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09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09章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社会里,这个读书人都是有阳刚之气,不可以侮辱的,所谓是士可杀,士是读书人,今天讲知识份子;知识份子杀头没有关系,不可辱;不能侮辱,把这个辱看的这样重,比杀头还严重,所以那个译经的法师就加个忍辱,辱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所以这个忍辱特别是给中国人说的,不能忍的要忍,忍人之不能忍。

  人为的加害要忍、自然灾害要忍、修学要忍、学佛要忍、佛法不是短时期能成就的;我劝同修一天无量寿经要念三遍,你要没有耐心这三遍就念不下去,当然念得越多遍越好,这其中的道理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念经是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你念的时间越长,你修行的时间越长,修行时间越长这个力量效果越显著,所以实在讲时间是越长越好,所以我们这里有不少同修,一天念十遍的;很难得。也有同修来问我,我已经念满三千遍了,以后还要不要念,三千遍念了果然就成佛了,那就可以不要念了,还没成佛还得继续念。尽形寿的去念,活一天念一天,决定不懈怠,这叫精进!遍数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已经念到十遍了不可以再退到九遍,那是退步不是进步;底下讲精进,要进步不能退步,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功夫果然得力了,他里面得法喜,这个法喜就是受用,到这时候你不叫他念他自然会念了,为什么呢?快乐啊!他不是痛苦,刚刚学的时候觉得念经好苦!到味道出来的时候这个好快乐,比什么都快乐,他能不干吗?他当然是干去了,法喜充满。经上讲的三种真实,他都念出来了,真实之际,住真实慧,真实利益。就是念经念佛念出来了,这三样东西都是真如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念到心清净到相当的程度,这个东西就往外透了。欢喜啊!儒家也有这个境界,论语开章明义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法喜,学是老师的教导,习是不断的在练习,练习到相当程度这个内心的喜悦像泉水一样自然向外面涌现,我们佛法讲法喜充满,这个真乐!

  到这个时候自自然然是有朋自远方来,那个朋是什么呢?是来参学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慕名而来到你这边来参访,就是共同研究讨论,叫不亦乐乎。这个是离苦得乐,得的是真实之乐,没有入这个境界,这种快乐你想都想像不到,为什么呢?你没有这个经验,必须入这个境界才知道这个快乐,这个生活是真实的生活,诸佛菩萨的生活。

  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可以能够浅尝得到,而后功夫不间断,不断再加深就入佛的境界了,念到理一心就入佛境界了,念到事一心就入菩萨境界了,这个要有耐心!没有耐心办不到啊!可是这个耐心要一步一步把境界提升,前面不肯放下舍不得,好像这个像盖房子一样,布施是第一层楼,持戒是第二层,忍辱是第三层;第一层没有想得第二层第三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得不到。所以诸位要想在佛法里有成就,特别是出家,你要不能舍得干干净净,想在佛法得成就很难,不但境界你得不到,就是连经教说老实话,我天天在这里讲你也听不懂,你为什么听不懂呢?你有业障!什么业障呢?烦恼、妄想、贪嗔痴慢这个东西障碍了你自性;你能够听懂的是言语,你能够看得懂的是文字,里面的意思你没有办法体会,你没有办法领略;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碍!所以听了怎样?听了不悟啊!不开悟!所以为什么佛把这个布施摆在修行第一条里头,佛不是故意给我们刁难!要我们这个放下那个放下,你放不下,障碍你自己,所以这个要懂得,你想真正开悟,真正入佛菩萨境界,那你就得依教奉行,就要真干。统统舍尽。不要怕,舍尽之后明天生活怎么办?明天还没有到你着什么急嘛,明天没到想明天的事情,那打妄想啊!这妄想也得放下!执着也得放下!

  正因为大家不肯布施,不肯放下,所以我劝大家,先把了凡四训去念三百遍,作为修布施波罗蜜的基础!三百遍了凡四训念下去了,你就晓得因果报应真实不虚,你有胆子放下了,有胆子!知道什么呢?我命里面有的,这里舍掉那里会来,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面没有的想什么方法取也取不来;一个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因果律真的。这个定,不是佛菩萨给你定的,不是上帝给你定的,也不是阎罗王给你定的;是你前生所修的因,你这一生应当得的果报。

  我们中国大陆过去,供财神是供陶朱公,现在在台湾我听说财神是关公,关公什么时候作了财神我都不晓得,他怎么作的财神我也莫名其妙,这是迷信。这关公与财富没有关系!关公在历史上所表现的忠义,这个是他一生作到了,他是代表忠义。不代表财富!陶朱公是范蠡,那代表财富是很有道理的,这个人是绝顶聪明智慧,帮助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国家恢复了,他是第一功臣!可是他跟勾践相处这么多年,了解这个国王的个性;这个国王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国家光复之后他就开小差溜了,这是聪明;改名换姓,改成陶朱公,去作生意去了,他有智慧,大概过去生中财布施很多,所以没有几年呢,发了大财,发财之后他把它散掉,统统布施掉。然后又从小生意慢慢作起,没作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这个聪明。发财不自己享受去帮助社会上贫苦之人,帮助需要的人;所以这是商人的榜样!商人的模范!尊他为财神爷很有道理。这就是教人发财的时候以他为榜样,要学他。

  所以大陆上供财神是供这个人,你要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晓得这些道理,那个布施真的是放不下了。所以大家把这个了凡四训念通了就有胆子了,就乐意放下了,原来放下不是真的丢掉,放下那真的是会生利息!比银行利息还保险!银行会倒闭,钱币会贬值;你这个布施绝对不会贬值不会倒闭,那么这是在无量种布施里面我们举这个一种,以这一种就可以类推了,所以要有耐心去作,能忍耐才能够精进;精是精纯,进是进步,世出世间法都是非常的繁杂,世间人的成就也是一门深入!古时候,现在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我们看世间有成就的人,在学术上专攻一门他有成就,如果同时学很多门的都很平常,决定很难出人头地;在社会从事一种行业真正有成就,也是经营一种行业,一种行业发达了,有能力了才可以兼营其它的行业,你看看起家的时候一定是一门,决定不可能一开头作就作很多种的,那是注定要失败的。都是要精!精进才能成就。

  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也只能学一个法门,修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一门深入深到一定的程度,烦恼断了,心性开了;像大势至菩萨就用一个持名念佛的方法,净念相继,不假方便。不需要其它任何一个法门来帮助,就是一门。修到一定的程度,是自得心开。自自然然就明心见性了,心开意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门那才叫精到了极处了,越是精简进步就越快,越是繁杂进步就越慢,你同时学个五样十样,我可以说你决定没有进步,所以现在佛学院念上三年四年,跟没念的时候差不多,为什么原因呢?没有办法进步,我们如果学一部经,一部经学十年那就不一样了,十年之后就变成专家了,就变成世界权威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跟你相比,何况你这一部经通了,一切经能够触类旁通,为什么呢?一切经不离心性,不离自性。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人到那个时候,到一切经都通达了;他心地清净慈悲,因为慈悲,所以通一切经他也不讲一切经,为什么呢?怕初学误会,他决定还讲一部经给初学的人作一个模范,作一个样子,使后来的人也能快速成就,这个就是大慈大悲!我们在华严看到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那五十三个人是样样都通!没有一样不通的,善财去参访,他告诉善财无量法门我只懂一个法门,其实他样样都懂;这就是给初学人作个榜样,你要想学无量无边法门都一样,要紧的一门深入。你才能够从一门通达一切法门,这才叫精进。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

  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就是预备的工夫,精是专精,专精就接近定,专精再努力清净就得禅定了;禅定是极度的专心,所以禅定我们看宗门的解释,禅与定在翻译里面这个体例上来讲叫华梵合译。禅是禅那梵语音译的,定是我们中国字,所以上一个字是梵语下一个字是中国字,叫梵华合译;因为禅有中国‘定’的意思.但是中国这个定不能包括整个的禅那。禅那是静虑,静就是定的意思,但是它静当中它有思虑,它不是死定,它是活定,所以也翻作止观。止就定的意思,它止里头它有观;所以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是禅定啊!是止观!念佛的时候心里面其它的一个妄念都没有,就是定就是止,这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观就是虑。

  念佛怎么不是禅定呢?用禅定的定义来看念佛,念佛就是禅定,所以古人说:念佛就是甚深的禅定。这个话讲的是有根据的,没讲错!定了以后就开智慧了,精进定慧,智慧开了烦恼才真正断掉了;定伏而不断,定是伏烦恼,烦恼没断;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不是烦恼真正没有了,把烦恼起了变化,智慧一放到烦恼,烦恼就变成菩提了,所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那个慧加到生死,生死就叫涅槃了,可见得没有智慧就叫生死,有了智慧就叫涅槃;可是智是从定当中生来的,慧不是多念经,多念佛就能得来的,不是的。是从定当中得来的。

  换句话说慧是清净心起用,是真心自性的起用,这是慧。我们心不清净所起的作用叫烦恼,叫生死;心地到极清净的时候起作用叫菩提叫涅槃。他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万物的真相通达明了,世出世间的因果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像佛在法华经里面讲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因缘果报他统统清楚,在世间的确不昧因果,游戏神通;这跟我们一般人生活观念就大大不一样,他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大解脱。

  所以这个六条纲领叫六波罗蜜,佛教给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六条戒,这六个原则;你才能够真正离苦得乐,想我这一生幸福,这一生美满可以得到的,一定能够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照做,这个六条是属于性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今天依照这个修,性德当然现前,所谓性修不二。全性起修,全修即性,这是属于性德。/波罗蜜是梵语,古时候把它翻作‘到彼岸’。有我们中国俗话说到家的意思,这到家就是圆满了;譬如你画画,画得非常之好,大家说:某人画画功夫到家了。到家就是波罗蜜的意思,那么这个六条要认真的学,学到功夫成熟的时候,就能够明心见性,到见性了那叫波罗蜜了。如果没有见性那你虽然作,还没到家。不能称为波罗蜜。


  ‘未度有情令得度’。没有度的这些有情众生,要帮助他种善根使他有得度的因缘,像我们现在外面到处去贴那个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这一句;就是做这一句,还没有学佛的人让他看一看,念一句。阿赖耶识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