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

第28章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28章

小说: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日凌晨1时,蒋、蔡、戴三人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表示“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卫守(国)土,是其天职,尺土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以(而)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13〕表明对日军进行坚决抵抗的决心。    
    29日黎明,日军水上飞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起飞轰炸北站及商务印书馆等建筑,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日陆战队乘机向北站守军阵地发起冲击。守军苦战1小时后撤出北站。17时,第156旅主力进行反击,又将北站夺回。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日军对闸北的第一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29日20时,日军通过英、美等国驻沪领事提出停战要求。第19路军明知其为缓兵之计,但因自身亦需调整部署,所以同意日军的要求,停战3日。    
    日本在停战的3日中,海军省急派第2驱逐队和航空母舰2艘及海军特别陆战队4个大队增援上海。第19路军在此期间也将驻镇江一带的第60师调至南翔、真茹一带,令驻上海的第78师全部进入第一线,加强防御力量。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吴淞要塞及其附近的战斗 1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东北的不抵抗政策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宁、粤合流后改组的国民政府被迫调整对日政策。当时的主要决策者们无意从根本上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但又不能不缓和国内各阶层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力,于是提出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方针。汪精卫主张:对日本的侵略,“军事上要抵抗,外交上要交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同时并行”。〔14〕日军在上海发动的侵略和第19路军自发的抗战,促使国民政府不得不进行有限的抵抗。    
    1932年1月2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对淞沪事变宣言》:“中国当局处此情形,为执行中国主权上应有之权利,不得不采取自己的手段,并对于日本武装军队之攻击,当继续严予抵抗。”〔15〕同日,日本政府也发表了《关于上海事件帝国政府声明》。日本颠倒是非,声称是为保护日侨而增兵上海。此时,蒋介石已于28日返回南京主持军事。国民政府判断日军将在上海地区扩大战争,遂于30日照会国联及9国公约签字国驻华公使,表示中国对日本的野蛮侵略“忍无可忍,不得不采取相当手段,以实行正当防卫权”,并要求“速采有效之手段,严正制止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之一切军事行动”。〔16〕同时在南京召开中央政治会议紧急会议,决定迁都洛阳和改组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于当天令第19路军全力防守上海,令第87、第88师防守南京。    
    但是,国民政府在部署防务的同时还在积极活动,希望在沪有重大利益的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以结束冲突。31日,英、美两国驻沪领事邀请中日双方代表吴铁城、区寿年(第78师师长)、村井、盐泽在英国领事馆直接交涉。英方提议:日军退入租界,中国军队由现地后退2000米,由中立国军队在缓冲区代为警备。何应钦在会议时致电吴铁城:“我国目前一切均无准备,战事延长扩大,均非所利,各国领事既出面调停,请兄等酌量情形,斟酌接受。”〔17〕蒋介石也认为:“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之条件,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不可以各国交涉,我反出于强硬,致生不利影响也。”〔18〕因而,中方代表当即接收英方的建议。但日方代表则表示向政府请示后再做答复。这显然是推托之词、缓兵之计。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主持召开了军事委员会会议,商讨对日作战问题。最后议决在全国划设4个防卫区:以张学良、蒋介石、何应钦、陈济棠分任第一(黄河以北)、第二(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第三(江南及浙、闽)、第四(两广)防卫区司令长官,并电令川、湘、黔、豫、赣、鄂、陕各省出兵作总预备队。同时将京沪地区的军队作了部署调整:第61师将镇江的防务交予第87师,部队开上海大场镇附近;第88师主力集结苏州,为第19路军预备队,以1个团加强江阴要塞的防守力量。另外电令驻开封的炮兵第1旅拨野炮8门、重炮4门开驻蚌埠、滁县一带待命。    
    日本得知上海日军进攻闸北失败的情况后,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海军军令部长伏见宫博恭王及有关各大臣举行了内阁会议。2月2日,经裕仁天皇批准,决定向上海增派部队,扩大侵略。当日,日本海军将准备增援及已在上海的部队组成第3舰队,由野村吉三郎中将任司令官,并调植松炼磨少将为在上海的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官;陆军令第9师团紧急动员,做好去上海作战的准备,并将第12师团的步兵第24旅团配属以骑兵、炮兵、工兵等特种部队,组成混成旅团为先遣部队。由于陆军和海军在指挥权上产生矛盾,直至2月6日,混成第24旅团才在佐世保集结乘船,跟随野村吉三郎所乘“出云”舰向上海进发。    
    日本海军于1月末来援的“加贺”、“凤翔”两艘航空母舰、第2驱逐队的4艘驱逐舰,以及特别陆战第4、第5、第6、第7四个大队先后于2月初到达上海。此时野村尚未到沪,上海日军仍由盐泽指挥。为了掩护及接应日本海军舰队进入黄浦江岸登陆,盐泽决心攻占吴淞要塞。    
    2月4日,日陆战队在舰炮掩护和20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吴淞要塞进攻。猛烈、密集的炮火炸毁了守军的全部宿舍及6门要塞炮。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逃走,但部队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5日,军政部命第78师副师长谭启秀任要塞司令,继续指挥守军作战。激战至5日16时,日军在遭受严重杀伤后退回原阵地。    
    2月7日,野村乘“出云”舰到达上海,混成第24旅团亦到达吴淞口。上海陆战队为接应第24旅团登陆,9时起向吴淞铁路码头以西的杨家宅、曹家桥一带的第19路军阵地进攻,但均被击退。14时,第24旅团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实施强行登陆。到18时,其先头第46联队之第1大队占领了滩头阵地,主力陆续登陆,集结于徐家宅附近。这时日军的指挥系统是: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指挥上海地区的海军及陆军第24旅团,而植松炼磨少将指挥的海军特别陆战队则归陆军第24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指挥。各部队的分布位置为:第24旅团位于蕴藻浜右岸地区,其司令部在军工路水厂附近;海军特别陆战队位于江湾至八字桥以东的淞沪铁路线上,其指挥部设在虹口公园附近;海军陆战队在闸北地区;临时飞机场在公大纱厂附近;第1航空战队之航空母舰泊于白龙港口外,其余各舰队分布于长江及黄浦江口。第3舰队司令部设于“出云”号旗舰上,野村则住在礼查饭店。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吴淞要塞及其附近的战斗 2

    根据敌情变化,第19路军也重新作了部署:    
    (一) 第60师担负北站、闸北亘江湾之线,以一部守北站、闸北,主力集结于大场镇东南一带地区,相机迎击由黄浦江进犯之敌,并与第78师翁旅(第156旅)切取联系。    
    (二) 第78师翁旅(欠第6团)死守吴淞,并在北新泾、真茹之线,对中山路—曹家渡方面警戒。    
    (三) 第61师以1个团控制于罗店,派出一部至浏河—小川沙沿岸一带警戒江面。主力则应于8日拂晓前集结于刘家行至大场一带地区。如浏河、小川沙方面无敌踪发现时,应相机策应第60师。    
    (四) 第88师及第87师宋(希濂)旅为预备队,位于南翔、江桥镇间。    
    (五) 宪兵第6团担任南市—高昌庙—龙华一带警戒;税警总团王赓旅古团担任虹桥、北新泾之线警戒(8日拂晓前接防完毕),归区(寿年)师长指挥。    
    8日拂晓,日军向守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第24旅团以主力进攻吴淞镇,以一部兵力偷渡纪家桥,迂回至吴淞守军后路;海军特别陆战队向江湾、八字桥进攻,企图截断吴淞与闸北间的联系;海军陆战队向闸北守军阵地进攻。在第19路军的英勇抗击下,各路日军均被击退。9日,第19路军第60师一部兵力从江湾方向秘密迂回至闸北日海军陆战队阵地右翼,发起突然袭击,日军当即陷入混乱。野村急令特别陆战队乘汽车增援,方免被歼。    
    日军第9师团于2月9日、10日从吴港出海,预计13日可抵上海。下元熊弥为接应该师团在黄浦江登陆,令第14联队的第2大队附属工兵中队于13日经纪家桥强渡蕴藻浜,占领沈家宅附近地区。13日拂晓,该大队在烟幕掩护下,通过工兵所架浮桥突至蕴藻浜北岸。第19路军第61师之第121旅乘日军立足未稳发起反击,将其包围。下元急令第24联队之第1大队前往增援,以接应其退回南岸。第19路军猛烈攻击,激战一昼夜,至14日晨,日军方得以脱围退至淞沪铁路附近。在第24旅团向蕴藻浜进攻的同时,日海军陆战队亦向闸北及八字桥西的第19路军阵地实施牵制性进攻,但均被守军击退。    
    日海军第1航空战队于2月初到达上海后即投入战斗,除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外,还对闸北、真茹、南翔等地进行轰炸。2月5日,日机轰炸真茹时被守军高射炮击落1架。当日9时,中国航空第6队队长黄毓沛率第6、第7队9架飞机从南京转场上海时,在昆山县上空与由平林长元大尉率领的、从“凤翔”号起飞的3架攻击机和由所茂八郎大尉率领的3架战斗机遭遇。双方进行了短暂的空战,平林的座机被击伤。当日中午,在上海附近上空还曾发生两次空战。这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第一次空战。由于双方飞行人员均缺乏实战经验,协同较差,基本上形成单机混战。中国飞行员虽很勇敢,但飞机陈旧,飞行员又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在空战中常处于被动,损失飞机1架,伤1架。当时报道击落日机2架,但一直未能发现日机残骸,未能确证。    
    


第二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庙行 江湾战斗 1

    第19路军在吴淞地区奋勇抗击日军期间,国民政府正秘密地进行旨在停战的外交活动。2月6日,何应钦致电吴铁城:“吴淞为我长江门户,万一继续进行(抗战),日人必以全力破坏,或企图占领,彼时门户洞开,战区扩大,以后和、战均难”,“能以外交方式,根据英美调停早日得以解决,实为计之上者。”〔19〕同日,在国民政府要求下,驻沪英国海军舰队司令克莱出面调停,并提出了中日停战及划定和平区的办法,分交中日双方。中方主张抗战的外交委员会中的郭泰祺、顾维钧等人认为上海问题应与东北问题共同解决,而克莱仅关心上海租界安全问题,反对与东北事件联系,遂形成僵局。日方则因增援的陆军即将到达,断然予以拒绝。调停失败。何应钦于2月9日致电吴铁城:“日陆军源源而来,战事若再持久,我方必失败无疑,请兄力排众议”,“乘我军在优越地位时设法转圆停战,万勿犹豫,致逸良机”。〔20〕接着,何应钦派陆军步兵学校校长王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