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广弘明集 >

第22章

广弘明集-第22章

小说: 广弘明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笑曰。文始傳云。萬儯f儯鼩q一大水。崑崙飛浮。有仙飛迎天王善人。安之山上。乃至前前萬萬歲。天地混沌如雞子黃。名曰一劫。案大水之日天人不死。不應迎之山上。 
又濟苦經。乾坤洞然之後。潰然空蕩。計一劫之時。人物不存。其延生符四萬劫乃出。豈可四萬劫中絕無天人。幽幽冥冥。何其遠也。又萬萬止是一儯|儯故且徽住V寡砸粌|兆年而云。萬儯f儯摺Iw新學造經。不知數之大小耳。 
二十六椿與劫齊者。洞玄枺角嗟垌炘弧>盼宀怀>印L斓赜袃A危。大劫終一椿。百六乘咿挕!
臣笑曰。大水既漂。崑崙飛浮。後有大火。金鐵融地無草。乃至萬萬儯鼩q。天地如雞子黃。總名一劫。然椿是世木。以世火燒之則灰。值劫火便絕。而言大劫齊椿者。一何謬歟。亦可笑矣。 
二十七隨劫生死者。如度命妙經云。大劫交周。天崩地淪。欲界滅無。太平道經佛法華大小品。周撸舷率颂熘小T谏鐑戎链蠼俳弧F湮哪藳'。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真文玉字。出於元始。在二十八天無色界上大羅玉京山玄臺災所不及。故自然之文。與咄瑴纭D芊钪咦嫔臁^D輪拢醮唤^。 
臣笑曰。度人本行經云。道言自元始開光以來。赤明元年。經九千餘儯佟6纫缓闵潮娚栣嶂辽匣试辍6热藷o量。我隨劫生死。世世不絕。恒與臁畬毻觥=浘媒俳K九氣。政哂毺ァ:槭戏e三千餘年。至赤明開通歲在甲子。誕於扶力。蓋天復與臁畬毻龆热恕o始天尊以我因緣。賜我太上之號。在玄都玉京以此推之。真文在玉京災所不及。而云自然之文。與咄瑴纭M瑴缲M非災也。 
又云。我與臁畬毻瑫r出洠АS衷啤N译S劫生死。計臁畬氝滅。太上隨亡。而云長生不死。此為妄也。又玉京在眾天之上災所不及。理合可疑。一切形色無有存者。玉京玉臺斯為色界。色界非常。玉京豈存。又赤明甲子之號。殊同河漢之實矣。 
二十八服丹成金色者。神仙金液經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燒丹成水銀。燒水銀成丹。故曰還丹)昔韓終服之。面作金色。 
又佛身黃金色者。蓋道法驗也。令身內外剛堅如金。故號佛金剛身也。 
臣笑曰。文始傳云。太上老子太一元君。此二拢嗫蔀橐簧怼=鹨航浽啤L徽呶┯兄悬S丈夫及太一君此二仙人主也。飲金液昇天為大神眨庩栆印!
尋韓終未服金液。止是常人既服昇天。即老君是也。而老君為太上萬真之主。何所不能而乃須金液後眨庩柡酢!
又太一大神成者多少眨庩栒邚晚殠兹恕H粞苑摺=缘煤纹涠嘁S值づc水銀遍地皆有。火燒成丹。作之不難。何為道士不服白日昇天。為天仙之主而辛苦叩齒。虛過一生良可哀哉。若不服者。明知為丹所铡9什队爸劧!
又云。佛身金色由丹所成。此乃不須行因一炷丹。得邪見之重。可為悲夫。 
二十九偷改佛經為道經者。如妙真偈云。假使聲聞眾。其數如恒沙。盡思共度量。不能測道智。 
臣笑曰。此乃改法華佛智為道智耳。自餘並同諸文非一。昔有問道士顧歡歡答。臁畬毭罱浱煳拇笞殖鲮蹲匀弧1痉欠ㄈA。乃是羅什與僧肇。改我道經為法華也。且臁畬毻奠斗ㄈA可誑枺摹7ㄈA之異臁畬殹2皇馕饔颉=褡g人所出不爽經文。以此推之。故知偷改為實。且佛經博約詞義宏深。千卷百部無重文者。不同老經自無別計。倚傍佛經開張卷部。且五千之文全無及佛。佛之八藏亦不論道。自餘後作皆浮鸾洝a嶙悦髦2粡V其類。是以古來賢達諷誦佛經。至今流傳代代不絕。道法必勝何不誦持。舉國統括誦道誰是。是故知非可為准的。 
三十偷佛經因果者。度王品云。天尊告純陀王曰。得道拢娭梁闵橙鐏碚吣粡姆卜e行而得也。十仙者無數。亦有一興而致一仙位。復有積劫而登由功高。則一舉功卑。則十昇有十階級。從歡喜至法雲。相好具足。於是諸王聞說即得四果。 
又度身品。尼乾子於天尊所聞法。獲須陀洹果。 
又文始傳。老子在罽賓彈指。諸天王羅漢五通飛天俱至。遣尹喜為師。得道菩薩為老子作頌。 
臣笑曰。佛之與道。教□不同變通有異。道以自然為宗。佛以因緣為義。自然者無為而成。因緣者積行乃證。是以小乘列四果之差。大乘有十等之位。從凡入真具有經論。未知道家所列四果十仙名與佛同。修行因緣未見其說。然道家所修。吸氣沖天飲水證道。聞法飛空餌草尸解。行業既殊證果理異。但說天有五重。或三千六千。或八十一天。或六十大梵。或三十六天。或五儯迦f餘天。或九真天王九氣天君四方氣君三元三天九宮天曹玉清大有玄都紫微三皇太極。諸如此類理有所緣。豈有虛張自取矯異。請說此天。為重為橫為虛為實。服何丹草而獲此天。脫所未詳則徒為虛指。更來可笑矣。 
三十一道經未出言出者。案玄都道士所上經目。取宋人陸修靜所撰者。目云。上清經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已行。始清已下四十部六十九卷未行於世。檢今經目。並云見在。乃至洞玄經一十五卷。猶耄鞂m。今檢其目並注見在。 
臣笑曰。修靜宋明時人。太始七年因敕而上經目。既云耄г谔鞂m。爾來一百餘年。不聞天人下降。不見道士上昇。不知此經從何至此。昔文成以書飯牛。詐言王母之命。而黃庭元陽以道換佛。張陵創造臁畬殹浅酁鯐r始出。上清起於葛玄。宋齊之間乃行。鮑靜造三皇。事露而被誅。文成書飯牛致戮於漢世。今之學者。又踵其術。又可悲乎。漢書張魯祖父陵。桓帝時造符書以惑眾。受道者出米五斗。俗謂米佟A陚髯雍狻a閭髯郁敗L栐蝗龓煛H酥逓槿蛉恕=栽啤0兹諘N天。初受道名鬼卒。後號祭酒。妖鄙之甚穿鑿濫行。經例矣。 
三十二五儯靥煺摺N氖紓髟啤L煊形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地亦如之。厚一萬里。四角有金柱金軸。方圓三千六百里。神風持之。以四海為地茫L斓厣酱ê訚h通氣風雲皆從山出。 
臣笑曰。三天正法經云。天光未明七千餘劫。玄景始分九氣存焉。九真天王元始天王。稟自然之胤置九天之號。上中下真真為一元。元有三天。上元宮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計一天相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里。則九天相去七十九蕅九千九百二十里。一里有三百步。一步有六尺。則有一十四儯Ь虐侔耸迦f六千尺。以五儯靥旆种t天天相去二尺。豈有厚萬里之地。上載尺之天乎。 
文始傳云。老子引四天王。大眾皆身長丈六。短者丈二。計人大而天小。何以自容常臥不起。愕然大怪。 
三十三道士出入儀式。玄中經說。道士執簡者用金玉。廣一寸長五寸五分。執之為況。中古王執朝師君。下古金玉耄屉s木。長九寸名為手簡。執以去慢眨ъ兜朗俊H羧胪鯇m聚落人室。在舍外十步。著巾帔執況而入。勿有側背。出舍外脫巾帔著素服行。勿自顯損道法。若入俗家。整威儀執簡坐。勿使俗怪。道士行百里外。執杖巾帔香爐銅灌□釪。出家之具自隨。威儀具足得十種功德。 
臣笑曰。自然經云。道士巾褐帔法褐。長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旬。年有三百六十日。一身兩角。角各有六條。兩袖袖各六條。合二十四條。法二十四氣。二帶法陰陽。中兩角法兩儀。乃至冠法蓮華巾也。自然經既有科律。何以不依。及法張魚黃巾之服。摺啥鵁o識也。 
三十四道士奉佛者。化胡云。顧將優曇花。願燒栴檀香。供養千佛身。稽首禮定光。 
又云。佛生何以晚。泥洹何以早。不見釋迦文。心中大懊惱。 
又大眨г啤5缹W當念。撸Т罅骶皩m禮佛。 
臣笑曰。敷齋經。天尊令右玄真人曰。釋迦文以轉輪生死法化世。使天老右玄真人。以仙度之道不死之大法。又老子序云。道主生佛主死。道忌穢佛不忌。道屬陽生忌穢。佛則反之。據此清濁天分死生大判。何為不念清虛大道。而願生死穢惡佛乎。古昔殷太宰問孔子拢恕?状鹑饰宓廴跫扒鹁悴宦}也。西方之有拢哐伞9手鬃右苑馂槁}。不以道為拢病;啤L煜麓笮g。佛術第一。昇玄云。吾師化撸祗谩7釉弧@鲜现畮熋屽任摹4说例S經又云。稱仙梵天稱佛耄摹M鈬x經多是梵天。道士所好梵即佛也。此即學佛久矣。由稱梵也。又臁畬毴齑箬箅'語。天各八字。誦之萬遍即飛行。七祖同昇南宮。此又道士學佛之證也。然道士止知學梵。亦不知梵是何佛。愚而信之亦應有福。不知可笑以不。 
三十五道士合氣法。真人內朝律云真人曰。凡男女至朔望日。先齋三日入私房。詣師所立功德。陰陽並進日夜六時。此諸猥雜不可聞說。又道律云。行氣以次。不得任意。排醜近好抄截越次。又玄子曰。不鬲戾得度世。不嫉姤世。可度陰陽合乘龍去云云。 
臣笑曰。臣年二十之時。好道術就觀學。先教臣黃書合氣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兩舌正對。行道在於丹田。有行者度厄延年。教夫易婦惟色為初。父兄立前不知羞恥。自稱中氣真術。今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詳。 
三十六諸子為道書者。玄都經目云。道經傳記符圖論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二千四十卷有本。須紙四萬五十四張。其一千一百餘卷經傳符圖。其八百八十四卷諸子論。其四千三百二十三卷陸修靜錄。有其數目及本並末得。 
臣υ弧5朗克辖浤俊j懶揿o目中見有經書。藥方符圖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無雜書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餘卷者。乃取漢藝文志目八百八十四卷為道之經論。據如此狀。理有可疑。何者至如韓子孟子淮南之徒。並言道事。又有八老黃白之方。陶朱變化之術。翻天倒地之符。辟兵殺鬼之法。及藥方□厭得為道書者。可須引來。未知連山歸藏易林太玄黃帝金匱。太公六韜。何以不在道書之例乎。修靜目中本無諸子。今乃剩安。不知何據。且去年七月中道士所上經目。止注諸子三百五十卷為道經。今云八百餘卷。何以前後不同。又人之有惡惟恐人知。己之有善懀瞬灰姟9实朗孔詴啤2皇艿澜湔卟坏米x道經。即如此狀。恐人知其醜乎。若以諸子為道書者。人中諸子悉須追取。何得遺之。且道士引例我老子道德。本是諸子。今尊為經。流例相附有何過歟。若爾則知老子黃子諸子之流。如何得與儒流七經而相抗乎。班固先六經後二篇。序道為中上賢類。斯實錄矣。 
又陶朱者即范蠡也。既事越王勾邸>记魠鞘摇L屎飲尿。亦以甚矣。今尊崇其術。不亦昧乎。 
又蠡子被戮於齊。何為不行父術變又造天地經。老子託幽王皇后腹。即幽王之子也。身為柱史。即幽王之臣也。化胡云。老子在漢為枺剿贰H魧彔栒摺S耐鯙槿炙鶜ⅰXM可不愛君父與神符令不死乎。 
又漢武窮兵疲役中國。天下戶口至減太半。稱老子為方朔者。何忍不與辟兵辟穀之符。厭人□鬼之方。以護漢國乎。眼看流弊。若此無心取救。將非欺誑謬乎。 
又說統收道經目錄。乃有六千餘卷。覈論見本止有二千四十卷。餘者虛指未出。將非鉛墨未備致經本未成乎。自餘孟浪紛論無足更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