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13章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3章

小说: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强李延年集团,国民党军统帅部特地派最精锐的74师从盱眙、天长用火车运送到徐州,然后进至古邳镇一带。另一支增援部队26师41旅则进占朝阳集。原来的主力7军则驻守灵壁、泗县地区,牵制我山东野战军主力。    
    泗县战斗结束后,陈毅感到压力很大。他手中的部队经过一个月作战,相当疲劳,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山东方面张云逸、黎玉来电报说鲁南形势严峻,兵力不足,要求山野主力回山东。粟裕、谭震林建议韦国清的二纵南下高邮,配合华中野战军防守,阻止国民党军队沿运河北上。    
    陈毅感到左右为难,8月26日与宋时轮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他们的建议。电报分析了敌情,认为国民党军的主攻方向是睢宁。“估计敌近日克睢宁后,可能迅速东进,进占运河西岸宿迁、洋河等地,亦可延迟一周至十日再东进”。    
    陈毅告诉中央:他的部队在泗县战斗后伤亡较大,需要补充整顿。有的部队战斗力不强,纪律不好,也需要进行缩编和整顿。但最困难的是“淮北、淮海两区近又大雨大水成灾,为近十年所未有。部队炸药、手榴弹水湿不能用,部队走水路不能穿鞋袜烂脚”。“张、黎建议山野回山东,粟、谭建议二纵南下高邮打25军,均各有利,建议对山野行动宜作全盘考虑”。    
    陈毅的设想是:“山野集结泗阳及运河东,要争取一个月整训再举行出击。”这样“可南可北,亦可相机向西反攻”。    
    8月29日毛泽东回电,要求山野寻求机会打歼灭战。电报说:“现在敌人逐步向东,企图打通陇海线并威胁淮阴、临沂,我军必须寻找机会歼敌。我军休整一个月之计划,事实上不可能,将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你率主力应在睢宁以东地区待机,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休整若干天又打,打后又休整若干天,如此常保高度士气,纪律亦可改善。九月正是作战时机,刘邓军、中原军均希望你军配合。此时不打,敌占地众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将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士气。每次歼敌一团一旅,打五六次,即可造成有利局势。”    
    陈毅也想打个漂亮仗,扭转被动局面。然而天公不作美,连续的大雨和洪水使山野的部队行动困难。    
    8月30日,陈毅向山东军区和军委通报情况说:“我二纵、7、8师日内集结泗阳、众兴、王集、里仁集之线,由泗阳现在北移。中间三条大河,泗阳城南大水成灾,计四个区。居民乘船,淹死人畜无数,故暂不能回鲁,仍在现地不变。近连日大雨,到处泛滥,居民言非到秋后水不能退。只能争取休整部队。”对山东军区要求主力回鲁南作战的请求,陈毅也无法应允。原因“主要由于1;500个伤员拥挤在宿迁城内两条大路,万余民夫运了五夜,昨夜才运完。部队无法再进该地,故南移泗县”。    
    就在徐州国民党军准备向淮安、淮阴进攻时,山东国民党军也开始了进攻。李弥的军队沿胶济铁路向我鲁中解放区的淄博、张店、章丘等地发起攻击,由于山野主力南下,叶飞的一纵又受命保卫临沂地区,鲁中解放区兵力空虚,无法阻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形势顿时严重起来。    
    山东、两淮,都等着陈毅带主力来增援,但是陈毅要在睢宁、泗阳一带等待阻击徐州方向的国民党军,哪里也去不了,形势令人十分忧虑。我军在华东的总兵力并不少,但分成山东、两淮、华中三大块,各自为战,虽然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七战七捷,也未能减轻山东和两淮的压力。过早集中兵力,就必然要放弃其中的一两个解放区,不集中兵力,在几个方向分别作战,就无法打成大歼灭战。    
    这时,国民党军李延年集团已经完成了进攻两淮的准备,于8月底兵分三路向运河以东进攻。南路的7军渡过淮河,31日占领洋河镇;中路的整编69师27日占领睢宁城,29日占领宿迁;北路的整编58师在朝阳集、渔沟地区与我军对峙。而担任主攻两淮任务的整编74师则跟在7军的后面,隐蔽自己的企图,悄悄前进。    
    当时国民党军摆出要在泗阳与我军决战的架势,在河上架桥,派部队四处“清剿”,虚张声势。    
    由于我军在战役侦察上存在严重的失误,受敌军的佯动迷惑,没有观察到国民党军直扑淮安、淮阴的战略企图。    
    根据侦察的情况,陈毅、宋时轮决定将山野主力北移到沭阳方向,打击徐州东进之敌,并照顾鲁南方向。留下九纵守泗阳。9月7日,山东野战军司令部下达命令:“本军为便于新的机动,打击可能由宿迁进犯沭阳之敌,或向南打击可能由洋河进犯淮阴之敌,决以主力转至泗(县)、沭(阳)、宿迁县地带隐蔽待机。”部署是二纵在新集、九纵到泗县以南、7师到大兴集、8师仍在渔沟。当夜部队即开始行动。    
    在苏中的粟、谭得知山野的部署计划,认为这个方案虽然可以保持同鲁南的联系,但将主力集结泗阳,两淮空虚,是很危险的。    
    9月7日,粟、谭电告陈毅、华中分局和中央:“我们请求山野必须在泗阳地区打几个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如两淮失掉,不仅政治影响不佳,且直接影响南线作战甚大。”他们表示:“如山野必须离开淮、泗而向北转移攻势,则请求将二纵留下,我们当于攻占淮安后,暂时放弃苏中之较有利局面,而转移主力于淮、泗。”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痛失两淮(2)

    8日,粟、谭以更强烈的语气电告陈、宋和张鼎丞、邓子恢:“我们意见:军长将主力转至沭(阳)、宿(迁)间阻顽敌东进之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两淮及运河线,变成放弃华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东。如此,苏中主力势必造成我军因无后方补给,在强敌三面包围下设法北撤,只有沿长江前进。如军长仍坚欲北开,则我们坚决要求调二纵全部留下,由韦国清统一指挥、钳制敌人。候苏中主力北转,以求阻击南下之敌。否则华中局势变化,责任难负。”    
    陈毅、宋时轮收到粟、谭的电报,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作战计划。9日,他们给粟、谭、张、邓回电,口气还是很有把握的:“淮北敌情正在变化中,7军已南移灵、泗、睢、宿迁地区,由蒋军接替。现再看数日,如蒋军由宿迁东进,我军及时出击,或在宿迁、沭阳、新安之间歼敌。或西攻睢、宿地区,保证可以改变战局。如是,沭阳、两淮及鲁南均不致引起突变。”他们指示:“粟、谭部队仍以打下淮安,争取休整,相机转移为最好。”    
    山野的态度也影响了毛泽东,他看到陈毅9日的电报,复电对山野的计划表示“甚好甚慰”。同时指示粟裕部队主要任务是休整,打不打淮安可按实际情况决定。    
    不料,9月10日国民党军突然南移直扑淮阴,以桂系7军纠缠山野主力,同时以其主力突破华野九纵防御而逼近淮阴城郊。    
    淮阴、淮安是华中解放区的战略要点,一旦失陷,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中就无法立足,只能撤回苏北,这样,解放军的作战回旋余地就会变得更为狭小,经济上也将增加很多困难,从而使解放军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    
    陈毅发觉国民党的企图后,十分焦急!他一面命令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5旅、第13旅在淮阴以西的运河南岸阻击敌人,一面向中央军委告急,请求火速调粟裕、谭震林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增援淮阴、淮安。    
    9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接到陈毅的电报后,致电陈毅、粟裕、宋时轮、谭震林:“敌6个师南下,两淮(淮阴、淮安)危急,粟率主力(1、6师)立即开两淮,准备配合陈宋主力彻底歼灭该敌。但陈宋现应独立作战,务于粟谭到达前,歼灭南下之敌一至两个旅,极挫敌之前进,争取时间以待苏中主力到达,协力歼灭全部。”    
    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粟裕立即停止围攻海安,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冒着大雨火速北上。但海安距两淮250公里,沿途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加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华中野战军主力已无法及时赶到淮阴参战。    
    9月11日,国民党整编第74师、第28师和第7军向淮阴城发动了猛烈进攻。    
    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王牌军”。在战争初期,它从南京开赴内战前线,首占六合、天长,骄横跋扈,气焰嚣张。    
    整编第28师,战斗力较强,战术比较灵活,被称为“猴子军”。在淮南、淮北的战斗中,表现特别顽强,我军要俘虏其一人往往要付出伤亡四五人的代价。    
    国民党军的大炮向淮阴城足足轰击了一个小时,发射了上万发炮弹。数十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不停地对守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轰炸炮击过后,整编第74师、第28师和第7军以密集队形向淮阴城发动轮番冲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5旅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浴血奋战,用机枪、步枪、手榴弹打退了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激战至17日,敌人先以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进攻,结果都未能如愿。随后,敌利用高粱地袭占九纵一个营的阵地,占领一段河堤。此时,九纵部队处境非常不利。他们且战且退,当晚全部撤至淮阴城,以图凭城再与敌人较量。    
    在九纵节节抗击敌人的时候,二纵奉命星夜返至众兴、渔沟之间待敌。该纵17日得悉敌第7军171师两个团沿泗阳至淮阴公路南下偷袭8师阵地,遂令4旅由公路北上进行侧击,策应8师粉碎敌人攻势。    
    当日14时,8师开始出击,4旅以两个团的兵力直插路南金家庄,切断敌人退路。可是,由于8师出击过迟,企图为敌发现,致其迅速回缩,错过歼敌良机。    
    18日,敌171师卷土重来,全力扑向渔沟。4旅10团乘势全力击敌侧翼,迫其再次火速回撤。10团就近转兵追击,歼敌一部。二纵、8师与敌多次接触虽有收获,未能予敌重大杀伤,最后和九纵一样未能阻敌南进淮阴。敌出动数十架次飞机狂轰滥炸,地面冲击5次均被击退,但战况愈见危急。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痛失两淮(3)

    此次战斗,由于对敌情掌握不准,兵力使用不当,指挥不够灵活,致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于19日落入敌手,使整个华中的局势愈趋严重。然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终于北调,实现了陈毅久存未果的愿望,使华中、山东两大主力合并,形成强大作战力量。正如陈毅于淮阴危急之际发给粟、谭、张、邓的电报中所说:“今后力求会师改变局面。”    
    两军会合第一仗    
    9月23日,中央军委更明确指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粟裕接到中共中央的电报后,立即率华中野战军主力由益林县城(现阜宁益林镇)北移涟水。9月27日,粟裕、谭震林与陈毅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