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420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420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贤首心经略疏》”,华严宗贤首大师,是清凉的老师,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他有《心经》的注解,叫《略疏》。这个里面也讲到,“涅槃,此云圆寂”,这是新翻的,翻成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曰寂”,这把两个字给我们一个标准的解释。圆是什么?智慧、德相,也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这叫德无不备,这是圆的意思,圆满的意思,没欠缺。寂,寂是讲障,障是什么?烦恼,也就是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尽,或者大乘教里面常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这叫寂,寂是从断德上说的。这是圆寂两个字的意思。

  “又《甄解》曰”,《甄解》是日本人,日本的法师在中国留学,亲近智者大师、亲近善导大师,以后回到日本去之后,把大乘佛教兴旺起来,就是他们这些人。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里面有这么几句话,“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是圆的意思,这也说得很好。义是什么?义是理,也就是讲的智慧德相,充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只有证得究竟的人他知道,佛法里面说唯证方知。这些诸佛如来,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那我们要问,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我是不是一体?给诸位说,是,跟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体,跟任何一物也是一体。虽然是一体,你现在不承认,也就是你没有证实它,证是证实、证明。你为什么不能证实?因为你有烦恼,你有习气,你有障碍。这个障碍,佛家讲两种,两大类,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有这个东西障碍住,你不能证得。这两种障碍如果都除掉,你就证得,恍然大悟,真的是一不是二。贤首国师他有一篇论文,在佛教界非常有名的,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不长,就讲这桩事情,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一切万法究竟怎么回事情,特别是跟我有什么关系,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体是理体,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物的本体,也可以把它解释到,我们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真性,体就是真性,真性就是体。《心经》上讲的几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真性,色就是相,它是一它不是二。相有体空,体空叫真空,这个空不是当没有讲,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以为空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空什么都有,这很难懂。相有,有即非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这是寂的意思,圆寂。契入这个境界,你得大自在。“妙绝”这两个字就是方便,善巧方便,你在生活当中得大自在,得真正的乐,为什么?你没有累。累是我们今天讲压力、烦恼、忧虑、牵挂,都在这个累字上,你全都没有了,你在一切境缘当中得大自在。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得大自在,这是寂的意思。这个说得好,这在《甄解》里头。

  “上之经论”,上面,经是佛说的,论是祖师大德他们作的,上之经论,“表法身大士专志佛果,不住灰灭,但为饶益中下二乘,善巧方便,而示现入灭之相”。这把中下两个字说出来。下是什么?小乘,中乘跟小乘,为他们示现的。上上乘人、大乘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释迦牟尼佛在演戏给他们看的,他们不知道,以为释迦牟尼佛真的灭度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学的,我们要学法身大士“专志佛果,不住灰灭”。灰灭是什么意思?灰身灭智,这小乘人。在佛门里面,神识离开身体,我们说人死了,死了用火葬,火化这就是灰灭。小乘经里面常讲灰身灭智,身体烧掉了,这灰身,对于一切万法没有求取之心,这叫灭智,灰身灭智。法身菩萨他不做这个事情,他专志佛乘,佛乘就是一佛乘,在佛门里面称为一乘教。一乘教是对谁说的?对上上根人讲的,不是对大乘,大中小那是三乘,那是方便法,一乘是究竟,究竟之果这叫一乘。一乘经,古来祖师大德公认的有三部,成佛的经典叫一乘经,《华严》、《法华》、《梵网》。《华严》跟《法华》传到中国来,《梵网经》只有一品,没有完全到中国来,只有一品,“菩萨心地戒品”。可是我们所读的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古大德也把这部经判入一乘。为什么?《华严》、《法华》到最后的究竟圆满,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才圆满。这部经专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也就是说,《华严》、《法华》到最后的归宿是《无量寿》,所以这部经变成一乘经里面的一乘经,这个说法正确。

  所以在前清,魏默深居士把“普贤行愿品”最后的这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章,从《华严经》里面特别提出来,附印在净土三经后面,号称净土四经,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这样做对吗?对,有理由。你看看我们现在读的这部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我们现在念的这部分是“德遵普贤第二”。我们于是就知道了,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修什么?统统修普贤法门。我们在经典里面也读过,经典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法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普贤法是任何一个菩萨都必须要学习的,他才能成佛,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极乐世界完全是修普贤行的。所以,《无量寿经》也就跟《华严经》平等了。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就说过,《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他说出这个话,换句话说,《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还有个《佛说阿弥陀经》,那是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把这三部经等量齐观,完全摆平等了,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这部经的分量。

  往后,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我们中国人,老祖宗对于历史非常重视,跟印度人不一样,印度人确实不重视历史,他们重视古圣先贤的教诲,世世代代相传。可是在中国,古圣先贤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相当中国周朝时候昭王,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释迦牟尼佛出生,释迦牟尼佛过世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要照这个算法,释迦牟尼佛圆寂到今天是三千零三十七年,这中国人记载的,跟外国人记载的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这两千年去了。佛法传到中国是像法时期来的,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在像法。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现在第二个一千年过了三十七年,时间还很长。所以其他很多宗教讲世界末日,佛教没有末日之说,释迦牟尼佛法运后面将近九千年,这第二个一千年才过三十七年。法运,佛教有兴有衰,这是正常现象,有兴有衰,不会灭的。到什么时候会灭?九千年以后佛法才会灭,在这个世间灭掉。最后灭的一部经就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灭掉之后,还剩下“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留在人间,又还多留一百年。我们了解这个事实,对我们学佛的信心会增长。

  这个世间有没有灾难?肯定有。灾难是怎么发生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是这个地区的居民不善的心行所感得的,像《太上感应篇》所说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福怎么招来的?这个地方居民心地善良、行为善良,福就来了,灾消福来。如果这个地方的居民心行不善,违背伦理道德,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的思想违背了,我们的言行违背了,福就没有了;福消掉,祸就来了,灾难就来,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反过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跟这四个科目相应,也就是我们认真去学习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灾就消掉,福就来了,是这么个道理。这个道理很深!非常难得,近代外国一些科学家,量子物理学家把这桩事情证实了。他们说心态能改变一切,包括环境,跟佛说的一样,佛在三千年前说的,这是现代才发现,他说得好!这桩事情如果能普遍,大家普遍都知道,今天地球上这些灾难,我们有能力把它化解、有能力把它恢复正常,不正常的都能恢复正常。所以我们也在劝导这些科学家研究佛学,他们如果来研究,肯定让科学会大幅度的提升,我们要有信心。

  我常常讲,经上有三句话不能不记住,第一句话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近代量子力学家讲,意念主宰一切,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祸福无门,你自己怎么想,你想的是善,善就来了;你想的不善,灾祸就来。不是有个主宰,自己主宰,这个不可以不知道。另外两句话非常现实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彻底了解,我们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你在这环境里心是定的、是安的,你不会被外头境界所动摇。知道相由心生,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健康状态,只要心好、只要念头好、我们的行为好,你一生不会生病,你年岁再大不会衰老,这相由心生。如果意念不善,里面充满贪瞋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病根,这哪有不生病的道理!一定要把这些念头转过来,念头转过来了,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祥和,连居住的地球灾难都能化解,这有大道理在!

  所以,这些法身大士专志佛果,我们的志向、我们的愿要用得专,我们这一生求什么?求佛,学佛就是要成佛。怎么成佛?释迦牟尼佛样子已经做出来了,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就能达到他那样的效果。不住灰灭,跟小乘不一样,灰身灭智是消极。释迦牟尼佛示现这个相是为什么?饶益中下二乘。为什么说这个是饶益?下面有说明、有解释,这是善巧方便,而示现入灭之相,不是真的。这下面解释,“如《法华寿量品》曰: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这是什么?佛要是久住世间,真的“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为什么?佛常住,不要紧,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过了还有明年,今年不学没有关系,明年再学,反正佛在;佛一不在,这着急了,不能不真干。一般人心里都有这个缺陷。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我比别人就要认真,为什么?我不是台中人,我到台中来是学习的,我的时间是有限的。住在台中的同学,老师在那边不走,他们就懈怠,他们用功没有我那么勤。因为我知道我随时要走路的,能有一天的时间,认真努力好好学一天。他们不是这个想法,老师常住在这里,还有明天、还有明年,后头日子长得很,就这么个道理。我在那里学成了,他们没有学成,原因就是这个经文所说的。所以佛对于这些人不能不示现灭度,这一示现灭度,度了很多人。老师不在了,这想想怎么办?老师以前教的是什么?好好去想想,认真的去学习,能够激发一些人觉悟、明白了。所以,示现灭度也是一种帮助众生觉悟的方法,将悟还没有开悟,这一着示现开悟了。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大师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星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