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67章

血火河山-第67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大帅不说话,刘汉英第一个站了起来:“大帅,没啥可想的,总理的话说的在理,您当皇帝,谁敢反对,老子第一个蹦了他!”   
    王清源心里乐开了花,女婿李国勇当了皇帝,自己那就是皇亲国戚,女儿可就成了皇后了,王家从此就是天下第一家,这也可以告慰去年病逝的老父王冠荣的在天之灵了。   
    见女婿犹豫不觉,他有些急了:“虽说大元帅是我的女婿,可他这么多年来为这个国家付出的心血,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举贤不避亲,大元帅登基当皇帝,我第一个举双手赞成!”   
    以赵声为首的独立军军官们集体站了起来,赵声代表一面说道:“独立军军官全体赞成总理的话,誓死拥护大元帅,誓死保卫国家政权!”   
    “皇帝我是不当的。”李国勇的话让大家一愣,接着听大元帅说道:“建国可行,交给政务院办。当皇帝我想不出有什么好的,让所有人每天对我三跪九叩?就算我乐意了,你们能打心里乐意?中国人都是有血性的汉子,可不是只会磕头的奴才,真要这样,和满清有什么区别?再者,让本大帅每天言必称‘朕’,称‘寡人’,我自己听着都觉得别扭。最后点,当皇帝怎么着也得弄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三千佳丽,天下的美人都让我一个人占了,在座的军官里光棍多的是,嘴上不说,心里非把我骂死不可!”   
    最后句话让军官们笑了出来。   
    看到气氛轻松了不少,李国勇说道:“除了皇帝,叫什么都行,大总统也好,大元帅也好,哪怕直接叫我李国勇也没有问题。建立自己的政权,不是为了裂土封疆,封妻萌子;更不是象太平天国那样,从此就可以天下太平,不思进取了。我们要的,是用一个新生的政权去取代腐朽的,旧的政权。我们的责任,是要让中国从此走向统一强盛的道路,从此再也没有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出现!这是我要做的,更是你们军人要做的!”   
    建国和北伐的决定,让各人都繁忙起来。尤其是杨度,李国勇将建国和订立宪法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他的政务院,而且必须要在北伐前完成,这让他忙得每天连吃饭都在处理着手上的公务。   
    9月10日,是军政府成立二周年的日子,但繁重的工作,让军政府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惦记着政务院的李国勇,带着瓶酒独自来到了杨度处,好说歹说的才让杨度很不情愿地放下了手上的工作,陪大帅喝上几杯。   
    “皙子,6年了,咱哥俩风风雨雨走过来不容易啊。”两杯酒下肚的李国勇话多了起来。   
    杨度凝视着对面的大元帅,大帅的身上已没有了当初初在北京相逢时的清涩,而是变得成熟了,甚至还多了几分沧桑:“大帅,比起北京第一次见面,你老了很多了。”   
    李国勇有点感慨:“皙子,怎么你现在也叫我大帅了?还是叫我明逸吧,我听着舒坦。”   
    杨度苦笑了下:“大帅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你很快就要统领全国了,总不能一直叫你明逸吧,这样领袖的威严何在。”   
    李国勇长长一声叹息。随着权利的越来越重,地位的越来越高,他和杨度本来一直亲密无间的感情,似乎也在悄声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   
    杨度询问道:“你今天来不是就为了和我说这些话的吧?”   
    回过了神,李国勇想起了今天来的目的:“皙子,马上就要北伐了,你这个总理肯定会比现在更忙,你和德龄公主也相处那么长时间了,我看在北伐前咱们找个机会把你,还有赵灿薛的亲事一起办了?裕庚那个老顽固那我去想办法。”   
    杨度灌下了口酒,微微摇头道:“全国统一前我是不会考虑这些事情的,何况……”   
    他站了起来,推开了窗户:“何况,我和德龄公主并不是一路人,我总有一种奇怪的预感,我和她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明逸,让我和她的事情,顺其自然吧。”   
    窗外,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1905年的风雨,显得特别的寒冷……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一百零五章 誓师北伐   
    1905年11月1日,随着此前报纸舆论地广泛宣传造势,急不可耐的各省民众,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三省联合军政府政务院总理杨度的公告。   
    公告宣布即日起废除三省联合军政府的称号,建立中华帝国,开国大典定于11月11日,首都南京。同日颁布《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最高领导人称为“元首”,推举大元帅李国勇为帝国首任元首,并且终身担任。但是自李国勇后,元首每四年选举一次,连任不得超过三届。   
    宪法让李国勇登上了中华帝国终身元首,帝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党卫军全国领袖,中华进步党精神领袖的帝国最高权利宝座。   
    帝国设责任内阁,首任内阁总理杨度,也是每四年选举一次,没有规定具体任期。   
    帝国军队设置大本营,下设陆军部、海军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总政战部、训练总监部、预备武装力量部、军事情报总暑、军法总暑、军事科技发展总暑。   
    其它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帝国财务部部长为王清源,警察部部长顾大山,航空部部长冯如,海军部长赵灿薛,外交部部长杨度兼任,情报总局局长陈其美,帝国银行行长张宁杰等等。   
    中华进步党党卫军设置党卫军野战部队、党卫军警备部队和党卫军机动部队,以及党卫军党务总暑、党卫军内部调查总暑、党卫军统计总暑、党卫军财政总暑、党卫军行政总暑、党卫军内务总暑、党卫军发展计划总暑、党卫军宣传总暑、党卫军组织总暑等。   
    帝国的国歌和军歌来得比较有趣,正当政务院为国歌头疼的时候,李国勇及时送来了一首他那个时代的歌曲“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甚至连曲调李国勇也一并哼了出来,虽然嗓子有点公鸭的味道,但总算大致没有跑调。而正好听到这首歌的赵声,干脆拿去当了军歌。   
    11月11日,让世人瞩目的中华帝国开国大典阅兵式并誓师北伐大会召开。数万帝国民众和美英法德俄等国领事都观礼了这次阅兵。   
    走在最前面的,是民族独立军号称“精锐中的精锐,王牌里的王牌”帝国陆军第一师中的一个团,在师长蔡锷的带领下,此刻拿着新式步枪,穿着武威的藏青色军服的他们豪情万丈、激情飞扬,象挺拔的青松,象奔腾的骏马。当走到观礼台前时,他们发出响彻云霄的呼声:   
    “民族不独立,士兵毋宁死!”   
    “中华民族万岁!中华帝国万岁!”   
    紧跟着他们的,分别是各天字师、地字师和预备役师的部队,再往后是威武雄壮的骑兵,英姿勃发的炮兵。而在远方,响起了海军官兵庆祝的汽笛声音。   
    最让观礼人群注目的是,最为神秘的党卫军两个师团—帝国师团和荣誉师团。这两个师穿着黑色的军服,刺刀闪亮,胸前和左臂佩带着党卫军的雄师标记。他们走过观礼台时的口号也与其它部队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是:   
    “领袖万岁!帝国万岁!”   
    曾参加过帝国阅兵式的英国领事霍必澜回国后在回忆录里写道:   
    “对于中华帝国和它的军队,在那一时,我忽然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这支在1904年打败了近邻,大英帝国的军事盟友日本的军队,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为了国家进步而不惜付出一切的勇气,这和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军队是完全不同的。   
    那一时刻我在想,对于李国勇和他领导的政权,我们究竟是扶植了一个在亚洲的忠实盟友,还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未来在亚洲强大的对手?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一旦它被惊醒,世界都会为之震动。’他还说过:‘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上帝,但愿我们得到的是盟友,而不是敌人!”   
    ————《我的中国岁月》,P…霍必澜。   
    看着威武雄壮的士兵,李国勇意气风发地大声说道:“国名中华帝国,军名民族独立。中华帝国今日正式诞生!   
    数百年前,满清入关,占我中华大好河山。兽军铁蹄到处,南有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浙江有嘉兴之屠、金华之屠;广东有广州之屠,凡此种种屠杀,举不胜举!满清屠四川全省甚至说‘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试问各个朝代,有哪个王朝残忍至此?   
    中华帝国的目标,就是务要惊醒黄魂,光复汉族!今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檄文:民族独立军今日誓师北伐,必当推翻满清,凡我军民当一体同心,不怕牺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体同心,不怕牺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山呼海啸般激昂的回答,显示着中国军民的决心!   
    “民族独立军整编陆军第一师师长,蔡锷听令!”李国勇大声道。   
    “蔡锷到!”蔡锷大步向前,高声回答道。   
    李国勇拿过了军旗递给了蔡锷:“命你第一师为北伐先锋,即日出发!”   
    接过了绣有“北伐先锋”四个金色大字的军旗,蔡锷将它迎风展开,对着一师的将士吼道:“北伐先锋,有进无退!”   
    “北伐先锋,有进无退!”这是1师全体将士的回答。   
    接着吴佩孚的4师和谷学宾的3师分别接过了各自印有不同字样的军旗。   
    看着斗志昂扬的官兵,李国勇的右手指向了远方,用尽平生的力气大吼道:   
    “北伐!”   
    ………………   
    公元1905年11月11日,在中华帝国成立的同一天,民族独立军誓师北伐,数十万大军踏上了武力统一全国的道路。   
    得到北伐消息的满清和慈禧,震怒惊恐不已,他们对曾经打败过民族独立军的北洋军抱以了极大的希望,甚至将所有的命运都压在了袁世凯身上。   
    而袁世凯也明白自己此刻与大清已捆绑在了一条船上,双手沾满了独立军鲜血的他,曾经的“盟弟”李国勇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只有再次将民族独立军打败,才能维护住他和北洋军的地位。   
    在山东战场,袁世凯布置了三个镇,王英楷的1镇,段祺瑞的3镇和冯国璋的6镇,同样经过扩军的北洋军,三个镇人马多达近5万人,而进攻山东的帝国陆军天字号第一师,蔡锷手上的人马为步兵4万,并配有火力强大的炮兵一个师。   
    蔡锷明白,他的1师强攻山东,目的是为了掩护2师地穿插,所以只有打得越狠,才越能将北洋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   
    但是打响北伐第一枪的,却不是蔡锷的1师,也不是柳波成的2师。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一百零六章 海军首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