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

第8章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8章

小说: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⒙暋⑾恪⑽叮⿲κ姿姆N淨色的撞擊力弱,所以俱行的受是捨受。反之,對於不善果報身識,其目標對身根的撞擊力強,所以俱行的受是苦受(dukkha)。
  領受心(sampa?icchanacitta):當目標撞擊五根門之一,例如:顏色撞擊眼根時,首先生起的是令心轉向該目標的轉向心。隨後生起的是看該顏色的眼識;這「看」的動作只維持一個心識剎那21。緊接而起的是「領受」眼識剛看過的目標之心。這即是領受心;它是由產生該眼識的同一個業所產生。
  推度心(sant?ra?acitta):這是另一個無因果報心;它緊隨領受心之後生起。其作用是推度或檢查剛受到五識與領受心識知的目標。領受心與推度心只在五門心路過程裡生起,而且都是屬於過去業的果報。
節九:八善果報無因心(kusalavipàkàhetukacittàni)
  (8) Upekkhàsahagata§ cakkhu…vi¤¤à?a§; tathà (9) sota…vi¤¤à?a§; (10) ghàna…vi¤¤à?a§; (11) jivhà…vi¤¤à?a§; (12) sukhasahagata§ kàya…vi¤¤à?a§; (13) upekkhàsahagata§ sampa?icchanacitta§; (14) somanassasahagata§ sant?ra?acitta§ (15) upekkhàsahagata§ sant?ra?acitta¤ cà ti。 Imàni a??ha pi kusalavipàkàhetuka…cittàni nàma。
  (八)眼識與捨俱行,(九)耳識、(十)鼻識、(十一)舌識亦如是;(十二)身識與樂俱行;(十三)領受與捨俱行;(十四)推度與悅俱行;(十五)推度與捨俱行。此八心名為善果報無因心。
節九之助讀說明
  善果報無因心(kusalavipàka…ahetukacittàni):這組的八種心是善業的果報。在命名上一組時,「無因」(ahetuka)一詞被省略不提,因為一切不善果報心都是無因的;根本就洠в小赣幸颉沟牟簧乒麍笮摹H欢珉S後可見(本章節十四),善果報心是可以「有因」的,即擁有屬於無記業的美因或美根。為了區別「無因」與「有因」善果報心,在命名時即採用「無因」一詞。
  這組的其中七種心與不善果報心相符。不善果報心因不可喜所緣而生起;反之善果報心則因可喜(i??ha)或極可喜(ati…i??ha)所緣而生起。這組的首四心與前一組的一樣,同是捨俱。然而,由於身根的目標的撞擊力強,所以與善果報身識相應的受是樂受(sukha)。
  在善果報無因心當中,還包括了一個在不善果報心裡找不到相符的心,此心即是「悅俱推度心」。由不善業產生的推度心永遠是捨俱的;反之,由善業產生的推度心則有兩種:其一是對中等可喜所緣生起的捨俱推度心;另一個是對極可喜所緣生起的悅俱推度心。由此,與前一組七種心不一樣,這組擁有八種心。
節十:三無因唯作心(ahetukakiriya…cittàni)
  (16) Upekkhàsahagata§ pa¤cadvàràvajjana…citta§; tathà (17) manodvàràvajjanacitta§; (18) somanassa…sahagata§ hasituppàda…citta¤ cà ti。 Imàni t??i pi ahetukakiriyacittàni nàma。
  Icc'eva§ sabbathà pi a??hàras'àhetukacittàni samattàni。
  (十六)捨俱五門轉向心,(十七)意門轉向心亦如是(捨俱);(十八)悅俱(阿羅漢)生笑心。這三種名為無因唯作心。
  如是總結所有十八無因心。
節十之助讀說明
  無因唯作心(ahetukakiriyacittàni):剩餘的三種無因心並非果報心;它們是屬於「唯作」(kiriya),意即只是實行其作用,而與業毫無關係。這種心並不造業,也不是業的果報。在諸唯作心當中,有三種是無因心,其餘的是有因心。(見本章下文)
  五門轉向心(pa¤cadvàràvajjanacitta):當外在目標撞擊五根門之一,在相符的五識(如:眼識)生起之前,另一心必須先生起,該心即是五門轉向心;其作用是轉向(àvajjana)呈現於五根門(dvàra)之一的目標。此心並洠в锌础⒙牎⑿帷煛⒂|該目標;它純粹只是轉向該目標,以使五識之一能夠隨後生起。
表1…3:無因心

類別


1
不善果報

 眼識
2


 耳識
3


 鼻識
4


 舌識
5


 身識
6


 領受
7


 推度
8
善果報

 眼識
9


 耳識
10


 鼻識
11


 舌識
12


 身識
13


 領受
14


 推度
15


 推度
16
唯作

 五門轉向
17


 意門轉向
18


 生笑
  
  意門轉向心(manodvàràvajjanacitta):這種心能夠生起於五門心路過程或意門心路過程。在這兩種心路過程裡,它實行個別不同的作用。當它在五門心路過程裡生起時,它稱為「確定心」(votthapanacitta);其作用是確定或鑑別五識之一剛識知的目標。在五門心路過程裡,它隨推度心之後生起;在推度心檢查該目標之後,它再鑑別之。
  在意門心路過程裡,此心則實行另一種作用,即:轉向呈現於意門的目標。當它扮演這角色時則名為「意門轉向心」。
  生笑心(hasituppàdacitta):這是阿羅漢專有的心;阿羅漢也包括佛陀與辟支佛。其作用是致使阿羅漢對欲界的事物微笑。根據《阿毗達摩論》,能令阿羅漢微笑的心有五種,即:四個(悅俱)欲界唯作心(見本章節十五),以及在此提到的無因生笑心。
節十一:無因心之總結
  Satt'àkusalapàkàni pu¤¤apàkàni a??hadhà
  Kriyàcittàni t??? ti a??hàrasa ahetukà。
  七不善果報,善果報有八,
  三是唯作心;如是無因共十八。
節十二:美心(sobhanacittàni)
  Pàpàhetukamuttàni sobhanàn? ti vuccare
  Ek?nasa??hi cittàni ath'ekanavut? pi và。
  除惡及無因,餘者皆稱美;
  其數五十九,或說九十一。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美心(sobhanacittàni):除了惡心(即:十二不善心)與十八無因心,美心包括其餘一切心。這類心稱為美是因為它與美心所相應。(見第二章、節五至節八)
  應明白「美」(sobhana)的涵義比「善」(kusala)更為廣泛。美心不單只包括一切善心,也包括了擁有美心所的果報心與唯作心。後兩類心並非善心,而是無記心(abyàkata)。屬於美心的有廿四欲界心,以及一切色界心、無色界心、出世間心。不包括在美心之內的心則名為「不美」(asobhana)。
  五十九或九十一:五十九美心是:廿四欲界心、十五色界心、十二無色界心、八出世間心。把八出世間心分為四十種,則成九十一心。(見本章節三十、三十一)
  
廿四欲界美心
(kàmàvacara…sobhanacittàni)
節十三:八欲界善心(kàmàvacara…kusalacittàni)
1。 Somanassasahagata§ ¤à?asam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2。 Somanassasahagata§ ¤à?asam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3。 Somanassasahagata§ ¤à?avip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4。 Somanassasahagata§ ¤à?avip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5。 Upekkhàsahagata§ ¤à?asam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6。 Upekkhàsahagata§ ¤à?asam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7。 Upekkhàsahagata§ ¤à?avip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8。 Upekkhàsahagata§ ¤à?avip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n ti。
  Imàni a??ha pi sahetuka…kàmàvacara…kusalacittàni nàma。
1。 悅俱智相應無行一心。
2。 悅俱智相應有行一心。
3。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一心。
4。 悅俱智不相應有行一心。
5。 捨俱智相應無行一心。
6。 捨俱智相應有行一心。
7。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一心。
8。 捨俱智不相應有行一心。
  這八種名為有因欲界善心。
節十三之助讀說明
  欲界善心(kàmàvacara…kusalacittàni):這組心依據三項相對的原則而分為八種。第一項原則是與該心俱行的受:有四心與悅受或心的樂受俱行,另四心則與捨受或心的捨受俱行;第二是視其心是否與智相應;第三是視其心是「無行」或「有行」。
  智相應(¤à?asampayutta):智能如實知見諸法(yathà…sabhàva§)。與智相應之心的智(¤à?a)是指「慧心所」(pa¤¤à…cetasika),亦即是「無痴因」或「無痴根」(amoha)。智不相應的心缺少此慧心所,但並洠в兄粚凫恫簧菩牡臒o明(avijjà)或痴(moha)。
  無行:根據裕п專藗儠詣幼园l地行善的原因是身心健全、有良好的食物、適合的氣侯等,以及由於在過去有造過類似的業。如前所述(本章節四),慫恿可以來自他人或自己本身。
  有因(sahetuka):所有四種智相應善心都有三善因;四智不相應心則只有無貪與無瞋,而洠в袩o痴。
  對於八種欲界善心,可以下列的例子加以說明:22
1。 某人愉快自動地行佈施,心知那是善業。
2。 某人在他人鼓動之下,愉快地行佈施,也心知那是善業。
3。 某人愉快自動地行佈施,但不知那是善業。
4。 某人在他人鼓動之下,愉快地行佈施,但不知那是善業。
5…8。 應明白這四種心各與首四種心類似,差異只在於 洠в杏淇斓母惺埽侵袙蔚母惺堋

  這八種心稱為善(kusala)或福(pu¤¤a),因為它們制止煩惱,且帶來善報。每當凡夫(puthujjana)與有學拢撸╯ekkha,即下三個層次的拢撸喉毻愉 ⑺雇雍⒛呛┰焐粕順I、善口業、或激起屬於欲界的善心時,這些心即會生起。阿羅漢的行為都是屬於無記(洠в袠I),因而這些心不會在他們心中生起。
節十四:八欲界果報心(kàmàvacaravipàkacittàni)
9。 Somanassasahagata§ ¤à?asam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10。 Somanassasahagata§ ¤à?asam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11。 Somanassasahagata§ ¤à?avip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12。 Somanassasahagata§ ¤à?avip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13。 Upekkhàsahagata§ ¤à?asam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14。 Upekkhàsahagata§ ¤à?asam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
15。 Upekkhàsahagata§ ¤à?avippayutta§ asa?khàrikam eka§。
16。 Upekkhàsahagata§ ¤à?avippayutta§ sasa?khàrikam ekan ti。
  Imàni a??ha pi sahetuka…kàmàvacara…vipàkacittàni nàma。
 9。 悅俱智相應無行一心。
10。 悅俱智相應有行一心。
11。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一心。
12。 悅俱智不相應有行一心。
13。 捨俱智相應無行一心。
14。 捨俱智相應有行一心。
15。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一心。
16。 捨俱智不相應有行一心。
  這八種名為有因欲界果報心。
節十四之助讀說明
  有因欲界果報心(sahetuka…kàmàva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