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

第41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第41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袭德累斯顿,实施“雷击”行动。机群分两批出动,间隔时间为3小时。 

     13日下午18时,第一批245架飞机从英格兰中部的安德兰特机 

场起飞了。作为先导的“蚊”式高速轰炸机飞在最前面,随后是大批“兰开 

斯特”式重型轰炸机。 

     22时,英国机群飞临德累斯顿上空。此时,这座城市仍沉浸在一片 

安详之中。没有防空警报,没有探照灯光,剧院和影院照常营业,夜空中回 

荡着优美的舞曲。 

     英国的目标指示飞机投下了目标指示弹。接着,令人恐怖的防空警报 

响了起来。22时10分,英国轰炸机投下了第一颗炸弹。飞在前面的轰炸 

机用爆破弹把古老的建筑物炸上了天,后面的轰炸机则投下燃烧弹,使地面 

成为一片火海。3小时之后,14日凌晨1时23分,第2批539架英国 

轰炸机又飞抵德累斯顿上空狂轰滥炸,投下了大量重磅炸弹和燃烧弹。火浪 

滚滚,汇成一片火海。高温造成一股强烈的冲天气流,由于火海的中心吸取 

新鲜空气,因而形成一股可怕的飓风。德累斯顿简直成了一座翻腾的地狱。 

大地像地震一样地颤动着,火焰发出像大炮一样的轰鸣声,风在呼啸着,尘 

埃和烟雾在德累斯顿周围狂暴地旋转着;人们在尘埃和烟雾中艰难地呼喊 

着,妇女儿童在呻吟着。这些幸存者,焦头烂额,衣衫槛褛,无家可归,到 

处徘徊。 

     第二次空袭后刚刚8小时,14日10时,白天的空袭接踵而至。第 

三批飞机是美国空军由野马式战斗机护航的1350架“空中堡垒”式和“解 

放”式轰炸机。成千上万颗炸弹投到了德累斯顿的铁路调车场和市区北部。 

护航的野马式战斗机因为找不到较量的对手,便用它的6挺机枪对准沿易北 

河两岸逃命的德累斯顿幸存者扫射。 

     德累斯顿被英美空军的3749吨炸弹和燃烧弹夷为平地。市区变成 


… Page 129…

一片废墟,大火连续烧了几昼夜,130万居民被炸死13.5万人,约3 

 5470座建筑物遭到破坏,安东尼宫、茨温格尔宫、圣母教堂、塞姆佩尔 

美术馆、日本宫、歌剧院等古代建筑连同这座名城一起被毁灭了。上百万居 

民无家可归。他们同外地逃难者形成一支难民大军。 

     此后,每年2月13日20时15分,德国东部的各个乡村教堂都会 

响起沉闷的钟声,纪念这次给平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大空袭。 

     战后,人们认为“雷击”行动是不顾人道主义原则的“恐怖主义行动”, 

把哈里斯称为“屠夫”。哈里斯也承认,这是杀戮人民,他只是强调“雷击” 

方案不是由他制定的。 



                                 血战硫黄岛 



     位于太平洋上的硫黄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南至塞班岛11 

 00余公里,虽然这个小岛南北不足4公里,东西仅约8公里,但它却是日 

军阻击太平洋美军的前沿据点之一,与在其西面的冲绳岛同为日本南大门的 

两个重要堡垒。 

     1945年2月,美军为了创造进攻日本本土的有利条件,出动22 

万人,在800余艘舰船、2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进攻硫黄岛。 

     当时,岛上驻有日本栗林忠道陆军中将统一指挥的第109师团和部 

分海军陆战队等3万名官兵。由于在菲律宾决战中,日本海空军损失严重, 

岛上日军只能在基本上无海空支援的情况下作战。于是,日军利用岛上天然 

洞穴修建了大量地道和地下堡垒。坑道阵地总长达28公里。 

     登陆之前,美军对硫黄岛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轰炸,登陆前3天,美 

军舰炮又进行了预先炮火准备,向这个小岛倾泻了大量炮弹,美军共消耗了 

 24000多吨炸弹、炮弹,平均每平方公里1200多吨,但并未能摧毁 

日军的工事。 

     2月19日8时59分,第一批美军登上硫黄岛。日军炮火使海滩变 

成美军的地狱,美军弹药堆积点被击中,连续不断地爆炸使美军伤亡惨重。 

从洞穴工事中象螃蟹一样钻出来的日军给美国人以迎头痛击,一个早上美军 

就伤亡了2000多人。由于当日伤亡惨重,美军记者谢罗德说:“登上硫 

黄岛的第一个夜晚,只能称为一场地狱里的恶梦。”20日,美军以重大伤 

亡夺取了南部的一个机场,向折钵山进攻的部队更是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 

大代价。在折钵山热岩之战中,1860名顽强的日军,人自为战。这里是 

日军多层次现代化坑道网。美军第28师用坦克、大炮血战到天黑才前进2 

 00码。 

     21日,美军伤亡不断增加,折钵山阵地却依然故我。美军第4师在 

猛烈炮火掩护下,只前进了500码。当日,日军出动数十架神风特攻飞机, 

袭击美军舰队,击沉击伤美舰3艘,但却无力阻止岛上美军的不断进攻。 

     22日,美军围住热岩,用火焰喷射器猛烧日军洞穴暗堡。23日— 

 24日,一些弹药用尽的日军,用石头、刺刀继续作战。美军往日军据守的 

洞穴里灌注汽油放火,或用水泥封住洞口。 


… Page 130…

     5天血战,美第3师伤6000多人,仅控制了硫黄岛南部的三分之 

一地面。 

     栗林率部向岛北部转移。他下令:“要弹不虚发,每发子弹都要打死一 

个美国人。每人必须杀死10个敌人。要以游击战消灭敌人。”25日,美 

军向元山村进逼。日军伤亡过半。 

     26日,美军进攻元山328高地,被日军击退。 

     27日,美军猛攻元山炮台、屏风山,展开白刃战。美第4师一天伤 

亡792人。旧金山《考察家报》27日头版社论认为:“美军在硫黄岛付 

出的代价太惨重了,有被拖垮的危险。”结论是:“美军在硫黄岛是死得快, 

进展慢。”从2月28日到3月17日,美军坦克喷射着火焰,一码一码向 

前推进。 

     3月18日,日军进行了一次集团冲锋。一天白刃战,死伤大半。 

     3月27日,栗林等日军指挥官自杀,但日军残部仍在进行零星抵抗。 

     在硫黄岛之战中,由于日军依托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而美军对这次登 

陆事先估计不足,情况不明,轰炸炮击效果差,致使预计在5天内结束的战 

事,实际上拖了一个多月,清剿残余日军则一直延续到4月底。虽然日军全 

军覆没,美军也付出了伤亡官兵2.1万余人,损失坦克270辆,飞机1 

 68架,军舰49艘的重大代价。 



                                 飞夺雷马根桥 



     1945年春,在西欧战场上节节取胜的盟军,挥师东向,直逼德国 

西部的大河——莱茵河、企图强渡莱茵河,攻占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鲁尔区, 

然后发动对德国的最后进攻,进至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在莱茵河上的桥梁、渡口中,美军高级将领从来未把雷马根桥当作横 

渡这一天堑的通道,因为该桥西面公路不好,东面百米又有雷伊山挡路。德 

军在这里也留下一个“百公里宽的缺口”。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 

武断地说:“只有疯了才想从峭壁挡道的雷马根桥过莱茵河,这太荒唐可笑 

了。”因此,他只派了少量部队守桥。 

     1945年3月7日,美第1集团军伦纳德的第9坦克师和霍格的独 

立坦克团冲进德军的“百公里缺口”,离雷马根桥只有18公里了。德军慌 

忙在桥上安放大量炸药,准备16时引爆。 

     此时,进攻部队突然接到美军总司令部急电命令:“伦纳德、霍格南下 

与巴顿会师。”怎么办?是不顾命令而抓住战机,伺隙捣虚,夺桥过河呢, 

还是南下会师?虽然违抗军令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但过了 

莱茵河便是打败了德国。所以前线美军指挥官当机立断,在德军还没来得及 

炸桥之前,伦纳德坦克师、霍格独立坦克团发起了迅猛攻击,一举夺下雷马 

根桥,霍奇斯第1军全部过桥,并电告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攻占了雷 

马根桥。8000名美军渡过莱茵河。”艾森豪威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 

朵。他高兴地叫了起来:“好好干吧!确保这一胜利。这是本次战争中最美 

好的时刻之一。”3月8时,美国上千家报纸头版大字新闻是:“美军迅猛惊 


… Page 131…

人,已渡过莱茵河”;“雷马根桥坦克战是无与伦比的壮举”;“装满炸药的雷 

马根桥没有吓倒美军坦克师。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渡莱茵河。”但此 

时盟军内部,却互相倾轧。美军取得意外进展,其它国家的军队不但不为此 

欢呼,反而对此不满,不作相应地进攻和支援。美军内部,也互相拆台,第 

 1集团军在雷马根的胜利,引起其它部分美军的嫉妒。对此不满的人都给艾 

森毫威尔施加压力,迫使他在3月13日下令:“向前推进不能超过18公 

里,雷马根桥头堡只能牵制德军。”这样一来,前线官兵英勇奋战取得的战 

果,竟被内部倾轧所抵消。同时也给了德国人一个喘息的机会。3月17日, 

德国派出蛙人别动部队,潜入雷马根桥下,于当日19时将桥炸毁。800 

 0名已过莱茵河的美军,本是胜利之师,此时反而遭到孤军深入,脱离主力 

的危险。 



                            夜空中燃烧的江户花 



     1945年3月9日深夜,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日本东京居民区 

出现了无数巨大的火球,一个个火球汇成白热风暴,地面气温猛升到180 

 0度。金属熔化了,建筑物与活人都在不停地火化。白热气浪增强了风力, 

加快了风速。时速380公里的火飙从大地腾起,窜上高空。白热龙卷风上 

下翻滚,来回吼叫着。500英里外都能看见东京上空的火光。 

     这是美军 B—  29战略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引起的大火。第二次世界大 

战末期,美军随着在太平洋上的连连得手,不断加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起 

初美军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普通炸弹进行轰炸。 

     1945年3月4日,美国驻马里亚纳岛B—       29战略轰炸机部队新任 

司令李梅将军认为:“战略轰炸被吹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却没有取得多大效 

果。”因此,李梅决定将战略轰炸由白天进行的高空精确轰炸,改为主要在 

夜间用燃烧弹低空轰炸日本居民区,大撒“江户花”。 

     “江户花”是日本人给东京的频繁火灾起的雅号。日本东京东部城区原 

称江户,意为河口湾,因位于隅田川注入东京湾处而得名。1868年日本 

首都由京都迁来此地,于是江户改称东京。东京居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