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车的历史 >

第10章

名车的历史-第10章

小说: 名车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人称为秀才。谁知一年后,他的父亲弥次郎突遭横祸,受村长诬陷而下狱。弥太郎闻讯从江户赶回来为父伸冤,不料,郡奉行所官员竟与村长串通一气,拒绝他的申诉。弥太郎怨恨难抑,在奉行所的柱子上愤怒地刻下“无贿不成官,罪由喜恶判定”几个大字。奉行官大怒,命人削掉柱上大字。但是,弥太郎又在奉行所外白墙上写下同样的字,恼羞成怒的奉行官竟将弥太郎也逮捕下狱。
  一年多以后,弥太郎获释,就在这时,他萌发了一个企业家的灵感:如果在两岸筑堤,挡住洪水,岂不造就了万亩良田?!他立即向安艺郡公所提出筑堤造田的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准,予以实施。后来,仅弥太郎本人就造稻田100公亩,棉田50公亩,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从此,弥太郎否极泰来,不仅免除了限制活动范围的处分,而且担任了奉行所的一名下级官员,往高知城赴任。1867年,弥太郎又担任了长崎土佐商会的负责人。
  1871年7月,日本开始废藩置县,土位藩变成了高知县。县当局劝弥太郎将九十九商会转为个人经营。1871年9月14日,弥太郎决定接受九十九商会为个人事业。他筹资买下两艘船,这一天就成了三菱公司的创立日。1873年3月,弥太郎将九十九商会更名为“三菱商会”,并宣布原商会的财产及11艘船都由他个人买下,与官方完全断绝关系,成为自己个人的企业,三菱公司正式诞生了。
  雪铁龙:道路上的钢铁艺术
  雪铁龙的品牌文化中总有那么一点固执。也许,与其说是固执,不如说是一种对完美的锲而不舍。 
  激情是创造的源泉,雪铁龙是活力与激情的象征。提起其原型车ZX在巴黎车展亮相即惊诧全球汽车界的富康,提起所到之处吸引99%回头率的萨拉、毕加索,提起连续两年卫冕世锦赛制造商冠军奖杯的赛纳WRC,耳熟能详的爱丽舍……略微了解汽车的朋友就会立刻想到“雪铁龙”。因为这三个字,在世界汽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这份重量,是任何一个世界汽车巨头无法代替、无从模仿的。因为,雪铁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个品牌,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讲,雪铁龙是一种文化的代表,精神的象征。因此,特立独行的雪铁龙,长达80余年植根世界强者之林、屹立不倒。 
  每一个品牌背后都会有一部历史,每一个品牌背后也都会有一种文化作为支撑,承担起品牌延续与发展、强盛的重任。对于雪铁龙来讲,从来没有把任何一款产品作为工业品来对待。产品在雪铁龙人眼中,是实用艺术品,是未来的象征。第一个研发并投产前轮驱动汽车的品牌、第一个完成人类历史上驾车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品牌、第一个完成人类历史上依靠机械力量横跨欧亚大陆的品牌、第一个开创试乘试驾的品牌、第一个在凯旋门上空做广告的品牌、第一个在埃菲尔铁塔上做广告的品牌、第一个将流水线生产引入法国汽车的品牌……无数个第一仿佛汽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但却预示着雪铁龙更加辉煌的未来。
  从无数个产品第一、营销第一到无数个赛场第一,雪铁龙都在向世界证明: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可完美,虽然在雪铁龙人眼里,完美的永远是下一个。这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世界汽车巨头演绎的汽车梦。


力量与进取的完美阐释


  人字齿轮——力量与进取的完美阐释
  雪铁龙用“人”字形车标描绘了世界汽车发展的轨迹,表现了法兰西独特的浪漫风格。人字形标志的象征意义已超越标志本身,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一个符号、一种精神、一种关怀。 
  在中国的大街上,不时驶过红色的国产“富康”轿车,它那面罩上2个平行向上的箭头形标志,就是法国“雪铁龙”品牌的车标。人们看到“富康”车,仿佛看到“雪铁龙”的俊俏身影。
  坚持创新永远是雪铁龙悠久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雪铁龙更是将创新发展到了极致。近年来,车标由原来的小徽标改为大徽标,并把自己的车标从引擎盖前方移到了中网上,与前脸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超大的车标给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它的优雅气质,极富视觉冲击力,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品牌特性更为显著。
  每一个标志背后都有一部创始人艰苦奋斗的历史,而雪铁龙由于直接援用创始者的名字,赋予车标以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雪铁龙先生人格的烙印,并且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进一步发扬光大。经过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百年磨合,使得本来无生命意义的人字形标志熔炼出魅力无限的人格化象征。
  实现用户的梦想、期望和爱好,预测未来的趋势,并将其反映在汽车的新技术与新款式上,一向是雪铁龙汽车公司的突出个性特征。这种个性被雪铁龙汽车充满锐意进取精神的人字形标志充分展现出来,并沉淀为很深厚的品牌资产附着在雪铁龙汽车上,它通过市场传播和推广根深蒂固的留存在大众和目标消费者的脑海里,进而转化为对雪铁龙汽车的一种膜拜或魂牵梦绕的幻想。这种魅力结合各种社会与心理因素,早以使人字形的汽车标志异化为社会身份、地位、财富甚至职业的象征,并成为当今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第二身份特征。
  典雅、安全、舒适,作为法国汽车中一个有历史、有代表性的品牌,雪铁龙犹如一架超速运转的变革机器,无时无刻不在推陈出新。那枚显眼的人字形车标正一如既往地带着雪铁龙前卫的设计理念走向全世界。
  雪铁龙身上那种执著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这个标志背后的不朽传奇。
  自创名牌代代相传
  雪铁龙的品牌价值是科技、舒适和安全。通过它的产品和它的业绩,雪铁龙向世人证明了它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它永不枯竭的活力。
  安德鲁·雪铁龙1878年在法国巴黎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人无法预见在几十年后,他所开创的雪铁龙汽车品牌使家族的名字家喻户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雪铁龙在塞纳河畔码头附近购置了一大片土地,建立了军工厂,专门制造炮弹。在这里,他的组织管理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不仅使炮弹日产量创下5万枚的记录,而且由于组织得当,使妇女也可参与工作,从而让更多的男人可以抽身参战。战后,雪铁龙军工厂面临着生产转型。这时,亨利·福特在美国的巨大成功给了雪铁龙很大的鼓舞,他从亨利·福特的成功中看到家庭汽车的未来,于是决定转向汽车业。在一批银行家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雪铁龙于1919年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工厂“CITROЁN”。他精心打造雪铁龙这个品牌,最早推出了法国自己生产的轿车,售价低廉。雪铁龙梦想着有一天能达到日产千辆的水平,真正使一般家庭都拥有经济、舒适的小轿车。就这样,雪铁龙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自己日后叱咤风云的汽车产业,而雪铁龙汽车的传奇历程也就此开始了。 
  1920年,雪铁龙汽车在法国勒芒举行的一次车赛上获得“省油冠军”的称号,使雪铁龙威名远扬,销量增长。截至当年年底,有1。5万辆雪铁龙奔驰于法国的大街小巷。
  1923年,安德鲁·雪铁龙在美国会见了亨利·福特,带回来了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方法和机床,此后雪铁龙工程师总是定期访美。当年,“雪铁龙旅行车队”成立。当车队开始横贯全法的跋涉为车型提高声望时,魁德扎瓦工厂新建的流水线正以每天100辆、每月3500辆的效率,源源不断地向用户提供雪铁龙新车。而伦敦分公司的建立,更把其业务进一步向欧洲扩展。值得一提的是,雪铁龙半履带车在横贯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壮举中第一次留下现代汽车的轨迹。1924年,位于巴黎区的圣·安工厂生产的雪铁龙B12型车首次采用全钢车身。安德鲁·雪铁龙顺应汽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了涵盖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科隆、米兰、日内瓦和哥本哈根等多个城市的国际性售车网,当年就创下了17000辆的出口佳绩。巴黎的出租汽车网也被安德鲁一举收入囊中,开辟了城际高速长途服务。 
  1925年7月4日,巴黎世博会给了安德鲁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把由上千霓虹灯组成的“CITROЁN”字样展示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这耀眼的光芒在巴黎的夜空显得格外明亮。当年闻名全球的驾机独自穿越大西洋的查尔斯·里本,凭借着这耀眼光芒的导航,平安登陆法国,被传为佳话。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战后30年间,雪铁龙快速壮大起来。到1975年,雪铁龙的年产量近70万辆,其中有55%销往海外。不仅如此,除了经济型轿车,雪铁龙公司还积极开发概念车等多种车型,成为世界车坛中独树一帜的汽车典范。 
  


狂热的机械奇才


  狂热的机械奇才
  雪铁龙先生或许是一个机械天才,而他在当时超乎想象力的公关行为和营销意识,最终锁定了雪铁龙在诞生后的十年间成为法国汽车第一品牌。
  安德鲁·雪铁龙1878年2月5日出生于巴黎,1889年,大科幻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让10岁的雪铁龙深深着迷,书中的理念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勤奋好学、顽强上进、追求进步。就在同一年,为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对雪铁龙产生了第二次重大影响,他从此认定科技进步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
  1898年,20岁的雪铁龙考取了声名卓著的巴黎综合工科学校。1900年毕业时,他意识到20世纪将是充满挑战的时代。22岁时,在一次去波兰外婆家探亲度假途中,他无意中发现一项人字形齿轮的切削工艺,过人的直觉告诉他,如果在这项工艺中使用钢材,它的用途将会非常广泛。于是他买下这项专利,开始了现代工业最大的一次冒险行动。雪铁龙的性格是说干就干,1902年,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投入到这项以双人字为标志的事业之中。
  1928年,雪铁龙先生和他最亲密的助手乔治·马利·哈尔特先生开始筹备驾车访问中国的计划,尽管当时的中国十分动荡不安,可雪铁龙先生还是决定带着他的雪铁龙汽车和东方之梦毅然出发。1931年4月4日,哈尔特率领由40人组成的装备14辆雪铁龙汽车公司专门制造的半履带越野车的远征车队出发了。从准备到车队出发,用了整整三年的准备时间。这次访问被称为“黄色远征”,分为“中国组”和“帕米尔组”,分别从天津和贝鲁特出发,中途会师。哈尔特既是“黄色远征”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担任“帕米尔组”的队长。他率领7辆雪铁龙半履带车从贝鲁特出发,基本上沿马可·波罗的路线,即“丝绸之路”,向北京出发。同时,还有7台同型车从天津出发逆向而行,准备在中途会合。从贝鲁特出发的车辆因为前苏联政府拒绝探险队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通过,不得不将路线南移。在经过千辛万苦和10个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在1932年2月12日抵达北京。不幸的是,胜利到达北京后,哈尔特积劳成疾,在返回途中患上严重肺炎,于1932年3月16日在香港与世长辞。这是第一个跨国汽车生产厂家走访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机械力量横跨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