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

第96章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96章

小说: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花落》笛曲。玉门关的杨柳是稀见的,陇上的梅花是美丽的。但是通过羌笛吹奏起来,雅调《折杨柳》、《梅花落》都成了反映边地寒苦的塞下曲。羌笛,是古代羌族(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之一)所用乐器之一。塞下曲,古代边塞所唱的一种歌曲。下联浓缩唐刘长卿诗句“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遥想长江水边、洞庭湖里,渔歌互答,无限乡愁涌上心头,只有倾杯畅饮,才能消释些许。联语化用古人诗句,从听、想两方面抒发两湖子弟思乡之情,上切甘肃,下切两湖,情真意切。同乡人读之,确能勾起乡思离情。  (周 监、康斯馨)

  甘肃兰州四川会馆
  左宗棠

  铭刻天山后
  善作巴人谈

  左宗棠足迹遍闽浙陕甘等地,于会馆题联颇多。本联语言通俗,但寓意不凡。铭刻天山实际就是以天山作碑石,这就高度颂扬了四川人在兰州的功德。会馆是乡人聚会议事之所,“善作巴人谈”一个“善”字,用字妥帖,善谈什么,涵蕴很广,有许多想像的余地。“天山”“巴人”巧点了两地,紧扣了会馆特点。  (纪德裕)

  上海四明会馆

  相逢多故里亲交,试话明山月色,甬水潮声,无客不思家,归梦远驰三百里
  到此览神州气色,但看战舰东来,贾航西去,匹夫皆有责,旧邦勿忘四千年

  会馆今已不存。上联说,会馆里遇到的多是故乡宁波的亲戚好友,一谈起四明山皎皎的月色,甬水里汩汩的潮声,梦中也在思念着三百里外家乡的一草一木。明山,宁波四明山。甬水,由宁波到镇海一段水域。下联说,从上海可以推知全国局势,你看列强军舰停泊吴淞口外,外国商船沿长江西上,四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危机四伏,国家兴亡的大事,乡亲们人人都有责任啊。匹夫有责,语出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会馆联若仅表现一般思乡之情,易流于平浅,此联下幅提出国势阽危,“匹夫有责”的警策语,就使联语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蒋竹荪)

  理发店(一)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此联虽为理发店而题,却末出现“理发”二字,它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上联的“虽然毫末技艺”成为下联“却是顶上功夫”的反衬和铺垫。“虽然”“却是”表示语意的极大转折。至于“顶上”二字意含双关,用得更为奇妙,既指头顶上的作业,又抒发了作者对理发技艺的赞美。  (施芝鸿)

  理发店(二)
  石达开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相传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前,广西贵县人李文彩曾在县城开了个剃头店,作为结交地方豪杰的联络点。开张前夕,南王冯云山为李家店写了一副对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认为结尾平淡,就将后半截的叙述句改成疑问句和感叹句,不但文意跌宕,语气灵活而且点石成金。联语意含双关。上联表面是说理发师傅磨快剃刀,等待天下的顾客来剃头。实际是说革命农民已作好了一切准备,问反动派有几个人敢用头颅来碰。磨砺以须,磨刀等待。白居易《因继集重序》:“磨砺以须,势必如此。”下联表面上说,趁刀刃锋利时使用它,看看我的高超技术怎么样?实际是说,革命农民也能抓住有利时机显示本领,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及锋而试,乘着锋利的时候试用它。语出《汉书.高帝纪》:“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大有功。”联语紧扣剃头行当,笔锋纵橫恣肆,非壮志凌云、如椽巨笔不能及此。  (延 培)

  理发店(三)

  大事业从头做起
  好消息自耳传来

  理发、掏耳原是旧时理发行业的常事。可是将“头”转为开始之意,又以“大事业”为联想的中介,瞬即让人从理一次发.得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启示。理发使人精神焕发,人事业岂不是也要从小处着手吗?上联若言行为准则,那么下联恰道出行为的结果。
  掏干净耳朵,自然可以静候“好消息”了。汉语言此意彼,方法多种。此联借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而使词义“暗渡陈仓”手法,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错位的方法似是不合逻辑而又符合逻辑.撰联者实深得个中三昧。  (黄德金)

  京师浴堂

  入门兵部体
  出户翰林身

  这是一幅谐音联,但切时、切地、切人,饶有情趣。因地处京师,故有“兵部”“翰林”这些称呼;又因出入于北方冬天的浴室,才有“兵部体”谐“冰布体”、“翰林身”谐“汗淋身”的妙想.意思是方进澡堂时冰雪侵身,通体寒气逼人;出门时汗流浃背,浑身顿感轻松。此联字面对仗十分工整,谐音语也是字字相对.谐音联虽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即语意在语音中,而不直接在文字上表现出来,但是若用得巧,字面上也另有含义。上联“兵部”,当系武府,下联“翰林”,明示文秀。文武相对,岂不将入门时的劳顿奔波、尘垢主体与出门时的悠哉游哉、文质彬彬的神态都描摹出来了吗?联语构思确有独到之处。  (黄德金)

  裁缝店(一)

  也须规矩从绳墨
  还待春风试剪刀

  上联谓裁制服装须按规范作业。规矩,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绳墨,为木匠画直线所用的工具。规矩绳墨,喻应当遵循的规则。刘基《苏平仲文集序》云,“其造意出辞,规矩绳墨固无异也。”下联系从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中化出。意谓新颖合体的服装还要待似春风般锋利的剪刀裁制。此联运典淡无痕迹,隽永入化.虽系裁缝行业联,然亦寓劝人警己之人生哲理。  (希建华、胡家禔)

  裁缝店(二)

  解人寒冻乃我愿
  与世温暖是子心

  这幅为裁缝店题写的对联,一洗商业联通常标榜质好价廉的腔调,而从益世济民立意,表达了愿使天下百姓免受寒冷的仁爱思想。与世温暖,给世人以温暖。联语立意高,又暗合裁缝店为人制衣的专营特点。上下联同义反复,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顾伟列)

  照相馆

  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此联写摄影艺术,为留在相片上的倩影而赞美。苏轼《题西林壁》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上联将“不识”改为“现出”,一转被动为主动。下联“秋水”指清澈的神色。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为神玉为骨。”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下文的“丰”是指容貌好,“神”则是人的精神。而一个“旧”字透露出飞逝的岁月不饶人,相片却能留下永不抹去的丰姿和神采。此联说尽摄影照相工作之功,也可看作是在为人们唤呼美的复归!联语借用典、比喻、借代诸手法体现的诗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黄德金)

  船户

  玉橹漫摇千里月
  锦帆高挂千江风

  这是一副反映船户生活的对联。上联恰如一幅月夜舟行图:银光倾泻,千里同辉,船家勤劳,戴月舟行。写“櫓”而用“玉”字来修饰,显示舟船的美好;“摇”字之前加一“漫”字,则突出主人的从容、自在。下联写晴日行船的乐趣:江静景明,清风怡人,白帆高张,顺流捷驶。同上联一样,这里也没有一个字写到人,但却字字洋溢着船家惬意、喜悦之情。对联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着意表现船户宽阔的胸襟,及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写得清丽超脱。  (俞纪东)

  红船阮元

  扬子江头万里浪
  滕王阁下一帆风

  据梁章鉅《楹联丛话》说,红船是阮元巡抚江西时所制。此船既稳且速,阮元曾派人乘红船由南昌达扬州,朝发暮至,故书此联。
  上联摹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情状,舟行此处当有不少艰难。下联却说南昌的滕王阁下的红船顺水而下,风鼓帆满,踏平长江万里浪。
  联语气势恢宏,高度赞美红船快如奔马。但联中不着“船”“速”一语,全由“万里浪”、“一帆风”托出意趣,笔力不凡。  (黄德金)

  江山船

  泛宅便为家,有红粉青娥,长新风月
  他乡忘作客,看千岩万壑,如此江山

  江山船是指旧时浙东的一种游船,别称“九姓渔船”。相传前明陈友谅兵败,其部下九姓之人逃到浙东,以渔业为生。后又制作精美的游船,拥有妓女,游弋杭州桐庐一带。上联说游人身入此船,依红偎翠,以此为家。泛宅,以船为家。《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红粉青娥,红色的铅粉,青色的娥眉,借指美人。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
  下联讲狎客留连两岸佳境胜地,竟忘记身在客寓。联尾“风月”“江山”道尽了旧时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颓靡情怀。风月,既指清风明月,又喻男女欢情;江山,既指沿途山水,又指江山船。  (黄德金)

  刻字店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刻字店刻章常用各种形体的汉字。全句意为,我店各种字体的金石镌刻,传遍四海,誉满天下。六书,指“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下联的“刻”字原是名词,指时间单位。
  苏轼《春夜》诗有“春宵一刻值干金”之句,这里加以化用,将“刻”字用作动词,即雕刻之意,全句意为我店刻字工艺高超,每刻一字,价值千金。联语既切行业,写出了刻字店的性质,又宣传了刻字店的声誉。善于移花接木,巧用旧句,是其特色。  (施绍文)


  教育文化

  家塾
  左宗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据说此联是左宗棠15岁时所作,45岁时重写了一遍,并留下跋语:“三十年前作此语以自夸,只今犹时往来胸中,试为儿辈诵之,颇不免惭赧之意。然志趣固不妨高也,安得以德薄能鲜,谓子弟不可学老夫少年之狂哉。”可见此联一直鞭策着他。上联讲立志。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有无土地是衡量人们贫富的标准。
  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温饱,而心里却关怀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心忧天下,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句意,下联讲读书。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作者认为,必须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充实自己,与古代仁人志士作精神上的交往,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
  读书万卷,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短短十六个字,言浅意深,可以铭于座右。  (蒋竹荪)

  家塾培风阁
  米兰坡

  仿君子懋修,志无怠,功无荒,箴游观,所其无逸
  求古人陈迹,经有程,史有课,譬稼穡,乃亦有秋

  对联上下连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