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21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21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无边的图案出现了。真正懂得,哪有那么多?不过就三个不同彩色碎片而已。我们今天就是看到整个宇宙的依正庄严,就是它在动;它要不动的话,就变成三样东西。量子科学对佛法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中国的纪年,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中国人说的是三千零三十七年。佛灭度到今天,被科学家发现了阿赖耶,说明法相宗所讲的一点都不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一集)  2010/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零三面,倒数第六行看起:

  “本经先列声闻后彰菩萨。正如《佛地论第二》云:先说声闻,后说菩萨。声闻众者,近对世尊,亲受化故。又诸声闻,常随佛故,形同佛故。是故诸经多是先声闻,而后菩萨。”这个意思前面我们也都提到,结集经藏的时候,前面六种成就是世尊交代的,列上首完全是表法。从声闻菩萨众当中我们就知道这部经的性质,这部经世尊要教我们哪些法门,从表法的人都能看到。像前面讲的“了本际”,他代表的是自性,本际就是本性,了就是明了,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表这个意思,一生成就。通常看得最多的是舍利弗跟目犍连,几乎每部经都有他们两位,那就代表自性的智慧、自性的神通;也就是六根它本能是没有障碍的,眼见,我们能够见到遍法界虚空界,能够见到自性,有这么大的能力,六根的根性都不可思议。迦叶表禅净不二,阿难尊者代表多闻第一,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就晓得这部经的重要性,我们学习这部经能够达到怎样的境界。

  今天我们看菩萨众,“又有普贤菩萨”,把普贤摆在文殊的前面,跟《华严经》一样,《华严》也是普贤摆在第一,文殊摆在第二。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换句话说,这部经重在实行,要真干,重在行门。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菩萨乃梵语之略存”,这是梵语里面,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简化,“具足应云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上面还加个摩诃,摩诃是大的意思。“菩提质帝萨埵”,摩诃翻译为大,菩提翻译为道,质帝翻译为心,萨埵翻译为众生或者是有情,合起来就是“大道心众生”,这个在大乘教里面叫古译。古今是用玄奘大师来代表的,玄奘大师以前叫古译,玄奘大师以后叫今译。我们看注解里讲古译跟今译,意思在此地,不是现代。古时候翻为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把它翻作觉有情,因为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众生。他情没断,情识没断,就是还没有能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做到转八识成四智,这样的菩萨叫菩提萨埵,他是觉悟了。如果他要是转八识成四智,那就称摩诃萨,摩诃萨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所以“简称菩提萨埵,义为觉有情”,觉有情是玄奘大师翻的,玄奘大师以前翻为大道心众生。

  “同佛所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这个地方全都是讲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怎么叫无明未尽?无明的习气没尽,无明真的断了,不起心不动念,可是习气还是有。他们住在哪里?他不住在十法界,他在十法界之外,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说诸佛如来,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无明断了,证得法身,这个四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到方便土、到同居土,那是度化众生的,那是众生有感,十法界的众生有感,四圣法界是方便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所以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准确得很,有感就有应。感应有四种,前面我们都讲过,有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这四种。我们凡夫烦恼太重、习气太深,我们跟佛菩萨有没有感?有感,他有应,有应我们不知道。我们显感,他是冥应,冥感冥应我们都不知道,都不能够觉察,所以佛菩萨冥冥当中加持我们,冥冥当中在保佑我们。如果是显应那就很明显,你看到、你听到了,你心里感觉到了,那就很明显。明显的有,不是没有,同修当中常常有些人,这都是属于感应。所以无明未尽这句我们一定要晓得,他是习气没有断尽。

  “又觉是所求佛道,有情是所化众生”,这是觉有情的又一个意思,这是对教化众生来说的,前面是自受用,这是他受用。用什么来教化众生?用佛法。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这是给我们学佛的人一个很好的榜样,菩萨教化众生,不离佛陀的教诫。那菩萨讲的跟佛讲的不一样,语言可以不一样,意思没有不一样,这是佛四依法讲的“依义不依语”。而不是像复讲,复讲一定要依义又要依语。菩萨教化众生可以依义不依语,你才能契机,否则的话就不契机。依义又依语那是什么?那是复讲佛菩萨所说的经,要给大众有信心,我没有改动佛菩萨所说的一个字,完全照说,这是建立信心,是这个意思。如果帮助众生理解,这是活活泼泼的,那就应当依义不依语。给他解释,经文绝对正确,没在上加一个字,可是讲解是活活泼泼,要把意思讲明白,要他能够真正体会得到。所以有情,就是所教化的这些众生,这是有情众生,他们的烦恼习气都没断。

  “利生为急,广度群生同登大觉,故谓觉有情”,这个意思比前面意思更好,菩萨确实发大菩提心,把帮助别人、成就别人放在第一位,希望别人先成就、希望别人早成就。地藏菩萨就代表这桩事情,“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们看看《地藏经》,你展开经本,地藏菩萨里面列的上首大众,那是一切经里面你看不到的,十方诸佛如来都来参加法会。那些诸佛如来是什么人?全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地藏菩萨的学生全都成佛了,他还在作菩萨。这是告诉我们,菩萨的心量应该如是,自己何必着急成就?真的是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根熟众生,让他们先成佛,根性没有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根性的帮助他种善根。菩萨的心愿是圆满的,真的是不舍一人,有缘的,菩萨度他,没有缘的,菩萨跟他结缘,来生来世就有缘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特别是大乘,尤其是净宗,净宗要以弥陀本愿为自己的愿力,阿弥陀佛确实不舍一人。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菩萨二字则是最略者也”,这省略的,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菩萨,尾音都省略掉了。

  下面说,“云何为大道心众生”,这是为我们解释,古译的,“以具四种大故”,这就是菩萨一定是具足这个四大。“四种者”,《清凉疏》里讲得好,“一者愿大,求大菩提故”。这是菩萨第一个条件,这个大愿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发菩提心,这就是愿大。菩提心,我们现在讲的比较清楚,多加了几个字,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本体,真诚,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的。学佛,如果是学大乘,那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万物,一定要用真诚心。真诚心的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用真诚心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别人,对别人是大慈大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智慧、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别人离苦得乐,这是菩提心。

  现在这个世间众生,他遭的苦难太多了,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那就晓得了,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帮助他觉悟。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觉悟?身行言教。释迦牟尼佛一生做的榜样,我们要能看得懂,要能向他学习,他身行的就是他所说的,他所说的他全都做到,一点都不假,表里一如。佛有没有为自己?告诉你实话,就是为自己。一切众生是自己,自他不二,为他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不知道为自己,那就错了。所以教我们觉悟,觉悟什么?觉悟不二法门。整个宇宙是一体,《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说的,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同一个智慧,乃至于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没有一样不相同。这是大乘教里面,佛教导我们真正认识自己,自己跟整个宇宙是一不是二,永远分不开,众生有难是自己有苦难,众生离苦是自己离苦,众生得乐是自己得乐,自他不二。所以你如何能入佛门?你看看经论里面所说的,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就入门。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头一个是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那个身不是我,错了。诸佛如来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证得法身,什么叫法身?法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我的身,这叫法身。执着这个身是我,把别的身都丢掉,好像你身上一样,你执着一根汗毛是我,其他的都不是我,我们说这个人迷了。我们现在就是个迷人,不知道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一心一智慧。

  见性的人他才真正明了,再没有分别了,照顾一切众生跟照顾自己一样,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家亲眷属,那还隔一层,实际上是照顾自己。法身菩萨每个人都是这样看法、都是这个想法,为什么?事实真相。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对这桩事情不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吗?从一体起二用,那个一体是自性,你看这个经上头一个列名的了本际,憍陈如尊者。本际是理体,《还源观》上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本际,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一体,你怎么能说不是自己?哪有这种道理!大乘教上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自己,识是自己,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妄心,真妄不二。佛说众生迷了,迷在哪里?就迷在此地,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性识所变现的,在这里起了分别、起了执着、起了对立,产生矛盾,错了,大错特错。佛经当中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事实真相,今天这些科学家如果能够涉猎佛经,我相信他们会大幅度的提高境界,那就入佛菩萨境界了。量子力学里面已经讲到阿赖耶,只要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他就圆成佛道。怎么个转法?放下就转了,放下起心动念,于一切法通达明了,这就是如来果位,这就是佛法讲证得。

  愿大,不能没有大愿,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众生,尤其是正在迷惑颠倒的众生,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觉悟。众生今天贪着,贪财、贪色,我们自己能把这些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是很想放,就是放不下,这原因是什么?佛法里面常讲,自己的业障太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对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业障深重是烦恼障,真相没搞清楚是所知障,叫二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身行言教,身行帮助我们破烦恼障,言教帮助我们破所知障。佛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问题是我们要善学、要会学,会学你进步很快。怎么会学?会学是你明了就真干,这就叫会了。什么是真干?放下是真干,看破是明了。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他有哪一样没放下?他给我们做榜样是一辈子,真放下了。你在他身上有没有看到自私自利?你在他身上有没有看到名闻利养?他身上有没有带着贪瞋痴慢的习气?还有没有贪恋五欲六尘的这种现象?我们细细看,全没有。世尊当年在世常住在树下,没房子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