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 >

第4章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第4章

小说: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上师善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无自性二、一切法唯由分别依假名而起为无自性。宗喀大师则许第二义,以谓
能通此义,则一切相违义悉能摧毁,颇邦喀大师亦宗此义。云何一切法唯因假名
而起耶,如瓶,瓶如瓶口,瓶颈、瓶腹、瓶底,分而寻之无瓶可得,如瓶口、颈、
腹、底悉合,是否即名为瓶,须知如是悉合尚不得虚名为瓶,此不过一安名之处
所而已,安名处所与名原系各别,先当了知如是离口、颈、腹、底,不得为瓶,
合之亦不得为瓶,完全无瓶乎,曰有,如何而有,必须能安名字之分别心安立瓶
名于口、颈、腹、底和合处,而后瓶法生起。瓶喻亦非天清派独造,经云,譬如
诸支分和合、依之而立车名字,如是依诸蕴法者,是则名为世俗谛。此颂意谓仅
仅轮、轴诸支分和合,尚不得为车,即支分和合起用运载行动亦尚不得为车,必
俟安立名言分别于诸支和合处安立车名,然后车法始成,故所谓车者,唯有分别
心所成立之假名支分和合。已经运行未安车名不得为车,闻者或不信入则以常人
先有车名薰习在心,故一见车相(相支分和合者)车名立起之故。颇邦喀大师云,
如有人建屋三间,一作卧室,一作厨房,一作客堂,工人受命建成,未立名时有
人见之,问为何屋,工人不能举名,主人亦未定名,不能答也。随经思索东宜为
厨房,西宜为卧室,中宜为客堂,由其分别心内原有厨房、卧室、客堂诸名,故
厨房、卧室、客堂等名安于东西中三间之后,厨房、卧室、客堂三法以起。故厨
房、卧室、客堂等云者,完全建于分别心,唯有假名而已。如是色受想行识和合,
本来尚未得成为补特伽罗,而中观自续派认第六识为补特伽罗,唯识家以第八识
为补恃伽罗。天清派不特不承认第八识,即对于第六识亦不承认为补特伽罗,而
仅承认其为安立补特伽罗名字之一外,其余色受等亦复如是,惟于五蕴和合处所
之上,依分别心安立补特伽罗之名,而后成为补特伽罗。又如盘绳其上本无蛇之
支分,由分别心中原有蛇名习气,忽于绳上安立蛇名,一经安立之后,由蛇名习
气自心生起蛇惧,以语其友,其友亦生蛇惧,若细观之绳上绳中何有蛇分,仅有
心中蛇名之执,误安其上而已。如此譬喻以反三隅,上至佛陀,下至地狱,皆属
假名安立。知此理已,凡与空性相违应当遮止,诸法即了解,即易遮止,遮止相
违法后,对于空性即易认识,即易证入,故所应遮止之法错误不得。若妄揣一种
遮止法,即如法遮止,亦不能入正理究竟。所应遮止者为何法,即与空性相违之
法,是即与安立假名理相违之法,是于是诸蕴和合上依分别心安立我名即是我法,
如认为我法,不由分别心假名安立而起,而自性成立者,此即我执,即是贼魁,
应当遮止。如在最苦痛时,忽然生起我受痛苦之我想,此时之我想,觉其不由分
别假名安立而起、而自性成立者即是我执,应当遮止。(或谓我虽由诸蕴和合假
名安立而起,而此知觉分别总算不空,则当知知觉分别属识,识亦假名安立处,
故分别亦由假名而起。)如车依车名义,以真谛理智去加抉择,何者为车?分观
之轮为车乎?轴为车乎?从一一支分求车不可得,合而求车亦不可得,如是不可
得,即是无自性。中观自续派以下,以此理推来重视识蕴,认为识有自性,是其
错误,此种错误由其不能假名安立之故。惟天清派能善解此,如是假名安立有之
有,是俗谛细分之有。然则一切法皆依分别心假名安立而有乎,曰然。此有经文
为据,如云遍开灿烂夺目花,中有悦意黄金屋,如是可乐花与屋,实皆无有造作
者,皆由分别心安立。四百颂云:由有分别而有有法。此语意谓有法,先有知名
分别安立之则有,无此分别安立之则无。故此处所讲缘起法为不共缘起法。所谓
不共者,即以唯有分别心假名安立而起之法为缘起法,先明如此缘起理,此理即
一切观中王,依此理而后抉择空性。简言之,如苗芽之生,有因生乎?无因生乎?
苗芽非无因生,其理易明,已如前说。有因生中如为自生,则不依水土诸缘而苗
芽自生苗芽,如是苗芽复自生苗芽,然实无此事,故自生之理不成。然他生乎?
如系他生,则支可生豆,然实无此,故他生之理亦不成。然则自他共生乎?自生
他生各别有过,理不极成。共生同具二过,其理不成,更属显然。不辨有因生无
因生,是为常人无定见者则然。立无因者、定为外道,如上所述四边生者,皆不
合理。于是生出决定正知,知苗芽之生,惟依分别假名安立而有。第二步进而寻
求安立假名事实,复不可得,于是知苗芽无有自性。虽已破除四边生之不合理,
然欲知苗芽之无自性。终究须归于缘起道理。依缘起道理,乃能远离断常二见入
于中道义谛。如不知缘起道理,而惟用其他理智,则破常或落于断,破断或落于
常,惟有缘起乃能同离二边。常人心中对于一句色声香味触相,几乎随时随地皆
起觉为实有之见,依据经教是为妄见。何时始为不妄,直至佛地证入空性乃为不
妄。有一类善知识以为诸色等妄相悉应遮止。颇邦喀大师谓此为谬解,谓色等诸
相,非所应遮。章嘉活怫云,是诸见相分,境自还境,必欲灭之,如灭兔角,实
多终与空性无缘见面。颇邦喀大师又云,遮止相见,亦非全不合理,不过初业有
情即依此理,易人断见,仍以如理抉择为宜,即依一异理抉择自蕴我执之有无,
则知所执实我,依蕴离蕴,皆不可得,因而知人我本无自性,不过于蕴上以分别
心安立假名而已。如是可知人无我道理,推之一切法无非由分别心安立假名而起。
如谓不信,各各法皆各有名,各各法又不能自立其名,非由分别心与之安立,名
从何来。唯识家对缘起上自性不空,所立宗与因相违,以下二部亦然。若凡夫外
道不承认缘起,则于正因更不成立,若辈如是对于中道义谛如何能了知耶。唯识
家以下不了知性空宗与缘起因本来相顺,或见相违,或见不成,由其不能安立业
果道理故。其所以不能安立业果道理,由其不了知缘起即性空理故。其所以不了
知缘起即性空理,由其不了知依分别心安立假名不共理据故。

三  颂

    凡诸修甚深空义人,若有一时能见空性即是缘起义,即能遮止苗芽由自性成
立诸邪见,同时即知安立缘起因果之理与性空极为和顺而互相为用。不解此不共
缘起理者,见善因生乐果、恶因生苦果、苗生芽等,显然而有一面则对空性,一
面即有半边麻木不能通达,若解不共缘起理者,能去此半边麻木,即善安立因果,
又善安立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悉无违,是缘起即空,空即缘起,果为一义乎,
答一义。问假如有问何为人与瓶,答善说善听即人,圆而大腹即瓶,汝所谓空即
缘起,缘起即空,亦如是否。答,否,必须自证中道义者,始能见空即缘起不二
之义,未修未证者,不能见此,龙树菩萨云:缘起、性空、中观三者,均为断我
执离二边入中道之正法,须当了知者,有为即无常,无常即有为,若以此种语句,
例彼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则又不然,盖缘起为俗谛,性空为真谛,若以缘
起目为性空,则又有误认俗谛即真谛之嫌,故所谓缘起即性空,非如常例可以例
知,必真正证入中道人乃能知空有不二之义,即如苗芽由种子诸缘和合经分别心
安立名言而起,修中道人依于缘起,断除四边生之邪执,决定了知苗芽之生,无
有自性,复以此种无自性之决定了知,回观苗芽之生,须赖种子诸缘和合,一一
与其无自性之定知,毫不相违,此类证知缘起人,不但见得因与果之无自性,且
能立种种正量成立因与果,不但见因与果与真谛下违,且见因与果与俗谛不违,
亦即于能作所作作用上,咸能成立性空道理,而使一切作用与性空不违,此则真
见性空缘起不二时之人所有能事也。

四  颂

    若反乎性空即缘起之见者,见得性空一面,即对于缘起有作用一面,认为不
能成立,见得缘起作用是有一面,则又认为必有自性而不能空去自性执著,此则
指唯识以下诸部而言。在藏文名此辈为恶薄瓦,意谓说有法者,即对于一切有法
说为实有之意,在印度文为八哇,八哇亦实有义。此辈说实有者,因其见着性空
与缘起不合,以为缠缚于轮回者与解脱于轮回者,如皆无自性,又以何为缠缚,
何为解脱,岂非入于断见,其反对中观见在此。龙猛于根本智论,引此辈理论有
云:如一切皆空,生灭亦悉无,圣者四谛法,一切皆摧毁。其意谓生有既无,还
灭亦无,与苦集灭道四谛悉相违背,即是烦恼业力之集谛既无,苦谛亦无,苦集
既无,灭道亦无,此即空则用不成说法。彼辈有谓,如果一切法无自性,即汝无
自性之语亦说不出。如是种种反驳论调,总之皆由于对唯名安立即是缘起之理成
立不来,横顺须于安名之事上面立一种实有,乃能成立其说。中观天清派于安名
之事面上不去追寻,惟于彼彼法上知其唯有假名安立之有,故于缘起法上善建性
空对于彼辈反驳之相违理论,不但视为毫无中伤,反益暴露彼辈理论不成之过患,
故根本智论答云:设一切不空,生灭法悉无,亦无四圣谛,此过归于汝。简言之,
一切法实有之执,如不遮止而显出性空,则于缘起相貌毫不能见。譬如有碍法与
触受若不破除,则不知虚空。以虚空与触碍相违故。若无虚空,则一切云霞虹彩
山河大地皆无可见现之处,甚至地水火风四大皆无为现其为有。再简言之,若无
虚空则吾人出气之处亦无。如是若与性空相反之自性实有,如不破除,则缘起方
面一切生有诸法皆重立不起。简言之,于本来性空诸法之上,起实有执。实有皆
有自性,即不赖缘。如不赖缘,推之无明不赖缘,而自成无明,行不赖缘而自成
行,乃至生老死不赖缘而自成生老死,一切生灭理悉无矣。此种见解不堕于常即
堕于断,入种种苦恼险处矣,此颂藏文内尚有字,言此空用不成,堕诸险处之苦,
为世尊所洞同见。此则不仅唯识以下诸宗,即中观自续派亦有此险,所谓苦恼险
处,指常断有共不共。就常言,如外道大自在天神我生等,为执有主宰之常见。
内道婆沙部则执虚空为常有,亦是一种常见,就断言,如外道执无前后生、无解
脱、无业果,是为断灭见。内道中观自续派以下,以为凡是有法,即有自性,有
法之生,皆自性生。如果承认有法皆是实有,皆自性生,如苗芽为自性生,则自
性生之自性,即苗芽之情况,而苗芽亦即苗芽之情况,苗芽复生苗芽。苗芽复生
苗芽堕于常边。苗芽既有自性而事实上苗芽又须刹那刹那坏灭,刹那坏灭与自性
之情况相违,岂非堕于断边。根本颂亦云:诸法有自性,是否皆常有,原有今忽
断,是则名断灭。苗先有自性,苗坏自性随,是则堕断边。此种断边与外道不同
者,即有先承认其有而今坏灭一点。

五  颂

    首二句是故二字,意谓以上述相违过患故,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