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博伽梵歌原义 >

第9章

博伽梵歌原义-第9章

小说: 博伽梵歌原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瑜伽涉及到控制感官。阿尔诸那不参战的提议是基于感官满足。他以为不杀亲人族人,比击败堂兄弟兑塔茹阿施陀诸子后而享受王国,还要快乐一些,所以他忘记了自己首要的责任,不想作战。在两方面来看,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感官满足。不管是征服堂兄弟们而来的快乐,还是看到族人活着的快乐,都建立在个人的感官满足之上,甚至还牺牲了智慧和责任。所以,奎师那想向阿尔诸那解释,杀了祖叔伯的躯体,不等于伤了他们的灵魂;他解释说,所有个体生物,包括主本人在内,都是永恒的个体;他们过去是个体,现在是个体,将来还是个体,因为我们都是永恒的个体灵魂。我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更换了躯体的衣服而已,且实际上即使从物质衣服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了,我们仍将保持各自的个体性。主奎师那在此对躯体和灵魂作过很生动的分析研究。在《尼茹克提词典》的术语里,这种从不同角度上描述灵魂和躯体的知识叫做sankhya。这门三可亚哲学与无神论的卡皮腊(Kapi1a)的三可亚哲学没有丝毫的关系。 
  远在冒牌骗子卡皮腊的“分析研究”之前,主奎师那的化身——真主卡皮腊已在《圣典博伽瓦谭》里,向母亲兑瓦瑚绨(Devahuti)陈述了“分析性研究”哲学。清楚地解释说,至尊主(即布茹萨)是活跃的,看一看物质自然,就创造了一切。《韦达经》和《博伽梵歌》都接受这说法。《韦达经》的描绘显明,主看了一眼物质自然,它就孕育了个别原子灵魂。所有这些个体都在物质世界寻求感官满足,而且在物质能量的迷惑下,自以为是享受者。这种心态一直到获解脱的时刻还存在。此时的生物竟想与主融合为一。这便是麻亚,或者说是感官满足所编织的最后一道罗网,只有经历很多生很多世这种感官满足的活动,伟大的灵魂才会皈依华苏兑瓦——主奎师那,从而实现对终极真理的探寻。 
  阿尔诸那已经皈依奎师那,接受他为灵性导师。因此,现在奎师那要教授他智慧瑜伽,即行动瑜伽的修习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教他只为满足主的感官,而作奉献服务。第十章第十诗节清楚地解释了,智慧瑜伽即是与安处于众生心里的主的扩展即超灵相沟通的过程。然而,不作奉献服务,就没有这样的沟通。因此,处于对主的超然奉献服务之中的人,或者说,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得到主的特别恩惠,能达到智慧瑜伽的阶段。因此,主说,只有以超然的爱心,常作奉献服务,他才恩赐爱心奉献的纯粹知识。这样,奉献者便能很容易到达永远快乐的国度。由此可见,此诗节中所说的智慧瑜伽就是为主作奉献服务。这里提到的三可亚一词,与冒牌骗子卡皮腊所述及的无神论的三可亚瑜伽,毫无关系。我们不要误解了这一点。这套无神论三可亚哲学在当时并没有任何影响,而且主奎师那也不屑谈这些无神论的哲学推敲。真正的三可亚哲学是由主卡皮腊在《圣典博伽瓦谭》中阐述的,而且与无神论论题没有丝毫关系。这里的三可亚是指对灵魂和躯体的分析性描述。主奎师那为了将阿尔诸那引到智慧瑜伽,或奉爱瑜伽上来,所以对灵魂作了一次分析性描述。所以,主奎师那的三可亚,与主卡皮腊在《博伽瓦谭》所演述的三可亚,其实是一回事。他们都是奉爱瑜伽。所以主奎师那说,只有智力不高的人才说三可亚瑜伽和奉爱瑜伽有分别。 
  当然,无神论的三可亚瑜伽,跟奉爱瑜伽没有丝毫的关联。然而,愚人却妄称《博伽梵歌》所说的就是无神论的三可亚瑜伽。因此我们要明白,智慧瑜伽指的是在奎师那知觉中,在极乐和奉献服务的知识中行事。只要是为满足圣主而工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是在智慧瑜伽的原则下工作,而且常感到身处于超然的喜乐之中。通过这些超然的活动,在主的恩典之下,人便可自动获得所有超然的领悟,从而获得圆满的解脱,再也不需要努力去追求知识。在奎师那知觉中工作,与为追求功利,尤其是与为了家庭和物质快乐而得到的感官满足相比,实有天渊之别,所以,智慧瑜伽是指我们所从事工作的超然性质。 
  40.这样努力,绝无损失。沿此道路前进少许,也能保护人免于最危险的恐惧。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为奎师那的利益行事且不贪慕任何感官满足,这才是性质最超然的工作。这样的活动即便只有一个小小的开端,也没有关系,且这小小的开端永不会丢失废止。任何始于物质层面上的活动,整个努力,都将归于失败。但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任何活动,一旦开始,便有永恒的功效,即使是未完成也无妨。所以,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尽管半途而废,也没有丝毫损失。在奎师那知觉中,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耕耘,也有永久的收获,下一次开始时,可从百分之二开始,而在物质的活动中,不是百分之百的完成,就不会有收益。阿佳米勒(Ajamila)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但由于奎师那的恩典,他最后享有的结果却是百分之百的。《圣典博伽瓦谭》有一优美的诗节称赞道:(1.5.17) 
  “如果有人放弃俗世职分,在奎师那知觉中工作,即使是没有完成任务而掉下来、又有什么会失去的呢?而一个圆满地完成物质俗务的人,又能得到什么呢?”或者,正如基督徒所说:“若赚得整个世界却失去了永恒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物质的活动与结果都随躯体的终结而终止。在奎师那知觉中行事,则引人重获奎师那知觉,即使在丧失了躯体之后,仍是这样,至少,他在下一世肯定有机会重生为人,或出生在有伟大教养的布茹阿玛那家庭,或出生在富贵家庭,仍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奎师那知觉活动独有的性质。 
  41.在这条道路上的人意志坚定,目标专一。库茹族的宠儿啊!犹豫不决的人,其智慧如枝蔓丛生,多头乱绪。 
  要旨:对奎师那知觉能将人提升到生命最完美境界的坚强信念,称为定慧(vyavasayatmika)。《柴坦尼亚查瑞塔密瑞塔》(中篇22。 
  62)说: 
  “为奎师那作超然的爱心服务,同时也自动蕴涵了作次要的活动。这坚定的信念对作奉献服务有利,称为定信。” 
  信仰是对崇高事物毫不动摇的信念,履行奎师那知觉中的责任时,无需为物质世界的家庭传统、人类、国家履行义务。过去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带来一定的反应结果;为这些反应结果继续活动,使是功利性活动。当人在奎师那知觉中醒觉过来时,便无需刻意追求好的活动的好结果。因为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所有活动尽在绝对的层面,不再受制于好坏之类的二重性。奎师那知觉最高的境界是弃绝生命的物质概念。这境界可通过修习奎师那知觉自然而然地达到。 
  对奎师那知觉的坚定意志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vasudevahsarvamitisamahatmasu…durlabhah:一个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是罕有的伟大灵魂,他完全知道华苏兑瓦——奎师那是一切已展示的原因的根源。正如给树根浇水,水分自动分布到枝枝叶叶一样,一个人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便是对个人、家庭、社会作最崇高的服务。人的行动若满足了奎师那,也就会满足每个人。 
  从事奎师那知觉的服务,最好在灵性导师有方的指导下进行,因为灵性导师是奎师那的真正代表,又了解学生的品性,故能给予指导。如此,要想熟悉奎师那知觉,人便要坚定地活动,服从奎师那的代表,而且将真正灵性导师的指示铭刻在心,当作人生的使命,圣维士瓦那特查卡瓦尔提塔库尔(Srila 
  Visvanatha Cakravarti Thakura),在一篇献给灵性导师的著名祷文中指示我们说: 
  “满足了灵性导师,也就满足了至尊人格神首。不满足灵性导师,便没有机会晋升到奎师那知觉的层面。因此,灵性导师啊,每日三次我要冥思您,祈求您的恩赐,虔诚地顶拜您。” 
  然而,整个过程都有赖于超越躯体概念的有关灵魂的完美的知识——这不只是在理论上,而是要落实到实际上来,这样便不再有在功利性活动中展示感官满足的机会了。心意不坚定,人便很容易被误引向种种功利性活动之中。 
  42—43.知识浅薄的人过分执著于《韦达经》中的美丽辞藻。这些辞藻向人推荐诸如晋升天堂,得到好的出生,获取权柄等各种功利性活动。因为他们欲求感官满足,生活奢华,就说除了这些,别无其他。 
  要旨:一般大众并不十分聪明,由于无知,他们特别迷恋于《韦达经》中业报之部所推荐的种种功利性活动。他们除了想去天堂追求感官满足享受生活外,别无其他欲求,因为天堂里有美酒、天仙和物质的富裕。《韦达经》中推荐了许多献祭,尤其是月祭能叫人晋升天上的星体。事实上,有这样的说法:谁想晋升天上的星宿,必须进行这些祭祀。然而知识浅薄的人以为,这便是韦达智慧的全部目的之所在。对这些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要他们坚定于奎师那知觉活动是十分困难的。正如愚人眷恋毒树上的鲜花,却不知结果的惨痛;同样未受启蒙的人也会迷恋于天堂上的富裕和感官享乐。
  《韦达经》专述业报的部分说:apamasoman 
  amrtaabhuma,又云:aksayyamhavaicaturmasya…yajinahsukrtambhavati。就是说:履行四月苦行的人,方有资格品尝月露而得长生不老,永远快乐。就是在这个地球上,也有人梦想能饮月露,以便能变得身强力壮,尽情享受感官。 
  这些人对挣脱物质的束缚没有信心,却一心依恋堂皇盛大的韦达祭典。他们一般都耽于肉欲,除了追求天堂般的快乐外,什么都不想要。谁都知道,天堂上有称为“乐园”的花园,有着无尽的月露。这种躯体上的快乐定是肉欲的。因此,有人只向往这种短暂的物质快乐,愿做物质世界的主人。 
  44.那些人对感官享乐和物质富裕过分执著,并被这些东西迷惑,他们不会下定决心,为至尊主作奉献服务。 
  要旨:萨玛迪(Samadhi)即心意专定。韦达词典《尼茹克提》(Nirukti)说:samyagadhiyatesminnatma…tattva…yathatmyam“心意专注于认识自我,此为萨玛迪。” 
  志在物质感官享乐和为这些短暂的事物所迷惑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萨玛迪的境界。他们多多少少都被物质能量所蒙蔽,遭劫难逃。 
  45.《韦达经》主要讨论的是物质自然的三种形态。阿尔诸那呀,你应当超越这三种形态。稳处自我之中,摆脱一切二元性的束缚,不为利益和安全而焦虑不安。 
  要旨:一切物质活动都牵涉物质自然三形态中的作用与反作用。这些作用只会带来业报,使人受物质世界的束缚。《韦达经》主要讨论功利性活动,指引大众逐渐从追求感官享受转到追问思索至高无上的超然快乐的领域,晋升至超然的层面。奎师那劝导阿尔诸那将自己提升至维丹塔哲学所述的超然境地,追问思索至高无上的超然。为了生存,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生物都在苦苦奋斗。正是为了他们的缘故主才在创世之后,传下韦达智慧,教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