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 >

第115章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天水)。时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悦军中,见悦败势已定,乃暗中派使者诣泰,请为内应。其夜,悦弃城出,军中惊溃,士卒纷纷来降,宇文泰纵兵奋击,大破悦军,悦仅与子弟及麾下数十骑遁走灵州,宇文泰急令镇守原州的宇文导在前面堵击,又以都督贺拔颖领一军尾追,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西)追及,侯莫陈悦自杀于野。随后,宇文泰又遣都督刘亮攻取盘踞豳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的悦党孙定儿,克之。又以重兵威逼,迫使氐王杨绍先称藩,送妻、子为质。十一月,遣李虎、李弼等讨伐曹泥,明年,曹泥降,灵州遂平,宇文泰徙其豪强置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加强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陇后,实力增强,孝武帝以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建立西魏永熙三年(534)五月,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高欢有所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阳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进攻,难以守御,宇文泰心存王室,不如前往关中,凭借宇文泰的力量与高欢抗衡。”孝武帝深以为然。先是,秦、陇刚平,夏州长史于谨曾劝宇文泰上书孝武帝,徙都关中,效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泰接受了这一意见,将高欢结好自己的书信都封交孝武帝,以示忠于王室之心。及孝武帝欲伐高欢,又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屯于黄河、渭水合口处,以为声援,令秦州刺史骆超率轻骑一千入洛阳,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因此,当孝武帝向大臣征询徙都关中的意见时,上下几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皆由泰定。是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北魏分裂。
  初,孝武帝与高欢有隙,畏欢权重,欲结援宇文泰,借泰之力量击欢,及徙都长安,政由泰出,仍受制于人,心中不悦,与宇文泰渐生嫌隙,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永熙三年(534)十二月,宇文泰以毒酒害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明年正月,文帝于长安城西即位,改元大统,宇文泰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军政大事尽出于泰手。从此,北魏分为东西,高欢与宇文泰皆居相位,军国大事总属相府,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元氏皇帝不过是傀儡而已。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力量对比又十分悬殊,东魏地广国富,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衙署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了武功大姓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拟订治国大纲,革新政治。
  创建府兵宇文泰首先进行的是改革军制,建立府兵制度。
  大统三年(537),宇文泰开始整军。先是,东魏连年入侵,永熙三年(524)八月,高欢帅师攻克潼关,进逼华阴(今陕西华阴西南);大统元年(525)春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军再攻潼关,见宇文泰已有准备,遂挥师攻华州(治华山,今陕西华县),赖着刺史王罴的拚力死战,才打退了东魏进攻;大统二年三月,高欢又亲率万骑袭取夏州,徙五千户而归。不久,又袭取灵州,徙五千户而归;大统三年正月,高欢又领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于黄河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攻潼关。高欢恃戎马之强,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未曾得手,但宇文泰知道,长此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必然难以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开拓兵源,扩充军队。
  大统三年七月,宇文泰集诸军于咸阳,八月,率之于潼关整军,宣布军法军规,不得贪财轻敌,不得作威于百姓,与敌作战,用命则赏之,逃脱皆戮之。通过这次整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不久,高欢率二十万大军入侵,西魏以少胜多,在沙苑(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大败高欢,俘敌八万余人。
  随着军队素质的提高,宇文泰又进一步扩充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初,宇文泰在接受贺拔岳的以武川兵户为骨干的军团时,这一军团人数不过数千人,击败侯莫陈悦后,其大将李弼拥众万人来归,以后,跟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由鲜卑族人组成的北魏宿卫禁旅也有近万人,合起来,宇文泰掌握的军队约有近三万人,分别由十二个将军率领。沙苑之役后,又通过收编降军等不断补充,人数渐渐增多,到大统八年(542)三月,正式建立六军,时已有兵约十万人。
  大统九年(543)二月,高欢将兵十万,渡过黄河,据邙山(今河南洛阳西北)列阵,宇文泰领军击之,战于邙山,大败,士卒损失六万余人,经过数年经营建立起来的一支军队损失大半。而当时关陇地区的鲜卑族人数有限,不可能再大量补充军队,因此,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间吸收兵员,三月,宣布征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地主武装。在北魏末年的关陇起义中,豪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武装并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手中。宇文泰通过广募豪强以充军旅这一措施,把这些分散的乡兵武装变成中央军队的一部分,由政府选择关陇地区有名望的人物来统领,从而,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魏末以来的地方势力,又促进了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的联合。此后,到大统十六年(550),又进一步把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的均田户,这样,西魏军队中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同时,宇文泰又对军队统辖系统进行改革,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国。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统三年(537)由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外,又在大统十四年(548)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另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府兵的前身,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军团中的李弼军团以及随孝武帝入关的北魏宿卫禁旅这三部分组成,这些军队都是鲜卑化的军队,尤其是武川军团,前身是六镇鲜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员,随着拓跋族的封建化,他们的地位下降,因此,他们参加了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但是,他们又错误地认为是汉化导致他们的地位下降,而看不到汉化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竭力想回复到原来的氏族部落关系中去,宇文泰出身武川军团,对这种心理十分了解。因此,在建立府兵时,就采用了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即八部之制,作为编制新军的蓝本。在士兵和军官之间的关系上,保持鲜卑旧日的氏族关系。西魏恭帝元年(554),又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将领本来就用鲜卑复姓的不予更动外,那些已经在太和改制时将复姓改为单姓的将领则重新改为复姓,已采用汉姓或本来就是汉姓的,则赐以鲜卑姓,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李弼赐姓徒何氏、赵贵赐姓乙弗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凡所统领的士兵皆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六条诏书与革新政治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颁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宇文泰奉行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的统治原则。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这些儒家道德规范。同时又向人民灌输孝悌、仁顺、礼义,用这些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束缚人们思想,以心和志静,邪僻之念不生,稳定统治秩序。
  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只要德才兼备,那怕出身微贱,亦可身居卿相。宇文泰的这一选官思想体现了打破门阀传统的新精神,保证了西魏吏治较为清明,也为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开辟了道路。
  在这一选人思想的指导下,宇文泰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聚拢在自己周围,如李弼原是侯莫陈悦帐下大都督,且互为姻亲,后倒戈归附,宇文泰毫无戒备之心,予以重用,成为统率府兵的八柱国大将军之一。柳敏原是东魏河东郡丞,宇文泰克河东后得之,当即拜为丞相府参军事,后来成为帮助宇文泰制定国策的核心人物。再如武功大姓苏绰,宇文泰对之推心委任而无闲言,如有外出,常常预署空纸授绰,若须有处分,苏绰可以随事施行,事后启告一下即可。正因为宇文泰能唯贤是举,用而不疑,因此西魏政府上下协力,内部团结,保证了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
  宇文泰还比较注意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勇于纳谏。早在大统五年(539),他就下令置纸笔于京城阳武门外,以访求得失。当丞相府记室柳虯提出纳忠谠之言的建议时,宇文泰欣然采纳,并要求史官记事,须得失无隐。宇文泰的这种做法,有助于西魏吏治的清明。
  在法律上,宇文泰主张不苛不暴,既要“法不阿贵”,官吏犯法一视同仁,如宇文泰的内兄王世超,任秦州刺史时,骄横州县,结果被赐死。位至大将军的郑伟不遵法度,结果被免职。另一方面又要求断案者慎罚,力戒楚毒之下,自痛自诬,尽量减少冤假错案。大统十三年(552),宇文泰又下令废止流传了二千余年的宫刑。
  宇文泰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