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

第48章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48章

小说: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戆鬃髡咦约褐鞠颉s保╩ao矛)贼,喻对人民或国家有危害的人和事。末两句“事事本良心做去,安问死生。”也可称快人快语,可见作者的刚烈性格。  (张君宝)

  云阳张桓侯庙

  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
  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张桓侯庙,即张飞庙,在云阳县外濒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张飞死后谥“桓”。上联写庙中陈列物。“汉宋两完人”是指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宋代名将岳飞。诸葛亮写有前后《出师表》,岳飞生前曾草书之,其刻石即存于庙内,故联有“文章”、“书法”两“绝世”语。下联写庙外景物.此庙雄踞江岸,依山傍水,气势巍峨,且林木葱茏,环境清幽,“称巴蜀一胜境”,可谓不虚。又庙背倚“琵琶山”,前临“铜锣渡”。“有声”,夸张而又绘声绘色地颂扬了张飞其人,而得其妙。联语以胜地的“绝世”之作,以绝奇山水来衬托张飞的不俗不凡,在众多题张飞庙(祠、墓)对联中为蹊径另辟的佳作。  (张君宝)

  奉节白帝城

  巫山峡锁全川水
  白帝城排八阵图

  白帝城位于四川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相传为刘备托孤处。上联写形胜。白帝城扼瞿塘峡上口,东有赤甲山,南有白盐山,两峰对峙,直插云天,紧束江面,锁住劈巫山而下的滔滔江水,形成川东要地一一夔门。世称“夔门天下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下联咏史迹。公元222年,蜀主刘备率部与吴将陆逊相拒夷陵,被陆火攻惨败,退入白帝城,陆逊紧追不舍,后为诸葛亮预布的八阵图所迷困,乃惊恐而去。八阵图在白帝城下的江边,随着江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看去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实是孔明当年摆下的战阵。上联一个“锁”字,突出了白帝城处水陆要冲,扼全蜀咽喉。 下联一个“排”字,说出了八阵图的奇妙。全联气魄雄伟,笔力千钧。  (王齐孙)

  绵竹张浚祠
  杨 聪

  当年南渡何人,扼此老终身,不教与范富齐勋,坐看淮甸烟尘、汴宫禾黍
  今日北冥多事,请先生复起,安得率刘吴诸将,一赋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张浚祠,又名张魏公祠,旧在绵竹县地,以祀南宋名臣张浚。
  张浚(1097-1164),四川绵竹人。宋高宗时曾任知枢密院事,出为川陕京西诸路宣抚使,力主抗金。秦桧主和议,被贬在外近二十年。孝宗时重起,督师江淮间,封魏国公。后视师江淮,被主和派排挤去职。开端“当年南渡何人”,犹言当年是谁把北方拱手让给敌人,自己仓皇逃往江南,以求偏安?联语以一腔愤恨领起全篇,批评赵构对主战派横加罪名。“扼此老终身”,即指扼杀张浚的抗金热情,使江淮遭敌蹂躪,皇城被毁。范富,分指以天下为己任、拒西夏保边境的宋代名臣范仲淹与曾两度出使契丹、力拒契丹割地要求后任宰相的北宋又一名臣富弼。汴宫,北宋都城开封。禾黍出自《诗序》:“《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宮室,尽为禾黍。”末两句为一组对句,冠以“坐看”二字,将张浚当年欲战不能、报国无门的悲痛心情表露无遗。下联奇峰突起,以南宋那段耻辱的历史联系现实落笔。“今日北冥多事”,北冥,北海,借指北京。多事,指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六君子”及对外屈膝求和等事。在这国家危亡之际,作者希望有张浚一样的将才贤臣重整乾坤。先生,称张浚,亦代称忠臣良将。
  刘吴,指当年被张浚重用的有功人员刘光世和吴玠。结尾用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句意,作者想像中对将士出征雄劲威武形象的描绘,与上联描摹的敌寇肆虐、城郭毁圮的凄惨场景形成强烈对比.  (张君宝)

  合川钓鱼城护国寺

  千寻峭壁江烟锁
  半岭残寺树色封

  钓鱼城在四川合川县东钓鱼山上,为南宋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玠为抗击元兵而筑,宋军坚守该城36年之久。护国寺內有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联语谓:江雾云烟像一层薄纱将高耸的悬崖峭壁遮掩了,半山上古老的寺庙也被浓郁的树色所隐蔽。联语色调古朴,意境朦胧,通过写景及“峭壁”、“江烟”、“锁”、“封”等词,写出此地不同寻常,使人联想起古城名寺的历史渊源。  (谢燕华)

  眉山三苏祠(一)
  杨庆远

  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弟兄父子,依然风雨共名山

  祠在眉山城内西南隅,是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故居。上联颂扬“三苏”的器识文章。他们做官的事迹已难查考,只知一门出了三位俊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见识和文章,像江河奔泻于大地,无所不至。宦迹,出仕的经历与行踪。前无古,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器识,器局与见识。江河行大地,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下联赞美三苏人格节操。原来是天意所决定,任凭干百次的锻炼、考验,褒扬,不能增他一点光彩,贬斥,也难损他一根毫毛,到如今,父子三人,仍旧在风风雨雨中巍然与名山共存。扬不清,沉不浊,《世说新语.德行》:“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联语从道德与文章两方面称美苏氏父子,可谓得其要领,再用苏轼的话赞扬他们,更觉十分贴切。  (蒋竹荪)

  眉山三苏祠(二)
  张鹏翮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出句说,就宋代文坛而论,苏氏一门父子,就出了三位文学家;对句说,就古今文章宗师而论,共有四位大作家,苏轼是其中之一。
  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此联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苏氏父子在古代文坛上的地位。唐宋古文八大家之称,始于明代茅坤。茅坤根据科举考试的需要,即着重文章的声调、气势、开合、转折、正反等技巧法度,从古代散文中选出了适于诵读的文章若干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作为应举士人必读的材料。然就文学成就言,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尚不足以称大家,苏洵、苏辙亦不能与苏轼同日而语。故“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提法是适当的。  (陈家铨)

  青城山
  李善济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蛾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蘑蔔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徵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縹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住。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青城山在成都西、都江堰市境内,我国道教胜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此联悬于建福宮后殿楹柱,全长三百九十四字。溯禹迹,追溯大禹的踪迹。传说大禹出生地在今四川西北。蜗牛两角,《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这里泛指许多游览景点。蚕丛,上古蜀王。见汉扬雄《蜀工本纪》。帑(tang)库,指珍藏物品之处。丈人峰,青城山主峰之一。圣灯,借指磷火。柴天,烧柴祭天。芳躅,前贤的遗迹。《史记》:“敏行讷言,俱嗣芳躅。”飞赴寺,佛教寺院,唐玄宗开元年间,飞赴寺僧侵占青城常道观,玄宗敕令归还道家。华渚、姚墟,地名。
  黄帝之子少昊出生于华渚,舜生予姚墟,联泛指古代遗迹。铜铸明皇,原青城储福观,有铜铸明皇及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像。宁封,人名,曾隐居青城山,黃帝设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李意,李意期,汉文帝时人。范贤,即范长生,晋代涪陵人,居青城山,助李雄起义,建立成国于成都,拜为丞相,尊称范贤。薛昌,幽蓟人,唐天宝间修炼于青城。张愈,益州郫人,六诏不应,文彦博镇蜀,与张愈交,购清都观侧之地以赠之,号白云隐居。借瓿(chi),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联借指凭藉书籍资料。官临內品,开元十二年,唐玄宗亲笔草诏书,派遣内品官毛怀景、道士王仙卿至青城,敕令飞赴寺僧将侵占之道观,归还道家,诏书刻石,于今尚在。曲和甘州、霓裳同咏,《甘州曲》,唐教坊曲名;《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杜宇,古蜀王,号望帝。《高士传》,晋人皇甫谧撰,记述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几十六人。赵昱,隋朝人,拜嘉州太守,曾入水斩蛟,后归隐青城山。佐卿化鹤,徐佐卿,唐代青城道士,道书谓其曾变为白鹤,飞到长安.平仲驰骡,姚平仲,宋人,世为西陲大将,尝因兵败,骑骡奔亡,隐于青城,陆游撰有《姚平仲小传》。花蕊宫词,花蕊夫人所作之诗歌,历史上有两花蕊夫人,此指后蜀孟昶之妃。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此借指花蕊夫人。谯岩,用宋人谯定命名之青城大面山。貂蝉画像,宋代画家孙太古所绘范长生像。貂蝉,貂尾蝉文装饰的帽子。御史,指赵挘╞ian)。北宋人,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称“铁面御史”,知成都时,曾游青城,其《谒青城山》诗云:“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放翁,宋代人诗人陆游,字放翁,两游青城,有句云:“再到蓬莱路欲平,却吹长笛过青城。”干柯,唐人,在青城炼丹。谭峭,五代泉州人,字景升,道教学者,居南岳炼丹修道,丹成,抛靸鞋《即拖鞋》于东海,入青城仙去。沫水,今大渡河.龙吟虎啸,《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比喻人之得时。铁船贾郁,贾郁,五代闽侯官县人,始任仙游县主簿,秩满升为县令,为官清廉,正身奉法,在审理一起贪污案中,案卷末尾批两语云:“窃铜镪以润家,非因鼓铸;造铁船而渡海,不假炉锤。”铁船渡海,盖当时口语,指不可能之事。此联描述青城山幽深秀丽之景,并汇聚有关人物,表现出作者的文字修养。所述史实有详有略,剪裁得当。但惜联太长,驾驭语言尚欠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