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宗镜录略讲 >

第14章

宗镜录略讲-第14章

小说: 宗镜录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

 

  二、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三、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四、十向: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五、十地:依次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大智成大恩

 

   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

 

  禅宗说开悟证道的人,乃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什么体?刚才讲的: “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证。此心者,一代时教之所诠。 ”即是法身之体,法身有断德。报身是用,比如我们的身体是凡夫业报之身,若悟了道、成就了,即成诸佛菩萨正报的功德报身。

 

  所以,证悟了道的,报身就有智德,有大智慧。至于化身则有大恩德,为了广度众生而现千百亿化身。但三身何以成就?就靠明心见性,真切的悟道而证得。所以说 “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 ”

 

  我们为什么打坐用功?在报身上修。不过大家还未修成功,因为还是业报之身。所以生病的人,苦啊!难过啊!是自己在受业报,这是前生种的因,所以现在受报应。如果悟了道的人,入定在三、四禅天定境中受乐的福报,就叫报身,这个报身在大智慧之智德。再由报身修成功后,化身 “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 ”《法华经》上即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比如几天前有位同学出家,本来头发留得好好的,现在出家了,何以如此? “应以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 ”,这是化身的比喻之一。化身是为了利他,因利他故,有大恩德。

 

  据天台宗的分类:法身,断德;报身,智德;千百万亿化身,有大恩德。何以见得?那就要研究永嘉禅师的《证道歌》。

 

  三身的成就与解脱、般若、法身三样缺一而不可。悟道即已证得法身的境界,法身就要解脱,一切烦恼结使都解脱掉。为什么能够解脱?大智慧的般若。

 

  所以,法身、般若、解脱三者不可缺一、不可偏废。自己认为有功夫、有证道?这三样可测验自己,还不要人家测你,自己都很清楚。道理讲得通,打起坐来功夫、境界都有,碰上事情烦恼起来,解脱不了,你那个法身呢?像市场的发糕,发酸了!这不是法身。真正的法身就有解脱、般若,缺一不可。

 

  所以,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三者是圆的,缺一而不可。真悟道、证道的人,今天得一点利益,法身有一点清楚,解脱的功力就大,般若就发,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不是明白、懂理就是,要知道这三德不是可以随便吹盖的。

 

   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

 

  唯有成道的人有真正的慈悲,因为他智慧上有智德,自然起无缘之慈悲,因为他的功力能够做到,他应化身,成恩德故,才能够悲含同体之心,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没有作用,没有条件。不是我看他好可怜,因此我可怜他,这已经不是菩萨的慈悲,有条件了。什么条件?因为你觉得他好可怜,才可怜他,不对!无缘之慈是没有这回事,同体之悲就是没有这回事,他可怜就是我可怜!这个地方就功力、见地很严重地考验自己,希望诸位真正学佛的人自己注意,据我个人体认自己,因此认识自己,也认识大家,觉得没有一个真正够得上资格学佛或学禅的人。所谓悲心?慈心?叫人家慈悲我还差不多!我们哪里会慈悲人家?好好学习后再讲吧!真正做到慈悲, “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 ”

 

   以同体故,则心起无心;以无缘故,则化成大化。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化成大化故,则何苦而不收。何乐而不与,则利钝齐观;何苦而不收,则怨亲普救。

 

   “以同体故,则心起无心。 ”注意!真正的慈悲是用而不用,无心而用。还有个我要做慈悲,叫什么慈悲?真正的大慈悲是心起无心,做了自己好像不知道,当然不是昏沉、不是无明,当下就空了,没有事。说: “哎呀,我布施他,我做了功德! ”那你慢慢去得吧!不是的。

 

   “以无缘故,则化成大化。 ”“无缘 ”,指没有条件、没有相对而起。教化了就教化,自己一点都不留,功德也没有。回向众生,并不是回向诸佛,要回向给一切众生,好处都属于人家的。如此,才能度化一切众生。

 

   “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化成大化故,则何苦而不收。 ”这道理深得很。永明寿禅师的文章与义理是真正中国文化的佛法。将来在世界佛学上,青年同学应该强调中国文化的佛学这一系统特有的精神。将釋迦牟尼佛的真精神拿出来,以中国的文字表达。不要老是跟着外国人,他们乱讲你跟什么?二、三百年的文化,怎能把五千年的文化撇掉。要拿出勇气来,这是民族文化的自信,是该恢复的时候了。不过话说回来,不要盲目的傲慢,自己要努力充实。

 

   “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 ”本来是无心应化,故没有保留,是真大布施。 “化成大化 ”,教化众生,没有任何保留。 “则何苦而不收 ”,好人要收他当徒弟,坏蛋也要收,总归你要收。世界上魔王、魔鬼都收完了,世界也太平了。苦差事全归己承担,所以我不开口,只修行管自己。错了!善的要收,要教化,坏的也要教化。说坏的你不能教化,你的慈悲何在?尤其是在魔王、坏蛋更要想办法教化,做到这样才是真正叫做学佛,达到 “怨亲普救 ”的境界,不但亲人要度,怨家也要度,也要救,这才是真正大慈悲。

 

   遂使三草二木,咸归一地之荣;邪种焦芽,同沾一雨之润。

 

  三草二木等于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比方。邪种焦芽指什么?根据《法华经》所说,那些不晓得发大慈悲心学佛的,只想为自己修道的就是焦芽败种。稻子的芽烧焦了,种在土中再浇肥料也长不出来,那是死东西。种子已经烂了,空壳的,埋下去也长不出东西来。小乘人只管自私自利修道的就是焦芽败种。在《法华经》上,佛将他们赶出去后,才开始说法。换句话说,佛也教烦了,教了那么多年,什么蛋都有,他就清除一部分到别处,也是一种方便!

 

                      春满水满

 

   斯乃尽善尽美,无比无俦。可谓括尽因门,搜穷果海。故得创发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顿圆无滞;明识归家之道路,直进何疑。

 

  上面文字不必再多解释了,都在赞叹这本书怎么好,包括佛法的大要。

 

   或离此别修,随他妄解,如构角取乳,缘木求鱼,徒历三祇,终无一得。

 

  我们提出第八节的标题到此为止。他强调大家懂了这个以后 “可谓括尽因门 ”。像我们大家都是佛,都是菩萨,不要谦虚,每一个人圆满具足,这是因地上的佛。等于法律上有规定:年满十八岁以上具有结婚的资格,结婚与否是你的事,你资格够了。凡是人都有成佛、成菩萨的资格,所以叫你是 “菩萨 ”,尽管承认,你是因地上的菩萨,只有菩萨的资格,不过还未到,功德没有圆满而已。

 

  所以我们凡夫众生都是因位上的菩萨、因位上的佛。我们开始学佛就是学因位上的佛。 “可谓括尽因门,搜穷果海。 ”由因而证果,一直到成佛证果的途径都包括在内。所以讲初求法身、般若大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才晓得如何开始修行成佛。 “了知成佛之端由,顿圆无滞 ”,明白了《宗镜录》以后,任何法门或修法,都可以圆通了。 “明识归家之道路,直进何疑。 ”只要照着这本书的道理去修持,你就晓得回家成佛,直证菩提之路。

  假定你不相信, “或离此别修,随他妄解 ”,跟着别人乱学,善知识虽然在著书立说,恶知识同样在著书立说。自己智慧不高,不晓得哪个道理是对的,随他妄解就糟了,所以大家不要随便乱看。若走错了路,那没得办法!就如挤犊牛的奶,他还没长大,怎挤得出来? “缘木求鱼,徒历三祇 ”,纵然你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也不会成就!


             第八章 牛马道上话前因
 

   若依此旨,信受弘持,如快舸随流,无诸阻滞;又遇便风之势,更加橹棹之功,则疾届宝城,忽登觉岸,可谓资粮易办,道果先成。

 

   “若依此旨,信受弘持 ”,这是最后的宗旨。成佛是大智慧的成就、大智慧的解脱,即所谓大般若成就。永明寿禅师说,《宗镜录》的宗镜,以禅宗为主,如镜一般照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东西,包括各宗各派法门。

 

   “如快舸随流,无诸阻滞;又遇便风之势,更加橹棹之功 ”,就像快船顺流而下,不但顺风,没有阻碍,又碰到划船技术好。 “则疾届宝城,忽登觉岸。 ”宝城是《法华经》的典故。一切众生皆是佛的爱子,佛为渡爱子而想尽办法在归家途中设了许多假的地方 ——化城,一步步诱导爱子到真正的宝所。

 

  讲到这里,我们又要提《西游记》的故事,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快到西天时,在雷音寺碰到一个假佛,同真佛一模一样,简直无法分辨。把孙悟空搞得莫名其妙,昏头昏脑,认不得真假。

 

  修行人有时觉得自己了不起,入了化城而不知,化城尽是魔境。真的宝所是法王之家,归家稳坐。

 

                      福慧双修 成佛之因

 

   “可谓资粮易办,道果先成。 ”大家想学佛,学佛要花本钱的,这个同世间一样,没有本钱就想学佛,办得到吗?学佛要什么钱?要 “资粮 ”资本、粮食。哪一种资本?一是福德,一是智慧(般若)。

 

  福德没有具备,一上来就想悟道,就是做生意也没那么便宜的事。想劳力赚点钱多困难!平生没有种一点福德,坐在那里只想管自己的人会有福德?那就奇怪了!那些为世间救世救人、为他人忙碌的人都白干了!那真是笨蛋的可以,只有你最聪明,只管自己两腿一盘就成佛?唉呀!有这样便宜的事我早干了!

 

  福德、智慧资粮不具备就想成道?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永明寿禅师说,你必须先了解《宗镜录》这部书,所谓 “资粮易办,道果先成”,这是一条出路。

 

   披迦叶上行之衣,坐释迦法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