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

第81章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81章

小说: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考试。考试结果,多数落马,其表兄不仅九次未中,而因紧张过度,当场“长眠”“地下”,实为惨痛之例。下联“秋中”旧时考试时间在秋天,意谓对科场从此谈虎色变,心怀余悸。“痛”、“惊”、“怕”三字是对死者的哀悼,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沈树华)

  挽曾朴
  吴梅

  平生事业鲁男子
  半世风流孽海花

  曾朴,近代小说家,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一生曾多次从政、兴办实业,但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上。本联即从这方面着笔,对曾朴表示悼念。.上联说他毕生事业都反映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鲁男子》之中。下联肯定他的小说《孽海花》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孽海花》以影射赛金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艺术上亦具特色,鲁迅称之为“结构工巧,文采斐然”。联语以死者作品名嵌入,与前文自然连贯,竟如天成。  (沈树华)

  挽桑调元
  沈德潜

  文星酒星书星,在天不灭
  金管银管斑管,其人可传

  桑调元,字伊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雍正进士,官工部主事,为人清正绝俗,晚主泺源书院,有《彛反馈1玖环赐炝俗嗟谋史āI狭拔男恰⒕菩恰⑹樾恰保该髁怂勒吣芪氖染粕剖榈奶爻ぃ怂渌懒耍恼率榉ㄓ来共恍唷!靶恰保靡孕稳菸摹⒕啤⑹榫隼喟屋汀O铝敖鸸堋⒁堋吖堋保赣媒鹨笆伪使艿幕竺屎陀冒咧褡鞴艿钠胀剩饫镏副仕阈吹奈恼率榉ǹ梢源淙擞诤笫馈4肆弥匮允址ǎ靶恰焙汀肮堋狈踩觯钇枚磺豳! 。ㄉ蚴骰

  挽张德彝

  环游遍东亚西欧,作宇宙大观,如此壮行曾有几
  著述奇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斯真名士不虚生

  张德彝,汉军镶黄旗人,清末翻译和外交官。他先后游历英、法、比、俄等西方国家。曾任光绪皇帝英文教师,出使英、意、比等国。1870年赴法国时亲睹巴黎公社起义,记入其著作《航海述奇》之中。本联评价他的外交活动和记述海外见闻著作的业绩。上联末句以设问出之,突出了他身历各国的丰富阅历。张除《航海述奇》外,尚有著作多部。故下联以“连篇累牍,阐古今奥秘”,称颂他为一代名士。  (沈树华)

  挽邓世昌
  爱新觉罗。载湉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戚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清末爱国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87(光绪十三)年赴英国为北洋舰队接收致远号巡洋舰,回国后升副将兼致远舰管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将士英勇作战,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舰速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当时在位的光绪帝写了这副挽联。上联表达了举国上下对邓世昌牺牲的沉痛哀悼,一个“漫”字,写出了人们的悲伤、惋惜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联高度评价邓世昌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一个“足”字,极有分量,是对他为国捐躯精神的热烈赞颂。  (沈树华)

  挽孙玉声
  朱奇

  同甫文,放翁诗,耐庵稗史,六十年驰骋坛场,硕果天留惟此老
  秦淮雨,隋堤月,西子烟波,廿余载追陪杖履,少微星陨更何人

  孙玉声,名家振,别署警梦痴仙,海上漱石生,主编《新闻报》,编辑《申报》、《舆论时报》等,小说《海上繁华梦》为其代表作。上联赞誉孙一生的学术业绩。文风近于南宋文学家陈亮(字同甫),诗歌数量之多比得上南宋大诗人陆游(号放翁),小说之成就如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孙的这些成就,驰骋文坛六十年,无人能及。稗史,通常指闾巷遗闻旧事的记录,这里借指小说。下联倾诉对孙的不尽怀念之情。作者追怀与孙畅游的足迹:雨中(南京)秦淮,月下(扬州)隋堤,以及西子湖边烟水间情景,如今斯人去世,又有何人能这样和我亲近呢?少微,星宫名,属太微垣,共四星。陨,落,这里指去世。联语以历代著名文人与之比拟,又寓情于景,写得意绪缠绵,一往情深。  (沈树华)

  挽徐建寅
  张之洞

  中华化学更有凡人?从此广陵成绝调
  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堕洪炉

  徐建寅,江苏无锡人,曾先后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任职,并赴英法德考察造船工业,购置军舰。后调湖北,创办保安火药局,1901年因试制无烟火药爆炸,以身殉职。上联首句以设问出之,接着为徐的去世深表痛惜之情。广陵,广陵散的简称,原为古琴曲名,晋代嵇康善弹此曲,誓不传人,后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时弹此曲,并云“广陵散于今绝矣!”后借称人事凋零或事成绝响。下联反映了张重视军事科学技术和当时急需加强国防力量的思想和观点,对徐因火药爆炸去世表达了悲恸之情。欧冶,春秋时欧冶子,善铸剑,这里代指徐建寅。  (沈树华)

  挽谭嗣同(一)
  康有为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谭嗣同,字复生,与康有为、梁启超同为晚清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依靠光绪皇帝的权力,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后遭失败,光绪帝被慈禧幽禁瀛台,新法被废除。康、梁逃亡海外,谭嗣同毅然留在京城,决心以身殉“法”。不久,被捕遇害于北京菜市口。事隔十几年后,康有为在谭嗣同的家乡湖南浏阳县城西门外的烈士祠,题下了这副对联。上联说谭复生,竟然牺牲了,再也不能复生了,“不复生矣”,表达对死者哀痛欲绝的心情。下联说,康有为,倒还活着,但还有什么“作为”呢。抒发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安”这里是疑问副词,含有自责之意。正因失去了这位亲密战友,才使我无所作为,这就是两联间的因果关系。而嵌两人之名,如此浑成更属难得。  (延 培)

  挽谭嗣同(二)
  谭继洵

  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这是一副父亲挽子联。父为谭继洵,子即谭嗣同。戊戌维新失败,康、梁亡命国外,而谭嗣同则慷慨就义。其父因有此作。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嗣同牺牲后,谭继洵遭革职。
  联语不只是抒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之情,而更主要是从国家和历史的角度来悼念烈士。上联写“万国九州”谣言四起,谩骂不断,维新派几无立足之地。从正面描写维新派处境艰难,而从反面却突出了戊戌维新的巨大影响。“百日维新”,时间虽短,而影响却遍及“万国九州”,震撼人心。搞维新,必然有阻力,保守、反动势力是不会拱手退出历史舞台的,岂止是谩骂、诬陷、逮捕,甚至杀头,都会降临身上。作者只提“骂”字。显然是考虑到当时的环境与自己的身份。“无非是骂”,大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这既是代子立言,也是表明自己的心迹,儿子因维新而死,但死得其所,日后责难虽多,我将泰然处之。下联也是正面说烈士昭雪杳杳无期,而反面则传达出作者这样的信念:尽管戊戌维新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其是非曲直有待历史来加以评判,总有一天,烈士们会获得平反昭雪!“不得而知”是实话,何时昭雪,确难预料。“不得而知”又是反话,因为前面已经明言“昭雪在千秋百世”,这样说实际上是表示不容置疑的意思,加强了语气。此联用语朴实自然,而寓意含蓄深刻,在表达上对仗工巧也是一大特色。上联用“谣风”而不用“谣言”或“谣诼”,一方面形象地说明谣传成风,以见保守反动势力之盛;另一方面则借“风”字与下联“昭雪”之“雪”构成工对。“无非是骂”与“不得而知”,对得也十分自然、工整,前一句显得愤慨激昂,后一句以低沉哀痛之情收束,正切合挽联格式。  (俞纪东)

  挽秋瑾
  孙中山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秋瑾,浙江绍兴人,近代女革命家。1907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会党和新军,组织光复军,事泄,清政府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辛亥革命后,绍兴建风雨亭(原名“轩亭”)纪念她,孙中山专程前往祭奠,并撰此联悼念。上联“江户”,日本东京之旧称。矢丹忱,指矢志革命事业。矢,通“誓”。“首赞同盟会”,秋瑾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下联“轩亭”,指绍兴轩亭口,为秋瑾就义处。侠女,秋瑾自号为鉴湖女侠。一个“招”字,写出了缅怀的激情,读来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愧”字,写自愧心情,亦有抱恨革命尚未成功之意。  (沈树华)

  挽(彭玉麟)子
  彭玉麟

  怎能够踏破天门,直到三千界请南斗星、北斗星,益寿延年将簿改
  恨不得踢翻地狱,闯入十八重问东岳庙、西岳庙,舍生拼死要儿回

  本联表达了彭极其悲恸的尖子心情。上联谓:试想如何才能冲进天宫之门,到上天三千大千世界中请南北二位星神将生死簿中儿子的寿限改做长命百岁。三千界,佛教名词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下联表示要亲自打翻地狱,直闯入十八层中责问东西二岳庙中之神,拼死夺回爱子。作者表示要上天入地,充满浪漫神奇色彩,将失子之痛的慈父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沈树华)

  挽徐锡麟
  黄兴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扌不〉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3年游历日本,次年回国加入光复会,1907年与秋瑾约定7月19日在皖浙同时起义,事泄,提前于7月6口在安庆领导巡警学堂学生率先发难,枪杀巡抚恩铭,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弹尽被捕,当晚就义。上联表达了人民对徐锡麟的怀念。登上纪念徐锡麟的百尺楼,环视祖国大好河山,上天如有和人一样的感情,也应理解人们对这位为推翻清统治而捐躯的猛士表示思念。天若有情,语出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句。
  思猛士,化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句。下联赞颂徐锡麟英名永留青史。埋葬烈士的一■〈扌不〉黄土,与日月一样在人们心中闪着光芒,人都有一死,徐锡麟虽然死去了,但他将名留千古,永垂不朽。“争光日月”,屈原《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人谁不死,化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诗句。本联气势豪迈,热情赞颂了这位赤胆忠心、义无反顾的革命先烈。一个“独”字,也用得贴切而有气势。  (沈树华)

  挽黄遵宪
  蒋智由

  如此乾坤,待卧龙而不起
  正当风雨,失鸡鸣其奈何

  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今梅县)人。近代诗人。曾任驻日、美、英等国外交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