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 >

第9章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第9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任何感觉呢?原来,空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一件东西的,它的压力也是 

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压向同一物体,我们人的身体几乎是和外界相通的,身体 

内部也有空气,也有压力,这个由里向外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互相抵 

销了,所以我们身体就不再觉得受到压力了。 



                              快速奔跑的机器 



     1813年,德国人德莱士在一片林区当森林监督。一天,他在森林里走累 

了,就坐到一根被伐倒的圆木上休息。他唱着歌,身子不由前后来回晃动着。 

唱着晃着,身下的那根圆木便随着他身子的晃动而来回滚动……德莱士常年 

在山地林区工作,滚动的现象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想:“无论是山石还是 

圆木,只要滚动起来,朝前运动的速度就会成倍地增长。”想着想着,一个 

新奇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闪了出来:要是利用滚动的原理制造出一种既不用 

任何燃料,又方便灵活的车子来帮助自己行走,该多好啊! 

     回家后,德莱士动手研制起这种滚动式的自行车来。不几天,车子造好 


… Page 28…

了。他制造的车子有一个木架,架子中间有一个座椅,座椅前安上一个把手。 

木架下是一前一后可以滚动的两个轮子。 

     不久,人们看到德莱士坐在一个带轮子的木架上飞快地“奔跑”着,这 

时,一个好胜的年轻人拼足力气跟德莱士赛跑,追了好长时间,怎么也跑不 

过德莱士。看热闹的人纷纷欢呼起来,为德莱士喝采:“飞毛腿,飞毛腿!” 

人们都这样称赞他。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德莱士骑车的模样和动作真有点儿滑稽,只见他 

手扶把手,两脚一左一右地不停地蹬地,仿佛划船一样,由于脚的蹬动,两 

个轮子便飞快地滚动起来,载着德莱士快速向前。显然,骑这种车子要比一 

般的跑要快并且省力得多,特别是下坡的时候,不用脚蹬地,车子照样可以 

快速前进。 

     德莱士给自己发明的车子起名叫“奔跑机”,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 

车。 



                             高斯智断瓶中线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公元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 

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眼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 

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 

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 

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 

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碰破 

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 

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着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伙子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 

大街上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除 

了摇头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 

吭。小伙子们更得意了,他们为自己高明的难题而叫绝。有人甚至刁难道: 

 “怎么样,你智力有限吧,实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么多荣誉证书拿到 

大街上当众烧掉,以后别再逞能了。” 

     高斯的确气恼,但他仍克制住,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 

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 

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当”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 

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把太阳光聚焦,让这个热度很高的焦点穿过瓶子, 

照射在棉线上,使棉线烧断。太阳光帮了我的忙。”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那几个小伙子也佩服得连连赞叹。 


… Page 29…

                             伦琴研究X射线 



     这是1895年的一天晚上,在德国某城一个科学家的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物理学家伦琴(公元1845—1923年)啃了几口面包,就又回到实验室去 

了。妻子贝塔立刻走出卧室,包了一些食物,怒气冲冲地给伦琴送去。此时, 

伦琴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他把一本厚书放在相距大约两米远 

的一架荧光屏与一只克鲁斯管之间。 

      “你究竟还要不要吃晚饭?现在都已过深夜12点了。”贝塔到实验室, 

板着脸,大声对伦琴叫道。 

      “喂,亲爱的,快来看,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你看,它能穿过两米 

厚的空气,还透过这本厚书。真是太神奇了。”伦琴看到妻子来了,立刻高 

兴地手舞足蹈。 

     妻子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可没有在意伦琴的实验。听到丈夫神秘而激动 

的声音,好奇心也来了:“你再做一遍,让我从头看一下吧。” 

      “好的!”伦琴对妻子说,“不过,你得帮我一下,请拿着荧光屏,逐 

渐退远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射线的射程了。” 

     妻子照伦琴说的去做了,可是,刚走一步,只听她突然惊叫起来:“啊 

——,亲爱的,快来看我的手。” 

      “你的手怎么啦?是不是被刺痛了?”伦琴赶紧抓住妻子的手,关切地 

问。 

      “不是的,你快看屏幕上面。”贝塔神色惊慌地大声说。 

     这时,伦琴立刻看到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贝塔手指的骨胳影像,“喔 

——真是奇迹,真正的奇迹。”伦琴惊喜地叫道。随即一个新的设想在他的 

脑中出现了。“亲爱的,你把手放到荧光屏前面去,我给你的手照一张相。” 

     妻子把手放在克鲁斯管附近的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上。不一会儿,伦琴便 

把照片洗出来了。这是妻子的一个完整的手骨影像,连她戴在无名指上的结 

婚戒指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亲爱的,我们可有了一项世界上了不起的发现了。这张照片,就是我 

们奉献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 50岁的伦琴挥动着照片,激动得跟孩子 

一般。 

      “对,亲爱的。但是,造就这奇迹的看不见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啊!这可是种神奇的射线。”伦琴喃喃自语,“称它什么好呢?” 

      “它还是未知数嘛,是X。”妻子打趣地插话道。 

      “对,就叫它X射线。”伦琴眉毛一扬,大着嗓门说道。 

     就这样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X的射线。此种射线能透视人体,显示出患 

者骨骼和内脏的结构,准确地指出病变部位和其他情况,便于确诊治疗。由 

于这一重大的发现,伦琴荣获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还把X射线 

称作伦琴射线。 



                             渐渐漂移的大陆 



     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看书,看的时间长了,他放下书 

本,想活动一下身子再看,同时让眼睛也休息一下。他尽力把自己的视线推 

得远一些,看看窗外……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贴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 Page 30…

他很有兴趣地看着那奇形怪状的陆地地形,看着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那海 

洋,那岛屿。看着看着,他发现: 

     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几内亚湾的凹进 

去的部分,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合拢起来,再进 

一步对照,巴西海岸几乎都有凹进去的部分相对应。魏格纳想:“看起来就 

像用手掰开的面包片一样,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后来才分 

开的吗?会不会是巧合呢?”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跳跃着,这个偶然的发 

现,使他感到十分兴奋。 

      “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我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它!”魏格纳又冷 

静地思考起来:“假如现在被大西洋隔开的大陆原来是一整块的话,那么, 

形成大陆的地层、山脉等地理特征也应该是相近的,隔在两岸的动物、植物 

也应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曾有过相同的生存环境……” 

     病好之后,魏格纳走遍了大西洋两岸,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 

有一种蜗牛既生活在欧洲大陆,也生活在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可以想象, 

蜗牛不可能远涉重洋,也没人听说过曾经有人“引进”过这种野生的蜗牛。 

他还对同样出现在巴西和南非地层中的龙化石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种爬 

行小动物也不可能跨越大海,最重要的是,这种龙在其他地区的地层中并没 

有被发现过……根据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原理,相同的生物不可能在 

相隔很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同一个地区。种种迹 

象表明,两岸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整块! 

     于是,1914年,魏格纳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他指出: 

现在的美洲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大约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陆慢慢分裂,开始缓慢地漂移,渐渐成 

了现在的样子。并且,现在还在慢慢地漂移着,他认为:印度次大陆是从南 

极洲漂移过来的,与正在向东漂移的亚洲相撞,而突起的“世界屋脊”喜马 

拉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这种运动至今还在悄悄地进行着,喜马拉雅山至今 

也没停止向北拥挤。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1300多年以来,西藏与印度之 

间缩短了大概60米。而澳大利亚也正在向北漂移。 

      “整个人类居住的陆地,就像巨大无比的航船,在非常缓慢地漂流,移 

动。世界千百万年后的面目,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鲁士遭受到四路大军的攻击:东面,俄军8万人已进入普鲁 

士境内;南面,10万奥军正在大踏步挺进;西面,13万法军向柏林逼近;北 

面,瑞典军队1。7万人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四路大军,结成联盟,铁壁 

合围,企图扼杀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虽处危境,但不服输,他要趁四路大军完成合围 

之前,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 

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