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宗镜录略讲 >

第136章

宗镜录略讲-第136章

小说: 宗镜录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 “只谓众生不了自心常寂 ”,这个 “了 ”很难,一个人真能够了,一切都了就一笔勾销,一切清净。这不是消极而是彻底地解决了。因此 “不了自心常寂 ”,不能透彻悟到,现在悟到还不行,要事实上、功夫上证到。但只有功夫做到也不行,要理上透彻了。事理两个都彻底了,要了了自心常寂,心本来是永恒的寂灭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对心常寂的形容。因为众生不了解这个,没有证到自己本来这个心就是这样,所以一直在那里惹事生非,其实一切不要你去忙,也不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去忙,你本因为不了,所以慢慢开始修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最后还是要了,最后回家做如来。所以,中国佛教称为归家稳坐,最后还是回到清净寂灭的本家。

 

                      别在光影门头上玩弄精神

 

  因为众生不了自心常寂,因此 “妄计有心 ”,怎么样修持呢?就是拿有心去修持。凭良心讲,我们在坐的男女老幼哪个修道不算有心啊!而且还都是做生意的心态,想一本万利,打一天坐就想成佛,这个妄想多大?烧一柱香就想有无量的功德。至少,拜一拜保佑我的丈夫,或太太、子女都好,而且钞票也有,体育奖券也中奖等等一大堆,这是那么一柱香,处处却都是有心求,而佛法最后是证入无心之果,这基本上不是个大矛盾、大笑话吗?此其一。

 

  再说,大家用功夫来修定也好,或修其他各种法门也好,哪个不是在有境界的地方玩弄,这就叫玩弄光影。玩弄光影是禅宗的用语,王阳明用儒家的观念叫玩弄精神。一切的境界,你坐在那里放光也好、动地也好,都是自己精神的变化。其原因都是妄计有心。因此 “心便成境 ”,你有心去练一个功夫,修什么功夫都修得出来,但那不是道。要是把练出来的功夫认为是道,那就是自欺了。道是要了自心常寂,本来无相。大家都看过《六祖坛经》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你说,我做到了,我坐下来什么都不求就是本来无一物,除了傻瓜及白痴以外,你那个本来无一物正是个境界,还是心造出来的。

 

                      五字真言与千杯的秘密

 

   以即心无心故,心恒是理;即理无理故,理恒是心。

 

  心之体本无,因此古人有心体本无论。所谓本无,也就是本空。本来就空,这个空不是你造出来的。 “以即心无心 ”,因为本心是无心, “故心恒是理 ”,所以,心不叫心了而是理。后来宋朝儒家以孔孟为标榜而创理学,说理就是心,心就是理。当然,这个理并不是讲道理,一天到晚跟人家吵架,说我在讲理学。这 “理 ”是个代名词,其观念是从孔子所著的《易经系辞》而来。理就是心,心就是理,等于现代的话,修道就是修真理,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

 

  但是,说个理怕大家又抓个理字,被理字骗了。因此接着说, “即理无理故,理恒是心 ”。理也没有理,理就是心。讲到这个理,从宋朝以后,中国新创了一个宗教叫理教。现在,在台湾也有了,过去在大陆流行于黄河南北一带,不抽烟,不喝酒,也打坐用功,是儒释道三教一贯的。念五字真言,这五字真灵得很,只有五个字,但是平常是不准念出声的,在这个教里是万古不传之秘,碰到万难的时候一念出声来绝对得救。

 

  在四、五十年前,我在大陆看到传这个教门的祖师爷,他不受人家任何其他供养,每个徒弟都一样只要供养一杯茶。而且,每一位徒弟供养的茶,他拿起来都喝下去。我们在旁边观看,那个师父坐在台上架势很好,台下弟子大约有数千人,每人上来供一杯茶,师父就喝一杯,从早上九点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钟都不曾起坐。水到底喝到哪里去了呢?他又不起来上厕所。我们觉得他真是有道,非求他传五字真言不可。不知叩了多少头,走了多少门路,我这辈子这种事做得多,只要你有道总是去求啊!不管你开任何条件都可以。最后,他传给了我,只有五个字,只准在肚子里念,功夫念到了,耳朵贴着他肚皮可以听到。在万难的时候一开口,这五字真言就灵光。你们要不要学啊?(众应:要学)好!好!这五字就是 “观世音菩萨 ”。

 

  那么理教的这位祖师喝那千杯的水到底喝到哪里去了?大家都还是心中有疑惑的。后来我得到那五字真言,我知道对我不灵,原来是这五个字,这我早就知道,而且我想再加 “南无 ”两个字那不更好。他那个茶水到底喝到哪里去了呢?后来专程到他座位去看,那真有功夫,他是光着脚坐在椅上,前面看不见,下面一叠又一叠厚厚的毛巾,他用气功把喝进去的水逼到脚底下去了,毛巾都是湿的。水喝进去不从尿道排出,而逼到脚底心。因此,武侠小说上写,酒喝下去从脚底心走是真的。那个理教的老师父九十多岁了,气色还是相当的好,因为脚底下气通了当然长寿,这是一门。

 

  另外在湖南也有一门,那也很神奇,不管任何的病痛,拿一碗水来一划,口中还念念有词,把水给病人喝下去,病就好了。这真是很怪异的事,我们觉得这也好,这也真有道,很神秘,又是一套,因此大家又叩头又供养。但是要得到传授是很难的,要考察你,还要上天答应,你怎么会晓得上天答不答应?其实,他说答应就答应,只有听他的。私底下我们也只好求上天,你一定要答应,一定要传给我。后来传了,这个咒的内容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唉呀!假如是请 “上当店 ”,我这一辈子常碰上当店,专门上当。但你说上当了吗?又不全上当。这也是一个法门,不管它对不对,都是使人制心一处的方便。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此心不能安,总是以有所求之心来学佛,而忘记了学佛乃无所得之果,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原则,不要以有所得之心去求。

 

  现在话说回来,因为人很容易把正的观念变反,讲一个理就变成另外一个有的东西。因为讲无心,这个观念太熟了,所以又讲一个名称作代号,然后这个代号又被大家变成有。所以,下面接着永明寿禅师就跟你讲:

 

   理恒是心故,不动心相;心恒是理故,不得心相。不得心相故,即是众生不生;不动心相故,即是佛亦不生。以生佛俱不生故,即凡圣常自平等法界性也。

 

   “理恒是心故,不动心相 ”,真理本来就是此心,此心有什么好再去想得个、贪个、看个、知个什么呢?所以心念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天理流行,宋朝理学家的名言: “人欲净尽,天理流行 ”。所谓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都是在去人欲,人欲净尽了自然见道,明心见性。禅宗讲明心见性,儒家称为天理流行。因此,我们一般觉得被人家冤枉而辩解时都说:唉呀!天理良心呀!这两个名词都是儒家的话,良知良能是从《孟子》里头出来的,天理则是孔子从《易经》里头拿出来的。因此, “人欲净尽,天理流行 ”,就成道了,这时举心动念无一非天理。我们一般只知道讲天理良心,却很少知道它的意义,所谓天理就是至道。

 

   “心恒是理故,不得心相 ”,此心本来合道,而道实无相,心在道中何必再起心动念,这样明心见性的心就是全体天理流行。儒家的天理,我们把它换个名字叫真如。天理流行就是如如不动,无一不如, “所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

 

   “不得心相故,即是众生不生;不动心相故,即是佛亦不生 ”,所谓不生者即是无生法忍,不生不灭。既然不生,当然不灭。换句话说,我们人怕生死,如果不来投生还有什么怕死。不过这只是一边的话,换过来讲,不死呢?就不必再生了。但是人总是要往两头跑,非生即死,非死即生。在这中间要是了道了,就是不生不死。 “不得心相故 ”,悟道本来是空,此心无心无相,那么看到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口乃至不可尽数的动物,也不会把他们看作众生了。反之 “不动心相故,即是佛亦不生 ”,真到了不动心亦无佛可成,因为本来大家就是佛,不会有一个众生与佛不平等的邪见。

 

   “以生佛俱不生故,即凡圣常自平等法界性也 ”,因为众生与佛的自性本空,既然是本空,那么众生跟佛就是一样,本来就生而不生,修道悟到了这里才是佛经讲的平等自性。平等自性才是真正的无我,唯识学所讲的,把第七末那识的俱生我执转成无我,真正的无我才能达到真平等。真平等是自性平等,凡圣都平等,没有凡夫与圣人的差别。当然,其中本无男女相,亦无来去相。所谓平等自性是法界的本性。自性的本来是平等、是空。

 

                      悟境是梦境

 

   纯一道清净,更无异法。当知但有心分别作解之处,俱是虚妄,犹如梦中。若未全觉,所见纤毫,亦犹是梦中事。

 

  现在又慢慢地讲到修证功夫上来, “纯一 ”,要求佛法,真理只有一个。纯一之理的道是什么?是清净圆满。不是你做功夫造出来的,造得了亦坏得了。本来的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以纯一清净。 “更无异法 ”,除了这个法门以外,更无其他的。这是禅宗号称最上上乘法,也是佛在《法华经》说的,我没有传过三乘教,只有一乘,只有一个没有第二。没有第二法,也不分三乘,只有一道。纯精一道是清净,这才是佛法。

 

  下面要我们认识修行打坐做功夫时, “当知但有心分别作解之处,俱是虚妄 ”,只要你有心起分别,去理解什么的,只要有这么一点作用,俱是虚妄,都是妄想。你说,我今天一点妄想也没有,好像这个道理懂了、悟了。其实,这句话很好笑,因为这个话一讲出来就是妄想。即使不讲出来,在心里想我今天一点妄想也没有,好像悟了,你们看这不是妄想吗? “犹如梦中 ”,这都还是作梦。有些人说,我修行好多年来,这几年有个好处,就是不作梦。我问,是真的呀?他说,一点梦都没有。我说,那一整天都在干什么?他说,我念念佛、打打坐、参参禅。我说,真的呀!没有梦哦!他还是说,没有、没有。我说,那好!好!你们看,他这不是正在说了半天的梦话。只不过,一般人把眼睛闭起来的妄想叫作梦;而不晓得我们现在这个梦是睁开眼睛在做的。这个梦可以马上没有,不相信你把眼睛给闭上,这个梦就没有了。只以为睡觉时才做梦,那真是天下的笨蛋,大家都晓得讲人生如梦;我常说你不要忘了,梦如人生。自以为现在很清醒,只要当场把眼睛给闭上,你看前面的梦马上就没了。我们不能说,晚上睡觉那个作的才是梦,现在白天这是真的。究竟白天看到的是梦,还是睡觉时作的才是梦,很难分辨。所以说,有一切境界的分别心都是虚妄, “犹如梦中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