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广弘明集 >

第5章

广弘明集-第5章

小说: 广弘明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狻\噹熢轮ХN類繁兮。馬蹄之國。若騰奔兮。西南烏弋及罽賓兮。天竺于闐。皆胡人兮。條支安息西海漘兮。人跡所極至大秦兮。珊瑚明珠銅金銀兮。琉璃馬腦來雜陳兮。車渠水精莫非真兮。雄黃雌石出山垠兮。青白蓮花被水濱兮。宮殿樓觀並七珍兮。窮陸溟海又有民兮。長股深目豈君臣兮。丈夫女子及三身兮。結胸反舌一臂人兮。跂踵交脛與羽民兮。不死之國皆何因兮。茫茫造化理難循兮。拢卟粶y況庸倫兮。筆墨之暇為此文兮。薄暮雷電聊以忘憂。又示君兮。 
梁典云。江淹位登金紫。初淹年六歲。能屬文為詩。最長有遠識愛奇尚。年二十以五經授宋諸王。待以客禮。初年十三而孤貧。採薪養母以孝聞。及梁朝六遷侍中。夢郭璞索五色筆淹與之。自是為文不工。人謂其才盡。然以不得志故也。有集十卷。深信天竺緣果之文。余檢其行事與傳同焉。綴述佛理。不多錄其別篇。知明賢之雅志耳。 
家訓歸心篇北齊光錄顏之推。 
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業歸心勿輕慢也。其間妙旨具諸經論。不復於此少能讚述。但懼汝曹猶未牢固。略重勸誘耳。 
原夫四塵五陰剖析形有。六舟三瘢載群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慧。豈徒七經百氏之博哉。明非堯舜周孔老莊之所及也。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極為異深湶煌鹊涑蹰T設五種之禁。與外書(仁義禮賀信)五常符同。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軍旅宴饗刑罰。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為之節使不淫濫耳。歸周孔而背釋宗。何其迷也。 
俗之謗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無方。為迂誕也。其二以吉凶禍福或未報應。為欺誑也。其三以僧尼行業多不精純。為姦慝也。其四以縻費金寶減耗課役。為損國也。其五以縱有因緣而報善惡。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後世之乙乎乙乎。為異人也。今並釋之于下云。 
釋一曰夫遙大之物。寧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為精氣。日為陽精。月為陰精。星為萬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墜落。乃為石矣。精若是石。不可有光性。又伲亍:嗡M屬。一星之徑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數萬百里之物數萬相連。闊狹縱斜常不盈縮。又星與日月光色同耳。但以大小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當石耶。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呷赵滦浅健H艚允菤狻怏w輕浮。當與天合往來環轉。不得偝摺F溟g遲疾理寧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數移動不均。寧當氣墮忽變為石。地既滓濁。法應沈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枺鞯胶:螢椴灰纭w塘尾閭渫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氣所然。潮汐去還誰所節度。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天地初開便有星宿。九州未劃列國未分。剪疆區野若為躔次。封建以來誰所制割。國有增減星無進退。災祥禍福就中不差。懸象之大列星之夥。何為分野止繫中國。昴為旄頭。匈奴之次西胡枺膹}交趾。獨棄之乎。以此而求。迄無了者。豈得以人事尋常抑必宇宙之外乎。 
凡人所信惟耳與目。自此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說天。自有數義。或渾或蓋乍穹乍安。斗極所周埂S所屬。若所親見不容不同。若所測量寧足依據。何故信凡人之臆說。疑大拢钪肌6責o恒沙世界微塵數劫乎。而鄒衍亦有九州之談。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見宀恍庞邢x食樹吐絲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石船。皆實驗也。世有咒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倏忽之間千變萬化。人力所為尚能如此。何妨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千里寶幢百由旬座化成淨土踊出妙塔乎。 
釋二曰。夫信謗之興。有如影響。耳聞眼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詹簧顦I緣未感。時儻差簡終難獲報耳。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九流百氏皆同此論。豈獨釋典為虛妄乎。項託顏回之短折。伯夷原憲之凍穑А1I跖蹻之福壽。齊景桓魋之富強。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更為實耳。如以行善而偶鍾禍報。為惡而儻值福徵。便可怨尤即為欺詭。則亦堯舜之云虛。周孔之不實也。又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釋三曰。開闢已來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恚責其精潔乎。見有名僧高行。棄而不說。若睹凡猥流俗。便生非毀。且學者之不勤。豈教者之為過。俗僧之學經律。何異士人之學詩禮。詩禮之教格朝廷之士。略無全行者。經律之禁格出家之輩。而獨責無犯哉。且闕行之臣猶求祿位。毀禁之侶何慚供養乎。其於戒行自當有犯。一被法服已墮僧數。歲中所計齋講誦持。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釋四曰。內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招⒃谛摹H驶轂楸尽m氝_流水不必剔落髦髮。豈令罄井田而起塔廟。窮編戶以為僧尼也。皆由為政不能節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算。非大覺之本旨也。抑又論之。求道者身計也。惜費者國忠病I碛媷不可兩遂。粘坚咧鞫鴹売H。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耄в凶屚蹀o相避世山林。安可計其賦役以為罪人也。若能皆化黔首悉入道場。如妙樂之世儴佉之國。則有自然粳米無盡寶藏。安求田蠶之利乎。 
釋五曰。形體雖死精神猶存。人生在世。望於後身。似不連屬。及其殻釀t與前身猶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見夢想。或降僮妾。或感妻孥。求索飲食徵須福祐。亦為不少矣。今人貧賤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德。以此而論可不為之作地乎。夫有子孫自是天地間一蒼生耳。何預身事而乃愛護道以基趾。況於己之神爽頓欲棄之乎。故兩疏得其一隅。累代詠而彌光矣。 
凡夫曚蔽不見未來。故言彼生與今生非一體耳。若有天眼鑒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耶。又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慶。治國者欲一國之良。僕妾臣民與身竟何親也。而為其勤苦修德乎。亦是堯舜周孔虛失愉樂。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 
  人生居世。須顧俗計樹立門戶。不得悉棄妻子一皆出家。但當兼修行業留心讀誦。以為來世資糧。人身難得。勿虛過也。 
七錄序梁處士阮孝緒。 
日月貞明。匪光景不能垂照。嵩華載育。非風雲無以懸感。大拢ι鷳诿馈K钥餄L俗矯正彞倫。非夫丘墳典詩書禮樂。何以成穆穆之功致蕩蕩之化也哉。故鴻荒道喪。帝昊興其爻畫。結繩義耄А;暑R肇其文字。自斯以往□襲異宜。功成治定各有方冊。正宗既殄樂崩禮壞。先拢ㄓ腥艟Y旒。故仲尼歎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夫有志以為。古文猶好也。故自衛反魯。始立素王。於是刪詩書定禮樂。列五始於春秋。興十翼於易道。夫子既亡微言殆絕。七十並喪大義遂乖。逮乎戰國俗殊政異。百家競起九流互作。嬴正疾之。故有坑焚之禍。至漢惠四年。始除挾書之律。其後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開獻書之路。置寫書之官。至孝成之世。頗有亡逸。乃使郑д哧愞r求遺書於天下。光祿大夫劉向及子伋歆等。讎校篇籍。每一篇已輒錄而奏之。會向亡哀。帝使歆嗣其前業。乃徙溫室中書於天祿閣上。歆遂總括群篇。奏其七略。及後漢蘭臺。猶為書部。又於枺^及仁壽闥。撰集新記。校書郎班固傅毅並典祕籍。固乃因七略之辭。為漢書藝文志。其後有著述者。袁山松亦錄在其書。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祕書中外三閣。魏祕書朗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為朱紫有別。晉領祕書監荀勗。因魏中經更著新薄。雖分為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別之。惠懷之亂。其書略盡江左草創十不一存。後雖鳩集。淆亂以甚。及著作佐郎李充始加刪正。因荀勗舊簿四部之法。而換其乙丙之書。洠员娖?傄约滓覟榇巍W詴r厥後世相祖述。宋祕書監謝臁丞王儉齊祕書丞王亮監謝崙朏等。並有新進。更撰目錄為七志。其中朝遺書收集稍廣。然所亡者猶太半焉。齊末兵火延及祕閣。有梁之初缺亡甚眾。爰命祕書監任昉躬加部集。又於文德殿內別藏眾書。使學士劉孝標等重加搜進。乃分數術之文。更為一部。使奉朝請祖^2□未有踰於當今者也。孝緒少愛墳籍。長而弗倦。臥病閑居傍無塵雜。晨光纔啟荆乙焉ⅰO┘确咒涏窖凇*q不能窮究流略探盡祕奧。每披錄內省多有缺然。其遺耄в涱H好搜集。凡自宋齊以來王公摚澲^。茍蓄聚墳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見若聞。校之官目多所遺漏。遂總集眾家。更為新錄。其方內經記至于術技。合為五錄。謂之內篇。方外佛道各為一錄。謂之外篇。凡為錄有七。故名七錄。昔司馬子長記數千年事。先哲愍其勤。雖復稱為良史。猶有捃拾之責。況總括群書四萬餘卷。皆討論研覈標判宗旨。才愧疏通學慚博達。靡班嗣之賜書。微黃香之枺^。儻欲尋檢內寡卷軸。如有疑滯傍無沃啟。其為紕謬。不亦多乎。將恐後之罪子者。豈不在於斯錄。如有刊正。請俟君子。昔劉向校書。輒為一錄。論其指歸辯其訛謬。隨竟奏上。皆載在本書。時又別集眾錄。謂之別錄。即今之別錄是也。子歆探其指要。著為七略。其一篇即六篇之總最。故以撮略為名。次六藝略。次諸子略。次詩賦略。次兵書略。次數術略。次方技略。王儉七志改六藝為經典。次諸子。次詩賦為文翰。次兵為軍書。次數術為陰陽。次方技為術藝。以向歆雖云七略。實有六條。故立圖譜一志。以全七限。其外又條七略及漢藝文志中經簿所闕之書。并方外之經。佛經道經各為一錄雖繼七志之後。而不在其數。今所撰七錄斟酌王劉。王以六藝之稱不足。標榜經目改為經典。今則從之。故序經典錄為內篇第一。劉王並以眾史合于春秋。劉氏之世史書甚寡。附見春秋盏闷淅=癖娂矣泜鞅鹅督浀洹*q從此志。實為繁蕪。且七略詩賦不從六藝諸部。蓋由其書既多。所以別為一略。今依擬斯例分出眾史。序記傳錄為內篇第二。諸子之稱。劉王並同。又劉有兵書略。王以兵字湵≤娧陨顝V。故改兵為軍。浮^古有兵革兵戎治兵用兵之言。斯則武事之總名也。所以還改軍從兵。兵書既少。不足別錄。今附于子總以子兵為稱。故序子兵錄為內篇弟三。王以詩賦之名不兼餘制。故改為文翰。浮詢A世文詞。總謂之集。變翰為集。於名尤顯。故序文集錄為內篇第四。王以數術之稱有繁雜之嫌。改為陰陽。方技之言事無典據。又改為藝術。浮躁庩柶兴M。不如數術之該通。術藝則濫六藝與數術。不逮方技之要顯。故還依劉氏各守本名。但房中神仙既入仙道。醫經經方不足別創。故合術技之稱以名一錄為內篇第五。王氏圖譜一志劉略所無。劉數術中雖有。歷譜而與今譜有異。浮詧D畫之篇。宜從所圖為部。故隨其名睿鞲奖句涀V。既注記之類。宜與史體相參。故載于記傳之末。自斯以上皆內篇也。 
  釋氏之教實被中土。講說諷味方軌孔籍。王氏雖載于篇。而不在志限。即理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