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应是屐齿印苍苔 >

第17章

应是屐齿印苍苔-第17章

小说: 应是屐齿印苍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乡是生我育我的慈母,如果我们不愿在似海的乡愁中灭顶,就要付出
一切代价,保得乡土无恙!
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故乡都是最美的地方。
1937 年
文苑絮语十四则
心理描写
电影和戏剧必须用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旧剧有一个简单的手法,
是背弓,只有小说,可以直截了当地正面刻画人物的心理。
但小说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并不限于枯燥的抽象分析。在鲁迅的《肥皂》
里,有许多十分微妙和深刻的心理描写,但直接表露的话,却一句也没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结果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1959 年
第一人称
用第一人称写小说,有亲切感,也有不少方便处,——首先是作者有较
多的自由。鲁迅的很多短篇,如《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故
乡》等等,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但这些小说的主角并不是“我”,而是通
过“我”的眼睛看出来的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和闰土。
王西彦的长篇小说《在漫长的路上》,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这部小说有
很多好处,但读起来却觉得不自然。小说的主角是田祖光,“我”只是一个
陪衬的角色。但因为是长篇,用第一人称写,就只能采取“我”所目击耳闻
的场面,因此也就受了束缚,有放不开,写不深的感觉。看来用这种手法写
长篇,值得斟酌。
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中,有不少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勒萨日的《吉尔?布
拉斯》,笛福的《摩尔?弗兰斯德》、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勃朗
特姊妹的《简?爱》(夏绿特?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爱米丽?勃朗特),
可为例证。但在这些小说里,“我”就是主角,它们都属于自传体小说一类,
因此不发生这个问题。
在这一点上,短篇小说其实也并不例外。同是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和《伤逝》就是如此。
1963 年5 月4 日
风 格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核查令》里说:
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
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马克思论艺术》卷四)
“风格就是人”,引用的是法国自然科学家蒲丰?若尔日?路易?列克
里尔克的话。
巴尔扎克的《比哀?兰德》是“? 。凄凉的诗篇,像田间可爱的野花遭
到风雨摧残一样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是牛鬼蛇神争权夺利的写照。”(《傅
雷:《译者序》)小说里对主人公的客厅有长篇描写,而用一句加以归结:
蒲丰说得好:风格就是人品。而凡是客厅都有一个风格。
没有风格就没有艺术。马克思和巴尔扎克不约而同地引用蒲丰的这一句
话,值得我们深思。
1963 年8 月26 日
小说家的自由
小说家比剧作家自由得多。
巴尔扎克的《都尔的本堂神甫》,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
小说里有三个主要人物:“迦玛小姐是承包脱罗倍和皮罗多两个神甫膳宿的
房东,她气量狭小,睚眦必报,又抱着虚荣的幻想。脱罗倍是工于心计的阴
谋家,只想在教会中抓权势。皮罗多则是天真无知的享乐主义者,也是率直
笨拙的自私自利者。”(傅雷:《译者序》)皮罗多发现老小姐迦玛同他关
系恶化,在一次沉闷的早餐席上,竭力设法挽回,没话找话,迦玛一直不理
不睬。和他们同进早餐的脱罗倍神甫,和迦玛通同一气,假痴假呆。小说里
写到——
? 。副堂长从空隙里望了望天色,鼓起勇气又说:“今天天气大概比昨天更好? 。”
迦玛小姐听了这一句,用她最和善的眼风对脱罗倍神甫瞟了一眼回过来恶狠狠的瞪着皮罗
多,皮罗多幸亏低着头没看见。
过了一会,脱罗倍说道:“对,今天天气一定好。”他仿佛如梦初醒,想表示一下礼貌了。
这里看起来,是完全紧接着的。但事实上,在脱罗倍说话以前,巴尔扎
克却以很长的篇幅(译文近3000 字),插入了一段对迦玛的身世和性格的
描写。这段描写把早餐的僵局打断了好一会,却使读者对脱罗倍“如梦初醒”
的点染更增加了真实感。
1963 年8 月25 日
“看得见”
电影的特点是视觉化,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凡看得见的东西,都是
好的。否则小说、音乐、说唱之类的艺术,都应该黯然失色了。
看得见的东西,既要明确,却又不能一览无余,在艺术创作中,含蓄永
远是可贵的。要不然,就会打破读者的想象和幻觉,弄得索然无味。一个读
者听了狄更斯朗诵自己的小说以后,不相信他就是狄更斯本人,正是一个绝
好的例子。
好演员使观众忘记自己,只记得人物,坏演员使观众忘记人物,只记得
自己。正是因为太实了,是一切都“看得见”的结果。
雨果的《笑面人》里有个美丽的(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盲女蒂问道:
“看见,你们说什么叫看见?我看不见,但是我知道。就我来说,看见就仿
佛是遮盖。”她说,“‘看见’就是遮盖真实。”
看东西不光用眼睛来看,还要用心和脑来看,眼睛常常不过是通向心和
脑的走廊。
1963 年8 月28 日
小动物
? 。一群群的火鸡咯咯地叫着穿过农庄的院子,珠鸡在院子里大发脾
气,好像性情乖戾的主妇,发出激怒的、不满的叫声。一只英武的雄鸡在谷
仓前面,高视阔步,像个标准的丈夫、武士,或者风度翩翩的绅士,它拍着
光亮的翅膀,满心得意而快活地啼了起来,有时用鸡爪翻泥土,然后慷慨地
喊出它的老吃不饱的妻子儿女,让它们享用它所发现的丰富食物。(《欧文
短篇小说选》第47~48 页)
这是欧文在《睡谷的传说》里所写的鸡。
? 。有几只淋得半死的家禽挤在一辆马车下面,其中有一只可怜的公鸡,垂头丧气,简直
被淋得奄奄一息,搭拉着的尾巴已经并成了一根羽毛,背上的水顺着它一点点地流下来。(《欧
文短篇小说选》第73 页。
这是欧文在《大块头先生》里所写的鸡。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的狩猎场面,动物都有生动细致的表情。
欧文的细节描写中常常出现许多小动物,它们几乎每一样都是活生生的。同
样的鸡,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显得是多么不同。
畜犹如此,而况人乎!
1963 年12 月12 日龙华医院
灵 魂
晏小山《蝶恋花》云:“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与李商
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出一辙。
秦少游《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脍炙人口,
晁补之誉为“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但也有人指出,隋炀帝诗,
即曾有“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秦词《八六子》结句:“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则与杜牧之“正销魂,梧桐又移翠明”相似。
晏秦都是词坛一代名家,所举词也都是一时名作,很难相信他们是有意
或无意地蹈袭人语。问题在于思想情致,落入同一窠臼,虽在炼字锻句上下
尽苦功,也难免令人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离情别绪,雪月风华:多少词人都在这八个字里兜圈子,艺术上尽管精
致,内容上却难逃陈陈相因之弊。苏轼、辛弃疾之所以可贵,正因为他们为
词苑拓广了天地,使人从词里看到了比较粗犷的思想感情。
探索艺术的秘密,道路何止万千,认真起来,足够艺术家矻矻穷年,辛
苦一辈子。但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内容,——生活素材,作家对生活的理
解。
“艺术没有思想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不过是一具死尸罢了。”
(别林斯基语)但决不能反过来说,只要内容站得住就行了,文采和技巧都
是无用的。没有健康的血肉之躯,灵魂何由附丽?
1963 年12 月13 日龙华
风景画
哈代笔下的风景是色泽沉郁的油画。
屠格涅夫笔下的风景是明丽的水彩画。
契诃夫笔下的风景是精细的版画。
欧文笔下的风景——奇怪得很,非常像中国的工笔的田园风景画。
1963 年12 月13 日
多面手
王维不但诗画齐名,还精于音律,王维的传记中有云: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
无差。咸服其精思。
在近代作家中,鲁迅学过医,作家而兼娴美术。郭沫若懂科学、历史、
考古,所知甚博。罗曼?罗兰懂得音乐和绘画。契诃夫也是学医的。
典型的多面手是达?芬奇,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
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恩格斯
语)。为了绘画的需要,他还研究过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
为了自拔于浅陋,作家的知识面应当尽可能地广一点。
1963 年12 月14 日
灰色人物
读了一位青年作家的电影剧本,觉得很好,较原来的舞台剧大有提高,
而且看得出作者有敏锐的银幕感。现在年轻一代的作家,实在比老一辈的作
家高明。
有一种意见,以为剧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写得太坏了。诚然,这是一个品
质很坏的人,但我并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在电影里把有些反面人物写得太坏了。常常引起同一阶层或同一行业中
人的反感,这是历来都有的事。现在似乎更受到责难:——“在我们这样的
社会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人?”
但我们知道,我们这社会里,是有着坏人的。关键在于,这种坏人在剧
中处于什么地位,他的命运如何。
在坏人身上减少些坏水,使他变成灰色人物,不仅是回避矛盾,其结果
还往往使作品变得苍白无力。
1964 年1 月10 日龙华
画 竹
偷得半日闲,独自到故宫绘画馆看画。尽管不懂画,还是一种难得的享
受。“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这是郑板桥的话。感谢画家的纸上烟云,给生活添上了许多动人的色彩。
有一幅郑板桥的《仿文同竹石》,录题其词如下: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
板桥之无成(似漏“竹”字),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
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
归来查《中国画论类编》,郑板桥还有类似的议论。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
其神理具足也。藐尔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画家作画,作家作文,或者久经酝酿,构思成熟,按图索骥,细刻精雕,
或者信笔所之,左右逢源,倚马千言,一挥而就,但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
件,即胸中有物。如果胸中无物,必然笔下空虚,肘生荆棘。有成竹无成竹,
应作如是观。
1965 年9 月
卖 弄
一位朋友读了《围城》,说“卖弄得厉害”,但他同时承认,钱钟书懂
得真多。
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如果再加上装腔
作势,就更催人呕吐。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
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把口袋里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