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74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74章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我们这一个时代苦难的众生。用这一个法门,真正收到身心清净的效果。

  那么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呢?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的,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一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也在其中,这是不可思议啊!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不用这个方法,用其他的方法要达到清净,是非常非常困难,这是真的。应用这个方法,一般在读诵开始,如果一天能够念三部,半年之后就见到效果了。有许许多多同修,我教他这个方法,他去做,过了半年来跟我讲,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数多,效果就更殊胜。所以现在一天念七部、十部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国外、在大陆都有。他如果得不到好处,他怎么肯学呢?许多同修告诉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这是一个转捩点,过了这一关之后,身心自在,信心清净啊!读诵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面的忍辱。所以忍之后才有精进,精进之后心定了,那就是禅定了,定了之后开慧。我们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六度齐修。你读经的时候,放下万缘,是布施。读经的时候,不起恶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齐修,三学、六度、三慧都在其中。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方法更殊胜。所以烦恼重,业障深,运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烦恼、业障、习气,确确实实是非常明显的减少了。这个就是效果,这就是你修学工夫得力了,你有了收获了。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的时候,有妄想的时候,生烦恼的时候,展开经典读诵。如果读得很熟了,能够背诵了,不必展开经本,妄念一起来的时候。把妄念停下,去读经,把这个经念几句,或者念几章,念一遍,烦恼、妄想就没有了,就念掉了。这叫做真正修行,这是真修啊!所以这个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也不是念给菩萨听的。为什么念呢?断除自己业障、烦恼、习气,恢复到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目标在这个地方。心真正到清净了,这个清净的标准,我跟同修们在前面说过了。现在第一个步骤是做预备工夫,把经念熟,念到能够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预备工夫。这个工夫做成了,这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这真正修行。修行是什么?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呢?我们每天念经,念到这一部经当中起了一个妄想,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也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半小时,不多啊!半个钟点里面没有一个妄念,这个工夫是不是成就呢?给诸位说,只可能说,刚刚及格啊!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都是工夫很好的。你这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啊!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工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够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那你的工夫是真得力了。说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保险了。要这样干才行啊!心清净到这个程度,可以不要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那么由此可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着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清净心念佛,句句相应,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佛号不相应,心不清净,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烦恼、染污、垢秽,这就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只要把这个控制住了,恶行就不会有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的保证。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净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心所显现出来的。就法门来讲呢?一就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这一个法门就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门,这个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了,将来到经文上还要讨论。

  你在这里有了认识,有了肯定。如果我们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就足够了。年岁大的人,记忆力比较差,衰退了,无量寿经太长,无法受持,你就受持小本阿弥陀经,一样的。用小本阿弥陀经,像我刚才读诵这个方法,把烦恼、习气、妄想、执着念掉。这是中年以上,我们这个记忆衰退,采取小本弥陀经。年轻人要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它时间长,长时间不打妄想,难啊!短时间容易。弥陀经背一遍,几分钟不打妄想还容易,无量寿经背一遍,至少要半个小时,不打妄想很难。那么这是清净。


  第二是“平等”。这个地方讲“平等觉”连在一起。“经云:‘平等者,名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门’”。

  诸位要知道,二就不平等了。可见得平等是什么呢?平等就是一心,一就平等了,二就不平等。换一句话说,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从这一点我们才真正明白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以前我们讲,都是讲的皮毛,精髓我们没见到。没见到怎么能够讲得出来?这从无量寿经上我们已经明白了,觉悟了。恒顺就是平等心,心里面起一个妄念,不叫随顺,那能叫随顺。这个随顺是随顺性德,随顺法性,随顺自性。自性清净,法性无染,这叫随顺自他。自己是自性,他是法性,这真正是随顺。所以随顺是清净平等的,是平等心。这个是真如。

  那么要怎样才能够达到平等呢?我们中国人讲和平,你不和,你就不会平。和是因,平是果。所以佛教我们修六和敬,这个重要。六和敬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平等觉。不能修六和,换一句话说,平等是有名无实。与人相处要和,人要和,事也要和,无一法不和。佛教给我们六和,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修学。换一句话说,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互为体用。你不平等,决定不清净。唯有清净才会平等,唯有平等才会觉。他像水一样,水要清,混水不行,混浊不行,要清。水不能起波浪,不起波浪就平了,就平等啦!清净就是水不混浊。觉是它的用处,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就照见哪!觉是照见哪!所以心要清净,清净就是不染污。心要平等,平等就是心不动摇。这是真如,这是不二法门。所以修行最贵的是一门。一门容易得到平等,容易得到清净,学多了达不到这个目标。

  那么,现在这个经题上‘平等觉’,古大德有四种解释,我们把四种解释,简单的都列在此地。


  第一、“平等普觉一切众生。即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

  这是专就本经来讲,这一部经是什么经?实在讲,在佛所说的四十九年,一切经中找不到第二种。它是平等普遍觉悟一切众生,是这么一个经典,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诸位要很冷静的去思维,你去多想一想,你然后才知道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之可贵。那一部经典能叫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菩萨依这个经修行成佛,阿罗汉依这个经典修行成佛,凡夫依照这个经典方法修行也成佛,连三恶道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依照这个经典方法修行也成佛,平等成佛。这个法门真的叫难信之法。不但平等成佛,给诸位说,是平等快速的成佛,同样的时间。不会说是菩萨成佛快一点,我们成佛慢一点。没这个道理,平等成佛。如果菩萨成的佛比我们快,那就不平等了。菩萨成的佛比我们高,也不平等啦!

  佛,我们晓得,天台家讲有四种佛,藏、通、别、圆。菩萨成的是圆教佛,我们成的是藏教佛,这个不平等。所以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啊!真正是难信之法。几个人有缘能遇到呢?有缘遇到,还不能一下就接受。这就是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少善根、福德、因缘。他不是没善根、福德、因缘。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他遇不到;遇到了,还想这个,想那个,还不能把一切放下,专门修这个。这个是善根少,福德也少。他还要修这个法门,修那个法门,修得很多,这叫杂修。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很难讲。善导大师给我们说,杂修的人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万分之三、五啊!一万个人当中或者有三个、五个。那么他老人家说,专修的人是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漏的。问题是在专,是在杂。你就晓得杂修不如专修。

  净宗自古以来,由于无量寿经的版本太多,里面内容出入太大,大家不晓得依那个本子修好。因此,干脆就不依这个本子,统统都依小本阿弥陀经。这么重要的一部经书,在那个时候舍弃掉,依弥陀经修行。行,能成就。为什么呢?那时候的人比现在淳厚,那个时候的社会,染污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你照那个修行。今天这个社会,这一种人心的病重。从前这个南部会性法师给我说,会性法师好像也懂得一点中医。他给我讲,他说现在人害的这个病,用的药,照古人那个方子用药都不灵。为什么不灵呢?现在这个病比从前重,要加倍份量。我听到这个话,蛮有道理。从前开这个药用三钱,现在要用六钱才治得了病啊!确实是如此。那么换一句话说,从前小本能治病,现在小本治不了了,要用大本啦!加倍啦!


  大本没有好版本,那只要找佛菩萨再来重新给我们会集一个本子。即使是古佛再来,他不能示现佛身分,他还要用会集的方法来救度这一代苦难的众生,这个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啊!所以从前采取弥陀经,采取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在历代,采取是最少的。我们在历史上知道,依照观无量寿经修行往生的,就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依观无量寿经修行的。他往生很谦虚,他说他只证得五品位,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品位并不高。这是他老人家谦虚、客气,示现给我们看的。

  所以要知道这个经是平等成佛的法门。你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平等成佛,太可贵了,真正是清净平等觉。那你就要把一切万缘统统放下;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即使是发心将来要弘法利生,肩负起如来慧命。这样的大心菩萨,在你初学的这个阶段,还是要万缘放下,一门深入。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诫。佛的教诫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成佛之道。首先教你发愿,你这个心量要拓开,不要起心动念就想到我自己的利益,起心动念想到我家庭的利益,这个圈子太小了。这个实在讲,自私自利。儒家尚且不会,所以,佛教给我们发愿,你把愿心发了,我要利益一切众生,我要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你的家族,你的家人,当然在其中。你的家人不在一切众生之外嘛!所以心要发得大,要立大志,不要小心量。小心量,永远不能有成就。心量太小,诸位想想,能往生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他的心愿都是要普度一切众生的。你这个心量太小,只度你一家人,只度自己,你到那里去,自然跟他们谈不来嘛!思想、见解不相同嘛!换一句话说,你怎么能去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