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刷盘子还是读书 >

第38章

刷盘子还是读书-第38章

小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讨这个问题:如果把整个经济体系看做一个系统,其实这个系统可以看做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负熵流、利用负熵流的一个工具,而重工业体系的两项核心技术能源采集技术和加工技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体现为采煤业和使用机床金属加工业)正好与这两项要求相对应;因此,当这两项技术能够互相促进、不依赖于其他产业的进步而发展时,能够自增殖的煤铁复合体就彻底的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假设,假如地球上从来不曾存在煤炭、石油等矿石资源,或金属的特性与现在略微不同,无法被精密加工到毫米级别。在这样的世界上,工业革命以前的历史不会受到任何实质影响,但无论制度或社会条件多么优秀,这样的世界上也不会爆发工业革命。不可否认,人类有一天会发展出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电厂,核聚变)和可再生资源(资源回收、生物工程)的工业体系,但这种工业体系绝对不是手工加工和肌肉力量可以构筑的。应该说,工业革命是自然的礼物,如果没有足量的矿石能源和可加工物质,再神奇的经济理论和制度也不能带来持续的增长。

  虽然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分歧,但本书作者并不试图否认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反,作者承认现有的经济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甚至告诉我们如何让资源的分配达到最优化。但是,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持续增长是超出任何投资者理性预期的事件,在工业革命依然在进行的时代,在工业技术的扩张和进步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的世界上,与其努力让包括人力在内的所有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达到最优配置,远不如建立一个能推进重工业体系扩张和进步的制度。因为经济制度本身只能刺激一般劳动的效率,进行可预期的优化,存在上限,而不断推进的工业革命可以在大部分劳动力积极性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所以,任何长期国家战略必须将如何建立和利用重工业体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三节 工业革命的道路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三节 工业革命的道路
  

工业革命使地球变得狭小,竞争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落后国家只能服从这种宿命的安排。即便在西方已经建立了稳固霸权的20世纪,至少还有三个国家作出了突破历史规律的尝试。虽然最终只有日本获得了成功,中国和俄罗斯都被重新推回提供劳动力和资源的位置,但这毕竟证明了另一种历史选择是可能的。重工业体系的特性和自由资本主义规律相结合阻止了落后国家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如果国家政权能够有效的阻断其他重工业体系的干涉,在一个足够大的国家内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还是可能的。同时,由于有西方崛起的历史可借鉴,后发国家还有机会抓住经济进步的关键工业革命,以更快的步伐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当然,所有读者都会想到,在一个地球上同时建立多个重工业体系而不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重工业体系是对人类智力和地球资源的巨大浪费。但世界远没有大同,国界没有消失,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建立独立的重工业体系是落后民族无奈的选择。

  虽然重工业体系是无限财富的来源。一个不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无法做到用技术来生产技术,用设备来生产设备,用教育和实际操作来培养人才。这种无法自行升级的工业体系对效率的改善甚为有限。那么,从开始工业化到重工业体系基本建成,这期间需要对重工业体系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只能取得相对较少的回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工业化的关键问题。根据取得和利用工业化资源的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归纳出三条工业化道路:

  第一条道路当然是西欧…美国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一过程的开始,宗教冲突带来的人均裕资源富、私人资本的商业经营、海军的野蛮扩张、新大陆的开辟共同触发了工业革命。然后,商人们充分开动起原始的重工业体系的生产能力,向传统的农业文明和新开辟的殖民地倾销商品。在19世纪,新兴工业国家的生产能力与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富庶面前不值一提,即使是长期的单向自由贸易也不会引起购买力的衰减,商人们很快就赚到了可观的利润,这构成了重工业体系扩张和升级的物质基础。不过,大部分利润并没有被投入重工业体系的升级,因为人们还没有把生产能力的指数化扩张和对工业技术有意识的投资联系起来,在大部分商人看来,重工业体系和其他传统部门一样,持续投资的边际效益也会迅速衰减,与其把利润投入技术开发和基础利润研究,不如把利润投向商业和军事部门,扩大源于传统农业文明的购买力。在最先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工业革命之初就采用的采煤技术一直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出现其他大工业的竞争,英、法等老牌工业强国才由政府或主要财团出面对重工业体系的升级进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重工业体系之所以还能不断的升级,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利润基数和相对而言无限的市场空间。其实,对于欧美老牌列强而言,说他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颇有些牵强,因为这种是一个无意识的选择,没有任何人对此进行过设计或规划,身处其中的人们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即便他们认识到了,在这个时代,个人和思想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大势。

  由于建立重工业体系所需要的资源来自外部,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走起来最轻松,但对于21世纪的落后国家而言,这种方式没有任何借鉴作用。在21世纪,试图工业化的国家既无法在工业化以前掌握全球海权,也无法在工业化的初期就向外倾销的产品。另外,既然人们已经可以认识到重工业体系的作用,所有后发国家都会把宝贵的资源用于重工业体系的构筑和升级,不会走西方早期放任主义的老路。

  另外,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各个手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联不大,除了没有什么技术秘密的农业以外,没有哪个经济部门可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在这种条件下,任何成熟稳定的传统社会都自然的趋向于分散内部经济权力(对外依然要统一规划资源的使用,如战争 外交),由市场来决定内部资源分配。但正如第一节指出的,所谓工业革命,就是资源采集业和金属(确切说是可精密加工的材料,后来增加了高分子材料等)加工业在达到一定技术水平后互相促进,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加工精度和个人生产效率,将其他部门卷入自升级的循环,最终建立重工业体系的过程。受地球资源种类的限制,在工业革命以后,少数关键技术和资源构成了重工业体系的核心,发展经济的根本建立、维护和发展重工业体系的手段与方式被基本确定,且没有复杂到超出个人或组织的认识能力,因此在重工业体系内部实行计划经济往往是有效率的。这就是后面两条道路存在的基础。

  第二条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比较接近,同样要依赖外部市场,通过向落后地区销售工业品换取利润,再用利润换取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进一步扩大生产。只是工业利润的使用完全由政府(财团操纵的政府或政府操纵的财团)所主导,投资方向明确指向重工业体系,从历史上看,只有日本在这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这条道路与西方工业化过程相似,都是利用外部购买力解决本国工业化资金问题,同时又有西方历史可借鉴,走起来自然要简单一些,发展也更迅速。但是,由于取得市场,排斥其他重工业体系的行动本身与西方利益相冲突,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才可能走这条道路。在日本工业化的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经称霸全球,但还有一些角落没有完全占领,彼此间的矛盾也没有妥善解决,日本趁机冒险发动两次赌博式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获得了东亚霸权,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但日本企图把中国和东南亚作为独占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这种进一步的扩张终于惹的西方国家出手干涉,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二战的结果是日本战败;但幸运的日本在战败以前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人才和社会体制转型已经完毕,战后稍有机会(美苏冷战)就能弥补在战争中损失的硬件,重新走上富裕的道路。德国的发展历程与日本有相似之处,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德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20世纪初,政府主导性也没有日本这么强,所以还是倾向与把德国归为第一类工业化方式。

  最后一种选择是中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建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建国时二战已经平息数年,这时地球上已经不再有可做市场的空白富庶地域,西方强国之间的矛盾也不如20世纪初激烈,尤其是二战以后,西方的重工业体系以美国为中心,已经基本上结合成一体(包括日本),没有根本上的利益分歧。两国不可能再走靠出口获取利润求发展的路线。只能严厉的控制本国农村(这两个国家依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从中提取剩余的人力和粮食,利用这些农业社会的物资和本国的自然资源,从无到有进行工业革命。同时,为了提高工业化的速度,在工业革命进程中,把所有的工业资源都用来投入下一代工业的生产,在开始建设的最初的岁月,基本没有什么工业物资从重工业的循环里面漏出来,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继续保持在前工业时代。经过大概一代人的时间,苏、中两国分别在30年代和70年代完成了重工业体系的建设(当然在水平上和西方还有很大差距)。

  至于其他国家,要么一直安于做西方经济殖民地的地位,要么在工业化道路上误入歧途,试图在西方重工业体系已经占绝对上风的情况下靠贸易和国内企业自行发展获得工业化资源,落入了低水平发展的陷阱。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四节 艰难的历程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四节 艰难的历程


  后发的工业化国家而言,虽然可能通过明确的发展路线和集中资源的方式迅速建立重工业体系,但由于先天不足,建立重工业体系并不等于解决了所有问题,即便重工业体系已经开始正常运转,能够为轻工业和农业提供资源,由于它因新生而不稳固的地位和相对较差的水平,它不得不应对来自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来之不易的希望。影响它运转和升级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

  首先是来自西方重工业体系的压力。

  在这场工业化的竞赛中,先行出发的西方重工业体系已经领先了数百年,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精度、灵活程度都远远超过后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