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

第34章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34章

小说: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愚者虽作有利事,有些亦成大祸根,
  如同雏鹊拔母羽,尚自以为报母恩。
  愚笨的人虽然想作一些有利益的事,但有的却会变成巨大的祸根。如同幼小的喜鹊拔掉母亲的羽毛,还自以为是报答了母亲的恩德。
  有的人虽然发心纯善想做一些好事,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等,但因缺少取舍的智慧,不明何事当作、何事不当作、怎样作会有好效果,结果非但无益反会成为祸害的根源。以前有一个大富翁,身边的人都想讨他欢心,对他毕恭毕敬。富翁每次吐痰的时候,左右侍者争先恐后地抢着用脚把痰蹋掉。有个蠢人从来就没有找着机会蹋痰,他冥思苦想:“如果等痰吐到地上,全被别人争着蹋掉了,看来只有在富翁想吐的时候抢先去蹋。”于是他“看准”时机,当富翁正想咳嗽吐痰时,便抬起脚踏在富翁的嘴上,结果嘴唇被踏破、牙齿也踏断了。富翁大发雷庭,狠狠地惩治了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时宜,明辨取舍,否则,强设功力愚昧妄动,只会弄巧成拙。又如某些佛弟子对其上师有很大的信心,确实想赞颂上师的功德,使更多的人生信得利。但他们面对听众,不观察,不取舍,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见人就说,而且添油加醋,不切实际地胡言乱语,以致有些听者当下生怀疑、起邪见。有些人当时相信,但后来发现上师不具足这样或那样的功德,便立刻退失信心,生起邪见,甚至加以诽谤。若此人又把邪见到处宣扬就会让更多的人受损,如此“利益众生”无疑已为自他种下了三恶趣的祸根。
  在明媚的春天或是收获的秋季,小喜鹊们便会用嘴把母亲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拔光后就吃母亲的肉,它们欢喜地看着母亲死去,认为那是尽了最大的孝道。藏族人有个传统说法,即是将不孝顺父母的人称作“喜鹊儿子”。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利益众生不但要有纯正的发心,而且还应有取舍是非的智慧,知时势具智慧者方为俊杰。
  有些薄情寡义者,他恩所得装门面,
  龙王勤降之雨水,农夫以为自福德。
  有些薄情寡义的人,把依靠别人的恩德所得到的利益拿来装门面诈显自己高强。好比龙王辛勤降下的雨水,农夫们却以为是自己的福德所致。
  见识肤浅的人,不能明了许多道理,无有学识和办事能力,常常需要依靠别人的恩惠来维持生活,但他们在感恩戴德方面却做得很差。这类人薄情寡义,往往会把从恩人处得到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福报显现出来的,或诈说是自力成办的。比如玉琳国师前世的弟弟天赐,幼时父母双亡,兄弟俩相依为命,过着穷苦的生活。哥哥天仁谨记母亲临终的训示,尽心尽力地抚养弟弟,含辛茹苦地供其读书,粗重的活计全部自己担承,象一个奴仆侍奉主子一样照顾弟弟。而弟弟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有不周便对兄长谩骂、责打,但学问方面一无所成。兄长学问深广,不但能作好文章,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绘画方面也是一绝。有一位虔信佛法的富家小姐对学问、字画尤为赏识,天赐为了讨小姐欢心,将哥哥的字画拿去送给小姐,诈说是自己所作。其行为、发心恶毒卑劣至极,但最终没得好下场。
  一些人学佛几年,知道了一点佛法知识,他们会认为自己很有善根福报,或者认为是自己精进努力的结果。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善根、精进固然重要,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善知识和道友的帮助,不然单靠自力学修佛法,只能得到一些肤浅受用。若想从轮回中解脱或成就佛果,依止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作者又一次强调了知恩报恩的重要性。《二规教言论》中也说:“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俗语“饮水思源”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智者时时刻刻都应忆念他人的恩德,切不可成为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好比龙王为了庄稼丰收,辛勤地降雨,极大程度上帮助了农夫。按理农夫应摆设供品酬谢龙王才对,但是他们非但不这样做,反而认为是自己的福报,矢口否认龙王的功劳。《俱舍论》中讲,降雨也需要一些助缘,最主要的还是靠龙王。所以农夫需要雨水灌溉庄稼的时候,可以念一些供养龙王的仪轨,心诚则灵,往往上午祈请,下午就会降雨。当然与众生的业感也有很大关系,若是恶业深重,承受干旱恶报的地方怎么祈请也不会下雨。祈雨时还要看龙王的心情,若高兴就能如愿,若不高兴也很难如愿。
  愚者以业享福时,以为自己精勤果,
  啃骨刺破上颚血,老狗当作骨髓精。
  愚笨的人在享受往昔善业所成的福报时,以为是自己今生精勤劳动的成果。比如老狗在啃食骨头时,尖骨刺破自己的上颚所流出的血,反而认为是骨头里的精华。
  《中阿含经》中说过:“彼众生者,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种善因必得善报,得人生、闻佛法乃至荣华富贵、名闻利养无一不是累劫积聚善业资粮所致。而愚痴的众生不明因果真理,只看表面现象,认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才换得了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过去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善光,聪明又美丽,父母疼爱她,全宫廷的人也都敬爱她。父王对女儿说:“我精勤地治理国家以致国富民强,你也正是因为我的缘故,所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女儿对父亲说:“这些都是善业的力量,不是你精勤的结果。”国王三次问她,三次回答都一样。国王很恼怒:“那今天就试试你业力的福报。”随即下令:将善光嫁给最卑贱的乞丐。善光很坦然地说:“我自有业力福报。”于是空手和穷人一同离开了王宫。而这位穷人却是舍卫城最有地位家族的后裔,他俩来到化为废墟的家址,随所行处,地表下陷,地下埋藏的财宝显露出来。然后二人以珍宝雇人建房,不到一个月,宫室屋宇拔地而起,其中宫人奴婢不可胜数,丝毫不逊于国王。所以说因果定律是放四海而皆准、亘万古而常新的真理。《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有些出家众或居士共同聚集在一个清净的道场,人数多达万人,共同闻思修行。这也是无始以来积累善业资粮成熟的果报,而愚笨的人却认为是靠自己精进得来的,他们会想:如果不是我精勤努力,不畏艰难地长途跋涉,肯定没有机会来这清净道场。如是把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精勤,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要与几千乃至上万数以上的僧众共同闻思修行大乘佛法,需具足很大的善根,而这样的善根仅靠短期内的精勤努力是决定无法成熟的。
  不明因果的愚人就象老狗一样。老狗在啃食骨头时,太专注、太用力,一不小心尖锐的骨刺就会扎破它的上颚,自然是鲜血直流。但老狗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血,反以为是骨头里流出的精髓,越啃越觉得好吃,越啃越起劲。
  有些愚者夺亲人,仅为养活无关人,
  如于砍首严饰尾,除非疯人谁肯为?
  有些愚人掠夺亲人的财物,仅仅是为了养活与自己无关的人,如同砍头来装饰尾巴的荒唐之举,除了疯子外又有谁会去做呢?
  一般来说,对贫苦人发放布施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亲人都赞成,那么施舍点钱财是很有意义的事,若是在自己家境拮据、亲人也反对布施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掠夺亲人的财物去养活那些无关的人。因为这样做亲人会对你生反感,社会中人也会对你有种种不好的看法,甚至使一些欲学佛而举棋未定的人产生误会,远离佛门。
  进一步讲,亲怨平等,显宗和密宗都共同承认,大乘发菩提心也要求学人修习自他平等。若未真实生起亲怨平等的广大舍心,此时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仍应分清亲人和怨敌。对于怨敌当然不能报仇,应该对他们发慈悲心;对于亲人则应该知恩报恩,特别对于生身父母,更要尽力承侍,这也是一个佛教徒应该做的。佛经云:父母之恩德,纵使两肩负,不能报万一。退万步说,就算不能报恩,也不能以诈骗偷盗甚至强夺的形式,把亲人的财物送给无关的人或怨敌。
  夺亲人财物养活无关者的人与砍头饰尾的疯人一样愚蠢。以前有一个靠驯养动物演节目挣钱维生的人,一时获得一只美丽的孔雀,他用这只孔雀赚了不少钱。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开始一根根地脱落,最后落得光秃秃的一毛不剩。此人非常着急,无可奈何之际,忽然发现孔雀头顶尚有些美丽的羽毛,于是顿生异想,把孔雀顶毛剪下来贴到孔雀那光秃秃的屁股上。这样一来非但未达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孔雀变得更加难看,他自己完全断掉了孔雀这一生财之路不说,还要忍受着做别人的笑料。
  愚者不至所需处,反而常诣无用处,
  无用泉水夏天流,春天需水时干涸。
  愚者往往不会去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反而常诣不该去的地方。泉水在夏天无用之时不停地流淌,当春天需要水的时候,它却干涸了。
  愚笨的人不知取舍,颠倒而行。比如某个地方对他很适合,别人也欢迎他,若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众生都有很大的利益,但愚者就是不去。而别人不欢迎,同时对自己的事业或持戒修行等都没有好处的地方,他却兴趣十足,经常光顾毫不厌烦。一些愚笨的修行人,常住上有公事或劳动的地方他们从来不会露面,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好象善业资粮已积累得太多而无处存放了。当有人责问的时候,他却振振有词:“我这也是发菩提心嘛,把积福报的机会让给道友们,愿他们早成佛道。”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这类人对闻思修也不精进,闻法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美其名曰在家中修“睡梦瑜伽”,其实象老猪一样睡得昏天黑地,一塌糊涂。“出关”以后又四处游荡,逛商场、下饭馆、郊游、娱乐比谁都来得精勤。破坏纪律的地方如影院、歌厅、争吵斗殴之处却是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去到红尘中放逸地生活,他也有一个绝妙的托辞:“我这叫入世修法,体验世间人的苦楚,以便应机施教”云云,真是自欺欺人!
  夏季,人们在山上会发现许多泉眼,从中冒出的水不但清澈,而且相当充足,但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白白地流淌,正如愚人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当春天真正需要水的时候,泉水却早已干涸,一滴水也挤不出来,好比该去的地方愚人偏偏不去。这样的人着实不少,无需帮忙时,他们天天都跑到你家来,真正要他们帮忙时,却遍寻不得尊影,这种反常现象真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善良之正士,劣者特别会欺凌,
  如同火舌会焚烧,含油灯芯非余尔。
  对于慈悲善良的正士,愚笨的劣者会特别地对他们加以欺凌,如同火舌,它只会焚烧饱含油脂的灯芯,而不烧其余的物品。
  有正士善知识的地方,也必然会有恶劣的人出来对他造违缘。因为恶劣的人嫉妒、我慢等烦恼非常炽盛,他们虽然不会嫉妒与自己平等或不如自己的人,但一见到具足无量功德的善知识处处受人恭敬供养时,嫉妒的火焰便会盛燃,烧得他焦头烂额,坐立不安,继而引来嗔恨大将军助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