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

第111章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111章

小说: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饿鬼事』的成立,比『天宫事』要早些。鬼与低级的天──属於四王天下的夜叉等,也称为鬼;「有财鬼」的富乐,与天福是相近的,是可摄属於鬼的。鬼趣的业报,(阿含)经律中早有部类的传述;而天(神),如「八众诵」──「有偈品」,重於问答法义,只偶然的叙述他的容色与福乐。如『饿鬼事』的一七、三七、三九事,与『天宫事』的八三、八四、五二,完全相同。而『饿鬼事』二八──「造车鬼」,也应该是天(神)。法显译的『杂藏经』,也附说天事四则。所以,「饿鬼事」是早成部类,而「天事」起初是附属於「饿鬼事」的。经律所传的(巴 'P852' 利文所传的相同)饿鬼事,是长行,业因是目连说的。汉译与饿鬼有关的三部经,也都是长行,都是目连说的,这是继承原始佛教的传说而集成的。铜 部Ta^mras/a^t!i^ya所传的『饿鬼事』,有些是有古老传说作依据的(10)。然作为偈颂,更作成与『饿鬼事』相对的『天宫事』,不能不说是後起的。在『小部』诸圣典中,与『譬喻』的情形相近。 


   
注【96…001】『因缘僧护经』(大正一七·五六五下──五七二中)。 
注【96…002】『十诵律』卷二五(大正二三·一七八上──一八0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大正二三 ·一0四八下──一0五一中)。 
注【96…003】『饿鬼事』(南传二五·八七──九四)。 
注【96…004】『天宫事』(南传二四·五五0──五五八)。 
注【96…005】『杂阿含经』卷一九(大正二·一三五上──一三九上)。『相应部』「勒叉那相应」(南传一三·三七七 ──三八七)。 
注【96…006】『铜 律』「经分别」(南传一·一七五──一八0)。 
注【96…007】『佛说鬼问目连经』(大正一七·五三五中──五三六中)。 
注【96…008】『佛说杂藏经』(大正一七·五五七中──五六0中)。 
注【96…009】『饿鬼报应经』(大正一七·五六0中──五六二中)。 'P853' 
注【96…010】『饿鬼事」六「食儿鬼」,二四「无耳犬鬼」等,都与汉译所传的相同。


   


 第二项 佛种姓·所行藏

  『佛种姓』Buddhavam!s/a,可译为「佛史」,为『小部』第一四部。全部二八品∶一,「宝珠经行处品」。二──二五品,次第叙述释迦佛以前的二四佛。二六,「瞿昙品」,即释迦佛。二七,「诸佛品」,明诸佛出世的时代,共二八佛(1)。二八,「舍利分配品」。二到二六品,叙述菩萨因中,从然灯佛Di^pam!kara授记起,到释迦成佛止。叙述这二五佛的国土、父母、二!6虎侍、在家上首弟子、三会说法、寿命等,可说是『长部』(一四)『大本经』的延长。『所行藏』Cariya^pit!aka,为『小部』第一五部,共三品,三五行。这是释迦佛前生的大行,分布施(一0行)、戒(一0行)、出离(五行)、决定(一行)、真实(六行)、慈悲(二行)、舍(一行)──七波罗蜜。这二部,都是偈颂集。 


  这二部,应与另外二部──『譬喻』中的「佛譬喻」,『本生』前分的「因缘谈」,作综合的观察。这四部,内容是相关的,而立意不同。一、佛的譬喻──释迦佛往昔生中的菩萨大行∶ 「佛譬喻」以「佛譬喻有几」,及「三十波罗蜜满」开端,以八种波罗蜜(布施·戒·出离·精进·忍·真谛加持·真谛·慈·平等舍)圆满成佛,及「精勤」、「无诤」,「不放逸」──「 'P854' 佛之教诫」作结。「佛譬喻」广说诸佛净土,意味著这是广说菩萨大行的场所。叙述菩萨所行大行的『所行藏』,正是这样。三五所行,以七波罗蜜分类;而末後的摄颂(四──一0颂),与「佛譬喻」的末颂相合。「佛譬喻」与『所行藏』,所说的波罗蜜,都没有说到智慧,这是可注意的一点。「佛譬喻」的日译本,「真谛加持」,与『所行藏』的「坚固决定」相当,「加持」是「决定」的同词adhit!t!ha^na异译。摄颂有八波罗蜜,与『佛譬喻』相同;而所举的菩萨行,却没有「忍」的大行。比对『佛种姓』的「宝珠经行处品」,「佛譬喻」是『所行藏』的序分,而被编入『譬喻』中。 


  二、释迦佛的史传∶『佛种姓』的「宝珠经行处品」,是序分。佛以宝珠化作空中的经行处,诸天云集,五百比丘也来了。宝珠经行处的化现,为了说明释迦的广大功德 「四阿僧只」以来,决意志求佛道,修行十波罗蜜多的场所。这与「佛譬喻」的佛净土,意趣相同。『佛譬喻』的「诸佛土」,如『华严经』的佛土庄严;『佛种姓』的化作经行处,如『大集经』的空中化作「宝坊」一样。在第二品中,提出了「四阿僧只又十万劫」,然灯佛出世的时代。那时,释迦佛的前生名善慧Sumedha^,布发掩泥,得到然灯佛的授记。从然灯佛授记以来,一佛又一佛的,直到迦叶佛Kassapa;skt。 Ka^s/yapa,都受记作佛。到「瞿昙品」,完成了释迦佛从发心、受记、到成佛的历程。经过了「四阿僧只十万劫」,二四佛前的供养受记。『佛种姓』的 'P855' 集成者,承『大本经』的风格,广叙二五佛的父母、弟子等。有在家的上首弟子二人,暗示了当时的佛教普及,在家弟子在佛教中的重要性。『本生』前分的「因缘谈」,分三部分∶1。「远因缘」,这是根据『佛种姓』的,引述了『佛种姓』的二四六偈,以说明二四佛,次第为释迦佛前生授记;并举十波罗蜜的「本生」。2。「次远因缘」,从兜率天降诞起,到菩提树下成佛。3。「近因缘」,从成佛到成立只园止。远因缘是根据『佛种姓』的;後二分是取材於经律中的佛的传记。这是佛的传记,作为宣说「本生」的因缘。「因缘谈」是西元五世纪,觉音Buddhaghos!a 所作的。『佛种姓』与『所行藏』,一说明释迦发心授记以来的传记;一说明菩萨所修的广大行。这些传说,并不太迟。如七佛,是『长部』(一四)『大本经』所说∶释迦佛在菩萨因位,见然灯佛而蒙佛授记,都是佛教界所公认的,原始佛教的旧有传说。「九分教」中「本生」的形成,还在「中」、「长」二部成立以前。阿育王As/oka以後,部派佛教就专重於释迦佛的「本生」了。「本生」的广泛传布,引起了两类的条理∶一、从菩萨「本生」大行的类别,归纳为种种波罗蜜。佛教所传的十波罗蜜、八波罗蜜、六波罗蜜、四波罗蜜,都只是「本生」大行的分类。『六度集经』,是最好的例证。大乘初期,也有『六波罗蜜经』(2)。二、将菩萨种种修行,从先後的观点而加以次第,这就是『佛种姓』等的成立。 


  说一切有部的菩萨「譬喻」,也有这二类,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所说。全文分 'P856' 二∶一、佛为胜光王Prasenajit说,是长行,说释迦佛前生的广大修行。先广说菩萨的大行,从顶生王Ma^ndha^tr!到鹅王,共三一事(3)。次略叙发心,三阿僧只志求正觉(4)。二、佛为阿难A^nanda说,是偈颂,说释迦从发心到成佛的经历。其中1。光明王因醉象而发心。2。从(古)释迦佛S/a^kya到护世佛Lokapa^la,一僧只劫满。3。从然灯佛到帝释幢佛 Indrabhvaja,二僧只劫满。4。从安隐佛Ks!ema到迦叶佛,三僧只劫满。5。略举六波罗蜜本生。6。发心以来,到涅盘以後,都能利益有情(5)。『药事』这两大段,与『所行藏』、『佛种姓』的意趣,完全相合,只是部派传诵的不同而已。论内容,铜 部所传的,比较简略。而从『佛种姓』的化作宝经行处,「佛譬喻」的示现佛净土来说,铜 部传诵的部分,与大乘的意境相同,成立的时代,大概是西元前後。「长部师」对於『佛种姓』、『所行藏』,与『譬喻』一样,不承认是「经藏」的『小部』所摄(6),正说明了这几部是後起的,多少与铜 部的旧传说不合。 


   
注【97…001】在然灯佛这一劫中,还有三佛,所以共有二八佛。其实,然灯佛以前的三佛,不在释迦佛往昔的传记之 内。 
注【97…002】『大阿弥陀经』卷下(大正一二·三0九下)。『遗曰摩尼经』(大正一二·一八九下)。 
注【97…00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二──一五(大正二四·五六中──七二中)。 'P857' 
注【97…004】『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五(大正二四·七二下──七三下)。 
注【97…005】『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五(大正二四·七三下──七五下)。 
注【97…006】Suman%galavila^sini^(I;P。15)


   


 第三项 无碍解道·义释

  『义释』Niddesa,是『小部』的第一一部。分『大义释』与『小义释』二部。『大义释』是『义品』的解释。『小义释」有二部分∶初是『波罗延』(彼岸到品)的义释;序颂部分,没有解释,也许在『小义释』成立时,序偈还没有成立。次是『犀角经』的义释。『大义释』与『小义释』,都是逐字逐句的解释。『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是『小部』的第一二部。分三品∶「大品」、「俱存品」、「慧品」,每品十论。这是以止观实践为主的论书。 


  论书,以「阿毗达磨」Abhidharma为主流,而佛教界还有「释经论」(1)、「观行论」 (2)的存在。『义释』的性质,是「释经论」;『无碍解道』的性质,是「观行论」。与「经师」的「释经论」,「瑜伽师」(禅师)的「观行论」,风格多少不同;这是铜 部Ta^mras/a^t!i^ya 阿毗达磨者所作,有阿毗达磨的气味,但到底不是阿毗达磨论。阿毗达磨的渊源很早,内 'P858' 容也是多方面的。但从促成阿毗达磨的开展,成立阿毗达磨论的根本来说,论题是「自相」、「共相」、「相摄相」、「相应相」、「因缘相」──五门。阿毗达磨的母体,是成立於上座部 Sthavira没有再分化以前;此後发展分化,成为各派自宗的阿毗达磨论(3)。成为「论藏」的阿毗达磨的特质,是这样的,所以只能说这两部,与阿毗达磨论的某一阶段相当,而不能说是阿毗达磨论的先驱,或说是後期的(阿毗达磨)论书。 


  这两部,在铜碟部的论义中,如七十三智(4)、六十八解脱(5)、二十五种空(6)等,都可以看出 ∶到了定义精严,繁琐分别的阶段。在法义的分别中,可想见其他论书的存在;比阿毗达磨六论,应该迟一些,而与『论事』Katha^vatthu成立的时代相当。传说∶阿毗达磨六论,是佛所说,而『义释』与『无碍解道』,是佛弟子舍利弗S/a^riputra所造,正表示了这一意义吧! 


   
注【98…001】『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七一(大正二九·七二八上)。 
注【98…002】『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五九(大正二九·六六八中)。 
注【98…003】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六四──八九)。 
注【98…004】『无碍解道』(南传四0·五)。 
注【98…005】『无碍解道』(南传四0·三七一)。 
注【98…006】『无碍解道』(南传四一·一一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