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第25章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25章

小说: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出亡甘肃西南之安土,师事大喇嘛思明得具足戒。复有西藏梅鲁之僧众
十人来学,复得具戒。后此诸人偕还藏土,恢复旧观。但秉持密法,掺杂神道,
未为纯善。时有藏地额利王智光者,热情兴学,从东印度聘致大德法护及其弟
子辈,广事译订,密乘复兴。其间密乘经典增译者,较昔为多,史称此谓后期
佛学。

 智光之嗣菩提光,延致阿底峡入藏弘法,尤为胜事。阿底峡尊者,一名吉祥
燃灯智,东印度奔迹布人,博通显密,德重当时,曾为超严寺上座。于公元1037
年(宋仁宗景佑四年)入藏,巡化各地,凡经二十载。德行所感,上下归依。
藏土佛学,为之一新。中间多事翻译,并著述《菩提道炬论》,极力弘扬显密
贯通之学。

 尊者示寂(七十三岁,公元1052年),其弟子冬顿等益闻其说,针对旧传密
法专尚咒术者,别立一切圣教,皆资教诫为宗。判三士道(下士人天乘、中士
声闻缘觉乘、上士菩萨大乘)。摄一切法,又奉四尊(释迦、观音、救度母、
不动明王),习六论(菩萨地、经庄严、集菩萨学、入菩萨行、本生囗、法句
集)。次第四密(作、修、瑜伽、无上瑜伽)。而以上乐密集为最。组织精严,
迈于昔贤。遂称为甘丹派(甘丹之义,为圣教教诫之意),藏土后之分立四派,
于是兴矣。

 宁玛派(意即古派,俗称红教)。此即旧传前期密乘之学,大要分九乘道,
应身佛释迦所说者: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报身佛金刚萨捶所说者:密乘、
外道、作修瑜加,三乘。法身佛普贤所说者:内道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
伽,三乘。

 而复以无上瑜伽中之喜金刚为最究竟。行持随俗,不事律仪,但观修现显契
证明空智,即得解脱云云。

 迦尔居派(意云教敕传承,俗称白教)。创自摩尔瓦。其人曾三度游学于印
度,师事阿底峡,复受密乘学于超严寺诺罗巴之门。得金刚萨(土垂)、婆罗
诃、龙树以来之真传,精通瑜伽密中之密集,及无上瑜伽中之喜金刚、四吉祥
座、大神变母等法。尤于空智双融解脱大手印等法,通达底蕴。归藏以后,授
其学于弥拉莱巴。再传至达保哈解,取阿底峡《菩提道炬论》,与弥拉莱巴之
大手印法,著《菩提道次第随破宗庄严论》,盖有取乎佛护中观之说以为诠释
也。后因流传渐广,更分九小派,不一其说。九派中杜普派,于元初有大学者
布顿者出,博贯五明,精通显密,整理注解大藏要典,创护律学密乘道甚多。
立说平允,后世推重。

 萨迦派(俗称花教)。创自藏王竞族曲爵保。后自藏州西百余里萨迦地方建
寺聚徒教学,故得名焉。此派学说,融会显密,取清辨一系中观为密乘本义作
解释。

 又以显教之菩萨五位(资粮、加行、见、修、究竟)。与密乘四部对合而修,
以彼此互相因果。以加行位中暖、顶、忍三昧耶断所取惑,世第一法三昧耶断
能取惑,同时以菩萨智慧本性光明而入大乐定。则已达显密融之境地矣。此说
与宁玛派之学径庭,故又谓之新学也。

 希解派(意即能灭)。以元初南印度阿囗黎敦巴桑结为始祖。其学出于超严
寺,要以密乘四种断法除灭苦恼,极其通俗。有除灭三灯、夜摩帝成就法等。
敦巴五度入藏行化,三传至玛齐莱冬尼,行脚一生,开化至盛云。

 此外尚有爵南派。迄明万历间,此派有大学者多罗那他,博学能文,深通梵
语,为译经之殿军。但此派至清初已改宗,今已无传。

 上述诸派,除甘丹派专事教化以外,余均与政治有关,援引势力,施行威福。

 迪尔居派曾握揽藏中政治大权。萨迦派第二世,孔迦宁保,尝由元成吉思汗
予以西藏统治权。复受命开教于蒙古,至第四世孔迦嘉赞,学尤精博。应元库
腾汗之召入朝,依用“兰查”字体,改定蒙文,受帝师尊号。其侄第五世发思
巴,更大得元帝信任,入朝为帝灌顶,亦受帝师之号,王公后妃,踊跃参加灌
顶,秽迹流言,传入史乘。既而归藏统一久事分争之十三州,悉举以臣事于元。
西藏之喇嘛教者,即随之通行汉土内地。内廷供养喇嘛费用,耗国库十之六七,
其声势之大,岂可想象!

 黄衣士派。降及明代,鉴于元代纵容喇嘛之弊,册封各派喇嘛为王,以杀萨
迦派专横之势。迨永乐年间,西宁西南,有宗喀巴者出。游学全藏,目击颓败,
慨然有改革之志,乃秉阿底峡之宗,采布顿之说,励行律仪,采诸派之长,而
合一经咒之教融为一说。宗喀巴学行优越,德重当时,教化所及,靡然从风。
门人学者,皆染黄衣冠,以别于旧时各派,故世称为黄衣派。于拉萨东南,建
甘丹寺,弘传其学。

 后又建色拉、哲蚌二寺,为著名之三大寺焉。藏土久衰之佛法,焕然昭苏矣。

 宗喀巴弟子有嘉察伯及开珠伯二大家,均能传承其学。其在甘丹住持,而传
宗师之衣钵者,为大弟子法宝,遂成后世甘丹座主传承之法统。后其高弟根敦、
珠巴二人,创历世转生之说,班禅(梵语意谓大宝师)、达赖(蒙语意谓大海)
二人,以师弟两相约,世世互为师长,弘传教法(班禅为其师转生,达赖为其
弟也),及明宪宗加以册封,势力更盛。清初达赖五世罗赞嘉错博学多才,蜚
声学界,而复借蒙古和硕部(青海附近)固始汗及清朝武力,底定全藏,即置
班禅于后藏,自居前藏,分揽统治之权。于是政教合一,悉掌于达赖。及至近
世,班禅来汉,彼此纷争不已,权利争夺,自启纷争,岂佛法之本意,良可慨
也!故后之言西藏佛学显密完整者,威以宗喀巴之传承为宗。

 西藏之显敦西藏经典及佛学之传播,直承印度晚出之后起大乘佛学。般若、
唯识、中观之说,月称、护法之论,蔚然罗列,经阿底峡、布顿、宗喀巴之组
织,蔚成一条贯系统完美之大乘次第之学。尤以宗喀巴之著作,依阿底峡《菩
提道炬论》,而广集成《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其中坚代表。于五乘佛学,次
第进修,系统条理,井然不紊,诚干秋杰作也。但其立说,取显密圆融,以后
贤之论说为宗,学者当有所审慎抉择于其间也。

 西藏《大藏经》,翻译典籍,较之汉地三藏,少有出入。印度后期诸贤之论
著,及密乘经典,则较汉地为多。明代永乐间,曾取其经藏,翻刻成永乐版
(见永乐八年《御制经赞盯。万历间,又翻刻为万历版。清康熙、雍正间,又
翻刻为北京版(见雍正二年《御制序》。有云雍正曾自译《大威德金刚修法仪
轨》,较之后世诸译为佳)。其中密乘经典,较之东密,尤有胜焉。唯汉地经
藏,西藏所缺者亦多,如龙树所著《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皆于戒
学多所阐明,而其籍印度失传,藏中亦付缺如。仅知无著《寂天之书》而已。
又如无著组织瑜伽之作,有《显扬论》、《广陈空与无性》阐发现观瑜伽,实
为此宗根本典籍,藏土亦缺。至如唐代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传自西南
印度之密乘学术,两界仪轨,既具规模,多非北印学宗所及者(即作、修、瑜
伽三部密法),若概纳于外道,岂非主观武断者耶!

 佛学而宗注疏论说,衡以佛说“依经不依论”之旨,不无乳酥掺水之憾!精
密可能过之,近似之言,常可变易原旨,以之参证则可,以之衡量其他,容有
不当。

 唯宗喀巴之学,自明迄今,流传六百余年未替,而试举与汉地流行佛学相较,
得失短长,不易轻议。如“华严”、“天台”、“三论”、“唯识”,诸宗之
学,精深博大,各有独到。而云汉地无正真佛法,何其见之浅陋!华严诸疏、
天台之《摩河止观》诸论,岂无创见?尤以汉地唯识之学,则非藏土所及矣!
若云藏密学者,必先习显教十余年,较之汉地学佛法者为胜,殊不知汉地宗师
大德,皆有好学一生而不少怠者,因名匠辈出,互相赞许,不事文字之争耳。

 西藏之密法西藏佛法,固皆显密相共以行,至谓密乘,则谓不共之行,称能
疾速圆满菩提,非余宗可比云云。由显入密,无别有发心,但始从一切共同陀
罗尼仪轨(即息灾、增益、降伏等八种仪轨),及密咒经典所说种种,进而修
证两俱瑜伽、大瑜伽等本续。以各种真言之力,而得宝瓶、宝剑、隐身、如意
树等八大悉地,则能疾具资粮而登正党。而此种修行,悉待阿囗黎之灌顶加庇
而后能入,故其始应竭财物以供养阿囗黎,得其欣悦而蒙灌顶,则罪业清净,
堪任悉地矣。至以修行之实,应待亲承教授,非文字所可诠也。(此种意义,
《炬论》及《释论》中甚详,不再繁述。)

 藏中密法,大体汇为四部:即作、修、瑜伽、无上瑜伽。作修之部,为资粮
之修集,积福德基。瑜伽之部,已会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而并修迈进。仪轨修法,
均有一共通组织,即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所谓生起、圆满二次第者,于密
乘仪轨程序而言,似乎有异于显教种种修学法门。然依佛法之信、解、行、证,
次第而言,一切众生,由初发心而登正觉,无论何地何时,若因若果,固皆循
此生圆二次第而修者。即如净土一宗,单以持名念佛法门而论,亦已具备生圆
之序,而不别列其次第名目者,正为诸佛菩萨之密因密意耳。岂独于密宗而后
有此奇特事乎!无上瑜伽之部,以喜金刚、上药、忿怒文殊、时轮,乃至大圆
满、大圆胜慧、各种大手印等法,为其宗之最殊胜者。由瑜伽而进修至无上瑜
伽,视密法所特具之气脉明点诸法,又已视为余事。若大圆满、大圆胜慧、大
手印,其所标旨,即有弹指成佛,立地见性之方便。故以无上瑜伽而论作、修、
瑜伽诸部,乃为资粮位上修集之事。此中理趣方便,行持修证,渐近于禅宗,
故有谓大手印等诸法,实同于禅宗。且谓达摩祖师只履西归之时,显化于西藏
而传大手印法云云。然钦!否钦?乃历来心口之传说,无足为据。要之,大手
印等之与禅宗比较,同异短长,显然不一。方法既殊,宗纲各别,若以之拟于
北宗渐禅之法,恰尽相似。至于南宗正脉,则非上述密法所可窥测也!大圆满
大手印等法,固已殊胜,然以禅宗“正法眼藏”观之,则迷封滞壳,摩挲光影,
仍易滞于法执。所谓仗金刚王宝剑,踏毗卢顶上行者,舍禅宗正法以外,其孰
与归?

 藏密之特点通常一般异宗异学于密宗,或赞或毁者,统皆以密宗修持方法中
若干特殊之事,作为雌黄月旦,隔靴搔痒,言不中的,且于密宗显教理趣,大
抵茫然。密乘之所谓密者,究其极则,非自谓其行怪索隐,盖菩提心印,妙密
难明也。若言下顿悟,法外忘象,正如曹溪六祖所云:“密在汝边”。复何秘
密之有?然后返观一切世间出世间等等诸法,无非佛法。如实如是证入华严海
藏境界,显密妙言,无一而不平实。

 密乘中若干特殊方法,显而习见者,如礼拜、供养、护摩、念诵等法,似有
异于显教各宗修持之趣。实则,如诸宗所习之禅门课诵、十小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