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在疼痛中奔跑 >

第11章

在疼痛中奔跑-第11章

小说: 在疼痛中奔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的离异对一个孩子伤害之巨大,令我震惊无比。那同样是我这样一直沐浴在爱的温暖和光辉里的孩子所无法想象的。那一刻,我心里突然对桑产生了一种恻然的柔情,一种属于母性的深深的怜惜。我忘了对他的敬畏,我甚至感觉他就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需要有人关怀,有人照顾,有人伸出手去,抚慰他伤痕累累的身心。
  我非常文艺腔地感慨说:“我们都一样,眼中有泪,心头有伤。”
  他茫然地看着我,迷惑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见到我,你有这么伤心吗?”
  我惊讶万分。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非常著名的一首诗:“不要什么天长地久,不要什么花好月圆,只要你和我一样,眼中有泪,心头有伤。”
  我没想到,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堂堂的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竟连这都听不懂!
  桑看到我讶异的神色,脸红地解嘲道:“我懂了,懂了。”
  他究竟懂没懂,我不知道,但他看我的眼神,显然有了些别样的内容。
  第二天,桑激动地把我约到公园,说有一样重要的东西要交给我,希望我能够好好珍藏。我毫不思索地回答:“没问题!”
  桑郑重地从脖子上取下一个绿色的玉坠,挂到了我的脖子上,结结巴巴地说,这个玉坠是他的护身符,跟随了他很多年,代表了他的一颗心。有很多女孩都想得到它,他却一直珍藏着,不肯交出。现在,他把这颗心交给了我,希望我能够好好珍惜。
  我傻了!
  我知道桑很“器重”我,但绝没想到,他会向我示爱。其实,现在想来,桑对我的好感,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笑我当时刚出校门,竟如此愚钝。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工作的人都是“大人”,而大人是不可能会喜欢小孩的。况且桑已经28岁,又是个主任,我们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远。我对他只有感激,并没有别的感觉。
  桑看到我的反应,十分失望。他颇为受伤地说:“难道是我误解了你吗?难道你真对我毫无感觉吗?如是这样,请把玉坠还给我,我们还是好朋友,我还是会在工作上帮助你的。”
  当时,我把每一个与电视有关的人都当成了“电视”,而桑,电视台的“开国元勋”,中流砥柱,在我心中就更是“电视”的代表和化身。我已经把当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当做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又怎么可以拒绝“电视”的追求呢?况且,玉坠已经戴在了脖子上,再取下似乎颇为尴尬。可是,说要接受,却是没有半分思想准备。
  我权衡了又权衡,考虑了又考虑,终于自以为聪明地说:“让我考虑3天,再答复你,行吗?”
  我对桑态度之拖泥带水,优柔寡断,由此拉开序幕。
  3天后,我把桑约到了凤凰山。
  这是我酷爱至极的地方。我想我前世一定是山里的精灵,因为我是那样地迷恋大山。那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在我的眼里都有了生命,是我忠实的伙伴和朋友。我可以听懂它们的语言,感受它们的呼吸,和它们一起,在阳光雨露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我们来到凤凰山的一个小山坡上,这是我和裴裴共同“发掘”的世外桃源。有一条小径掩埋在丛林之中,非常隐秘,而穿过这条小径,便豁然开朗,触目所及是青青的草地、长及半腰的芦苇,颇有些“曲径通幽”之妙。我们将之取名为“憩园”。
  桑一声不吭地跟在我后面,显然不清楚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来到了一片芦苇坡上,将玉坠郑重地交还到桑手里,很文艺化地说,我非常感激他对我的错爱,但我不配接受,故将玉坠还给他,希望他能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女孩……
  我肯定说了很多。18岁的女孩,已经从爱情小说里知道了太多的“浪漫情节”,我不喜欢桑,却生搬硬套地挪用了爱情小说中“分手”的模式,生生将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拒爱场面”演绎得缠绵悱恻,催人泪下。
  桑糊涂了,他被我营造的“感伤”气氛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浪漫的人,甚至厌恶所谓的罗曼蒂克,他嘲笑和否定一切有关爱情的影视剧和小说,对情人节、圣诞节、玫瑰花、巧克力之类不屑一顾,甚至不肯到咖啡馆坐一坐,哪怕是附庸风雅。
  但是,他被我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所蛊惑,那是只有一个18岁的年轻女孩才可以营造的“浪漫”,如此的刻意和做作,却因为年轻和干净而显得纯情自然。很少有男人会受得了一个18岁女孩的诱惑——这种诱惑,绝不是性感,恰恰相反,是不谙世事水晶般透明的纯洁。这种诱惑对于一个在娱乐场中打滚的男人而言是致命的。越是凡俗的男人,越倾慕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虽然并不期望能终身厮守。
  终于,桑在那种浪漫的磁场中迷失,像一个原本木讷的演员,在高明的导演的暗示下一步步走向剧本设定的情节,说出了我希望听到的话。
  他说:“我的心既然交给了你,就已经没有打算收回,也不可能收回,如果你不想要,我就将它埋葬,就当这颗心已经死亡。今后,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你和谁在一起,请记住我的心永远在你那里……”然后,他开始用手挖土,一边挖眼泪一边流了下来,一滴一滴融进土里。
  这些话,这种场景,完全和爱情小说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我更加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明明是一段根本就没有开始,也不该开始的感情,偏偏弄得像情人生离死别。
  他将玉坠深深埋进了土中。
  生离死别的“悲剧”场面圆满结束,曲终了,该落幕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那么,就真是一个纯净透明的美好故事:一个初涉人世的小女孩,遇到一个情场中备受女性簇拥的“浪子”。“浪子”被小女孩的纯洁善良所感动,爱上了她,并决心为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小女孩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之结合,浪子伤心地将自己的心深深埋葬。从此,她永远地成为了浪子心头的一颗朱砂痣,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变化,浪子的心始终不渝。
  这样的故事,浪漫凄美,正符合18岁的我对爱情的想象。我会将之深深珍藏,就像夹在书里的干枯的玫瑰花瓣,年老的时候,从记忆的底层翻出,仍会散发阵阵幽香。
  可是,桑突然清醒,他困惑不解地说:“既然你对我不是全无感情,我又未婚,你又未嫁,为何不能在一起?”
  我语塞。
  其实,我自己也糊涂了。本来是自己根本就没想要接受也不能接受的一份感情,可这场面生生营造了一种“不得不分手”的假象,那么,既然并没有外界的阻挠,“有情人”为何不可以在一起?
  仓促中,我说出一个高中生惯常用的借口:“我妈妈不会同意我早恋的。”
  “你已经工作了,你妈还能管着你吗?”他说。
  我张口结舌。
  是啊,书上可是歌颂为爱情而同父母奋斗抗争的,比如说“梁祝”,比如说“孔雀东南飞”等。情形演变到这步,我自己已经转向了。我就知道不能接受他的求爱,至于理由,却再也找不出。
  他说:“我来到世上二十几年,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也没有爱上过任何人。就连我的父母,他们死了我也不会掉一滴眼泪。我在这尘世漂泊,孤独得像一粒尘埃。我整日灯红酒绿麻醉自己,我不想这样浪荡下去,可我无力自拔。但是,你出现了,你这么美丽,这么纯真,这么善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我感觉,你就是把我从泥坑里拯救出来的天使!如果有了你的爱,我将浪子回头,从此踏踏实实做人。如果你不能接受,我也只能继续漂泊下去。但我仍然感激你,你让我明白,在这世上,还有人值得我把心交给她……”
  18岁的我,心激动得“嘭嘭”乱跳,没想到自己竟可以肩负起拯救一个“浪子”的重任,如此崇高和神圣。我由此对自己肃然起敬。我希望能“拯救”这只迷途的羔羊,希望能让他迷途知返,回头是岸,却浑然忘了上天并未委派我替天行道,普度众生。那是基督耶稣的义务,不是我的。
  看出了我的动摇,桑加大了劝说的力度,诚恳地说:“你就试着和我谈谈恋爱,允许我爱你,照顾你,保护你,可以吗?哪一天你厌倦了,或是想走了,你随时可以离开我,我绝无怨言。我会感激你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会永远珍藏……”
  这些话,对当时的我,是致命的。当时失学、丧父的我确实向往着一个真实而温暖的男性的怀抱。而且,只要我觉得不合适,随时都有离开的自由,又无任何损失,为何不可以呢?就像裴裴所说,就算尝一尝恋爱的滋味吧。
  故事的结局是,我满含热泪,说:“我愿意!”
  他把玉坠从土里挖出,重新挂到了我的脖子上。
  当时正是初秋,凤凰城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凤凰城是全世界雨水天数最多的城市,故历史上有“天无三日晴”之称,阳光因为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每年的这个季节,会有半个月的晴天,称为“小阳春”,阳光温暖和煦得令人无法置信。每到这个时候,凤凰城的人便像捡到了金子一般,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彼时,桑和我便沐浴在这梦一般灿烂明媚的阳光下,天空是一种澄明透亮的蓝,几抹白云悠然地游来荡去。长满芦苇的小山坡远离了城市的嘈杂与喧嚣,像一个遗世独立的人间仙境,这氛围令人沉醉,令18岁的我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这周遭的世界已不复存在,天地中只剩下我和桑,以及我们生生死死的恋情。我被自己的幻想所感动,以至于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那一刻,我坚信自己其实深爱着桑,坚信自己已经寻觅到人间最可宝贵、最值得珍惜的爱情。
  我爱上了“电视”,我爱上了“爱情”!
  我八九岁开始阅读爱情小说,把自己幻化成主人公,自我陶醉。十一二岁开始意识到异性对自己的欣赏,并反复地对着镜子,顾影自怜。13岁被评为学校的“四大美女”之一,有小男生偷偷地往我的书包里递小纸条。16岁,我希望有人如痴如醉地爱上我,把我看成公主或女神;我希望他潇洒而果敢,像琼瑶小说的男主人公那样一往无前。
  我是一个早熟的少女,爱情,成为我童年和少年幻想的主题。虽然父母谆谆教诲一个人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应当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我却固执地认为“爱情”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题,是生命中的阳光与空气,不可一日或缺。一个女人,不管她事业如何辉煌,地位如何显赫,物质如何富有,如果她不美,不讨人喜欢,没有让人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的魅力,那么,在我眼里都不算优秀和成功。
  18岁的我,已经从小说中了解了太多恋爱的模式,像一个掌握了太多“兵法理论”的军人,不再满足于空泛的纸上谈兵,而是渴望荷枪实弹冲上战场,真实地感受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当然,那时市面上能看到的小说,都是纯情版,因而对爱情的所有想象,仅限于柏拉图式。话说回来,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本也都是柏拉图,性不过是副产品,动物本能的冲动,物理的机械撞击,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