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12章

相应部经-第12章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
  
    时参伽罗婆婆罗门,近诣世尊前,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八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参伽罗婆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实否?”
  
  九
  
    “尊者瞿昙!是真实。”
  
  十
  
  “婆罗门!汝见有如何利益,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十一
  
  “尊者瞿昙!我于此日间所为之恶业,依夕时沐浴洗落,夜间所为之恶业,依清晨沐浴将之洗落。尊者瞿昙!我见此利益故,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十二
  
  '世尊:'
    婆罗门戒律   渡津之法湖
    澄清无污秽   常受善人赞
    圣者浴其处   体净渡彼岸
  
  十三
  
  如是已言,参伽罗婆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二' 第十二 库摩都萨邑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族之库摩都萨邑。
  
  二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库摩都萨乞食。
  
  三
  
    其时,库摩都萨邑之婆罗门与家主等,因事而集聚于集会堂。雨绵绵下降。
  
  四
  
    时,世尊来到其集会堂。
  
  五
  
    库摩都萨婆罗门与家主等,见世尊从远而来。
  
  六
  
    见而言曰:“彼秃头沙门等是谁耶?彼等何以不知集会法耶47?”
  
  七
  
    时世尊以偈谓语库摩都应婆罗门家主等曰:
    无善人之处   并非是集会
    语不如法者   并非是善人
    若以灭贪欲   嗔恚与愚痴
    能语于如法   始称为善人
  
  八
  
    如是言已,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霍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等终生归依为优婆塞。”此嗢陀南:
    耕田优陀耶   并提婆比多
    大富婆罗门   憍傲与违义
    木匠及采薪   孝养并乞食
    及参伽罗婆   库摩都萨等
    总合为十二
  
  注:
  1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四(大正藏二、三0八b)
  2 此偈出自(诸天相应)第七十一经。
  3 杂阿含经卷四二、八九(大正藏二、三0七a)
  4 sambhunjati=ekato bhunjati之共食,作vitiharati=katassa patikayam karoti之返还者。
  5 杂阿含经卷四二、七(大正藏二、三0六c)
  6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O一大正藏二、三O七b)
  7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二(大正藏二、三0七c)
  8 杂阿含经卷四四、九一0(大正藏二、三二一b)
  9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六(大正藏二、三0九b)
  10 明 vijja=tayo veda 行 carana=gotta…carana
  11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七(大正藏二、三O九c)
  12 杂阿含经卷四四、七(大正藏二、三二0b)
  13 原语ajaniyo乃骏马之义。今在注释中解为karana…akarapa…jananako,(作不作了知人)
  14 vedantagu原为达于吠陀之支分义,今为达于圣道之智义。
  15 kalena=kalo bhante nitthitam bhattam(尊者!告知饭菜已准备妥当。)
  16 依于常火,依一切智之火而燃烧。
  17 重担(kharibharo)谷物之数量,将之负肩背而一步一步行走时,其重量直如重压大地。关于汝生慢心,于人众起嫉垢而堕狱。 
  18 真sacca=saccavadi 法dhamma=ditthi;sankappa;vayama;sati…Samadhi 自制Samyamo=kammanta;ajiva于上述中涵括八正道。
  19 brahmapatti,读为brahmuppatti,setthi…uppatti(生最胜者)解之。
  20 杂阿含经卷四四、二(大正藏二、三一八b)
  21 杂阿含经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二七a)
  22 原语tapo今称诸根之制御。
  23 原语mano今指禅定。
  24 注解为soraccam=sundare nibbane ratatta soraccam乐善涅槃。
  25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三(大正藏二、三0八a)
  26 杂阿含经卷四四、四(大正藏二、三一九b)
  27 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藏二、二六b)
  28 杂阿含经卷四、五(大正藏二、二三c)
  29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一(大正藏二、三0七c)
  30 违义 原语Paccanikasata为经常喜欢唱反调之人,今从汉译成语。
  31 杂阿含经卷四四、五(大正藏二、三一九c)
  32 原语visukam且作树丛之译。
  33 杂阿含经卷四四、六(大正藏二、三一九c)
  34 底本之sucarurupam读作sundararupam注释为atisundararupam。
  35 此处之tidivam乃指梵天界。梵天界乃由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所成立故。
  36 欲kankha=tanha。
  37 不接近于anupayo=anupagamano。
  38 杂阿含经卷四、一(大正藏二、二二b)
  39 如按文字作释,当为“养母”。
  40 杂阿含经卷四、一O(大正藏二、二六c)
  41 底本之visam dhamman读作vissamd。注为duggandham akusaladhammam(恶臭不善法)
  42 修功德期求生天界之俗人之境界。超越此境之比丘,则舍弃此类功德。
  43 sankhaya=nanena
  44 同本缺。
  45 pacceti=icchati;pattheti
  46 杂阿含经卷四四、三(大正藏二、三一九a)
  47 集会之法,谓众人集会时,进入其殿堂,大众须振作精神,不可从正门入,须从边门进入。今则世尊为教化大众降雨以作进入殿堂之口实,特从正门进入。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
  
  '一' 第一 出离
  
  一
  
    如是我闻。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二
  
    其时,尊者婆耆沙乃出家不久之新比丘,被留作精舍之看守人。
  
  三
  
    其时众多妇人为参观精舍,装饰打扮而来阿兰若。
  
  四
  
    时尊者婆耆沙,见彼等妇人而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五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实是其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令愉悦。我自灭我心之不快、令生愉快。”
  
  六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而生愉悦,其时以唱此偈曰:
    由家而无家   于我之出离
    实是从黑闇   无法之思起
    然其生世高   以习强弓法
    不知于退屈   千人弓术者
    一时周放矢   多比于其数
    妇女子等来   不能乱我心
    我强立于法   我一度于彼
    日种之佛陀   所说导涅槃
    依此以开导   我心乐于此
    如是我居住   波旬来则来
    恶魔我亦应   扬拂之令汝
    不能寻觅出   我所行之道
  
  '二' 第二 不快
  
  一
  
    尔时……乃至……
  
  二
  
    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三
  
    其时,尊者尼俱律陀劫波,从乞食归,食后而入室4,至夕夜,或至翌日早皆不出户门。
  
  四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五
  
    时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甚实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生愉悦,我须自灭我之不快,而令生愉悦。
  
  六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令生愉悦。其时唱此等偈曰:
    思快不快者   舍诸着家念
    不欲住何处   离欲之住处
    无有欲之思   此则是比丘
    地载空所覆   世间诸一切
    悉是无常老   有智悟此住
    人见闻触思   皆悉依执着
    除此依欲念   无污无染者
    是云为牟尼   凡常者易陷
    六十之依着   不法之觉想
    此等不行往   任何之部类
    不语恶语者   此则是比丘
    有天禀之资   长夜心寂静
    无欺无欲念   贤达寂静道
    牟尼依涅槃   以灭除烦恼
    待般涅槃时
  
  '三' 第三 轻蔑温和者
  
  一
  
    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庙'。
  
  二
  
    其时,尊者婆耆沙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
  
  三
  
    时,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对我真是甚悲痛。” 
  
  四
  
    如是尊者婆耆沙,自己省悔,其时唱此偈曰:
    舍慢瞿昙徒   无余离慢道
    昏醉于慢道   悔之焉不久
    覆覆于慢行   人人堕地狱
    慢堕地狱者   长夜于悲痛
    道之胜利者   正行者比丘
    何时皆不悲   以受誉安乐
    彼实法乐者   于世不固陋
    精进离盖障   清拂无余慢
    依智慧灭尽   烦恼寂静者 
  
  '四' 第四 阿难
  
  一
  
    尔时,尊者阿难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尊者阿难,清晨着衣持钵,尊者婆耆沙为随侍入舍卫城乞食。
  
  三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四
  
    时,尊者婆耆沙以偈白阿难曰:
    我为贪欲烧   我乃心炎燃
    瞿曼哀怜我   请说消火法
  
  五
  
    '阿难:'
    依于颠倒想   汝心之炎燃
    以呼起贪欲   令止见净相
    见诸行无常   苦恼非自己
    消灭大贪火   勿为屡次烧
    集心于一点   令其住静寂
    依于不净想   令修自己心
    有于身念住   以满厌恶情
    习修于无相   消灭慢随眠
    依其慢现观   得行于寂静
  
  
  '五' 第五 善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
  
  三
  
    “唯然,世尊!”,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四
  
    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