师团在上海地区,第13师团在滁县、来安、全椒地区,第11师团之第10旅团在扬州地区。1月中旬后第16、第114师团调去华北,第10旅团(天谷支队)调南京接替16师团。不久又调回日本本土,归还第11师团建制,扬州由第3师团一部接管。    
    日军第13师团自1937年12月20日不战而占滁县及其附近地区后,不断向北推进。第五战区防守淮河以南地区的第11集团军第31军的主力控制于明光(今嘉山)附近,利用半塔集、自来桥、张八岭及藕塘等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阻止北进日军,并不时以小部队实施袭扰性反击。    
    1月15日,日军第13师团第26旅团由滁县沿津浦路向北进攻,中国守军以运动防御逐次退守池河西岸,日军于18日占领明光。1月26日,日“华中方面军”下令,命第13师团“歼灭凤阳、蚌埠附近之敌”,第13师团遂部署3路向北进攻;第26旅团长沼田德重率步兵4个大队、配属山炮2个大队,为东路,从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进攻;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自率主力为中路,从滁县出发,在池河镇渡池河,由总铺、凤阳向蚌埠进攻;第65联队长两角业作率步兵3个大队、配属山炮1个大队,为西路,从全椒出发,在大桥镇附近渡池河,经定远、西三十里店、年家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窑地区,掩护并准备策应东路军、中路军的作战。经激烈战斗后,三路日军先后突破池河防线,进至西岸。守军第31军按李宗仁的命令,将主力西撤至蚌埠西淮南铁路一带,待命侧击北进之敌,以一部兵力在淮河、池河之间进行逐次抗击。东路日军于28日渡过池河,2月1日攻占临淮关,2日占领蚌埠;中路日军于29日渡过池河,2日占领凤阳;西路日军于28日渡过池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