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是非曲直 >

第40章

是非曲直-第40章

小说: 是非曲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又给张国焘发了一封电报: 
  朱张刘三同志: 
  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的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弟等仔细考虑的结果认为: 
  (一)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 
  (甲)地形利于敌封锁,而不利于我攻击,丹巴南千余里,懋功南700里均雪山、老林、隘路。康泸、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绝无攻取可能。 
  (乙)经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军,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亦如毛儿盖者,仅一磨西面而已,绥崇人口8000余,粮本极少,懋抚粮已尽,大军处此有绝粮食之虞。 
  (丙)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我军处此区域,有消耗无补充,此事目前已极严重,决难继续下去。 
  (丁)北面被敌封锁,无战略退路。 
  (二)因此务望兄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行,行军中即有较大之减员,然甘南富庶之区,补充有望。在地形上、经济上、居民上、战略退路上,均有胜利前途。即以往青宁新说,已远胜西康地区。 
  (三)目前胡敌不敢动,周、王两部到达需时,北面仍空虚,弟等并拟于右路军抽出一部,先行出动,与二十五、二十六军配合行动,吸引敌人追随他们,以利我左路军进入甘肃,开展新局面。 
  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上着想,万望兄等当即立断,则革命之福。 
  〖JY〗恩来、洛甫、博古、向前 
  〖JY〗昌浩、泽东、稼祥 
  〖JY〗9月8日22时 
  给张国焘的电报发出后,毛泽东步出周恩来的住处,迎面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他已习惯于摸黑,沿着一条隐约可见的路,朝前走着,走进了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ZW(〗〖HT5〃SS〗〖ZK(〗 
  毛泽东后来曾说过,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ZK)〗〖ZW)〗 
  黑夜,少去了许多干扰。这戈壁的黑夜,静得出奇,更能让思维驰骋,让情感奔腾。此刻,毛泽东感到自己的思维似乎更清晰一些。他边走边想,感慨油然而生。闹革命太不容易了,风霜雨雪,生生死死,坎坎坷坷,多少人倒下了,走到今天,留下了这班人马。两军会合后最担心的就是闹不团结,而越担心出现的局面,现在却出现了。真是多灾多难啊! 
  毛泽东不禁潸然泪下。过去遭受排挤的时候,他不曾流过泪。这次他流泪了,因为他知道,张国焘如此闹下去,正是蒋介石所希望的,当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向红二方面军靠拢时,蒋介石拼命地不让我们会合;当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向红四方面军靠拢时,蒋介石又是一路堵截,好在我们经过周旋苦战,两军终于会合了,付出了六七万人生命的代价,多么的不容易呀!现在张国焘又要带部队另寻出路,可他那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你张国焘那么聪明,怎么就不好好想一想,无论对我有多少成见,也不能拿红军当儿戏呀!   
  冲突白热化(6)   
  抹了一下眼泪,毛泽东还在想,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跟张国焘闹翻,要尽量说服他接受中央的方针,团结四方面军一道北进,这关系到全局,关系到革命的前途。如果红军分裂,将会铸成大错,……今晚虽然给张国焘发去了电报,促他北上,但是否接受,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张国焘不愿接受北上的方针,下一步该怎么办? 
  黑夜还有多长?   
  决斗时刻(1)   
  历史,在这里放下了行囊,重新搭起了舞台,它要让各怀心态的人尽情表演。 
  历史,在这里停住了脚步,重新铺开了白纸,它要记录下此时所发生的一切。 
  张国焘从葛曲河畔返回阿坝的刷金寺后,焦急地等待陈昌浩、徐向前南返的消息。 
  毛泽东在巴西,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张国焘北进的消息。 
  一样的等待,不一样的心情。 
  张国焘寻思着,陈昌浩、徐向前跟我这么多年,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相信他们接到电报,会立即南返的。 
  毛泽东寻思着,张国焘是中共的元老,受党的培养多年,虽然有野心,但不会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然而,他们都落空了。 
  张国焘摊牌 
  张国焘在刷金寺等待陈昌浩、徐向前南返,不料等来的是毛泽东等七人促他北上的电报。他撇下电报,气呼呼地踱着步子,他没想到陈昌浩、徐向前竟然把他拍去的让他们南下的电报,通报了中央,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悄悄把队伍带走不就行了吗?何必多此一举? 
  “不。”张国焘停住了脚步,他摇了摇头,心里暗自思忖着,“难道是陈昌浩、徐向前背叛了我?是不是跟毛泽东跑了?”他不敢往下想了,不过他相信陈昌浩、徐向前不会这样做的,把令他们南下的电报通报中央,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毛泽东和这些留俄派真是顽固”,张国焘寻思了一会儿,便颇为生气地对秘书长黄超讲道,“一天就是讲北上!北上!也不看看当前的环境与条件,我这个总政委的话,没有谁听,还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毛泽东就喜欢独裁,喜欢独断专行,发号施令。不行!马上给他们发电报,要他们南下,为什么不听我的?非得按毛泽东的意见办不可?看来北上南下的问题,和毛泽东等人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既然要我当总政委,我就要行使总政委的职权,到底看谁弄得过谁?” 
  张国焘摆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架势。 
  黄超在一旁听着,吓得一声不吭,因为他知道张国焘这样做将意味什么。 
  张国焘立即伏案草拟了一份给陈昌浩、徐向前并叫他们转中央的电报: 
  (甲)时至今日,请你们平心估计敌力和位置,我军减员、弹药和被服等情形,能否一举破敌,或与敌作持久战而破之;敌是否有续增可能。 
  (乙)左路二十五、九十三两师,每团不到千人,每师至多千五百战斗员,内中病脚者占三分之二。再北进,右路军经过继续10天行军,左路20天,减员将在半数以上。 
  (丙)那时可能有下列情况: 
  1向东突出岷、西封锁线,是否将成无止境的运动战,冬天不停留行军,前途如何? 
  2若停夏、洮是否能立稳脚跟? 
  3若向东非停夏、洮不可,再无南返之机。背靠黄河,能不受阻碍否? 
  上三项诸兄熟思明告。 
  4川敌弱,不善守碉,山地隘路战为我特长。懋、丹、绥一带地形少岩,不如通、南、巴地形险。南言粮不缺。弟亲详问二十五、九十三等师级干部,均言之甚确。阿坝沿大金川河东到松岗,约六天行程,沿途有2000户人家,每日堵阴房宿营。河西四大坝、卓木碉粮、房较多,绥、察有6000户人,苞谷已熟。据可靠向导称: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北进,则阿坝以南彩病号均需抛弃;南打,尽能照顾。若不图战胜敌人,空言鄙弃少数民族区,亦甚无益。 
  5现宜以一部向东佯动,诱敌北进,我则乘势南下。如此对二、六军团为绝好配合。我看蒋与川敌间矛盾极多,南打又为真正进攻,绝不会做瓮中之鳖。 
  6左右两路绝不可分开行动,弟忠诚为党,为革命,自信不会胡说。为何?立候示遵。 
  张国焘拟完电报,又反复阅读了几遍,颇为满意,既摊了牌,又客气,不过他还是不放心,便把电报稿置于桌上,反剪着手,在屋里踱起步来。他要思考一下行文有无破绽,会不会被毛泽东等人抓去大做文章。因为他想到他一人要对付好几个人,还是谨慎一点为妙。毛泽东是老谋深算,而张闻天、博古也是厉害的角色,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这回我倒要看谁压过谁。 
  张国焘推敲了一下电报稿,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才交给了黄超,要他尽快发出去。 
  就在毛泽东等七人致电张国焘的第二天,陈昌浩、徐向前收到了张国焘的电报。 
  陈昌浩阅完电报,看出张国焘南下的意志很坚定,于是他也就坚定了跟随张国焘的意念。但他还摸不清徐向前的态度,便找徐向前并试探地问道:“老徐,国焘同志要我们南下,你看怎么办?” 
  “你说呢?”徐向前感到问题很棘手,不好表态,就反问道。 
  “我们不行动不好啊!”陈昌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中央肯定不会同意。”徐向前颇为忧虑。 
  “那我们只好和他们分开喽。”陈昌浩双手一摊,果断的说道。 
  “这个……”徐向前不好再说下去了。 
  “现在到了关键时刻,你我都不能犹豫了。”陈昌浩见徐向前摇摆不定,促催着。 
  “我当然不愿意四方面军分开,要走最好一道走。不过,你最好赶快跑一趟巴西,去中央反映一下我们的意见,最好说服他们。”徐向前又一次把陈昌浩支到中央那里去了,他只能这样做,让中央来处理这个问题。   
  决斗时刻(2)   
  陈昌浩策马向巴西奔去。 
  张闻天接到陈昌浩送来的张国焘的电报,立即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一看电报,大失所望。 
  “张国焘这块顽石,什么时候才开口哩!”毛泽东心事重重,“目前,我们的处境有点不妙,老五(红五军)和老九(红三十二军)留在张国焘那里,林彪的部队虽然北进到了甘南,但没有落好脚。现在,我们身边,只有彭德怀的一点部队,不过三四千人,张国焘知道我们的力量,才这么放肆,三令五申要我们跟着他南下,不和我们一条心,我真有点担心啊!” 
  随即,毛泽东和张闻天来到周恩来的住处,商量了一下对策,立即以中央的名义给张国焘发了一份电报,严令他北上: 
  国焘同志: 
  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是不适宜的。中央恳切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才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不利,将要使红军陷于空前未有之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新地区,再行向东发展。 
  〖JY〗中共中央 
  〖JY〗9月9日 
  电报发走后,毛泽东陷入了极度的沉默。他知道张国焘既然已经摊牌,他是不会改变主意的,下一步将怎么办呢? 
  要挟党中央南下 
  完全被野心支配的人,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9月9日整个上午,张国焘独自一人在屋里独步沉思,想到自会师以来与毛泽东等人讨价还价的结果,只解决了一个总政治委员的职位,还是一个虚职,我张国焘说话没有谁听!军队指挥不动,还是毛泽东独断一切,总司令部形同虚设。毛泽东经常径行核阅所有军事单位的文件,无论是情报、作战计划、军队行政,以至人事调动等,都要过问,径行批定办法,然后交我张国焘执行。我姓张的不就变成他的幕僚人员了吗?真是岂有此理! 
  张国焘越想越窝火。四方面军之所以有今天这个阵势,弄到七八万人,不是我张国焘一手搞起来的吗?不容易啊!时至今日,南下问题看来同毛泽东等人已经商量不通了,他们不会听我的,要一意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