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83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83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乘是什么?大乘是自利利他,这就是大乘。只讲自利,不讲利他,这是小乘。大小乘不是经典的差别,不是教相上的差别,是自己心量上的差别。明了这个意思,我们学其他宗教行不行?一生学基督教的,一生学伊斯兰教的,临命终时念佛能往生吗?肯定往生。他修的那个功德,一定也是提升他的品位,这个法门多大!在宗教教学里面,净宗是多元文化,什么宗教都包括,这一点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读《地藏经》的人很多,你看《地藏经》,你们念到婆罗门,你们念到外道,那是什么?那是其他宗教,佛不排斥。佛陀当年在世,不管你信仰什么宗教,他绝对没有叫你放下那个宗教跟他修,没有。信教,你还是信你的教,你还是照你这个教去学,佛给你讲的是智慧。所以佛当年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无论你是哪一种文化背景他都不反对,只要你来学都欢迎,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佛是这种教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展现的,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佛菩萨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不同宗教也好,不同文化,跟自己是一体。不但你是在地球上生的跟我们是一体,其他星球上还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体,他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有执着?我们的人,他们的人,这是什么?这是凡夫知见,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干轮回业,也出不了六道轮回,心量太小了,不可以不知道。凡夫有这种观念,佛菩萨没有,修净土的人也应该没有,这才行,这叫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这到后面我们会细讲。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觉悟之后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的,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他受用,用什么心去对待别人,大慈大悲。慈悲是什么?真诚的爱心对别人。你没有这个菩提心,不是一向专念,这不是修净宗,净宗一开头,这是修学最高指导原则。

  下面他就引用到了,这很好,“又弥陀第十九愿曰: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段经文重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字字句句都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第六品全是阿弥陀佛说的,这还能有虚假吗?你看看第十八愿,“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宗;十九愿,这是趣向,宗趣,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十八愿,他也说了,这里也引用。接着是“第十八愿曰: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地方,造五逆罪能不能生?能生,只要你不毁谤正法,你能信、能愿,都能生。所以他末后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你毁谤是什么?你不肯接受,那就没办法;只要你肯接受,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临命终时,乃至十念,都能往生。这个例子很多,古时候所记载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记载的,我们看到;现前我们念佛同修当中,我们也见到。

  我亲眼看到的这个例子,在美国周广大居士。这个人是个老实人,是个好人,一生不信宗教,没有宗教信仰。在美国开个面包店,得了癌症,到了末期,医院拒绝给他治疗,跟他家人说,抬回去,他的寿命没有几天了。这个时候家人,家人也不相信宗教,这个人快要临命终了,这才去求神,希望能有奇迹出现。我们在那个地方正好有个佛教会,华府佛教会,在华盛顿DC。他找到我们那边,我们就有一些同修去帮他助念,到他那里看到这个情形,告诉他,确实是没有法子治好,就劝导他,不要求病好,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讲人命无常,不要留恋这个世间,到极乐世界去怎么好,跟他讲。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接受了,告诉他家里,他的太太、小孩、女儿,跟他们讲,“你们不要求医、求我病好,你们统统念佛帮助我往生。”念了三天三夜,他就走了,瑞相非常稀有,火化还有舍利。这就是讲临终十念必生,他在临命终时才相信、才接受,五、六个跟他家里面的亲人,大概十几个人,三天三夜轮流帮他助念,就成功了。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例子,走的时候安详,不惊不怖,没有恐怖,走了之后身体柔软。经上讲的不假,这个可以说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就了。在一般很不容易!一说他就接受、就欢喜、就真干,他真的得到受用。

  所以下面说,“可见第十九愿重在发菩提心,一心念我。第十八愿重在至心信乐,一向专念。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备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于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这个结论做得好,全是依据经上的原文。修学指导最高原则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日本有一派,也是修净宗的,他只着重一向专念,他没有发菩提心,所以叫本愿念佛,那个不行,他疏忽掉了,他只取十八愿,他没有学十九愿。所以他们的一些同修来找我,我说你们错了。他说:这也是祖师传下来的。我说没错,祖师传下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每一愿里面都圆满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那就对了。如果你是单独这一愿,其他的都不包括在其中,这不行,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一定得搞清楚、搞明白。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是觉悟,菩提心才能放下;没有菩提心,放不下。放下,这一向专念才能收到效果,才真正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所以这个指导原则就正确,因正,果当然正,决定得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三集)  2010/4/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三面倒数第五行,我们将文字念一段: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之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我们就看到此地,这是一个小段。昙鸾大师,这是净土三经一论为《往生论》做注解的一位大德,他是很多古大德认为应该是净土宗的一位祖师。如果是祖师,他在善导之前,对于修学净土、弘扬净土有殊胜的贡献。《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天亲菩萨他自己修学净宗的心得报告,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净宗最主要的典籍,叫三经一论。现在是有五经一论,这两种,一个是前清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附在三经后面,成为四经;印光大师将《楞严经》的“大势至圆通章”附在四经的后面,就成为五经一论,五经是这么来的。五经一论,经文都不长,所以把五经一论印成一本,也是一个小册子,净宗典籍全在其中。昙鸾大师在这个注解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这是经里面说的,虽然行有优劣,行是说修行,这个修行就是念佛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功夫深的这是优,功夫深,能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这个功夫深;劣的,这是讲功夫成片。其实功夫成片也有优劣不等,但是最低限度总得要这句佛号能把烦恼伏住才行,伏不住就没有功夫。能够伏住,这是功夫最浅的,虽然最浅,它管用。临终的时候还能伏得住,他就肯定往生。但是这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那都是“发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什么叫菩提心?他说“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这句话很重要。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这个愿就是此地讲的愿作佛心,这个愿重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是去作佛的,不是为别的,到那个地方去,是为了明心见性而去的。禅宗里面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话是真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的,是带业往生,没开悟!到什么时候开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准开悟,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净宗的殊胜。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要是不开悟、不见性,不算成就。唯独净宗只要往生,往生品位再差,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有没有开悟?没开悟;可是虽没有开悟,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一个烦恼没断,没开悟,到极乐世界何以有大彻大悟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德能、那样的受用,那是怎么回事情?这个我们晓得,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先没有开悟不要紧,佛的智慧功德加持给你,所以你在西方世界的待遇,就跟七地菩萨没有两样。这是难信之法,世尊在经典里也常说,这个法门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真正成佛,他才明了这个道理,等觉菩萨对这个道理都不十分透彻。这是法门深妙之处。

  这个地方讲“愿作佛心”,愿作佛心是什么意思?底下解释得好,“即是度众生心”,四弘誓愿里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谈何容易?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苦,苦到极处,社会的动乱、自然灾害的频繁一个接一个,非常密集。诸位在媒体、在电视广播里你都可以看到,每天都有灾难,而且这些灾难好像一次比一次严重。今天这个地球上的居民,似乎没有一个人有安全感,你说这个多恐怖,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什么原因?我们看看极乐世界,那个世界什么灾难都没有,人身心健康,无量寿,金刚不坏身,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生老病死的苦。那个地方生不是胎生,是化生,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苦,无量寿,没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佛经上讲的八苦。这个世间的人,这六道凡夫,八苦交煎;极乐世界没有,这八苦没有,坏苦、行苦也没有,所以叫极乐世界。生在那个地方的人,往生到那边去的人,都有度众生的心,都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你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起心动念都是烦恼在做主。烦恼做主,那就叫你造业,起心动念是意在造业,言语、行为是身口在造业。造业,业有善、有不善,善业在三善道受报,恶业是三恶道受报,苦不堪言,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叫真苦。

  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谁先发现六道的?不是释迦牟尼佛,比释迦牟尼佛至少还要早几千年,古老的婆罗门发现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有往来,我还参加他们的聚会。这些长老们告诉我,他们的教有一万多年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