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白宫突围 >

第17章

白宫突围-第17章

小说: 白宫突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想购买一件圣诞礼物。”副总裁将肥胖的食指和拇指弯成
一个圆圈,“俄罗斯大雪茄。”

    “什么价?”巴德尔冷冷地问。

    “一百万美元。”伊朗人晃动着两根粗大的套着蓝宝石戒指的手指,“先付五
十万定金,货送到后再会付五十万。”

    巴德尔眼睛一亮,逼视着对方:“我想知道你们的目标是谁?”

    “有这个必要吗?”

    “你要明白,梅茵霍芙的战士绝不是为了金钱而战。”

    伊朗人沉吟稍许,微笑着将一本画报递给历史学教授,画报的封面上是只色彩
斑斓的猛虎。

    巴德尔不解地皱皱眉:“这是什么?”

    “迪姆虎,东方的百兽之王。”

    “我不喜欢兜圈子。”

    伊朗人不放心地望了望坐在一旁的矮个子中国人,欲言又止。

    巴德尔冲他晃了一下脑袋,他知趣地起身退出去。

    尽管他没听到巴德尔和那个伊朗人的密谈,但他已猜到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生意。

    当天晚上,巴德尔便召集梅茵霍芙战斗兵团的核心成员举行轮盘仪式。这是在
执行特别绝密和重大的行动之前选择敢死队员的一种方式。几名男女围坐在一只巨
大的轮盘旁,人人神情肃穆而木然,米黄色的轮盘中心放着一颗褐色的椭圆形胶丸,
这就是令文明世界闻风丧胆的“斯大林糖丸”。一根长长的红色指针凶狠地指向四
周依次写着的九个号码,当转动的轮盘停下后红针指向某个号码时,这个号码的主
人便是这次任务的执行者。当初梅茵霍芙就是这样被指定去谋杀来西德访问的美国
总统的,不幸的是她尚未接近目标就被机智的特工发现而遭逮捕,她只好在狱中引
发了吞进肚子里的“斯大林糖丸”自杀身亡。

    他的号码是“七”,一个不吉祥的数字。

    巴德尔先领着众人宣读过誓词,然后双手抓住轮盘边沿猛力推动。轮盘“呼呼”
旋转着掀起一股凉风,九个人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那根腥红的指针。

    轮盘渐渐慢了下来,终于稳稳地停住了,指针锋利的箭头狠狠地刺向“6 ”号。

    跪坐在他身边的金发女郎突然惊惧地喊了声:“不!”

    巴德尔冷冷地逼视着她:“怎么,你胆怯了?”

    女郎脸色苍白地摇摇头:“不,我……我……”

    他轻轻推了一下轮盘,让红色的指针指向“7 ”。

    众人都愕然地望着他。

    他淡然一笑:“上帝说,这回该轮到我了。”

    巴德尔用审视的目光盯了他好一会儿,然后朝众人挥了挥手,说:“那我们就
尊重上帝的旨意吧。”

    落选的核心成员纷纷起身退出。

    屋子里只剩下他和巴德尔。

    巴德尔神色郑重地开始交待任务:“上帝的感觉是对的,这次行动你是最合适
的人选,也只有你能完成这项使命,但我不能强迫你,梅茵霍芙需要和倡导的是自
愿的献身精神。”

    “为了伟大事业我时刻准备献身。”他庄严地回答。

    巴德尔点点头:“对,我非常了解你这一点,你简直无法想象这次行动有多么
重要。”

    他平静地笑笑:“我知道。”

    巴德尔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挥动着手臂大声说:“不!你不可能知道,迪姆
虎!懂吗?我们要消灭的目标是迪姆虎!”

    他又淡淡地重复一句:“我知道。”

    巴德尔有些不相信地打量着他:“怎么?你全知道?”

    他从轮盘中心捏起那颗“斯大林糖丸”,举到眼前细细地端详着,慢悠悠地说
:“如果我不知道迪姆虎是谁,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巴德尔似有所悟地“哦”了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没必要讲那么多了,但
我应该坦率地告诉你,美国人也安排了一个‘刺杀迪姆虎计划’。为了实行这个计
划,他们需要我们帮助购买一支‘俄罗斯雪茄’,并为此替我们办好了一切入境手
续。”

    他不屑地用鼻子哼了一声:“美国人绝不是迪姆虎的对手。”

    巴德尔做了个赞同的手势:“是的,他们的刺杀计划决不会成功,要消灭迪姆
虎,只有靠我们梅茵霍芙兵团的勇士。所以我决定采取这次行动,利用美国人做掩
护。当然,我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你准确地说是为了你的祖国和亲人。”

    他真诚地朝对方弯弯腰:“谢谢你做出的这个决定。”

    巴德尔摆摆手,继续说道:“有山姆大叔的保护你会非常安全地进入美国,然
后就按我们设计的方案单独行动。”

    他把“斯大林糖丸”装入衣兜,“我知道该怎么干。”
    
    

    巴德尔又亲切地笑了笑:“你一定会成功的,谈谈价钱吧,十万怎么样?”

    他摇摇头。

    “十五万。”

    他仍摇摇头。

    “二十万,你报个价吧,只要成功,我全满足你。”

    他苦涩地一笑:“钱对我来说已没什么用处了。”

    第二天下午,巴德尔领着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英国人走进他的房间。巴德尔介绍
说英国人叫约翰逊。霍普金斯,是一位著名的整形外科医生,他们带来了两只裹着
红丝绒的小木匣和一纸袋照片。

    他知道他们来干什么,礼节性地握握手,便不声不响地翻阅着照片:这些照片
全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国人,有正面的,侧面的,有全身的,半身
的,还有几张背影的。他觉得照片上的人很像自己:小眼睛,高颧骨,大脑门,厚
嘴唇。

    巴德尔得意地说:这是刚从中国发来的传真照片,据权威人士的情报,这将是
一个最有可能接近目标的人。他不得不佩服巴德尔的狡诈和能量,这个家伙竟然把
手伸进了中国的心脏,这样快就得到了如此重要和准确的情报。当然,他可能只是
一个二道贩子,真正的大老板仍躲在幕后。其实,他对巴德尔“这次行动完全是一
种革命道义”的说法从来就没相信过。他很明白这位“左派领袖”既没如此雄心,
也没如此觉悟,他这样做一定是同某些人谈成了一笔交易,和谁呢?那个拉霍曼石
油公司总裁?不,那个老人说得很清楚,他只需要一支“俄罗斯大雪茄”。巴德尔
完全是利用美国人作掩护,真正的雇主显然不在华盛顿的白宫,极有可能来自莫斯
科的克里姆林宫,不过对这些“秘密”他不愿多想,也不愿打听,只要知道迪姆虎
是谁这就足够了。

    约翰逊的医生打开木匣,取出两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头模摆在茶几上。他一眼
就认出来,一个是自己的脑袋。另一个是照片上那个人的头颅,模型做得惊人的逼
真,轮廓、肤色、头发、眼睛、鼻子、耳朵,都惟妙惟肖,酷似真人。

    “我这是严格按电脑计算的比例制作的,绝对不会出一丝一毫的误差。”外科
医生在两个头模间不停地指点着,自豪地说:“其实这很简单,我只要在你的鼻子
和下巴加点东西,再把颧骨削低点,头发染成灰白色,然后戴上一副眼镜,我敢向
上帝担保,你就是吻他的妻子,也不会遭到拒绝。”

    他轻轻摩挲着自己的头形,“很好,开始吧。”

    几天后,当大胡子英国医生解下他脸上的绷带时,尽管他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仍被镜子中自己的容貌惊呆了。整形手术做得很成功,整个面部没有留下一丝伤痕,
直到这时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现在只是一个替
身,心头不免生出几许惆怅,几许悲哀。

    “怎么样?还满意吧?”高大的整形专家微笑着问。

    “谢谢,非常精致,”他用一根手指在陌生的脸颊上小心翼翼地划动着,“不
过,这个地方似乎应该再修整一下。”

    “哪里?”英国医生俯下花白的脑袋寻找着,伸长的脖颈上隆起一条条像小蚯
蚓似的青筋。

    他握起拆剪绷带的长刃手术剪,朝伸到面前的那根布满皱纹和毛孔的喉管狠力
剪去。只听“咔嚓”一声,一股腥热的血浆喷了他一脸,整形专家笨重的躯体抽搐
着倒在他的脚下,嘴里仍叨念着什么。“对不起。”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有些
歉意地弯腰帮死去的英国医生合上瞪圆的双眼。

    可当他成为平谷三九郎即将离开东京机场时,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连同他原先
的名字和身份一同消失了。

    几分钟后,庞大的麦道M ?8 客机呼啸着冲上蓝天,载着一个叫平谷三九郎的
记者和两百多名乘客向大洋彼岸飞去。

   


 
                         第六章  脸上有疤的特警

    邓小平访问美国,对台湾国民党当局无疑是一次重重的打击,对于美国国内一
小撮反华势力也是不能容忍、不肯甘心的。这方面反应之快出乎意料,中美《联合
公报》公布后的数日内警报就不断传来。据我有关方面的信息:台湾一高级特务声
称在邓小平访美时“给点颜色看看”;在美国的蒋方人员正策划收买“意大利枪手”

    企图暗害邓;美国一个极左组织扬言:“要做一些使邓永远难忘的事。”

    旅美的亲蒋组织和台独势力准备收买流氓、打手,并胁迫一些台湾留学生和侨
民在华盛顿等地组织“游行示威”,进行挑衅。

    对于台湾特务机关的暗害活动,我们是领教过的,有过多次挫败它的成功经验,
也有过惨痛的血的教训。1955年万隆会议时,台湾特务机关蓄意制造的克什米尔公
主号航机空中爆炸事件,就是他们收买香港启德机场场地工人安放的定时炸弹,企
图杀害赴会的周恩来总理,幸亏周总理没有乘坐这架飞机,但我参加会议的部分工
作人员和去万隆采访的新闻记者却不幸遇难,损失惨重。1964年,台湾特务机关又
阴谋趁刘少奇访问柬埔寨,制造爆炸事件,谋杀刘少奇和西哈努克……

    摘自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回忆录《我随邓小平访问美国》一1 月26日。下午
4时。北京。

    一辆黑得耀眼的宽体“大红旗”轿车缓缓驶到一幢高楼前,在石阶下停住。四
名身着蓝色中式制服的高大汉子簇拥着一个矮个男子走出楼门。就在他们步下台阶
的当儿,突然两声枪声。两名大汉疾速拔枪向同一个方向连连还击,另两名纵身将
矮个男子扑倒在地,一个护住上身,一个抱住双腿,动作麻利而敏捷地塞进轿车,
疾驶而去。

    “停!”随着一声高喊,罗新华一手握着半导体扩音器,一手攥着只秒表从楼
门内奔出来。在他身后跟着脸上罩着大墨镜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宋培公。

    “好!又提前了两分三秒。”罗新华对围拢过来的几名警卫人员称赞道,“枪
响的方位判断准确,护卫动作也符合要求。”

    被“保护”的矮个男子揉了揉脑袋,冲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抗议道:“大刘,
你能不能悠着点用劲,我的脑壳差点被你夹碎。”

    被称作“大刘”的汉子憨厚地笑笑。

    宋培公正色道:“对,这一点也挺重要。动作既要快,又不能太猛,要记住你
们保卫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