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

第30章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第30章

小说: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屋就是方舟,四兄妹就是四对夫妻。挪亚夫妻与三对儿子与儿媳的数目正好是四对夫妻。有人解释中国的“船”字就是承载挪亚家八口人②的方舟之意。    
    对于以上的几个传说,西班牙早就有人认为与挪亚方舟有关(56…59页),但作者认为属于胡说八道。当然由于这位作者也没有足够的根据就否定他人,因而也可能是他在“胡说八道”了。     
    “有些人认为,新大陆的印第安人是亚伯拉罕的犹太人后裔的后裔,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指出了秘鲁通用语中与希伯来语相似的一些词汇(但只是在发音而不是在词义上相似)。”(481页)对此作者又一次地否定了这个猜测。假如希伯来语真的存在于印加人之中,也不一定就是犹太人参与其中,熟悉《圣经》的欧洲教士该有精通希伯来语的学者,假如他们来自伊比利亚半岛,那也是很可能的,当然那里从来也不缺乏犹太人,在大约15世纪时期仅只西班牙一个国家就存在不下10万犹太人。    
    “不撒谎”是圣经十诫之一。在印加帝国,不撒谎是很重要的一条道德标准(89页)。印加婴儿长到2岁,会为孩子选择教父,开始为孩子剪第一绺头发。这明显是以《圣经》为契约的教徒才有的规矩。    
    甚至,“他们也有忏悔牧师,也像基督教徒一样忏悔自己的罪恶”(97页)。他们“为了洗涤罪恶,一个地区的习俗是作口头忏悔,另一个地区是给小孩子洗头①,另一些省份是严格禁食②;更有些省份的异教人人自愿为他们虚妄的宗教信仰而死③”(99页)。即便如此,作者还是否认他们与基督教有关联。     
    “有人说,伊科纳(Icona)是圣父,巴卡夫(Bacab)是圣子,埃斯特鲁亚克(Estruac)是圣灵,奇里皮亚(Chiripia)是圣母玛利亚,伊斯琴(Iscben)是幸运女神圣安娜,被欧普科(Eopuco)杀死的巴卡夫是被彼拉多钉上十字架的我主基督。”(100页)但作者认为这些是“凭空杜撰”。    
    惩治鸡奸是印加人长期的一个行为。对于鸡奸的惩治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不仅在广场烧死这些鸡奸者,而且还要实行连坐,将全村夷为平地。基督教同样严格反对鸡奸。    
    他们有的法律和行政管理与《圣经》中的几乎如出一辙:“在帝国所有大小村落将居民每十人编为一个单位,任命其中一人为十人长……五十人的单位另设一名较高级长官……两个五十名的单位再设一名更高级长官,监管一百人。五个百人的单位设一名头领,监管五百人。两个五百人的单位设一名总头领,负责统治一千人。最大单位不过千人……这样就有十人、五十人、一百人、五百人和一千人各级,每级都有长官,下级长官服从上级长官,最高级、最主要的长官称为总头领。”(115页)类似制度在人类历史文献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圣经》摩西出埃及的过程中。    
    “印卡人祭献太阳的供品多种多样,如大小家畜家禽等。最重要、最珍贵的供品是雄羊羔,其次是绵羊,再次是不生育的母羊。”这里的“绵羊”实际上不是旧大陆的绵羊,而是一种外形上看起来非常像绵羊的驼羊。这些类似的祭祀行为都可以在《圣经》中亚伯拉罕时期找到对应。    
    “祭献时他们不烧香,而将这些供品焚化献上,以感谢太阳神哺育了这些东西供人食用。供品中还有许多烧酒……在最先端上的几杯酒中蘸湿半截手指,毕恭毕敬地仰望天空,(像弹击脑门似的)把粘在手指上的酒弹出去献给太阳……然后用嘴在空中连吻两三次……”(105页)这不正是旧大陆的习俗嘛!除了他们不烧香之外,因为新大陆没有香料自然就没有香可以焚烧,其他习俗几乎在旧大陆都能找到对应,从古埃及到希伯来人以及中国的北方人中。    
    印卡人严禁像墨西哥一带的美洲土著那样用活人祭祀(参考105页)。信仰《圣经》的人们也反对人祭。美洲不同地区的文明现象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印加地区可能接受的就是与墨西哥一带不同的文明,因而他们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差异。    
    “印卡人有专管敬献祭物的祭司。……太阳宫里的祭司都是王室血统的印卡,神庙里其他事务则由享有特权的印卡人掌管。印卡人设有最高祭司,他必须是国王的叔伯或兄弟,至少是嫡系血统的亲属。”古埃及著名的国王爱赫那顿只尊太阳,改革了以往的传统宗教,从多神教改变为一神教,但是他的改革失败了,给国家带来了动荡。有的人说他死了,有的人说他就是摩西,因而他逃到迦南建立了犹太教,而犹太教与基督教都曾经崇拜太阳。在《圣经》里可以看到,摩西是当时以色列人的首领,大祭司是其兄艾伦。    
    关于祭祀的场所以及崇拜对象比较有意思,有些布置与中国北京的天坛基本一样,而中国的天坛又是依照先秦的记录建造的,他们与犹太文化可能有某些特殊的联系①:“寺院周围有五座正方形大房间,各自独立,互不相连,顶端呈金字塔形……。第一座房间用作太阳神的妻子月亮的宫殿。这座小殿距离神庙的主殿最近。……殿内供奉月亮的像,是在银片上绘成女子面容。……另一房间,即距离月亮殿最近的房间,用于供奉金星、七颗昴星和其他众星……”(222页)金星是古埃及人特别尊奉的神星,他们依据金星判断和祈祷尼罗河的涨落。闪电、雷鸣和霹雳同样在印加的神庙受到供奉。    
    日月及七星、雷电等也是中国的天坛所供。不同的是,天坛还供奉了风神。     
    印加这一寺庙中的“另一座小殿(第四座)供奉天上的彩虹。他们知道彩虹源于太阳,印卡王又以太阳的后裔自诩,于是便以彩虹为标准和族徽”。“他们把彩虹叫做奎丘(cuichu),对它非常尊敬。”(223…224页)现在人们一进入中国山西运城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彩虹标志,中国传说中生活于4000…5000多年前的舜帝图腾就是彩虹。    
    他们的主祭坛“坐西朝东”(219页)。或许这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或者是他们对于祖先方位的崇拜?他们的“东”就是欧洲与非洲?


《罗马有多远》 第三部分印加风土习惯(1)

    印加风土习惯    
    印加人有在耳朵上戴大耳环以及鼻子上穿孔的习惯。想想这些其实都是“文明”萌动的象征,总之在最初时期能把人从野兽中分离出来的现象与技能都属于“文明”因素。耳环的习俗是印加王带去的,并且耳环的大小以及佩带什么样的耳环,甚至耳洞大小,都有严格规定。这些耳洞的情况似乎接近环太平洋包括环印度洋的原始人群。    
    美洲已经有纺棉织布,甚至他们可以绣织复杂而美丽的图案,但是他们没有中国传统常见的复杂织布机。但是美洲人有他们自己的简易织布机,类似于中国(或者全球)某些少数民族的织布机。这些对比可以了解全球比较统一的那种纺织机是什么时期成型的,那样就会对于印加文明的起源有进一步的推断。    
    美洲有金、银,无青铜、铁器,陶器发达。有文身习俗,敬奉祖先。这些似乎都说明美洲被定格于新石器时代。他们为什么被如此“定格”让人思索许多相关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文明传播最关键的因素?文明传播的动力是什么?对文明产生阻滞的又是什么因素?最明显的原因看,是地理阻止了美洲与旧大陆的联系。地理因素看来如此明确,它同样也影响了中西方之间的文明传播了吗?我们积累越多的传播规律,就越清楚了解包括古代中国在内的世界发展。    
    许多美洲人喜欢吃人肉,但印加人因为是“文明人”却不吃人,甚至祭司牺牲也不用活人,他们用牲畜。美洲某些人喜欢吃人肉或许情有可原,那里可吃的肉类实在是太少了。他们没有猪马牛(羊),甚至没有兔子、鸡和猫,连老鼠都没有,所以想想也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可吃了。更何况据说人肉比猪肉好吃呢。    
    不仅没有肉吃,别的食物也不够多。麦子和葡萄都是西班牙人带过去的。橄榄最初是由欧洲人带去的3棵发展到今天的,当时因为珍贵竟然还被人偷去了一棵——从秘鲁被偷到3000公里之外的智利。无花果、石榴、橙子、苹果、梨、桃子、杏子等旧大陆人熟悉的美味果品也是后来从旧大陆移栽过去的。莴苣、萝卜、卷心菜、大蒜、葱头、茄子、薄荷、芫荽、菠菜、甜菜、芝麻等也都是同样得到移植。还有玫瑰花、茉莉花、百合花、棠梨花等美丽的鲜花美洲也没有。亚麻以及养蚕的桑树也是欧洲人移植的。    
    当然,美洲也给旧大陆奉献了他们的玉米与土豆,但最著名的是美洲给全世界带去了烟叶。    
    美洲原先没有黑人,他们是后来的欧洲人带去的。    
    在这些交流事实面前,我们才可能意识到,在植物和动物的传播中,人力比鸟类以及大风传播能力确实更强一些。以前许多人认为动植物种类的传播是自然蔓延的结果,面对这些事实我们会有另外一些看法。    
    或许真的由于物质匮乏,据说印加人每天吃两顿饭,但嗜酒。    
    有一个叫“万卡”的印第安部落崇拜狗,并且把狗在神庙里奉为偶像。同时他们还特别喜欢吃狗肉,甚至有人说他们因为喜欢吃狗肉才如此敬拜狗神(395页)。中国古代是应该有过崇拜狗的经历,我曾经推测过老子时期有过狗崇拜,但那个阶段未必能与美洲联系起来。拜火教有崇拜天狗的习惯。其实,在此之前中东附近就有狗崇拜的痕迹,比如古埃及。人类有狗的陪伴据说可能追溯到1万多年前。但美洲的狗似乎都不会叫,是哑巴狗。    
    印加人没有文字,但是他们也有一些称呼为“阿毛塔”的智慧贤哲,他们可以推理粗浅的哲理。其理论自生自灭,不能传承。他们对于天文的知识其实没有后人想象的那样深入,对于月亮和太阳的规律认识并不科学,起码还不知道月盈、月亏的原理(141页)。    
    这些“阿毛塔”甚至还创造喜剧和悲剧在节日或盛典上为王公贵族演出。他们是来自希腊的文化吗?但表演者不是平民,而是贵族和将领们。所以戏剧都表现的是严肃正派的事情,没有低级下流的东西,但依旧充满了戏剧应有的风趣。    
    智者还创作诗歌,并且有不同曲调的爱情民歌,讲究节律,也歌颂英雄与印卡王的事迹。     
    印加帝国的人也跳舞,但是“庄重严肃、一本正经”,并且只是男人跳,不让女人跳。这种舞“大家同时跳,有节奏地走三步,第一步向后,第二、三步向前,很像叫做多夫雷萨的西班牙舞的舞步”。由于这种舞蹈是手拉手的,所以国王下令打造一条手拉手的金链。这个举动让人联想到许多新石器时期旧大陆常见的各地陶器或壁画上的手拉手舞蹈。当然也指出了与西班牙可能的联系。    
    我看到“china”这个音在秘鲁语里“指作仆人的姑娘”(161页)。这很有意思。     
    美洲人没有风箱,用吹管。他们不会制作钳子,没有剪刀,有木工的锛子、斧头,但没有锯、钻子、刷子等,不会制造钉子、针。但他们有铜镜,有木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