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宗镜录略讲 >

第94章

宗镜录略讲-第94章

小说: 宗镜录略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利根的人是可爱!你叫他向后转,他不转,后面一定有人打我,倏地他走了!叫笨人向后转,挨了耳光还莫名其妙,怎么有人在后面打他呢?利、钝之人差距悬殊。

 

  智者大师说,法行人利,靠自己内在参究用功,观心进来,信行人钝,靠佛菩萨、善知识帮忙指导,不是自己参悟来的,问一点懂一点,不问则不懂,这就是钝根。所以禅宗祖师马祖有时候骂弟子 “钝根阿师 ”,就是这个道理。

 

   又信行利,一闻即悟故;法行钝,历法观察故。或俱利,或俱钝。信行人闻慧利、修慧钝;法行人修慧利、闻慧钝。已上且约三师所说。自然不可偏执,观心与教道,定据听学与坐禅。今若得一心万邪灭矣,则何心而非教。若一闻千悟,获大总持,则何教而非心。何教而非心则心外无法;何心而非教则法外无心。

 

   “又信行利,一闻即悟故;法行钝,历法观察故 ”。但反过来说,真的利根的人,信行不同,一听说空,一句话,已经到了!空嘛!就空下去了!禅宗有一辈子就说一句话的,随便什么人问他,他只答 “莫妄想 ”,很多人因这句话而开悟,不妄想就不妄想了嘛!可是我们都是钝根,两腿一盘,师父叫你莫妄想,你还反问怎么莫妄想?此即钝根。莫妄想还盘腿干什么?站着也好、躺着也好、坐着也好,莫妄想就是了嘛!

 

  所以说 “信行利,一闻即悟 ”,这是真信。如果听了以后,还要打坐三十年修到不妄想,那就是 “法行钝 ”, “历法观察故 ”,靠这个方法慢慢研究观察才达到。

 

   “法行利、信行钝;信行利、法行钝 ”这是两种相反的说法。

 

   “或俱利,或俱钝 ”。另外,有信行、法行俱利,也有信行、法行俱钝的人。这是讲人的根器各有不同。佛法叫 “根器 ”,用现代心理学名词叫 “性向 ”不同;用医学来讲,头脑不一样,有些人冬瓜,有些人西瓜,有些人南瓜,各人脑瓜子不同。

 

  他说有些人 “或俱利 ”,信行与法行两者皆利,悟性非常高。譬如昨天跟同学讨论到,有些人记忆力非常好,大概现代青年的脑子都训练到这种程度,很会考试,那我真是佩服。老实讲,现代的联考,叫我考,我宁可不读书,一定考不取。现代许多年轻人,脑瓜记忆力之好,没有话讲,当然是死记的,联考过了问他,什么都忘了。虽然记忆力好,悟性却差得很。有些天才悟性特别高,你叫他记一样东西就不行,记性差。脑子前后左右的部分不同,用处不同。

 

  有些人两样都利,又有信心,修行又好。然而往往有些人,修行好,信行没有了,看到佛满不在乎!认为自己与佛差不多,这是信行差了!有些人盲目地变成迷信,不研究佛法。有些人两样都钝,钝得气死人,像用一把钝刀裁纸,很麻烦。

 

   “信行人闻慧利、修慧钝;法行人修慧利、闻慧钝 ”。再分析,有些信行的人闻慧利,一听就懂,但是功夫证不到。有些法行人修慧利,闻慧钝,叫他住茅棚闭关打坐,本事大得很!叫他讲经说法,结结巴巴讲不出来,般若讲成 “菠菜 ”;真如讲成 “斤如 ”(台语),这就没有办法!

 

                      全心是三藏

 

   “已上且约三师所说 ”。以上举出佛弟子印度两派和中国天台宗智者大师等三种说法。

 

   “自然不可偏执,观心与教道,定据听学与坐禅 ”。

 

  后世学佛的人,不可偏执某一方面,或者认为只要修行,不看经典才对;或者执著只要看经即可开悟,不需修禅,有所偏执就错!

 

   “今若得一心万邪灭矣,则何心而非教 ”。如果真正明心见性,悟到了一心,那么这些偏差没有了。 “则何心而非教 ”,这个时候一切教理自然通达,这是真的,现在大家流行讲禅宗,不是那么容易啊!禅宗真正悟了,所有经典,没有看过的,拿上手都看懂了,不要人家教的,如果你相信自己有点道理,千万不要这里悟了,那里看经却 “误 ”了,那就更糟糕!真正悟了,所有经教的道理,世间一切学问拿上手,人家要学五年,你几个钟头就会了。智慧的灵光自然显现,这是真的,什么理由?心的力量,真正悟道,心就有这个力量,所以说 “若得一心万邪灭矣 ”。懂了一点,其他千百样都懂了, “若一闻千悟,获大总持 ”,一切世间学问、出世间学问,总纲抓在手里。

 

   “则何教而非心,何教而非心,则心外无法;何心而非教,则法外无心 ”。心与教两面都说了。真地悟道、明心见性,什么道、什么法,你统统彻底了解了。所以说何心而非教,何教而非心,没有差别!

 

  以上是一段。接下来又是另一段,也就是修止观的要点,比如大家念佛一心不乱就是止,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观。乃至坐禅的人,一念清净、一心不乱即是止;如何开悟就是观。又等于修密宗的人,如何念咒子观想开悟?观想成就即是生起次第,包括了止,然后由生起次第达到万缘皆空的圆满次第就是观。如果拿止观二字言,一切佛法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是止观,没有不修止观而能成道的。止观是因,果是定慧,定慧等持,自然能成就、得道、了生死。

 

  这里引用智者大师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学禅不要轻视天台宗止观法门。第一、先了解小释迦智者大师;第二、止观法门包括一切佛法的修持。譬如西藏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修持方法,全是止观,止观是一切佛法的正统修法。

 

  但是有一点要搞清楚,我们修天台宗止观,坐在那里打起坐来,呼 ——吸 ——呼,然后听听鼻子,问他修什么的? “修止观 ”,笑话!这样就叫止观?那不过是呼吸、调气,是修止观法门开始调整的步骤而已!

 

  然而后世的人就把那个抓着当止观,于是乎几十年打坐,一天到晚听呼吸、观鼻子。你观这个鼻子做什么?鼻子两个烟囱,等断气后,不过是一块臭肉。而且你猛观气干什么?气是你管得住的吗?那个气被鼻子吸进来,一定要出去,出去又吸进来,你管它干嘛!你想把气管住不吸、不呼,不可能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修止观不能成就?都是拿到草纸当公文、鸡毛当令箭。现代人很好玩,问他修什么?修止观,接着不要问了!他坐在那里搞鼻子呼吸,还以为这个就是止观。还有些人问他打坐干什么, “守丹田 ”,肚子修得大大的。女孩子尤其不能注意丹田,注意丹田非出毛病不可,要人命的!至少变得月经不正常。有些人一打坐,哟!气脉通了,任督二脉通了,结果一脸乌黑,搞得肝脏发炎,神经紧张;再不然红光满面,血压高,真的,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所以不管止观不止观,必须先把教理搞清楚,才来谈修持,不要乱搞。

 

  以前我经常提到,有一古人说人生只有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被人欺。一般人一辈子就是做这三件事,自己还认为很高明。有时自欺,天大、地大、我大,我最了不起;再不然欺人,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功夫,气通了,告诉大家这样通、那样通,害别人生了病都不知道;或者被人欺,人家靠近你耳朵秘密传你一个方法,你把它当宝贝,不能讲。佛法是公开的,凡是道是天下的公道,是大家的,没有什么可以欺人的地方。现在我们来谈这个道理。

 

                      这是倒霉大团圆的地方?

  更约智者大师对法行二人,以止观安心,随四悉檀意,以逗机宜,俱令入道。

 

  佛法到了中国,天台宗智者大师把信入、法入两种人的修行方法,归纳为止观法门,修习止观法门可以得到四悉檀。悉檀是梵文,很难翻,我们不讲教理,不然又是一大堆理论,听起来很麻烦。

 

  智者大师归纳出佛法修持的方法,达到了四种很高成就的境界,使任何一种根器的一般人皆可入道。

 

   师即问言,汝于定慧,为志何等。

 

  这是智者大师的教育方法,等于一个学生来报名学佛,先要问他为什么学佛、打坐?为什么要求智慧、修定? “为志何等 ”,为什么学佛?

 

  几十年来的经验,我也常感觉到,第一句话很重要,有些人很干脆,我说年轻人好好地人不做,来学佛打坐干什么?他说想练功夫,噢!我说这样啊!那你到功夫馆去,佛法里有个什么功夫?就是给你坐好也要四、五十年工夫,你头发都白了!父母养你二十几年,结果你来学这一套连吃饭都吃不饱的事,你学了干什么?学佛是学空的,不要负了亲恩又负了佛恩。如果说我想成佛,那还差不多,但是几十年来没有听到一个敢说这种 “狂话 ”。

 

  从某一角度来看,这种 “狂人 ”,很值得欣赏,其狂亦可观也!但是没有这样气魄的人。再不然问学佛干什么? “人生没有什么意思 ”,人生没意思跑来学佛?学佛就有意思啦?你的观念是人生没有意思才来学佛,难道学佛都是倒霉来学的?我这里本来有一幅对子;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人家说老师这幅对子好,我说这幅是挂在外面做招牌的,里面有幅真对子: “发财不相见,倒霉大团圆 ”。有钱得意之时不见人影,人生没有意思才跑来学佛,你说那佛家是什么呢?这不成了倒霉大团圆的地方吗?!

 

  这都不是佛法的道理。还有一些人,唉呀我想了生死,我说你对生死有没有经验?当然没有死过,那你了个什么生死?讲得恍恍惚惚。我这个话不是在跟诸位讲笑话!换言之,在坐诸位要弄清楚为什么研究这个?晚上的日子好过得很耶!买一张电影票去修止观,随便到哪里玩都很好,跑到这里来搞这个,这个玩意是什么?别弄错了。

 

  所以智者大师问人家 “为志何等 ”?为什么学佛?你的立志是干什么?

 

   其人若言,我闻佛说,善知识者,上四月形光,渐渐圆著,又如梯蹬,渐渐增高,巧说转人心,得道大因缘,志欣渴饮,如犊逐母,当知是则信行人也。

 

  假定有一种人,智者大师的经验,你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听佛说的,善知识明师很重要,明师像天上的月亮,渐渐光明,越来越圆。大善知识又像登楼的梯子一样,让人渐渐登高。大善知识的善巧说法能转人心,是使人可以得道的大因缘,所以对于老师我非常仰慕,希望你教我,好像小牛跟着母牛,左转右转,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伟大 ……一大堆。当知这一类人是信行人。此信行还不是大信行人,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兴趣而已,或者此信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盲目信。

 

  你说老师怎么样,老师是人,释迦牟尼佛也是人耶!看《金刚经》就知道,《金刚经》讲得最平实: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化缘回来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