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智慧之旅 >

第58章

智慧之旅-第58章

小说: 智慧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不到刚找到房子,熟悉了工作,就在餐馆中遇到一位朋友。他在北部沙尔瓦多城卖台布,生意不错,但因言语不通,多次被税务人员刁难,损失不赀。他看我一副落魄的德性,说愿意负担一应费用,力邀我同行。他说得很明白,我可以历练我的人生,他则不仅可以壮胆,必要时也有人代他办理一些文书等交际事务。
  我的心又动了,虽然我不愿意卖台布,可是也很想了解这种行业的内情。毕竟社会包罗万象,我不能先入为主,仅凭主观就排斥某些行业。好在他并未邀我去卖,如果陪这位朋友走一遭,倒是个很好的观察机会。
  我们搭巴士北上,他沿途卖货,我则饱览各地风光。那些纯朴的小乡镇几乎都有着共同的模式:镇中央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前则是一个小小的广场。每到傍晚,青年男女便各自打扮妥当,陆续由四面八方涌来。少女们三五成群,在场中摇曳生姿地走来走去,少男们则聚精会神地围观在外。不必言语,眼风眉角都传达了无尽的情意。等到双方神交成熟,自会很有默契地走向场外,隐没在花团草丛中。
  中、老年人也有他们的乐趣,在燃着油灯的酒吧间里,一杯香浓的咖啡,或是一杯醇烈的蔗糖酒,几位老友可以东扯西拉地谈个尽兴。即使话题扯完了,也不妨从头再谈,反正谁也不在意对方说些什么,只要有人在说,有人在听就行了。儿童玩的,千篇一律都是足球,从街头踢到街尾,从早上踢到晚上,直到皮球共黑夜一色为止。
  在我去过的乡镇中,所见到的妇女远比男子为多,据说男人不甘寂寞,都到大城市谋生去了。她们常是孤孤单单地坐在空空洞洞的门口,偶而也有几个人聚在一起。但在她们的身影上,青春消失了,回忆也褪色了。岁月以及为生活操劳的痕迹,显明地刻划出枯槁的面容。一个个呆滞无神的目光,仅仅随着眼前的景象,下意识地移动着。
  有些小镇即使有电也因为电力不足,灯光散发着昏黄的影子,弥漫在空气中。好似一层光雾,亘隔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似有若无,令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怠倦和无奈。
  忆及儿时,我有一半时间在中国乡间度过,家中点的是油灯或蜡烛,也是同样的昏暗。可是中国社会以家庭为重心,每天家人都聚在一起,孩子们吵得翻天覆地,大人们则忙这忙那,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地,明显地将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划分为两端,东方是保守的,安土重迁,人际关系密切,以家庭为单位,不论好歹都聚在一起。而西方则是进取的,重视个人的享受,追求自我的满足,一有机会,便各奔前程。
  前者在家人、亲戚的相互影响下,很难摆脱长期形成的包袱,结果是彼此依靠,相互牵缠,但却成败共享。而后者端视个人的机会及能力,成败皆独自负担,结果强弱贫富之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这两种不同的模式,我认为都有其适应的大环境。面对一个远景无限的未来,有足够的空间和物质供人发展时,以西方的个人主义及进取精神,很容易而且很快地就能得到巨大的成效。然而在相反的条件下,若同样的标榜个人主义,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及竞争必然愈演愈烈,最后无可避免的诉诸暴力,社会的繁荣与个人的幸福遂不可能妥协。
  今日科技的进步,导致了物质文明臻于鼎盛的巅峰,这正是西方文化发展的良机。东方文明的光辉因此被淹没在工业化的洪流中,设若东方自不量力,拋弃社会的安定,一味追求繁荣。在可见的将来,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势将被无限的需求所壅塞、耗尽,人不断地追求自我满足,而人与人之间的依存性未改,家庭关系又已破产,那种空虚与无奈,不仅是步上了西方的后尘,还会在传统观念的失落中,产生无限的遗憾。
  当我们到了“矿产州”的一个小镇时,朋友病倒了,一连几天看病吃药,他身上的现金都已花光。我顾不得自己的原则,临时决定去卖些台布,以解决目前的困境。
  本来我以为沿门按铃必然会让别人觉得不便,甚至遭人白眼。料不到巴西人非常好客,加上都喜爱中国手绣的工艺品。我每到一处,皆受到无比的欢迎,我又能说会道,居停奔走相告,左邻右舍纷纷惠顾,不到三天便把那位朋友带来的台布卖了近半。
  我原只打算赚些路费,经不住那位朋友的坚邀,算算看,三天进帐七八百美金,相当于我以往一年的收入。一再的失败后,实在受不住重利的引诱。于是正式下海,与他合作,也做起“提包客”来了。
  最后我们到了巴伊亚省的省会沙尔瓦多,那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山城,三面环海,大西洋的和风吹遍每一个角落。终年温度都在摄氏廿五度上下,白天是晴空万里,偶而在晚上下一点清爽宜人的细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在海滩上晒成了古铜色,嘴角总是挂着笑容。见了人,也不管认不认识,开口就说声:“你好!”
  只有中国人例外,当地有四位提包客,各自划定势力范围,不容他人染指。我一到就遭到围剿,好象犯了滔天大罪,大有驱之而后甘的意思。
  我应不应该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呢?我真打算以提包为业吗?考虑再三,我决定放弃。但是我一到此,就迷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可以不卖台布,却不愿轻易的离开。为了生存,我订下目标,只要赚到美金五千元就洗手不干。但是合伙的那位朋友不同意,干脆,我开始独立门户,从头干起。
  自从离开刘先生的工厂后,胃溃疡就一直令我痛苦不已,为了早日达到目标,我拚命的进货卖货。不久,不仅胃痛不止,大便出血,而且全身虚弱,时常眼前发黑。一天中午,在一个客户家中,我再也支持不住,倒在椅子上动弹不得。
  那位客户是个就读巴伊亚医学院的女学生,名叫露西亚,为了准备结婚,省吃俭用地买了一张台布。她家境不大好,父亲很早就离家出走,丢下母亲和她姐妹三人。家计全靠她母亲为人裁制衣服,以及她半工半读来维持。我很同情她们的遭遇,特别把台布以最低价卖给她,而且分期支付,并常去她家聊天。
  露西亚一见我的神态,忙把我送到附近的医院,经过诊断,果然是胃溃疡导致大量出血。医生表示要开刀,我不同意,因为开刀费用极高,负担不起。几经商量,医生说长期的静养,每日按时喝牛奶,不能吃其它任何食物,或许可以复原。
  露西亚知道我身处异域,在巴西无亲无靠,无法休养,因此坚持要我住在她家,由她妹妹丹妮来照料我的饮食。不得已,也实在别无良策,我只好答应了。连续一个多月,丹妮看着表,每小时强迫我喝一品脱牛奶,病情才渐渐转好。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也为了解决她家的困境,我先是与她们合作,介绍亲戚朋友来买台布。等到她们业务熟悉了,便把生意全部转移给她们。
  这次的尝试前后耗了差不多四个月,收获之大却远非始料所及。在金钱上,全部结算下来,我大约有美金四千元的应收帐款,足够生活多年。在经历上,我彻底了解了提包的甘难辛苦。而最令我满足的,是见到了上帝创造的巴伊亚这块朴实的乐土。
  智慧之旅 (第二部)  三、天籁   音乐、牧歌、合唱、作曲在露西亚家后面不远处,是巴西国立巴伊亚大学所附设的音乐学院,她的机制独立,任何人都可来此进修。每天音乐学院中乐声绕耳,随着轻风徐徐袭来,令我心羡不已。既然生活不愁,何不就去音乐学院进修,以遂往年未竟的夙愿?
  如果说视觉是为生存而准备的,则听觉显然是为了享受生存的感官了。眼睛固然可以自由开合,耳朵却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由是之故,宇宙间永恒的脉动,一种天人合一的快捷方式,随时随地的由虚空直透人心。
  即使人沉酣在睡梦里时,一阵风吹,一声蛙鸣,甚至于窗槛上鸟儿忙着筑巢的轻咛细语,都能将人从遥远的他方,活生生地唤回岑寒的夜阑。不仅如此,疲惫的身心交错在花花绿绿的繁杂事务中,每每缠绕纠葛,让人无可逃遁。突然间,一滴水珠穿破了时空,弥平了天地万物的坎坷,水面只有一片涟漪。
  我经常自命为理性的人,其实那只是一种自我要求,努力地抑制内心中汹涌澎湃的狂潮。我做到了!至少在一般人的面前,我成功地戴上了一副面具。
  面具是冰冷的,是坚固的,将内外两个世界截然隔离,保护得风雨不透,绝不泄漏我真实面目的一丝一毫。
  只是,音乐这把无刃的利剑,往往能从遥远的他乡,带来一丝讯息。于是塌金山,倒玉柱,我永远无力抗拒她的凌虐,总是心甘情愿的臣服在她的裙下。
  音乐是我的神,我信奉她,敬爱她。自从考大学未能如愿,我再也不敢想象,也不相信有任何一天,我能够进入她的殿堂!
  所谓近乡情怯,机会就在眼前,怕什么?还有什么阻碍呢?再想想,我的巴西话虽然可以,但那只限于开口说话,如果要提笔来写,则和文盲差不了多少。我凭什么去考音乐学院?我从来不是一个好学生,今天到了近三十岁的年纪,还配吗?
  可是,人生在机缘的牵引下,又有多少自由?
  有一位住在滨海别墅区的客户,她的儿子钢琴弹得不错,我每次去收帐,都要恳求他为我弹一曲。当然,这是我热爱音乐之故,但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点小手段。由于我的捧场,他们一家都喜欢我,同时也不得不多买了几条台布。
  我正在犹豫难决之际,突然想到他们,便打算去打听一下,有没有机会让我去音乐学院旁听?她儿子的钢琴是请私人老师教的,所以不知道学院的规定。但是她却送了一份最好的礼物给我,那是巴西全国性钢琴大赛在沙市举行的门票。我一看,票价高得吓人,换算成美金大约是二百多元,可以由预赛看到决赛,一共是一个礼拜。
  票上规定入场时要穿礼服,天哪!我全身不过两三套换洗的便装,这不是刁难吗?所幸露西亚的弟弟有套礼服,是他行“成人礼”时穿的。我勉强挤了进去,全身绷得活像庙会上玩把戏的猴子。他弟弟也不能穿了,露西亚的妈妈便帮我修修改改,好在只是为了参加音乐会而已,一切将就。
  音乐厅在一个缓缓的斜坡上,圆形的穹顶,下接正方形的大厅。外侧一律是高达屋檐的落地窗,内部则用厚绒的大红纬幕衬托,集现代感与典雅于一体。
  厅堂很高,但却不大,看上去可以坐几百个人。不像我所想象的,这里没有包厢,看不到十八世纪的贵妇们,举着小小的望远镜搜寻猎物的罗曼蒂克情景。从楼上左右两侧一直伸到后面,却有一层护栏,有不少人头钻动着,相信那就是所谓的平民座。老实说,我倒比较适合那里,远比局促在一堆衣冠楚楚的大人物中要安全得多。
  我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中听过音乐,一直把音乐当做个人的禁地,只能与自己喜爱的人一同欣赏。理由很单纯,经常一些音符会渗入我灵魂深处,到那时,眼泪就会像黄河之水一般,由内心迸泻出来。严重时,我会哭得如同婴儿似的,完全失去控制。
  当我坐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