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 >

第96章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绵延二千多里的边境上筑长城,配置镇戍。拓跋焘在征服柔然后,对北边镇戍加以完善,使之制度化,西暨五原、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三千多里的边境上,分设六镇,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居之,各镇设置府司,增置吏员。不久,又诏令数有战功,兼悉北境地形的来大千巡抚六镇,经略布置。这样,就使原来仅仅为了御边而设置的镇戍成为边境一级地方政权,兼理军民政务。此后,这一套镇戍制度便相沿传至北魏末,直到六镇起义后,才改镇为州。
  南抗刘宋,西灭赫连夏神麔三年(430),刘宋北伐,欲收复河南失地,右将军到彦之率兵五万自清水(今济水)入河,溯流西行;骁骑将军段宏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豫州刺史刘德武领兵一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领兵三万监征讨诸军事。七月,到彦之到达须昌(今山东东平须城镇西北),拓跋焘以河南四镇戍兵人少,命各镇悉收众北渡,于是,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古洛阳城西北角)、虎牢、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础x(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四镇尽落于宋军之手。宋军进屯灵昌津(今河南延津西北),列守南岸,司、兖二州都在宋军控制之下。
  八月,拓跋焘遣冠军将军安颉督领诸军,击到彦之,彦之令神将姚耸夫渡河攻冶坂(今河南孟县西南),与颉战,宋兵大败,死者甚众。十月,安颉自委粟津(今山东范县东)渡黄河,攻金墉,宋军守将杜骥弃城南走;安颉连下金墉、洛阳。于是,魏诸军俱会于七女津(今山东东平西北岸),准备渡河,到彦之为阻止魏兵渡河,遣裨将王蟠龙溯流夺船,被魏军斩首。安颉率兵再攻虎牢,宋军守将尹冲和荥阳太守崔模投降。到彦之闻讯后,弃滑台奔退,焚舟弃甲,步趋彭城(今江苏徐州)。宋文帝派檀道济前往援救,已经来不及了。神 四年(公元431 年)二月,魏军攻取滑台,檀道济转战至历城(今山东济南西),被魏军焚毁粮草,宋兵乏粮,只得退师,刘宋的北伐,终以失败告结。
  当宋兵攻魏之对,据守平凉的赫连定亦乘势而出,遣使刘宋,相约合兵灭魂,遥分河北,自恒山以东属宋,以西属夏。在崔浩的建议下,拓跋焘领兵攻平凉,先招降赫连昌,未下,拓跋焘遂令安西将军古弼领兵趣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赫连定正领兵出安定,欲救平凉,被古弼所领魏军战败,遂亡走鹑觚原(今甘肃灵台东北)。魏军围之,断其水道,夏兵饥渴难忍,只得突围,魏军乘势击之,夏兵大溃。赫连定亦受重伤,单骑脱走,收余部西保上邽,安定。平凉相继为魏占领。明年六月,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遭吐谷浑袭击而被俘,送至平城斩首。赫连夏立国二十五年而亡。
  消灭北燕、北凉延和元年(432)夏,拓跋焘治兵于南郊,谋攻北燕。前年,北燕主冯跋死,其弟冯弘,尽杀跋诸子,自立为燕天王,国内动乱,于是魏军乘机伐之。七月,拓跋焘率军至濡水(今滦河),令安东将军奚斤征幽州民及密云(今北京密云)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相会于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冯弘闻魏军至,婴城固守,石城(今辽宁建昌西)太守李崇等降魏。八月,冯弘遣军出战,被魏军击败,营丘(今辽宁锦县)、带方(今辽宁盖县西南)、玄菟(今辽宁沈阳东)等六郡皆降。拓跋焘见和龙城一时难以攻克,遂于九月间徙六郡民三万余户而归。此后,魏军又连续出兵伐燕,冯弘数度求和遭到拒绝,太延二年(436),拓跋焘又以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领精骑一万攻燕,冯弘见情形急迫,亡走高丽,魏兵占领和龙,至此,北燕立国二十八年而亡。
  北燕亡后,北方割据政权仅剩下河西地区的北凉了,太延五年(439)五月,拓跋焘治兵于西郊,准备西征,七月,拓跋焘率大军从云中渡黄河,到达上郡属国城(今陕西榆林北),留辎重,部分诸军,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令刘洁领一军,常山王素领一军,二道并进为前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八月,魏军到达姑臧(今甘肃武威),沮渠牧犍力图一战,遣弟董来领兵万人拒战于城南,然凉军望风而溃,魏军迅速包围姑臧城,牧犍兄子祖、万年等先后出城降魏,牧犍虽曾一度想求救于柔然,然见大势已去,难以久持,九月,帅其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出城投降。这样,黄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灭亡,西晋末年开始的分裂局面结束了,北方地区重新统一。十月,魏军东还,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平城。是岁,西域鄯善、龟兹、疏勒、焉耆等国并遣使朝贡,北魏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从太延元年(435)起,拓跋焘多次遣使者出使西域,有效地行使了统治。
  推行封建化措施拓跋族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随着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自拓跋圭时就已开始的封建化进程在拓跋焘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飞跃。
  拓跋族封建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与汉族士人相结合,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思想、经验和政治制度。早在拓跋圭统治时,就十分注意收罗汉族士人,凡有士大夫求见者,无论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凡有才能者,咸蒙叙用。太平登国十年(395),拓跋圭大破后燕军,于俘虏中耀拔了汉族士人贾彝、贾闰、晁崇等,参议政事,开始了与汉族士人的合作。拓跋焘统治时,将这种合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通过兼并战争,将各个割据政权中有才识的汉族士人搜罗一空。始光四年(426),魏军攻克夏都统万,拓跋焘便将在赫连昌政权中任职的汉族士人毛修之、赵逸、胡方回、张渊、徐辨等人请入北魏政府任职。太延五年(439)平凉之后,更是将凉州境内著名的儒家学者搜罗一空,皆礼而用之。另一方面,又频频下诏州郡,礼请各地著名的汉族士人入仕北魏,仅神 四年(431)一次就征请了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名汉族士人,根据才能学识,分别委用,勃海高允晚年写有《高士颂》一文,颂扬了拓跋焘对汉族士人的重用,描绘了当时北魏政府中“髦士盈朝,而济济之美兴焉”的盛况。
  拓跋焘统治时期大批汉族士人入仕北魏政权,标志着从拓跋圭时开始的拓跋族与汉族士人的合作基本完成,从而意味着拓跋族的封建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上,拓跋焘积极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
  秦汉以来,举凡是有所作为的汉族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吏治,因为吏治的清明与否直接危及社会的治乱,拓跋焘也吸取了汉族的统治经验,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着力整顿吏治。
  北魏初,百官无俸禄制度,各级官吏侵夺公私财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地方官吏求欲无厌,截没官物入于私囊;武将盗没军资,纵兵掠抢。官吏的贪婪聚敛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之一,拓跋焘对此采取了严厉措施。一方面多次下诏令严厉制止官吏的贪残行为,并规定百姓可以告发地方官吏不守法者,以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检举督察;另一方面通过巡行察访了解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处之以法。征西将军皮豹子侵没官财,被免职流徙统万;镇西将军王斤任意调发,民不堪受,拓跋焘调查确实后,处以斩刑;大臣丘堆借口军粮缺乏,纵兵掠夺,亦被斩首。始光四年(427),拓跋焘巡行中山(今河北内长城以南,保定以西,唐县以东和滹沱河以北地区)时,一次就罢免地方官有贪污劣迹者十数人。由于处置严厉,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因此,拓跋焘统治时期不少官吏勤于政事,客观上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
  北魏初,虽也有律令,但十分原始,带有奴隶制法律的残酷性。拓跋圭时,随着拓跋族步入中原,开始吸取汉族封建律令。拓跋焘继位后,进一步修订律令,征用汉族士人崔浩、游雅、高允等先后三次更订律令,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律令条文,使之更适合汉族情况。
  鼓励进谏。中国自秦汉以来,形成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手握太阿,生杀任性,至高无上,一切听凭皇帝个人意志处理,臣下只能唯命是从,顺旨照办。但也有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能兼听纳谏,拓跋焘在这方面也较为注意。如尚书令古弼秦请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一带贫民无田,可缩减宫廷苑囿土地以赐民,正逢拓跋焘与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显出不愿听古弼陈奏的样子。于是,古弼就上去抓住刘树的头,把他从床上拉下来,并用手揪刘树的耳朵,用拳头捶刘树的背,骂道:“朝廷不治,就是你的罪!”拓跋焘一看此种情景,马上放下棋子对古弼说:“不听奏事,实在是我的错。”并同意将苑囿占用土地的一半分给贫民。拓跋焘的纳谏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唐太宗,但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说,也可算是佼佼者了。
  从上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拓跋焘在统治手段和制度上都较多地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做法,从而标志着拓跋族封建化在政治上的加深。
  经济上,拓跋焘也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传统政策,劝课农桑,崇尚节俭。
  拓跋族原是草原游牧部落,对农业生产方式较为陌生,入主中原后,面临的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而历代汉族政权也都是把劝课农桑作为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来进行的,随着拓跋族完成对北方的统一,也越来越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拓跋焘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劝课农桑。一方面沿用魏晋以来的封建赋税制度户调式,凡有征发,由县宰召集乡邑三长计赀定课,裒多益寡,九品混通。另一方面又沿用历代汉族政权的做法,将劝课农桑作为衡量地方牧守政绩的主要标准,由刺史明考优劣,以确定官吏的升降臧否,对那些烦扰百姓,妄加征发,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官吏轻者罢免,重者给以法律处分。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北魏政府中出现了不少勤于职守的地方官吏,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了恢复。
  崇尚节俭。拓跋焘在生活上是比较节制的,衣食车马,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不仅自己如此,对后宫嫔妃也要求如此。当群臣建议大修平城宫室时,拓跋焘明确表示:财者军国之本,不应轻费,国家兴衰在德不在城,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由于统治阶级崇尚节俭,使老百姓的赋役负担相应减轻,也有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想上,拓跋焘也象汉族封建政权一样,倡导儒学,崇尚文教。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通过尊奉儒学,崇尚文教来加强自己的地位。北魏初,忙于征战,对此是很不注意的,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开始把崇尚文教作为其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太平真君五年(444),拓跋焘发布宣文教令,认为此前因军国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齐风俗,示轨则于天下,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