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38章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38章

小说: 2784-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大为不满,对王说:“你不从大处着眼,我们必须确保济南,不能放弃。济南是山东省会,华东战略要地,为了不让华东、华北‘匪区’打成一片,不让他们掌握铁路交通大动脉,就必须守住济南。”    
    王耀武连忙说:“是的!是的!”    
    看着王耀武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蒋介石鼓动说:“济南如果被围攻,我当亲自督促主力部队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得住,援军必能及时到达,我有力量来解你们的围。打仗主要是打士气,鼓励士气,首先自己不要气馁。你要知道,我们的失败是失败于士气的低落,你们如不奋发努力,坚定意志,将死无葬身之地。”    
    王耀武怀着悲观失望的心情离开南京,他明知守济南是一步死棋,却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死守下去。    
    山东兵团结束潍县战役后,进行了短期休整。5月7日,中央军委致电许世友、谭震林,命令山东兵团南下津浦线,配合粟裕在中原的行动。    
    在兵团会议上,许世友用力挥动着手臂,激动地说:“我华野外线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已发起了开封战役。党中央指示我们兵团配合他们作战,继续在胶东路打击敌人。现在王耀武的日子不好过了,他们只能固守津浦路这条胳膊和济南、兖州、青岛这三个包袱了。他们的意图很清楚,打算拖住我们兵团,确保济南和徐州,这是办不到的事情嘛!我们还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不攻济南,也不打青岛,而是向泰安逼近,威胁兖州。”    
    最后,许世友作出决定:以渤纵牵制济南敌军,鲁中军区部队打泰安,七纵、十三纵先在泰安南北打援,然后相机夺取兖州。九纵暂时休整,作预备队。    
    5月29日,鲁中部队4个团开始进攻泰安。王耀武得到情报后,命令守泰安的84师155旅采取机动防御,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走。155旅当然不愿守城,他们先以小股部队出城打了一下,在我军发起正式攻击之前,乘火车退往济南。我军对敌军逃跑估计不足,没有在北面迂回包围。    
    5月30日,十三纵占领泰安,切断了济南与兖州的联系。    
    兖州为古战场,坐落在鲁中平原,是兵家常争之地。南临徐州,北护济南,东通沂蒙,西交鲁西。是国民党坚守山东的一个重要战略防御点。    
    兖州城墙高达10多米,防御工事经过日军和国民党反复修建,每50米就有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碉堡,交通壕如同鸡肠,盘来绕去,遍地都是。境内还筑有炮兵阵地,中间一层是由城墙顶部开口接连到城半腰,构成轻重机枪火力网,下层是通往城外的暗堡和集团堡。环城还有一条宽6米左右、深4米多的护城河,河边还架设着铁丝网。    
    该城的守敌将领是第10绥区中将司令李玉堂。他率12军及保安团,共计11个团,连同炮兵及机关人员,当时兖州城里兵力大约有2。8万余人。驻守此地的是国民党军整编第12师,师长霍守义。    
    6月7日,山东兵团开始扫清兖州外围,在进攻曲阜时,霍守义也命令驻守那里的一个团迅速撤回兖州,留下当地保安部队与我军作战。    
    七纵没费多大力气,就歼灭了一个保安团,解放了曲阜。几天之内,山东兵团连续收复蒙阴、邹县、泗水等8座县城,扫清了兖州外围。6月20日,七纵和鲁中部队包围兖州。九纵、十三纵也从济南方向奉命南下,配合作战。    
    兖州被围,李玉堂急忙向徐州告急。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急忙将苏北的黄百韬整25师用火车北运,增援兖州。山东兵团留下十三纵一个师监视济南方向,将九纵、十三纵主力调往泗水、曲阜,命令七纵撤围,从兖州南下准备打援。    
    这时,国民党军察觉山东兵团围城打援企图,加上豫东战场区寿年兵团求援甚急,即令25师转援豫东。    
    6月30日,25师乘火车掉头南去,山东兵团尾追不及,又重新包围兖州。    
    7月1日,山东兵团逼近兖州近郊。7日夜,第七纵队攻克西关,鲁中军区部队攻克旧关。    
    7月12日傍晚,总攻兖城的战斗打响了。    
    第七纵队并指挥第十三纵队两个师担任主攻,从老西门两侧突击攻城。鲁中军区部队从城北佯攻钳制,第十三纵队第39师向城东佯攻配合。攻城部队当晚即多路突破城墙,突入城内,与敌开展激烈巷战。    
    7月13日中午,我军已经控制了兖州城西、南街区,残存在城东南的敌军已无斗志,黄昏时从东门向外突围,遭到我军炮火拦截,并被埋伏在东门外的十三纵39师包围。除李玉堂化装逃跑外,霍守义以下2万人被俘虏。原来预计要打10天的兖州战斗,一昼夜就胜利结束了。    
    我军进攻兖州时,王耀武派吴化文率84师从济南出援。吴化文部是伪军改编的部队,一向遭王耀武排斥,分配装备物资靠后,打仗卖命让他们靠前。吴化文一肚子委屈,又不能抗命。7月初从济南出发,一路上磨磨蹭蹭,一天前进10公里。7月12日,84师到达大汶口,次日先头部队161旅渡过汶河,进至太平镇一带。许世友得知济南之敌南下,命令九纵从泗水出发北上,歼灭84师。    
    13日夜,九纵从南驿地区冒雨出击,一夜急行军数十里。王耀武在获悉兖州失守的消息后,估计我军会回头来打吴化文,就在这天命令吴化文撤回济南。吴化文前进动作缓慢,后撤却行动迅速。    
    九纵其他部队渡过坟河追击敌军,但吴化文跑得太快,只截到第155、第211旅一部。到15日21时战斗结束,九纵共歼灭84师近万人,其中俘虏161旅旅长以下7;584人。我军再度占领泰安、大汶口等地。吴化文损兵折将逃回济南,遭到王耀武严厉训斥。    
    山东兵团在津浦路中段连续战斗50天,使山东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军攻克兖州、泰安等津浦路中段城市,完全切断了济南与徐州的联系,也切断了华北傅作义集团与中原国民党军的铁路交通。    
    山东兵团从1948年3月到7月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共14万余人,恢复了老解放区,又解放了大片新区。国民党军在山东只剩下济南、青岛、烟台、临沂几个孤立城市,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山东解放区则连成一片,并与华北、中原解放区打通了联系。山东大批中小城镇的解放,使解放区人口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支持华东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可靠的后方。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粟裕钓“大鱼”(1)

    攻城打援,豫东卷起歼敌狂飙    
    粟裕钓“大鱼”    
    1948年5月12日,初夏之雨淅淅沥沥,浇得地下一片泥泞。朱德总司令冒雨来到了濮阳看望华野部队。    
    这时,粟裕所率的第一、四、六纵队正在濮田整训,并准备南渡黄河入中原作战,求歼敌邱清泉整编第5军。由于当时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上实力仍很强劲,除保安部队外,尚有正规军25个整编师57个旅和4个快速纵队编成4个兵团,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华野主力欲完成歼敌整5军的任务,仍十分困难。因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对粟裕部下一步的行动甚为关心,除指示刘邓以中野主力在平汉路南段寻机歼敌,钳制国民党军北援行动作配合外,还委派朱德总司令到濮阳检查工作,指导粟裕所部作好入主中原后打大战的准备。    
    朱德一到濮阳,不顾一路劳累,马上同陈毅、粟裕等一道对下一步作战部署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因中央已明确了陈毅暂离华野去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这样,华野的所有重担便落在了粟裕的肩上。    
    通过两天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歼敌第5军的作战方案。    
    朱总司令离开濮阳后,粟裕一直夜以继日地在地图前面研究情况,考虑良策。    
    整编第5军是蒋介石的5张“王牌”之一,如果把它消灭了,就等于砍掉了蒋介石伸向中原和华东战场的一只臂膀,对人民解放军取得逐鹿中原的胜利十分有利。    
    然而,身为国民党第2兵团司令官兼第5军军长的邱清泉也并非无能之辈,他不仅毕业于黄埔军校第2期,而且还在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深造过,是一个既谙熟孙吴兵法,也精通西洋战法的所谓“帅才”。而且,第5军辖有2个整编师4个旅,并指挥1个快速纵队和1个骑兵旅,共约3。7万人,且基本为美械装备,战斗力“极强”。    
    整编第5军随其兵团部逗留在鲁西南的定陶、成武一带。在它的西面,有孙元良兵团位于郑州地区;在它的西南面,有胡琏兵团位于漯河、张轸兵团位于南阳地区;在它的南面,有第6、第14绥区部队,以及位于英山、安庆地区的张■兵团;在它的东面,有第3绥区徐州部队和第3快速纵队;在它的北面,有第10绥区驻兖州地区和第2绥区驻济南部队。如何把敌第5军从鲁西南地区的中心调出来,而又不陷入其他各路敌人的纠缠之中,的确需要仔细琢磨。    
    这期间,华野陈唐兵团第三、八纵队在配合中野进行宛西战役后,已转至襄城、禹县地区休整;暂归陈唐指挥的中野第九纵队则位于郑州西南地区;调归华野指挥的中野第十一纵队转至南阳、确山之间地区。    
    粟裕一边思考方案,一边同副参谋长张震商量组织第一、四、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的针对性训练,并积极与陈唐等部进行联系,下达准备进行鲁西南大规模歼敌的预先号令。    
    5月21日,中央军委来电正式明确:“粟裕全权指挥第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纵队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22日,中央军委又致电刘、邓,强调指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敌5军,只要5军被歼灭,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歼灭18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粟裕与陈毅、邓子恢、张震等交换意见后,定下了如下初步决心:    
    首先,以陈唐兵团第三、第八纵队由许昌以西地区向淮阳方向转移,吸引邱清泉兵团南下;然后,以第一、四、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乘机由张秋镇、范县之间南渡黄河,进抵定陶、成武地区,力求歼灭鲁西南守敌一部,开辟战场,吸引邱兵团回转北上。在邱兵团向北转移时,立即以陈唐兵团第三、第八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北进,与南渡黄河的粟兵团南北夹击,力争歼敌第5军于鲁西南地区。    
    陈唐兵团第三、第八纵队接到粟裕的命令后,于5月24日由许昌地区向淮阳方向挺进。国民党军果然被陈唐兵团的举动所迷惑,邱清泉率兵团部,并指挥整75师马上向太康急进,企图在胡琏兵团配合下,寻歼陈唐兵团所部。粟裕乘机指挥濮阳地区各纵队,于30、31日两个夜间顺利渡过黄河,进入郓城地区,与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会合。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粟裕钓“大鱼”(2)

    如此大部队大规模渡河南进,完全出敌意料,蒋介石急令邱清泉回兵北上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